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真人秀的8个管理启示.docx
《电视真人秀的8个管理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真人秀的8个管理启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视真人秀的8个管理启示
电视真人秀的8个管理启示
\"啪”,一直在指挥节目录制的邹蕾拍了一下面前的监视器,眼泪涌了出来。
演播厅依然非常静,争夺百万年薪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绝对挑战——巅峰营销》系列节目(下简称《巅峰营销》)的第一次淘汰过程录制仍在继续,压力求职面试屋的大门打开,摇臂上的摄像机跟拍被淘汰选手离开的场景。
在演播厅内另一处,石敬薇也在抹眼泪。
邹蕾和石敬薇是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栏目的编导,她们两人分别是《巅峰营销》这一集的正副导演。
连续几个月,十个有着不同职业经历的经理人在摄像机记录下争夺一个百万年薪的职位——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
每周,他们分成两队竞争完成真实的商业任务,输的一队将到压力求职面试屋接受企业方的拷问,然后有一个人被淘汰,离开他们共同居住的拍摄基地。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在几个月里,十个选手中的九个都将会陆续离开,虽然不知道招聘方当天会说出谁的名字,但毫无疑问的是会有一个名字。
导演们都熟知自己制定的规则,但在这个时候,按照她们自己常说的词,“入戏”了,也就是进入情境了。
十个参与竞争的经理人,也很快都完全放弃心中可能还尚存的只是来体验一下、玩玩的想法,非常投入地在这个高度压缩的时空中、在摄像机镜头前面展现商业智慧、管理能力和个人魅力,体会成功和失败的滋味,也通过这个大镜子观察自己。
杨乐是这个真人秀节目的总导演,在拍摄几轮淘汰之后他回顾说:
“从内容上来讲,它让我感受到了,这次做的是真实职场里过去没法触及或者不愿触及的敏感之处。
”
压缩的时空
在经过地区的初选和复赛之后,十个经理人聚集到拍摄基地,分成红、黄两队分别住在北京北郊的两幢别墅里。
每一周,他们都被要求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商业任务,可能是在陌生城市的街头挣到一笔钱,也可能是完成一个电视广告片的拍摄与制作,或组织一场演出等等。
他们身处一个模拟出来的高端职场,或者说是一个时间和空间都被极度压缩的真实职场。
在现实中一个工作任务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但在这儿可能就是十几个小时。
在这里,任务相对单一,一切都非常透明,与外界近乎隔绝,完成任务的过程可以被完整地观察到。
在这里,输和赢几乎是立刻就可以知道,必须有人马上为失败承担责任。
每完成一个任务,选手们都要和一直在旁边观察他们完成任务过程的专家一起分析、总结,失败的队伍要接受压力求职面试。
这些迫使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反思,而在真实生活中,总结、分析谁该承担责任的过程虽然也存在,但通常没有这么明确。
作为旁观者,最初接触到这些选手并观看他们参与的这个电视真人秀的拍摄时,我们感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时空的压缩: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想法和态度就可能发生剧变。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年,甚至更长。
这天早晨,所有选手一起出发,观看评委现场评判两队谁输谁赢。
朱勇所在的队落败,他是这个任务的主要操作者,自认为应当承担责任。
40岁的朱勇在队中年纪最长,是威望很高的大哥,他自己拥有经营规模已经非常大的企业,参加这个真人秀在很大程度上有玩票的意味。
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为了体验一下自己一直创业、当老板而从未体会过的“被管理的感觉”。
在知道所在团队输了之后,朱勇也说自己当时在仔细体会“输的心态”、体悟“不如意的时刻”,但从表面看,他的心态其实变化不大。
不过,决定谁去参加压力求职面试的抉择很快彻底改变了他的态度。
第二天上午,在决定哪三个人应该为这一轮承担责任、去压力求职面试屋接受被淘汰的命运时,朱勇主动提出自己应当去。
但是,决定权在这一轮的队长代超手上。
他决定,把朱勇留下,不让他承担任何可能被淘汰的风险。
因为代超认为,如果朱勇被淘汰,团队的实力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
荩
忽然之间,朱勇变得非常投入。
他之前来参加这个真人秀节目拍摄没有告诉自己企业的合伙人和员工自己干什么去了,因为他就是想着来玩玩体验,很快就会被淘汰回去了,他也没真想过自己会选上,之前一天他曾对我们说:
“我不能待太久,那样是对自己的企业不负责任”。
据他介绍,他自己的几家企业总营业收入接近几十亿元。
但在经过这次震动之后,他专程回去开会,告诉员工自己是去参加这个电视招聘真人秀了:
“大家做好两种准备,第一种是没选上,老板还是你们的老板。
第二是选上了,我就要去给别的企业去打工。
在一旁观看极度真实却又透明的职场,很自然地会在心里预测、判断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哪个队会赢,谁会被淘汰。
节目剧组的工作人员私下里也闲聊议论,他们每天与选手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都很关心选手的命运。
不过,任凭我们怎样猜测,最后只留下一个感受:
世事难料,你很难猜得对!
