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2166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docx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

(1)

一个人怎么做父母,其实就是讲一个人怎样让自己的观念、价值、行为和追求的目标都符合“正义”,也就是“真道”;而一个人怎样教养孩子,则是讲怎样让孩子“知道”。

我们常常以为很多事情孩子知道,其实他们不知道。

一个人跟孩子相处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

一要教他,二要训练他,三要管他或者纠正他。

管和教这两个方面,我们中国的父母是不缺乏的,事实上中国的父母乐此不疲,很会说教。

比方我常问年轻人:

“你最讨厌什么?

”他会看看我说:

“爸妈的唠叨。

”所以教不是问题。

管更不是问题。

我们的父母在孩子实在不听话时,都会拿出最后的法宝:

“我数到三,你再不听,棍子就打下去啦。

”于是就天下太平,简单之极。

但是,对于训练,在我所接触的朋友里,在我带孩子的经验里,我们的很多父母真是好差劲儿啊!

简直说法不知道孩子是要训练的。

这几年我认识了好些美国的父母,我发现他们的孩子训练得那么好,这让我大大吃惊。

我到其中的一个人家里去,他们的孩子跟我们一起有说有笑,大家都好开心啊!

晚八点一到,孩子们都很有礼貌地道晚安,并跟父母拥抱,回房睡觉去了。

有一个三岁大的孩子,由父母带着到我家来玩,我看她实在可爱,就拿一粒糖果给她,她拿着糖到父母面前问:

“我可以拿吗?

”她的父母回答说:

“你知道的。

”这个小女孩就又拿着糖到我面前还给我说:

“谢谢,我不吃!

相反,我到中国朋友家做客,她有两个小孩儿,一个三岁,一个五岁。

从我进她家门到我离开,她家简直就是一个战场,只听见左一个“妈妈,我要这个”“妈妈,我要那个”。

那位朋友一边说:

“刘老师,对不起!

”一边斥责孩子说:

“你们不要吵,家中有客人!

等一下打你们哦。

我发觉,我们有些父母在训练孩子这件事上真的是有问题。

不仅是父母,有些学校的老师也一样,这些老师非常有爱心,但常常被小孩子气哭。

这两件我反思、回想自己带孩子的过程,真是贫弱啊,真是不行。

我开始多方面寻找材料,看很多的书,慢慢我明白一件事:

在带孩子过程中,训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不训练却怪罪孩子是不公平的。

就像一个朋友家新近养了一只狗,这只小狗刚带回家的时候,一下车非常兴奋,到处跑跳,这位朋友一直对小狗喊:

“来呀!

来呀!

到这里来。

”这只小狗过不过来呢?

它肯定不过来,它玩得那么开心!

这位朋友生气了。

这时,他的小女儿说:

“爸爸,我们还没有训练它呀!

所以,不论是小狗还是小孩,没有经过训练,你就不要奇怪他们为什么这样不听话,也不要奇怪他们为什么会给你带来麻烦,惹出这么多事来。

你没有训练他们,但有人训练,你知道是谁吗?

是电视!

他的朋友!

环境!

他的所有心性就这样被训练出来了。

没有一个孩子是没有受到训练的,要看是怎么训练的。

 

(2)

四种类型的父母

跟孩子相处的人,包括父母在内,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疏忽型

这一类的人跟孩子相处时,不论是老师或是父母,基本上不懂得怎样管教孩子,也不会纠正他的行为,并且觉得自己的忍耐是一个了不起的美德。

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父母呢?

小孩吵得要命,他们还是觉得“小孩子嘛,没有什么关系的。

”只要孩子不来吵他就满意了。

什么时候他会发脾气?

就是当孩子让他很没面子的时候。

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

我的孩子不来吵我我就很开心。

什么时候我很生气呢?

比方说有人告诉我,有孩子把雪塞到每部车的排气管里了。

我问:

“谁家的孩子干的?

”他们说:

“你的儿子和大飞的儿子!

”真是气死我了!

