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683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

《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莫奈到毕加索.docx

从莫奈到毕加索

酝酿已久的“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是世界艺术馆继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之后的又一重要展览。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是美国十大博物馆之一,以收藏东西方重要的艺术品而著称。

目前该馆已经闭馆,正在进行为期5年的扩建工程。

闭馆期间,该馆将其收藏的大批艺术精品有计划地送往美国其他州和海外的艺术博物馆进行巡展。

本次来中国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的60件大师杰作直接来自该艺术馆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永久陈列展厅,均为“镇馆之宝”。

展览内容涵盖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现代主要艺术流派,包括有库尔贝、德加、方丹拉图尔、莫奈、毕沙罗、马奈、雷诺阿、塞尚、高更、凡•高、雷东、勃纳尔、维纳尔、马蒂斯、布拉克、蒙得里安、莫迪里阿尼、毕加索、马格利特、恩斯特等大师的代表作。

另外,雕塑艺术大师罗丹、德加和摩尔等艺术家的14件雕塑作品也同时参加展览。

此次展览艺术和学术价值在国内引进的海外艺术展览中史无前例。

该展将在全球巡回展览,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是全球巡展的第一站,也是在中国唯一的展出场所。

展览在北京结束后,将会到日本、韩国和加拿大等国巡展。

  由于这批展品的艺术价值极高,是中国引入国外展览中史无前例的。

美国博物馆界和美国政府对此展极为重视。

去年夏天,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馆长一行专程来京,对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察。

对世界艺术馆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设施、展览设备、安全保护、管理方式以及和专业和业务人员组织结构和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最后,由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向美国政府部门单位提出申请报告,经美国国家艺术专家评估组的审核和评估,该展的全额保险最终由美国联邦政府承担。

由美国政府担保的出境展览在美国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也是中美博物馆界文化艺术交流史上最大的盛事。

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

  马克思-恩斯特(德国,1891-1976年)

  《草地上的午餐》

  1944年

  画布油画,68.00x150.00厘米

  LeonardC.Hanna,Jr.Fund

  恩斯特是跨越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两种运动的传承者,

在他身上,也兼具达达主义否定一切的嘲弄态度,和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表现。

其功绩不仅在于在画面中引入了“拼贴”,也在于他首创了“拓印法”。

“拓印法”最利于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的表现。

这个技法的启示来自于1925年恩斯特在旅馆地板上的发现。

恩斯特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像是在半梦半醒之间所看到的幻象,地板上的木纹变幻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各种形象”。

  我们都知道马奈1863年创作的那幅《草地上的午餐》具有现代艺术的开创意义,这幅画正是恩斯特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嘲弄。

马奈表现了一个裸体的女人与两个着衣男子坐在树林里野餐的情景,而恩斯特则用一条鱼代替了那个女人,还去掉了其他人物。

他还用“拓印法”将马奈画中的田园景色置换成了一个荆棘遍布的地点,并用一个空酒瓶取代了马奈的宴会。

鱼常常作为潜意识的神秘暗喻,出现在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它的尖牙和令人震惊的蓝眼睛都是危险的。

画面左侧的那个无意义的词,在发音上与法语词“淫秽”相似。

  情况简介

  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和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5月26日至8月27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

参展的六十件闻名遐迩的艺术作品分别代表着四十三位艺术大师,他们推动和改变、影响并主宰了近现代西方美术发展的进程。

参展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百年,丰富地展现了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西方艺术潮流异彩纷呈的盛况。

  建于1913年的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是美国10大博物馆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之一。

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以东、西方重要的艺术品而著称。

该馆的宗旨是“永远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把艺术的快乐和意义带给最广大的观众。

由于从2005年开始的为期5年的扩建工程,该馆收藏的大批艺术精品才得以离馆外出巡展。

“从莫奈到毕加索”的展品,即是该馆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永久陈列厅内的“镇馆之宝”。

该馆副馆长查尔斯-温纳伯先生说: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们能把馆藏的精品与全世界更多的观众分享。