难道我们的判断能力突然降低?
实际上,不可预料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时空的压缩。
它让你立刻看到结果,与最初预测不同的结果会在头脑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对于身在其中的选手,说出了自己的分析,马上就听到别人的判断,带来的头脑激荡可能更大。
比如,在压力求职面试的时候,一个选手刚刚说自己是因为没能发挥自身的沟通优势而在谈判中失败。
但评审专家几分钟之后给他的总结建议却是——“沟通技巧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所有人来说,这个被高度压缩的时空是一面巨大的镜子。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真实的管理、职场和真实的自己。
现在,十个经理人中的幸存者还在继续竞争。
这个电视真人秀节目将从5月21日开始播出,但在连续十几天观察这个电视真人秀的拍摄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我们得到的8个管理启示。
结果最重要
在观看选手完成任务的几轮过程之后,我们才意识到这个电视真人秀的规则是“只看结果”——这正是真实商业世界中最根本的原则。
通常来说,每一轮比赛由两个团队去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既可能非常顺利、团队合作愉快,也可能磕磕绊绊、队员争吵不已,而不管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
然后,会按照事先商定的游戏规则判定谁赢谁输(如果有人在过程中犯规,他们也会被判定为输)。
输的一方不得不到压力求职面试屋去接受质询,追究谁该为这次失败负责。
最终,有一个选手将被淘汰。
而如果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那个队赢了,没有人会真的追究那个不够完美的过程。
如果按理想状况,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认为这样的规则似乎不太合理。
其实,这太真实了。
在商业世界中,我们每天经历的不都是这样吗?
最初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被每次比赛之后随队观察的专家和选手一起开的分析总结会所迷惑了。
这个会议的拍摄过程繁复,因而也显得很重要。
它也符合我们头脑中一贯的观念——我们不应只看结果,也应当关注过程。
在这个会上,参加者将讨论两队的成败得失,获胜的团队如果有内部分歧通常会公开争论,专家也会指出他们的问题。
这看起来更像我们理想中的管理世界。
无论在现实中还是这个电视节目中,输的队(公司)不得不接受惩罚,而赢的队(公司)享受胜利。
从这个层面上看,在有了结果之后,过程一点都不重要。
《巅峰营销》这个电视真人秀和美国商业真人秀《学徒》(TheApprentice,又译《飞黄腾达》)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一轮持续几天的任务过程被剪辑成60分钟的电视节目会是什么样,但重看《学徒》,我们发现的确是:
结果最重要。
在《学徒》第一季倒数第二轮比赛中,两队的任务是卖出顶层公寓一个晚上的使用权。
比尔(Bill)与坤米(Kwame)组成的队一直在接待看房的顾客,并与之谈判。
镜头一转,艾米(Amy)与尼克(Nick)组成的队在大厦大堂的沙发上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随着比赛截止时间的临近,他们看起来将必然输掉这轮比赛。
但最后还有15分钟的时候,他们看到在之前他们主办的慈善拍卖活动中曾积极参与竞拍的母女俩,几乎在最后一分钟,他们成功地以比对手高得多的价钱把公寓使用权卖了出去。
他们赢了,和家人一起乘唐纳德·特朗普的私人飞机去一个奢华的俱乐部享受午餐。
认识团队致命的和谐
在《巅峰营销》真人秀的拍摄中,这十个经理人组成的两个队在竞争中一再出现“团队致命的和谐”。
我们没有看到在西方真人秀中极端个人主义甚至显得自私的情形,却多次看到导致团队惨败的“和谐”,大概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一开始,两个队的团队气氛就差别很大。
由朱勇、代超等组成的黄队一直合作愉快,而葆旭东、BruceWayne(温小龙)和高速等组成的红队却一直在如何执行任务上分歧很大。
加拿大人温小龙只会简单的中文,几乎所有的讨论都要经过一轮丢失大量信息、甚至充满误解的翻译,沟通极其困难。
温小龙关于任何完成任务的建议也经常与团队其他人差异特别大。
差异本来就大,加上沟通困难,温小龙引发一次又一次观点冲突,分歧不断升级。
在一轮比赛中,他们赢了,却根本不能一起笑着享受胜利,甚至总结会上还围绕一个小问题激烈争论。
之后,葆旭东和温小龙大概意识到问题,他们握手说,“我们相互不喜欢,但还要一起工作,不谈过去。
”温小龙事后回忆说,冲突太耗精力了,因此试图消除它。
在接下来的一轮比赛中,这个队变得空前和谐。
温小龙在这次任务中被任命为队长,队员主动要求承担什么分工他都同意,他安排工作别人也都毫无疑义地接受。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分歧,更不用说之前常见的争吵。
不过,他们却在任务中“完败”,随队专家温岱妮在压力求职面试时对他们评论说,这种团队和谐,让他们失去了争论如何把事情做对的机会。
面对“避免冲突和做正确的事情,哪个更重要?