这就是疏忽型的父母,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来了解孩子们在干什么及孩子的需要,更不懂得如何来引导他们。

第二类:

放任型

放任型跟疏忽型相同的地方,同样在于不知道怎样管孩子,但放任型的父母或老师很关心孩子,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很怕因为管了他,他就不喜欢自己了。

第三类:

独裁型

有一些父母很厉害,孩子看到他们就你老鼠见到猫一样。

有一位朋友这样告诉我:

“小时候我爸爸就是这样管我的,所以我也这样管我儿子。

”他理直气壮地说:

“看看,我现在这么孝顺我的父母,我的孩子将来也会这样孝顺我的。

”我心里想,你等着吧!

因为我认识他的儿子,等到有一天儿子长是比他还要高的时候,一定会反抗他的,他儿子现在怕他只因为打不过他。

这种独裁式的父母,任意地要求孩子,不讲理:

“我说对就是对,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要跟我罗索。

”他不尊重孩子的感觉,也不尊重孩子的意见,他所关心的就是孩子听不听话,不在乎孩子跟他之间的亲疏关系,也不在乎孩子建立的品格是什么。

第四类:

权威型

这类老师或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高度的掌握,要求孩子要顺服,因为他认为孩子能够顺服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这样的父母或老师非常有爱心和有耐心,肯花时间去了解孩子,并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潜力。

希望我们通过学习,能成为有权威的父母和老师。

(3)认识孩子的本性

一.需要和想要

在谈怎样训练孩子之前,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本性。

父母看自己的孩子无不是全世界最可爱、最无辜、最善良的。

但是除非我们真知道他的本性,否则,我们就不知道该如何教他。

如何帮助他走在正路上。

每个人一生下来,从婴儿开始,就是绝对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道德感。

婴孩活下来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活,他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当他们慢慢长大,发现可以操纵大人的时候,他们都要操纵,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

我见过一个小孩儿,他不敢咬别人,只要爷爷抱他,他就拼命地咬,爷爷越叫就越咬,因为他知道爷爷不会罚他。

孩子很早就知道怎么去控制并操纵哪些人。

当他需要什么、想叫别人替他服务的时候,他知道用什么办法让别人很快地来替他服务,而且要不了多久,,一个小孩就从他需要发展到他想要。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一个小孩儿要你抱的时候,你不抱他,他是怎样的反应呢?

抱已经不是需要而是想要,是他要的,不是他需要的。

如果他习惯了用他的“需要”来控制你,很快地,他也会用他的“想要”来控制你。

二、主权争夺

大部分做父母的都不了解一个事实: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用尽一切方法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但这种热情很少能够持续六个月以上,因为做父母的很少能够持续六个月以上让孩子的每个动作都操控自己。

我记得很清楚,我儿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只要他轻轻哼一声,他妈妈就跳起来看他要什么。

但是这种状态不会持久的,妈妈不可能长期处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一切都是以他为中心。

但可怜的是,这个婴孩经过六个月以他为中心的日子后,有一天发现他哭了许久居然还没有人来理他,居然他要喝奶的时候,有人要他等一等。

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改变,他怎么受得了?

当这处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开始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权力拔何,孩子决定要用尽一切办法让父母来听他的话,而父母也决定要用尽一切方法让孩子来听他们的话同,结果就是一场很凄惨的长期拉锯战。

三、谁更聪明

父母常常以为自己很聪明,可以管住孩子,哪知道孩子比他们还聪明,知道怎样管得住父母。

我到朋友家作客的时候,跟他们十五岁的女儿聊天,那个女孩儿突然眼睛一亮,对我说:

“你相不相信我可以三分钟之内就叫我妈妈尖叫。

”她确实知道如何控制她的父母,知道什么时候叫他们发脾气,也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让他们都说好。

我家的孩子小时候就知道一件事,当妈发打电话的时候,他们跟她要求什么,她都会说好的!

因为那天的电话说不定是有人要离婚要者是夫妻正在吵架,她正在电话是协调。

孩子们这时说:

“我要去看电影啊!

”“去,去吧!

”他们等的就是这句话!

到底是孩子聪明还是父母聪明?