”该展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为全球巡展的首站,之后,将赴日本、韩国和加拿大等国。

  “从莫奈到毕加索”展示了欧洲绘画和雕塑作品的权威收藏。

60件展品包括绘画46件、雕塑14件,都是欧洲视觉文化的珍宝。

它们分别出自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现代主要艺术流派,包括有库尔贝、德加、方丹-拉图尔、莫奈、毕沙罗、马奈、雷诺阿、塞尚、高更、凡-高、雷东、勃纳尔、维纳尔、马蒂斯、布拉克、蒙得里安、莫迪里阿尼、毕加索、马格利特、恩斯特、罗丹、德加和摩尔等大师的代表作。

观众可以从中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的形成作深入的了解。

  在十九世纪,也就是这次展览所涉及的早期阶段,欧洲艺术家曾在巴黎感受到了来自亚洲艺术的挑战。

他们对此做出的回应构成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部分基础。

在交流中不断从不同文化中吸取活力和灵感,是许多大师的经验,也是文化发展的规律。

不同民族的文化即是在交流中学会彼此欣赏而相互促进。

本着这种精神,中美专家选择这一展览献给中国的观众。

  美国博物馆界和美国政府对此展极为重视。

去年夏天,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馆长蒂莫西?

罗布先生一行专程来京,对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察。

对世界艺术馆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设施、展览设备、安全保护、管理方式以及和专业和业务人员组织结构和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最后,由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向美国政府部门单位提出申请报告,经美国国家艺术专家评估组的审核和评估,该展的全额保险最终由美国联邦政府承担。

由美国政府担保的出境展览在美国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也是中美博物馆界文化艺术交流史上最大的盛事。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走国际化道路,搭建世界文明和艺术的交流展示平台。

文明无国界,人类文化要相互借鉴,才能相互发展,得以文化彼此的沟通。

在不同文化的相互解读中增进理解。

本次展览是继从13―18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之后,又以19―20世纪的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西方艺术主要流派艺术再次系统、系列展示给中国观众,我们可以清晰的从世界艺术馆刻意安排的展示中看到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沿革,从中得以比较。

  “从莫奈到毕加索”展,这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难得的盛事,她将为我国人们了解和认识世界优秀的艺术和文化提供了一次百年难见的机会。

此次展览艺术和学术价值在国内引进的海外艺术展览中史无前例。

这批展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极高,是迄今为止中国引进境外艺术展览中水准最高的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法国,1841–1919年)

  《罗曼-拉科肖像》

  1864年

  画布油画81.30x65.00厘米

  GiftoftheHannaFund

  雷诺阿,

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受大众喜爱的一位。

他性格内向,和蔼可亲,平时总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

不断遭受病痛折磨的画家,其笔下的作品却总是散发出欢乐与温情的美感。

  刚满23岁的雷诺阿创作了这幅漂亮的肖像作品,但是,画家因不满学院派老师查尔斯-格莱尔的教授方法,常与另外三名学生——莫奈、巴齐依和西斯莱一道走出画室,去枫丹白露森林里直接面对自然写生。

刚好在森林里度假的拉科一家,为他们的女儿订制了这幅肖像。

急于尝试新手法的雷诺阿放弃了暗调子,转而使用明亮的色调,他甚至销毁了许多早年的绘画作品,因此这幅画成了画家存世最早的一幅有签名和创作日期的作品

  当时,雷诺阿还是一个学生,他在画面上尝试不同的风格手法:

女孩的头发模仿鲁本斯,轮廓清晰的面孔和花边则来自安格尔,白色有着库尔贝的感觉,柔和的花卉背景可以追溯到柯罗。

雷诺阿将所有这些不同因素完美的组合在一起,创作了一件雷诺阿式的风格独特的油画作品,透露出其特有的明媚欢愉之情。

  克劳德-莫奈(法国,1840-1926年)

  《红围巾:

莫奈夫人画像》

  1868-1878年

  画布油画99.00x79.80厘米

  BequestofLeonardC.Hanna,Jr.