”这个直击核心的问题,他们无言。
逐渐浮现出来的冲突也揭开另一队原来的表面和谐,并且最终演变成激烈的冲突,引致失败。
先是在一轮任务中,在分歧越来越大后,朱勇问:
“我问你一句,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我是队长,当然听我的!
”朱勇摔门出去了。
在接下来一个任务中,队员之间的冲突到了队长不得不利用正式权威压制的程度。
在决定谁去参加压力求职面试时,朱勇很痛心地说,“我们这个团队,没有经过激烈的冲突,所以可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
”在这里,过去的和谐也是致命的,因为它掩盖了问题。
“我在团队中的角色”:
领导者vs队员
假设你是这十个经理人之一,你就会发现,你至少能在这样几种情境下思考“我在团队中的角色”这个问题:
当你被任命为队长时,你该如何做?
当你是队员时,你该如何做?
在完成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的任务时,你作为专业人士该如何发挥作用?
而如果恰好并非你的专业技能所在,作为非专业人士,你又该发挥什么作用?
在《学徒》中,每次的队长是由团队成员选举出来的;在《巅峰营销》中,队长则是由企业方在每轮比赛前指定的。
不过,不论队长以什么方式产生,每一次成为队长,都是对选手的领导力考验。
在《学徒》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是天生的领导者,比如崔伊(Troy),十轮比赛他就三次当队长,而有的人可能才当过一次。
唐纳德·特朗普问:
“他为什么当了那么多次?
”他的队友回答说:
“因为他每次都自告奋勇,所以我们就让他当了。
”
在《巅峰营销》录制中,并没有看到类似《学徒》中一再出现声称自己是天生领导者的场景,也还没有相互确认“你是否认为他是领导者?
”这个问题的场景。
“说”可能不是一个适合中国式情景的问题,中国人大概更喜欢“做”。
正如领导力没有标准答案一样,如何做领导者和如何做队员的问题也不会有标准答案。
这十个经理人的表现是观察和体悟这个问题的一个极好的窗口。
在一开始,朱勇和葆旭东就分别是两个队事实上的领导者,但他们并不会每次都是队长(拥有正式权力的领导者),因此我们可以观察:
当他们两个不是队长时,他们会如何表现?
他们的领导力、主见会不会成为团队决策的障碍?
朱勇自己在公司是老板,在人群中他一直都是事实上的领导者。
不过随着任务的进行,在如何做队员上也发生了转变,他这样描绘自己的转变:
刚来的时候是假模假式地听,逐渐地变成了真听,再到真的觉得对方说的有道理。
与朱和葆两位不同,有的选手,在自己不是队员时,常常在任务中置身“角落”,并不十分积极,而成为队长时,立刻变得非常积极主动。
不过,作为队长的他们很快要面对一个艰难的问题,如果在这个任务中别人能发挥更主要的作用,自己做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你认为自己应当是强势领导还是弱势领导?
在这个具体情况中,你会选择怎么做?
在比赛中曾出现几次“我是队长,你得听我的”的情景,其实在中国的现实职场中,当队长这样说时,他(她)可能已经部分失去了对团队的领导权。
当然,随着比赛的继续、每轮淘汰?
荩一人,团队中谁是领导者和谁是队员这个问题开始变得不再重要,因为在两三个人的团队,每个人都必须是领导者,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在团队中的角色”:
专业人士vs非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在团队中的角色是什么?