(4)控制欲望,明白责任

一个人有欲望、有需要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的欲望并不总受意志控制。

做父母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长大,让孩子不要少吵我们,也不是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工作、娶个好太太,嫁个好丈夫就完成任务,我们的责任是要在孩的生命中建立起好的品格。

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每个做老师、做父母的都要有几个最基本的观念,我们先把最基本观念搞清楚了,再来讲训练的原则,最后再讲到实际训的方法,以及实际训练上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

我们不只是有责任要教孩子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更有责任让孩子去做对的事情;不仅仅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就算了,而是训练他去做出对的事情。

《圣经》里有句话: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道德品格的发展是我们训练的最终目的。

有的老师、父母,不知道自己的责任不只是要耐心地教导(身教及言教)孩子该做什么,还一定要训练孩子,把他们所知道的在孩子的生命中体现出来。

每个孩子都有问题。

做老师、父母的要了解,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都有不同的问题,如果你现在觉得孩子是完美的,有一天你会发现你错了,因为他们不可能是完美的。

有的孩子害羞,有的孩子倔强,有的孩子懒惰,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

但做父母和老师的不可以就此认定他永远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认定他这个样子,他就是这个样子了,他就不能改了。

你要认定的是:

我要知道他有什么问题,然后想办法来帮助他。

我们的责任不是凭孩子去做自己所喜欢的事。

今天在很多的家庭里面,为什么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呢?

是因为做父母的没有权威。

你有没有遇到过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出现故障,很多车子在那里抢道的时候?

这个抢,那个挤,有的破口大骂,有的按喇叭,其实,无论怎么吵都无济于事,只有等交警来了或灯修好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责任、自己的界限,自己该怎么做了,交通才会顺畅。

今天,很多人的家里就像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谁先抢到谁先走,谁声音大谁就赢!

多少父亲就只知道大声地喊:

“给我这么做!

”“为什么?

”“因为我是你爸爸!

”这样的家庭没有喜悦。

一个家庭里有了规矩才会有喜和乐。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我们要创造一个环境,把孩子的个性、孩子的习惯都建造在磐石之上,这是我们的责任。

(5)不可发脾气,培养自制力

做老师、父母的,要管教、训练孩子,就要有正确的出发点:

爱。

如果孩子不觉得你爱他,那和你管教他,他就不服气。

不是孩子不知道你爱他,而是孩子不觉得你爱他,“知道”和“觉得”不是一回事。

有个年轻人对我说:

“我的父母不爱我!

”我说:

“为什么说他们不爱你,他们就是为了你才来美国的。

”那个孩子气得不得了地说:

“什么为了我才来美国?

是为了他们的面子!

”如果孩子不觉得你爱他,你就没有办法管教他。

所以做父母的必须要知道一件事:

你的出发点必须是爱,而且重要的是,还一定要清楚地让他知道你对他的爱。

如今,很多父母不生气不打孩子,孩子犯点儿小错他权当视而不见;再犯,讲两句就得了,到了最一,火山爆发般厉声责骂。

但此时痛骂对孩子一点帮助也不有,抑或狠狠地打一顿,那更糟糕,只能让孩子更充满了反叛的心。

正如一句箴言所说:

“好气的人挑起争端,暴怒的人多多犯罪。

我常常跟朋友们讲,当你发怒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管教儿女的权利,你这个时候的管教完全没有用,训练也是完全没有用。

不可发怒——这是管教和训练的基本原则。

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所以当你真的发怒时,请你宁可把这件事暂时放下,你自己去学功课,先把怒气消除掉。

训练最根本的不是要能够自我控制,自己要管理自己,要做自己该做的事。

你发怒的时候,证明你是一个没有办法自我控制的人,那你怎么教他自我控制呢?

有没有看过动物训练师一边发脾气一边训练的?

你发脾气,那些动物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它根本不会听你的。

有些父母常常说:

“这个孩子真倔呀!

他的脾气就是这个样子,打死他也不听!

”哪有这样的事,打死了也不听?

没有这样的事。

那是因为你根本不懂得管教,也不懂得训练,你发脾气,就已经失去了管他的权利了。

不只是发脾气,很多时候,我们在训练或教导时,要做一些即使是你也不想做的事。

运动员会喜欢艰苦训练吗?

不会的。

但是教练为什么坚持要求呢?

因为知道这对他是好的。

你要能控制自己,对孩子好的事情,即使心里不舍或不愿也要做,不能为了自己觉得好过就放弃了该做的事。

“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

”如果我们不能真的管制自己,那我们在训练的事情上一定会失败。

只要孩子一喊累,好吧!