  这幅画表现了莫奈第一任妻子——卡米尔,他在1879年不幸因子宫癌而去世。

这幅雪景中的卡米尔画像,在清爽平静的画面氛围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在这幅画中,莫奈大胆地使用白色,将色彩范围限制在画面的中心区域,真正做到了“惜色如金”。

同时,运用具有补色关系的红绿搭配,更突出了逆光中的暗红色头巾,而红色头巾更反衬出卡米尔略显疲倦的面容。

  曾以《印象-日出》一画一举成名的莫奈,在这幅《红围巾》中为我们展示了他头脑中对于“雪景”的印象,而夕阳微妙的粉红色反光丰富了这一印象。

莫奈夫人在画面中表现出从门前偶然经过,向屋内匆匆一瞥的样子,更加深了这种转瞬即逝的时间感。

  卡米尔陪伴莫奈度过了最初的艰苦岁月,而没有分享到丈夫此后显赫的声名。

莫奈终其一生都对卡米尔充满了缅怀之情,一辈子都保留着这幅画。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法国,1841–1919年)

  《卖苹果的人》

  约1890年

  画布油画65.80x54.50厘米

  BequestofLeonardC.Hanna,Jr.

  就像雷诺阿和蔼可亲的乐观性情一样,

雷诺阿同样喜欢18世纪法国洛可可绘画中充满感官享乐的欢娱之情。

雷诺阿尤其喜爱弗拉戈纳尔将人物放置在风景之中的作法,用田园风光式的背景衬托画面,来歌颂甜蜜纯洁的女性美。

  在这幅《卖苹果的人》中,雷诺阿效仿弗拉戈纳尔,以同样的方式把人物放在风景之中。

画面表现了苹果小贩正在向他的新婚妻子艾琳-夏戈特兜售苹果的情景。

当时,画家与新婚不久的艾琳正在妻子的出生地共度蜜月。

雷诺阿与艾琳共同生活了十年,右边的孩子或许就是他们的儿子彼尔。

该画也可以被看作是雷诺阿对甜蜜婚姻的颂扬,欢庆他们生活中的新篇章。

  尽管在构图它是对18世纪法国传统的延续,但主导画面的却是振奋人心的色彩和全新的时代趣味。

  贝尔特-莫里索(法国,1841–1895年)

  《读》

  1873年

  画布油画46.00x71.80厘米

  GiftoftheHannaFund

  这幅画是以莫里索的姐姐爱玛为模特创作的,

爱玛同时也是莫里索的画友。

她们在一起学画,不是年轻姑娘们的附庸风雅,而是玩真格的。

作为画家的莫里索成就非凡,她是第一个加入印象主义的女性画家,积极推进印象主义运动,面对反对抨击的言论予以回击。

1868年与马奈相识后,促使马奈放弃擅长的黑色而提亮了调色板,但没有最终说服马奈加入印象派。

  很明显,在幅画中,莫里索与雷诺阿一样,力图以一种崭新的绘画语言来处理人物和风景的关系。

将人物与风景视为单一的视觉对象,他们被光线和色彩统一在一个平面里,这是真正的属于印象派的视觉革新。

  此画完成后的第二年,一直对马奈倾慕不已的莫里索,却嫁给了马奈的弟弟尤金。

 

  保罗-塞尚(法国,1839-1906年)

  《小溪》

  1895-1900年

  oilonfabric,59.20x81.00厘米

  BequestofLeonardC.Hanna,Jr.

