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3055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25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建工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房建工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房建工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房建工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房建工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建工程方案.docx

《房建工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工程方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建工程方案.docx

房建工程方案

房建工程方案

一、施工总流程

基础施工→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砌体施工→屋面施工→建筑装饰装修施工

二、施工测量及控制措施

测量放线作为先导工序,应贯穿于各个环节,它是保证工程位置准确、结构外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是使结构达到合格标准的基础。

1.人员及仪器配置:

根据工程特点,项目测量组由测量工程师和测量员工组成。

配备电子全站仪1台,水准仪2台,50m钢尺4把,7.5m卷尺10把。

所用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计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才可使用,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测量精确度。

2.工程控制点的设置:

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单层面积较大,用电子全站仪放出轴线控制线。

在基础施工测量中采用外控法,由基坑周围已建立的轴线控桩直接引测;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在首层每楼设置测控点。

将控桩点引测进楼。

控制点的布设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网测角的方法与基准点联测,距离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

控制点设置在一层楼板预埋钢板100mm×100mm×10mm上,在预埋钢板上划十字线,并在交点打洋冲眼,作好永久性标志,设500mm×500mm钢盖板保护,以便重复使用。

首层以上各层在测控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设置预留洞200×200mm(激光束及锤球的通孔),并在留孔四周砌设高50mm的阻水圈,层层引测。

3.标高控制:

要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先要进行高程控制网点的联测,检查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确认无误后引测标高。

3.1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3点,以便于互相校核,每点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平面施工中标高基准点。

3.2根据基坑情况,在坑内设置标桩,将高程引测到标桩上,用红“△”标出,并标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供施工时用。

3.3在首层南北两侧,采用10cm×10c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作为基准点,为高程引测提供依据,在基准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设计预留洞200mm×200mm(锤球的通孔),严禁覆盖,并严防杂物从洞口坠落。

3.4各层标高的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线,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也可位于中间层,加设标高基准点,以此向上传递。

3.5标高基准点每层不少于3个,用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注上标记,并要设在同一个水平标高上。

4.建筑物竖向控制:

4.1地上结构放线直接依据设在一层楼板上的平面控制网,其它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要求,应从一层楼板控制网引测到各层,平面控制点的传递采用内控传递、外控监测,投点仪选用电子全站仪。

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

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角度观测及边长量距(精度l/5000)。

若边长较差ΔS>±3.1mm,Δβ>±24″,则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4.2每次向上传递投点时,必须3点以上,本工程根据施工段设置测控点,测控点必须构成几何图形,根据平面控制网控制点的布设,无论施工哪一段,都可根据其中的3个点确定位置,找出点与点之间的边角几何关系进行闭合校核。

4.3楼面控制点引测完毕,把各相关的投影点相连即基准线,并将这些基准线平移至楼面各轴线。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和细部线。

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施测完后,进行自检,合格后由专职人员复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复检。

5.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首先要在一层柱和墙施工时按照图纸设沉降观测点,并测出起始标高,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到竣工后,每100天下沉小于1mm为止。

沉降观测必须使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尺,认真操作,并根据工程进度按时进行。

操测要做到“三固定”:

仪器固定、人员固定、观测的线路固定。

沉降观测的数据整理后,并入工程交工资料。

三、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1.土方开挖:

1.1土方开挖的施工准备:

1.1.1施工前必须做好现场“三通一平”的工作,确定基础的土方开挖边线,并用石灰撒白线确定。

1.1.2作好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

1.1.3开挖场地范围内的一切机械设备和各种障碍物均应撤出场外。

1.1.4与业主联系,明确开挖范围内暗埋的水管,线管,做好保护措施。

1.2土方开挖施工具体措施:

1.2.1中学楼1-3幢、小学楼1-3幢、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及实验楼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和工程特点,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挖至设计标高上0.3m时,由人工进行修边检底。

开挖顺序是:

先机械后人工,先内后外。

当基坑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会同建设、监理、质监、地勘、设计等部门进行验槽工作。

基坑开挖放坡采用自然放坡,放坡系数按施工规范进行,放坡至垫层标高位置,工作面按300mm考虑。

1.2.2综合楼、食堂、体育馆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和工程特点,放出场地清理开挖边线及排水沟的位置,并在综合楼西侧、食堂东侧设置集水坑,组织集中排水。

