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211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档资料.docx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文档资料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2009年度新人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

XKY2009092)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拟以大学生中使用最广泛的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这两种新媒体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短信、数字电视、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学界仍然众说纷纭。

苏志武认为:

“新媒体是信息技术革命最新成果在人类信息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具体应用的产物。

其技术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其传播特征是互动交互,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不再清晰;其功能是为社会提供海量内容的聚合和发散。

”雷跃捷认为:

“新媒体是互联网、手机和其他新技术装备起来的媒体总称,是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彭吉象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广义新媒体包括网络、认为:

网络电视(IPTV)以及数字技术的多种产品。

”刘逸群认为:

“我理解新媒体是基于新技术通过互联网通信网传输并利用手机、计算机等终端收听收看的新业务。

”孙玉胜认为:

“新媒体就是把互联的特性充分表达出来的媒体。

通过以上列举的一些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学界对新媒体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点: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

“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如互联网;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如电子报纸。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样仍然是能对大众提供信息,但不同的是新媒体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可以做到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且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

从使用媒体者的角度,新旧媒体之间的根本区别体现在:

服务提供层面的区别――可定制与不可定制;使用功能层面的区别――可复制与不可复制;人机关系层面的区别――可交互与不可交互。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在高校中的普及,给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从而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交往方式多种多样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新媒体中以互联网的影响最为巨大。

心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中国的网民达到3.84亿人,而这其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又占了一半多。

大学生大都处于18至24周岁,他们渴望与人交往。

而在互联网建构的虚拟世界中,交往各方均可以匿名方式进行,因此,互联网成为大学生首选的交往形式。

大学生借助于QQ、MSN、博客等形式,在人际交往中更加便捷、轻松、自由。

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上吐露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网络交流获得他人的尊重,期望与他人平等地对话,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同时,在网络上也可以摆脱现实距离的限制,可以与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进行无障碍交流,这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友范围。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们忘记现实社会的道德、法律、伦理的约束,放纵自己的行为。

另外,有些大学生热衷于虚拟交往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人际交往障碍,产生了逃避现实生活的心理趋向,严重的甚至会形成网瘾。

在互联网得到广泛使用的同时,手机作为一种更为方便、更为快捷的通讯工具,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权威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47亿户。

而这其中,大学生是重要的使用人群之一,据有关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8.9%的大学生拥有手机,仅有1.1%的大学生暂时还没有手机。

②大学生使用手机功能最多的就是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所具有的大信息量和多样化的而手机短信所具有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功能,

的一些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手机短信对信息的接收没有选择性,不能筛选过滤,导致一些诈骗、色情、反动信息经常出现在大学生的手机上,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道德观念良莠不齐

大学生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隐蔽性、可匿名性,非常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淡化,做出一些违背社会公德和道德良知的行为,个别的甚至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中出现的大量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而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还是通过课堂传授等方式进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在“两课”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以下的情况:

老师在黑板前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的表现则五花八门,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看小说的看小说,做作业的做作业,如此这般,自然谈不上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良好的引导效果了。

而思想教育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学生们有了困惑之后,往往不是去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而更习惯于到网络上去寻找答案,甚至依赖在网络上认识的所谓网友们,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会在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与网友见面后被骗的报道。

甚至还有大学生受到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引诱和怂恿,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互联网如此,手机短信也不是一片净土。

据调查,每天传递的大量手机短信中,混杂着很多不良的信息。

一些不道德的短信的传递速度非常迅速,大学生们接受到这些短信之后,容易受到误导,阻碍其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形成。

一些反动的政治短信也会蒙蔽一些大学生,容易使其被敌对势力利用,导致一些危害校园安全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一些谣言短信的传播,也会引起大学生的心理波动,使其产生恐慌情绪,最终没事变有事,小事变大事。

(三)学习手段更趋自主

在新媒体没有到来的时代,大学生们的学习手段比较单调,除了自己看书之外,知识的吸收更多的是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虽然也有一些授课模式的改革,但这些改革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能吸收到的知识的多少仍然主要依赖老师水平的高低。