  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

不但给予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以直接影响,还是现代艺术形式构成一派的开山鼻祖。

塞尚的经历同样证明了不理会旁人的讥笑与冷落,持之以恒地坚持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从草根到一代宗师,也许只是终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结果。

  塞尚的理想是,在印象派中,注入博物馆般坚实而恒久的品质。

现在我们见到的,他最典型的风格,就是像抹水泥一样将颜料涂在画布上,这是他深思熟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修改润色的结果。

同时,也形成了他注重质感与形式感的独特风格。

但在创作生涯的后期,这种厚涂的颜料开始变薄,到了晚期,则接近透明的水彩风格。

《小溪》恰好是这一透明风格的代表,画中的景物让人想起受塞尚推崇的毕沙罗曾描绘过的矮树丛。

画面中,聚集到中心的树枝组成了一个松散但又立体的三角形,树叶、丛林和流水在轻墨淡彩中相映成趣。

小溪蜿蜒流向远方,映衬出层叠的水面。

举重若轻的气度标志着大师的风格已臻化境。

 

  文森特-凡-高(荷兰,1853-1890年)

  《梧桐树群》

  1889年

  oiloncanvas,73.40x91.80厘米

  GiftoftheHannaFund

  文森特-凡-高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人们可以凭借他将艺术史一分为二。

就像人们感叹“在凡-高之前,丝柏仅仅是丝柏”一样,在凡-高之后,“艺术家”这一概念也被彻底改变。

焦虑、疯狂、执著、宗教般虔诚、一辈子的受难、对生活的渴望,凡-高的问题成为其后所有艺术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今天也不例外。

  我们都知道他有个好弟弟——提奥,除了给予凡-高经济上的资助,同时也是他精神上的支柱。

从凡-高写给提奥的大量书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绘画思想的发展脉络。

关于这幅《梧桐树群》,凡-高在1889年12月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最近的一次写生是关于村庄的风景。

在那里,修路工人和村民每天都在巨大的梧桐树下辛苦地工作着。

”他试图用画笔捕捉发黄的叶子,并以强烈的色彩和颤动的笔法,给景色注入了紧张的活力。

油画上部,树冠组成了一个黄色的华盖,投下一片明亮的影子——凡-高一直将这种黄色和永恒联系在一起。

  我们不知道画面中哪些偶然经过的小人姓氏名谁,也不知道巨大的梧桐树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但我们知道,对这一切探究的兴趣或许都源于凡-高,是艺术家在每一块颜料和每一笔线条中赋予了恒久的精神性。

 

  文森特-凡-高(荷兰,1853-1890年)

  《圣雷米的白杨》

  1889年

  oilonfabric,61.60x45.70厘米

  BequestofLeonardC.Hanna,Jr.

  这幅《圣雷米的白杨》与前面那幅《梧桐树群》一样,

都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凡-高仅仅活了37岁,绘画生涯仅仅10年,却创作出了800多幅油画和为数更多的素描作品。

在1888年与高更发生激烈冲突而诱发了精神病后,第二年4月,凡-高住进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由于他的病情是间歇性的,医生很快就同意了他可以在别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外面散步。

这幅气势宏大的风景画作于同年10月,在给弟弟的信中,他写道:

“我作了一幅写生画,是两棵倚山而立的白杨树。

  这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倾斜而缠绕,像凡-高笔下的丝柏一样,产生了一种向上旋转的动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凡-高以深浅不同的蓝色短粗笔道表现的天空,这是凡-高的标志性画法,也能更好地揭示了天空所具有的“天国崇拜”的精神含义。

 

  保罗-高更(法国,1848-1903年)

  《在浪中》

  1889年

  oilonfabric,92.50x72.40厘米

  GiftofMr.andMrs.WilliamPowellJones

  作为“后印象派三杰”之一的高更,

是最具叛逆精神的一个。

他对现代文明的厌恶使他最终逃离法国,然而即使是远离欧陆的海岛也并非世外桃源,那里没有琴声悠扬的曼陀林,轻歌曼舞的南海姑娘,有的只是穷困、热病,以及到哪里也躲不掉的欧洲文明。

  1888年底,在法国南部与凡-高发生激烈冲突之后,高更一溜烟地逃回了巴黎。

此后,在1891年启程远赴塔希提岛之前的两年间,高更不停地来往于布列塔尼和巴黎之间。

这件作品便是高更在布列塔尼南海岸的阿旺桥村创作的,属于阿旺桥时期一幅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原始情感的关注。