虽然在选手实际完成任务时他们的讨论不多,却是贯穿《巅峰营销》前几轮任务的最重要话题之一。
在一个制作电视广告片任务中,由于选手A的公司从事影视方面的业务,他也很自然地被认为是这方面的专家,由他负责广告片的创意、拍摄、剪辑。
最终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和这一点紧密相关。
选手A在输的那天就立刻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说:
“我被认为是专家,自己也自认为是,但实际上不是。
”因为那些具体事情是他公司的专业人士做的,他可能并没有真正做过,他的角色更多地是发现好的创意。
他和总导演杨乐说起自己在这个事情上的体悟,“‘二把刀’的专家是最致命的。
”
同一个任务把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这个问题其他方面也提了出来。
另一选手曾经担任广告公司客户总监,也有着行业背景,不过,在这个专业任务中他却没有发挥作用,为了避免冲突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
另一方面,因队伍输了而去压力求职面试屋面对被淘汰命运的另一选手,一直以来表现不多,在这轮任务中发挥的作用也不明显,她因而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质询:
“非专业人士在完成专业任务时应发挥什么作用?
”
人在团队中的角色,最终或许都可以归结到几轮之后企业招聘方再次提出的一个问题:
作为团队成员,什么是尽情尽责?
做重要的事,把重要的事做对
战略、执行是在商业中经常听到的词汇,通常它们的含义非常丰富。
而在这样一个任务单一、时间短、近乎透明的环境中,它们的含义变得非常明确:
有整体制胜策略,比如试图在哪几个关键点上取胜;决定什么是制胜的关键因素,并决定在这个关键点上取胜;有了整体策略和抓住关键点之后,接着要考虑的就是具体的执行。
《巅峰营销》有一个任务是在成都为当地民间说唱艺人廖健组织一场演出,有三个关键评价标准:
由当地娱乐记者组成的评委团对演出打分;廖健的打分;以及演出获得的收入。
有一个队在拿到任务之后,立刻开了一个短会,认为要在三个方面同时取胜很难,决定确保前两个方面。
他们认为艺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他能对前两项评价标准的结果都有决定性影响。
在决策之后,他们立刻动身去拜访廖健,和他谈好演出的方式和时间。
虽然另一队在事后也一致认为艺人是最重要的,但当时他们既没有这么想,也没有相应地做。
他们接到任务之后,回到酒店去上网,在网上找一份演出经纪合同的样本,为谈判准备正式合同。
他们也并没有试图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艺人。
这样,当他们去和廖健谈时,对他一无所知,让廖剑很不满意。
由于晚了一步,最佳演出时段也被预定出去,演出胜出对手的可能性也被大大降低了。
而在接下来的一轮比赛中,同一支队伍则展现出了精明的战略思维。
这一轮,两队分别指挥100名大学生参与者完成一项任务。
这个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参与者能够多休息以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在过程中也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情绪。
这个队这么做是因为,最终的事情要由这些学生演员来完成,他们是否情绪高昂是最重要因素之一。
告别“自欺心态”
如果说战略和事先的计划是从一开始就应有的争取胜利的行为,告别自欺心态则对反败为胜相当重要。
在一轮比赛结束后,无论在专家总结会还是压力求职面试,队长都一再辩解:
当时的决策和行动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完”。
当时的情形是,在这一轮任务的截止时间到了之后,虽然第二天评委才会决定胜败,但这个队几乎所有成员都意识到他们实际上已输了。
他们坐在路边相互埋怨,心情相当沮丧。
但在结束之前,在20分钟前他们放弃最后的机会时,他们并没有真切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当时还被“把事情做完”的心态主导着。
在现实职业生涯中,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过类似经历,“做完”的愿望胜过了“做对”的愿望——我们急着要把事情做完,而不是抓住最后的机会改变,挽回败局。
然后突然在一个时点,我们才明白,当时我们其实心里知道自己已经输了。
这种自欺心态,一方面是压力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未能跳离此时此地的情境,站到未来去看一下。
体会成功与失败的感觉
在真实的职业生涯中,我们都会经历成功与失败。
但在《巅峰营销》拍摄剧组这个被极度压缩的时空中,选手几乎立刻可以看到自己决定的明确后果,像过山车一样体会成功与失败。
他们可能还没享受够赢的滋味,几天后就可能发现自己输了,队友或者自己可能被彻底淘汰出局。
朱勇是个善于反思的人,他?
荩一开始就是抱着体验“换位思考”的想法来的,在一次输了之后,他当时表达了自己对这场真实游戏中输赢的态度:
“可以用游戏的态度对待成功,不能用游戏的态度对待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