好吧!

今天就早点去睡吧!

那么今天累,明天累,你怎么能训练也来一个好孩子来呢?

所以你一定要能制伏自己。

(6)要尊重,要柔和

做老师和父母的都知道,你一定要很尊重孩子,你不要轻看孩子的任何一个。

做父母的如果知道交在我们手中的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那你责骂他们的时候要不要看主人的面子?

有一次,一个孩子把我气得半死,我真想把他好好地臭骂一顿,就在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

“你们做父母的,不要生儿女的气。

”对一信仰基督的人而言,打骂孩子就像打骂上帝一样,要想一想啊!

所以你要懂得尊重孩子。

如果你懂得尊重孩子,对孩子会是一个很大的福气。

今天很多时候,父母给儿女的命令,儿女不听。

为什么呢?

因为你讲的时候,你是暴怒的,发脾气的,口气非常不好。

我们很会用负面的说法讲话,譬如说,一个很小的孩子,你叫他去刷牙洗脸,结果他只是去玩水,牙没刷脸没洗,身上却湿了。

我们会怎么讲呢?

“你看看你,什么事都做不好,只知道玩水,干什么嘛!

”狠狠地骂一顿。

这一番训斥,首先,孩子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其次,对你这种口气和责备,他自然的反应是对抗的。

如果做父母的,这时候柔和地说:

“怎么刷牙刷到现在还没有好呢?

来,妈妈教你怎么刷……下次要这样刷,小心衣服不要弄湿。

”要多正面地教导,不是负面的责备,这个最重要。

不知是不是成长环境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讲话就好像吃了火药似的。

我们需要智慧,我们的口气一定要柔和。

我看过海豚表演,非常惊讶!

海豚那么听话!

你有不有注意到,训练师跟海豚讲话时,口气是多么的柔的。

还有一次,我在昆明看大象表演,那个训练师跟大象讲话的时候,一边轻拍着它,一边柔声说着,大象好听他的话!

让站就站开,让跪就跪,让坐就坐。

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用柔和的语言和声调跟孩子讲话。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我年轻的时候,总是认为越大声吼,小孩会越听话;现在发觉,跟孩子讲话,声音越小,孩子越会听。

在我们家中,孩子出来进去都很听话,为什么呢?

国为我从来不大声跟他们讲话,很小声他们就听了。

如果是以前,我大吼大叫几乎骂死他们了,但是你越骂他们,他们越不听。

柔弱胜刚强,对不对?

 

(7)要有喜乐

很多做父母或老师的,有时真恨不得有一种方法,把孩子放到一个时间隧道里去,只要一眨眼的时间孩子就长大了,一切的麻烦就就过去。

但是,如果真有这样的方法,你知道你失去的有多少吗?

失去多少你跟他其乐融融的相处机会?

失去多少你跟他一起学习的机会?

又失去多少和他一起哭、一起祈祷、一起欢的机会?

要知道跟孩子在一起是一件很喜乐的事。

如果你是一个喜乐的人,你的孩子就喜欢跟你在一起。

你喜欢跟一个满腹牢骚、满肚子怨恨的人在一起,还是跟一个喜乐的人在一起?

今天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回家,为什么呢?

因为在家里没有喜乐。

很多父母说:

“我的孩子就知道打电子游戏。

”我说:

“这有什么稀奇的?

因为跟你在一起太没趣了。

”如果你的孩子跟你在一起很有趣,他当然不会打电子游戏了。

你有没有看到一些年轻人一边翻着报纸,一边说说笑笑好开心呀!

他们才不会去打电子游戏呢,那只是无聊时才做的事。

常有人问我:

“刘老师,有什么办法叫他不要去打电子游戏吗?

”答案只有一个:

你自己成为一个喜乐的人,一个有趣的人。

今天很多孩子不敢、不愿和父母讲话,如问他:

“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

”你说他会不会讲呢?

有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刚刚来美国,英文也不会,在学校同学们当然要期负他,他一回来那个脸沉沉的。

“怎么啦,不开心呀,为什么?

”“同学们不跟我玩儿。

”“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不跟你玩儿,你也不要跟他们玩儿!