高更坚信,艺术不能仅仅照搬自然,而要通过扭曲、夸大和强化以阐释其内在意义。

他特意使用粗犷的线条、简约的形式和更加响亮的补色,以阐释其原始主义风格。

而这种风格同这幅画的象征意义是紧密结合的:

一个裸体女人跳进大海,象征心灵趋进自然。

1889年,《在浪中》一画出现在第一届象征派画展上。

对于探索梦幻和想象王国的。

  阿美迪欧-莫迪利阿尼(Italian,1884-1920年)

  《女人肖像》

  约1917-1918年

  画布油画,65.00x48.30厘米

  GiftoftheHannaFund

  莫迪利阿尼堪称20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

但却是一个典型的波希米亚人——先天身体虚弱的艺术家,却整日沉溺于女人、酒精和毒品,致使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在35岁那一年就因脑炎去世。

但据说,在艺术家头脑清醒的时候,无论是穿戴还是举止,都显得极为得体。

  其实,莫迪利阿尼只是以狂放不羁的外表来掩饰其内心宿命的脆弱,他的作品也同样具有神经质般的优雅,以及对女性特质的夸张。

这幅一个不知名女人的画像就体现了他对于颜色、有穿透力的线条,以及与中世纪圣像画极为接近的拉长形式感的细腻把握。

这幅画是莫迪利阿尼在其去世的前两年创作的,那时即使他光顾咖啡馆,也经常带着一本写生簿。

  在莫迪利阿尼去世后不久,1922年巴黎举办了画家的回顾展,而关于他的传奇性传记也于1926年问世。

直到这时,莫迪利阿尼才开始声名鹊起,人们评价他是“堪比凡-高的悲剧性天才”。

 

  奥古斯特?

罗丹(法国,1840-1917年)

  《皮埃尔-德-韦桑特的英雄头像,加来义民之一》

  1886年

  青铜

  罗丹被誉为“米开朗基罗之后最伟大的雕塑家”,

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三个世纪的所有雕塑全都黯然失色。

为什么罗丹如此重要?

简单的回答是,罗丹直接秉承了米开朗基罗浓厚的思想性,将雕塑从广场的基座上拉下来,变成了诗和哲学。

  这是罗丹的著名人物群雕《加莱义民》中的一个英雄韦桑特的头像创作。

《加莱义民》是罗丹应加莱市长的邀请而制作的,目的是为了纪念1347年英法百年战争中为解救被围困的加莱而愿意忍受屈辱和献出生命的六位市民。

这几位市民的英勇牺牲精神感动了这个城市,他们被市民奉为加莱的城市英雄。

  皮埃尔-德-韦桑特是一个拥有商业和土地的富人,是加莱市的第三个义民,这件表现他头部的研究习作也成了一件独立的雕塑作品。

罗丹这个肖像作品充分再现了厄运降临时人物头脑中的痛苦,精神和肉体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浓缩和再现,由这件作品可以体会罗丹的对人类悲剧命运的深刻洞察力和艺术敏感力。

 

  奥迪隆-雷东(法国,1840-1916年)

  《瓶花》

  1905年

  oilonfabric,73.00x59.00厘米

  GiftofRobertaHoldenBole

  生活于印象主义时代的雷东,

作品却处处体现着神秘的情感、内心的想象。

象征派领袖高更在谈到雷东的作品时,这样写道:

“他的梦想在他的作品中变成了现实;在他的作品里,所有的植物、胚胎在本质上都是人类,生活在我们周围;当然,它们也同我们一样承担着痛苦……从他的作品中,我看到的只有发自内心的语言。

  他早期的作品主要大多是黑白两色绘画,描绘出一个充满奇人怪物的虚幻的世界;据说有个植物学家是他的主要顾问。

在他随后的绘画生涯中,他开始使用丰富而浓重的色彩。

在这幅油画中,雷东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花朵明亮的色彩有力地刺激着人的感官。

雷东既要表现自然,也避免了客观描述,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一种“花乃梦中之花“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