先将场地积水挖沟引至开挖施工作业场地以外,选择履带式挖掘机挖取浮土、淤泥,挖取深度为0.8m,用装载机推土、平土、辗压,修出自卸车通道,将施工场地表面浮土、淤泥清除到基础作业开挖场地以外。

为防止场地集水,在距基础开挖线外2m处挖一条底宽0.5m的排水沟,将场地周边散水进行有组织排放,经集水坑沉淀后排到地区雨水排放系统。

1.2.3施工部署:

挖土机械选用9台液压反铲履带式挖掘机,并配备10~15台自卸载重汽车。

开挖机械选用ZX330-HHE反铲液压挖掘机,其主要机械性能如下:

机械名称

型号

铲斗容量

最大挖掘半径

最大挖掘深度

爬坡能力

反铲液压挖掘机

ZX330-HHE

1.2m3

10.6m

5.1m

80%

挖出的土方,采用5t自卸汽车10~15辆转运至建设单位指定D区场内。

由于本工程土方工程占地面积大,而场地又比较狭窄,一次开挖不利于流水施工,故采用分片区开挖。

综合楼、食堂、体育馆、学生公寓1-3幢、教师公寓为一个片区,开挖顺序为:

第一次先开挖至-2.0m,预留300mm左右的土层不挖,坡道的坡度应小于30°,坡道铺一层50cm厚建渣,其坡道侧边按规范放坡。

最后一层300mm的由人工进行修边捡底。

待第一片区进行基础施工时再进行第二片区即中学楼1-3幢、小学楼1-3幢及实验楼的土方开挖。

1.2.4挖土注意事项:

a.首先应放出基坑上口开挖边线,并作好标志线。

b.专人指挥挖掘机作业,挖掘机严禁碰击附近构筑物及地下未知物件,挖掘机回转作业范围内严禁站人。

c.随时观测边坡稳定,若发现土方滑移及时处理。

d.机械挖土预留300mm采用人工修边捡底。

基坑分段验槽,随即分段浇筑垫层加以封闭。

e.土方作业时必须加强保护好测量控制基准桩,轴线引测后立即罩上钢筋笼加以保护,并派专业测量人员随时监护基准桩安全。

f.土方开挖前应事先做好集水坑和抽水设备,及时排出积水。

雨大时可采用彩条布进行挡雨处理。

1.2.5基坑排水: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地可考虑基坑四周设排水沟集中排水。

在基坑上面四周设2m水泥砂浆散水护坡,将地表水截入场内暗沟,经沉淀后,进入芦溪河。

基坑内四周设置300宽300深排水沟,排水沟距离基础垫层500mm,距离边坡500mm。

四周设置集水坑(1000*1000*1500),采用抽水泵进行抽水,将水排入场地内的排水沟。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防止超挖。

施工场地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土质、标高的变化做经常检查,并做好记录。

如果发现土质与设计不同,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土方开挖施工时,严防余、散土污染路面,并派专人在工地入口冲洗车辆,防止污染街面。

1.3防止坍塌措施:

1.3.1在基坑(槽)开挖时,场地内的弃土场到边坡坡肩的距离不小于1米,沿挖方边缘移动挖土机械、运输机械时,机械轮缘距离边坡坡肩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二分之一;

1.3.2如果在开挖时出现已坍塌,马上启动坍塌预案。

2.土方回填:

2.1施工准备:

应先对地下工程进行各项检查,作好隐蔽记录和办理验收手续,并采取措施保护基底不受雨水浸泡和防止边坡坍方。

2.2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设计无要求时,就符合下列规定:

2.2.1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可用作表层以下的填料。

2.2.2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

2.3填土方法:

用汽车从弃土场(业主指定)运土到回填处,再用人工运输回填,从场地边采用蛙式打夯机械进行回填土夯实,由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需铺土厚度,不大于25cm。

填土区表面滞水时,应在四周集水并将水位降低。

已填好的土如遭受水泡应把上层稀泥铲除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2.4质量控制与检验