”还有一种父母更糟糕:

“为什和不跟你玩儿,一定是你有问题!

”下一次你的孩子有什么事情时回家还会告诉你吗?

在美国的一些华裔家庭常常会听得到这样的情景对话——孩子回来了:

“您好,妈妈!

”妈妈说:

“儿子回来了,你还好吗?

”“好。

”“是不是每件事都做得不错?

”“是。

”“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告诉妈妈?

”“没有。

”可是,他回到房间拿起电话跟他的朋友一聊就是三个钟头。

他跟别人讲不跟你讲,为什么?

因为你是个无趣的人。

如果一个人无趣,那是很麻烦的事,你没有办法训练孩子,怎么训练呢?

他一看到你头就大了,他不想和你在一起。

如果你去买一本训练马的书,每本书上都写着:

你要训练一匹马,你一定要让马喜欢你,让它愿意去做讨你喜欢的事。

喜乐是会吸引人的,小孩了愿意亲近吸引他的人,很乐意什么都跟你讲,你了解他、同情他、愿意接受他,你就可以用智慧的话语来帮助他。

到我们家聚会的青少年,有些孩子很可爱,看到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我的孩子很喜欢,就说:

“我将来要像他一样。

”要吸引你的孩子,使孩子有“我将来要像你”的愿望,你才有希望管教及训练他。

不要到了你的孩子申请大学,申请的学校是离家很远很远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你不吸引你的孩子。

喜乐跟环境没有关系,我们环境里面可以有各样的难处,但是我们今天如果活在盼望中,我们就可以拥有喜乐。

真正的品格的改变不是教出来的,是感染的力量。

一个生命中充满喜乐的人会吸引人到他面前去。

父母若心思里充满了喜乐,就会把这份喜乐影响给孩子。

若父母不肯好好训练孩子,孩子就你活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上,孩子没有喜乐,父母也不会有喜乐,大家都不会快乐。

做父母的要记住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孩子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父母脸上的笑容会除去他们心中的幽暗。

如果他一看到你就一脸的愁苦,你要训练他就太难了,他不要你的训练。

如果我们不是喜乐的人,我们最多只能训练孩子外在的行为,没有办法影响孩子内心的态度。

我们必须自己活在盼望中,做一个喜乐的人。

我们是一个喜乐的人,就会吸引孩子来跟我们学习,就能够跨越一切环境上的困难和挑战。

一个人怎么才可以喜乐满足呢?

我们的孩子有很多难处,我们的家庭、工作有很多的难处……然而,如果我们没有看清楚生命中的价值和意义,外面再好的环境也不会让我们有喜乐。

如果我们内心有了喜乐,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就会有智慧来帮助我们,我们在训练孩子的方面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7)训练和教导的不同

“训练”和“教导”,基本上有三点不同之处,我们只有在概念上弄清楚了,在训练上才会做得更好。

第一,教导的目的就是要让他知道,而训练的目的就不只是让他知道,而是让他去做。

第二,教导的目的是给他知识,训练的目的是给他实际运用知识的技能。

有些人虽然有知识,但不会把知识运用在生活上,他没有这个技能。

我们中间可能有人学习过步枪射击,当你在学习的时候,教官教你瞄准时三点要成一直线,这是知识。

怎样才能打得准呢?

要经过中练,你要练习打靶,练习怎样才能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今天华人教育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导太多,训练太少。

很多父母叫孩子“不要迟到”,这是教,他怎么会不迟到呢?

他每天早晨都迟到给你看,你叫吧!

他还照样迟到。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训练。

第三,教导是让他脑袋清楚,训练是让他养成一个习惯。

所以训练这种事绝不是一教会的,训练是教了以后再做,再做,一直做,直到养成了习惯才叫训练成功。

不清楚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无法训练孩子的。

你只会教孩子,有没有用你自己知道。

光教没有用,训练才有用。

一定要反复做,直到习惯了。

每次都这样,你在是这个样子,你不在也是这个样子,这才叫做训练成功。

孩子小的时候,跟他们讲房间要整理好,不要这么乱,讲了几乎一万遍,房间还是这么乱。

于是,我们就说,我们的孩子特别乱!

我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乱的,从来不懂得把房间弄好!