新媒体的到来,则宣告了学习手段革命性变革的开始。

互联网已经大规模普及,这对学生而言,意味着除了学校的老师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全能老师――互联网。

虽然在学校里仍然是以课堂授课的模式为主,但有了互联网之后,有些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了解甚至超过了上课的老师。

这些情况的出现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过,使用互联网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一台能够手机则不存在这个问而这携带起来有时并不方便,上网的电脑,

题。

手机可以轻松地随身携带,低廉的手机短信费用更使得接发短信成为大学生们的首选。

如果遇到学业上不会的问题,在以前可能只能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询问老师,因为打电话的费用高昂,主要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费的大学生们负担不起,而现在则可以直接发短信询问。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完成学校设置的那些课程,在大学四年里往往热衷于考取各种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导游证、教师资格证等,这些证书的报名、辅导、考试等各种相关信息的取得,很多都是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获取的。

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应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学会用新媒体来开展工作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出发点,转变教育理念,克服畏难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新媒体的相关知识,了解新媒体的相应特点,将新媒体开拓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例如,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我们可以利用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飞信等服务工具,及时地将各种信息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中,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家、社会、学校、院系、班级的各类信息,避免以前通过班会等途径传达信息的滞后性。

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完全可以将之作为班会等传统方式的一种补充,甚至可以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与学生沟通的方式,

比如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学生需要外出应聘或者到单位实习。

这种情况下很难召集全所有的学生在一起开会传达重要信息,此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移动飞信等手段将这些重要信息发送到所有学生的手机上,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再比如,大学生们绝大多数都有QQ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工作。

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可以把每个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开通一个QQ群,在这个群体内,我们既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进行私密性的聊天,也可以在QQ群内的公共聊天室内进行交流。

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这种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有一些面对面交流时,学生不愿意或者不敢说的内容往往在QQ里会说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大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所有高校均开设了统称为“两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这个阵地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在新媒体环境下,更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笔者所在学校很重视教学多媒体设备的投入,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可上网的电脑以及多媒体投影仪。

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上课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这样的话,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多媒体学习可以比传统的学习节省.

30%的时间和30%的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在互动性与学习效率之间达成直接的积极联系。

”③笔者在进行“两课”教学时有意识地进行过对比,发现仅仅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板书时,学生上课听的没有兴趣,打瞌睡、开小差等情况经常发生,甚至有个别学生逃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的听课专注程度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笔者所在学校的网络覆盖率已经相当高,网络接口已经接到了每个宿舍、每间教室,图书馆里已经实现了无线上网,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学校的主页上可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红色网站”,设计新颖的形式,丰富网站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点击访问网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培育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同时面对网络中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也要对大学生做好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使他们学会过滤不良信息,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同时也要教育大学生们遵守一些必需的网络道德:

不传播、观看色情、暴力、反动信息;不用各种方式攻击计算机,不做网络黑客;不利用计算机做各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等等。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这个媒体来拓宽思想政治另外,

教育的渠道。

在这方面,很多部门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举办的“感动――全国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等活动,就倡导了通过运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建设,使青少年追求美好的事物,摒弃丑恶的东西。

另据报道,2008年3月,旨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江西高校无线网络校园通服务工程开通,这是全国首个通过手机短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省级平台。

这使得手机短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进一步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总的看来,这些活动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们要借鉴这些经验,继续探索利用手机短信这一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发挥手机短信的积极作用,将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对于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与传统时代的各种不同之处,清醒地意识到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扬其之长,避其之短,趋利避害,发挥出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种种优势,使新媒体更好地为我所用,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注释]

①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1.

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②楼锡锦,沈黎勇,林博峰

[J].中国青年研究,2009

(2):

74.

③(美)约翰?

帕夫利克.新媒体技术:

文化和商业前景[M].周勇,张平锋,景刚,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