施工现场的土料应有专职人员检验土质和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用插钎检验铺土厚度。

在实际施工中,常通过试验求出土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达到设计密实度要求时的合理碾压(夯实)遍数,用碾压遍数来控制压实情况,指导施工,并同时进行现场检验作为质量的依据。

在每层填土压实方后,要对碾压(夯实)质量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一般采用环刀法取样试验干密度,求出密实度,或用轻便角探仪直接通过锤击数来检验干密度和密实度。

允许偏差项目:

表6-1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顶面标高

+0,-50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20

用2m靠尺和楔形齿量检查

2.5基坑回填

2.5.1填土方法:

用汽车从弃土场(业主指定)运土到回填处,再用人工运输回填,从场地边采用蛙式打夯机械进行回填土夯实,由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需铺土厚度,不大于25cm。

2.5.2压实方法要点:

a.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沉降量,以备自然下沉。

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沉降量可按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预留。

b.填土区表面滞水时,应在四周集水并将水位降低。

已填好的土如遭受水泡应把上层稀泥铲除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c.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d.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2.5.3施工注意事项:

a.填土前,应清除槽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

b.基础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时,方可回填。

c.回填土料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要求,应按每层200~250mm,每层压实3~4遍。

d.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测或四周同时进行。

e.在管线接口处,防腐绝缘层和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下方空虚,致使折断。

f.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

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g.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3.基础模板工程

基础为独立柱钢筋混凝土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构成。

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混凝土的成型位置、尺寸正确,接缝严密,不漏浆,安装拆除简单易行基础混凝土浇筑。

柱模安装施工顺序:

放出柱边线及200附线→校正绑扎柱筋及垫块→用与砼标号相同的砂浆沿柱周边做砂浆埂子(宽3cm,厚2cm,入柱1cm),达到一定强度后安装柱模→校正、加固。

安装柱模时,采取模型一次性安装到位,墙、柱侧边留槽口(振捣口)和冲洗口。

柱模支撑四方均采用双钢管

构造柱采用木模板,模板按一层用料配制,对号入座。

构造柱外侧用木模板贴100mm×50mm

方木支护,用2φ16螺栓加固。

4.基础钢筋工程

4.1绑基础底板钢筋

4.1.1划钢筋位置线:

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4.1.2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4.1.3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4.1.4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4.1.5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1.6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4.2梁钢筋绑扎

4.2.1首先在梁模板上按图纸要求画好箍筋间距。

4.2.2穿框架梁主筋、套入箍筋→穿次梁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牢→绑架立筋→最后绑扎主筋。

4.2.3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2.4主、次梁钢筋,要在主筋下垫好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4.3板钢筋绑扎

4.3.1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

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4.3.2、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4.3.3钢筋搭接长度、位置要符合施工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

4.3.4楼层负筋等安装配管完毕,再进行绑扎,楼板负筋绑扎应加Φ10钢筋马凳(见下图所示),间距纵横1.0m;负筋绑扎好后,严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证负筋位置的正确。

板钢筋除靠近外围两行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

4.3.5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

最后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

4.3.6楼板筋绑扎完毕后,严禁在上面行人与推车

4.4楼梯钢筋绑扎

4.4.1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4.4.2根据设计图纸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绑扎,如果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且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4.4.3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4.4.4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4.5钢筋质量检验内容

4.5.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

4.5.2检查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4.5.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5.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松动变形;

4.5.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污、漆污和颗粒状铁锈;

4.5.6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如下表:

钢筋位置允许偏差表表6-2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受力钢筋排距

±5

2

钢筋变起点位置

20

3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

焊接骨架

±10

4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水平高差

+3

5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10

柱、梁

5

板、墙、壳

±3

5.基础混凝土浇筑

5.1墙、柱混凝土浇筑:

5.1.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以防烂根。

除上面用振动棒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5.1.2墙、柱高超过3m,采取用串筒从浇筑口浇筑。

5.1.3柱子分两次浇筑混凝土:

第一次浇至框架梁底;第二次浇筑与梁、板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

节点需要的混凝土浇筑时,此处钢筋很密,如内振有困难,可采用模外对称振捣。

5.2楼梯混凝土浇筑:

5.2.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5.2.2施工缝:

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三分之一的部位。

5.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进入终凝即进行草袋覆盖,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本工程采用保温方式养护,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在25℃以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0-12小时内根据现场实测混凝土温度在其上部覆盖麻袋或草袋并浇水湿润,让其自身养护。

且草袋湿润必须达到90%以上,并派专人养护。

若施工需要揭开保温层时,应局部进行,完成一块立即覆盖一块。

四、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1.钢筋施工

本工程钢材堆场、钢筋加工场地设在场内道路边,钢筋连接竖向采用电渣压力焊,水平采用对焊,板筋采用搭接,所有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都采用机械连接。

1.1钢筋制作

1.1.1本工程的进场施工用钢材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并按规定取样试验,试验合格才能用于工程施工。

1.1.2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图翻样制作料单。

1.1.3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负责钢筋制作、堆放、管理工作,做好对制作工人的书面技术交底。

1.1.4钢筋加工机械操作先空载,试运转正常后才能投入使用。

1.1.5钢筋表面应保持洁净,有污泥时在使用前认真清除干净。

1.1.6Φ10以下的盘圆钢筋下料使用前要进行调直,采用电动卷扬机械调直,调直冷拉率应≤4%。

制作完毕的钢筋统一用木制料牌标识,料牌上标明规格、数量、作用部位,并堆码整齐。

1.2钢筋绑扎

1.2.1施工准备:

材料:

a.绑扎铁丝:

20~22号绑扎丝。

b.垫块:

用水泥砂浆制成的50mm见方、厚度等于保护层的垫块,用于柱钢筋的垫块内要预埋20~22号绑扎丝。

c.钢筋支撑筋:

为保证柱钢筋骨架尺寸,可用Φ6~10钢筋焊制成支撑筋,间距为600~1000mm。

作业条件:

a.加工好的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检记录,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b.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c.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d.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标明柱、梁等部位的水平标高和弹好尺寸线。

e.根据弹好的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f.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混凝土上表面的搭接钢筋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粒有混凝土、砂北浆要剔除、清理干净。

1.2.2绑基础底板钢筋:

a.划钢筋位置线:

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b.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c.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d.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e.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f.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1.2.3剪力墙钢筋绑扎:

a.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在短肢剪力墙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

b.从上往下套箍筋,将其与主筋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式交错绑扎。

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c.短肢剪力墙筋保护层:

垫块应绑在柱立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1.2.4梁钢筋绑扎:

a.首先在梁模板上按图纸要求画好箍筋间距。

b.穿框架梁主筋、套入箍筋→穿次梁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牢→绑架立筋→最后绑扎主筋。

c.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d.主、次梁钢筋,要在主筋下垫好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1.2.5板钢筋绑扎:

a.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

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b.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c.钢筋搭接长度、位置要符合施工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

d.绑扎一般用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全部绑扎)。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e.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

最后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

1.2.6楼梯钢筋绑扎:

a.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b.根据设计图纸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绑扎,如果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且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c.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d.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1.2.7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a.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b.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c.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d.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基本项目:

a.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b.弯钩的朝向应正确。

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每个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c.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度,弯钩平直长度应为10d,(梁为12d)。

d.钢筋对焊接头Ⅰ、Ⅱ、Ⅲ级钢筋无浇伤和横向裂纹,焊包均匀。

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度,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1.2.8成品保护:

a.钢筋绑扎之后,不准踩踏钢筋。

b.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踩在上面行走,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保持原有形状,并派钢筋工负责修理。

c.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铁件及洞口模板。

d.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不要污染钢筋。

e.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碰动钢筋。

1.2.9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柱子钢筋位移:

原因是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钢筋。

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并用固定卡(或水平钢筋加固定,并在浇筑完混凝土时立即修整钢筋的位置。

当钢筋位置有明显位移时,处理方法须经设计签证同意。

b.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原因是,配制箍筋时按箍筋外包尺寸计算,造成骨架的宽和高均小于设计尺寸;另外双支箍,经常出现组合后的宽度小于设计尺寸。

在翻样和绑扎前应熟悉图纸,绑扎后加强检查。

c.梁、柱交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