是吗?

那为什么人家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呢?

问题是,我们不懂得怎样训练。

训练可以帮助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他的个性。

他可以不高兴,但是他不可以在不高兴的时候发脾气或是打人!

没有训练的孩子一不高兴就发脾气、打人,受过训练的孩子,他可以不高兴,可以发脾气,但不会打人,这是有差别的。

训练会让他懂得,在他的个性中有一些东西要克制,有一些要加强发展,这是训练带来的效果。

我们训练孩子,不但要告诉他们方向,控制他们,而且要对他的感觉、想法、表情、动作都要训练。

训练不是外在通过就满意了,而是要训练他端正的态度,这是我们中国父母常忽略的。

我们常常说这样子已经很好了,可如果他的心态、讲话的语气还不对,他也只是做了对的事情,你的训练还不算成功;如果你不持续训练下去,以后你会更麻烦,所以训练一定要贯穿始终,半途而废的训练比没有训练更糟糕。

(8)每个孩子都可以训练

千万不要说自己的孩子很特别,训练不了。

不是说你的孩子不特别,每个孩子都很特别,但是,再特别的孩子也都可以训练。

我们看到当兵的人,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都有个性,但到了军中,每个人都要训练,没有一个人是不能训练的,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真是听话,还做了一些真是没有用的动作,与打仗一点关系都没有,比方说比赛挖洞,第二天又把它填上,真是无聊呀!

但这就是训练服从。

一、训练服从

每个孩子从小的第一个训练就是训练他服从,一定要训练他懂得服从,如果他这个功课没有学好,那么他一辈子苦下去。

训练是非常有权威,很严厉的,而训练真的可以做成很多很了不起的事。

你想想看,一个失明的人,受过训练和没有受过训练的,生活相差有多大?

失明的人,什么都看不见,如果受过训练,他的手会摸字,他就可以阅读,他可以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他的耳朵很灵敏,懂得分辨,会注意到很多的事情。

但是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盲人呢?

你想他活得多封闭!

二、训练的力量

我们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那就是训练,这是很重要的。

今天很多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首先对他们的健康就有害处,其次对他们将来在待人接物上也有害处。

所以训练是很有力量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训练可以使一个很内向的孩子来到人面前,很有礼貌地与人打招呼;训练可以使一个人看到生人就脸红、不敢讲话的人可以自然地与人交往。

我清楚地记得在美国第一次看到徐华医生的情景。

那是在一个聚会上,徐华一个人端着碗,坐在角落,对着墙壁吃。

你知道为什么呢?

他是一个非常内向害羞的人,他很不习惯跟别人说话,他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谈话打交道。

后来他来到加州,牧养一间教会。

讲道和牧会是不一样的,牧会免不了跟人协谈。

到最后一天大家在一起吃饭时,我见他跟每个人打招呼,这可完全不像他,有建他的本性。

那就是训练的结果。

在一些孩子,第一次来我家做客的时候,看到生人像看到什么似的,躲在妈妈后面,抓着妈妈的衣襟,让他叫人,低着头,不肯叫,真是难啊!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会很惊奇地发现,他完全可以叫人,可以面对别人,都没有问题了。

三、有些事是不能训练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训练的,有些事靠训练是做不到的,比如说孩子尿床,有的父母并不理解这个道理,很多孩子真冤枉,为此而挨打!

你可以帮助他,可以使他们慢慢长大,就是不能训练,这是生理的自然现象。

我们要知道哪些是可以训练的,哪些的无法训练的,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

一个孩子,他天生就不是聪明得样样精通,犯不首要他又学音乐,又学画画,不要把他逼死了。

今天很多父母以为他的孩子十项全能,这不是对他好,这是在害他。

这样会让他以后对有益的东西也都没有兴趣,虽然你逼他做的事情都是对人有好处,但是,因为他应付不过来,所以,他就讨厌一切,这是他一辈子的损失。

我们做父母的要知道每个孩子都可以训练,但是训练有它的极限,要知道有些事你不要逼他,因为就是打死他也没有用。

最笨的父母就是要求孩子全部都要考A,你怎么知道他哪样要考A哪样不需要考A?

重要的是培养训练他的读书习惯和兴趣,懂得控制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