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175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docx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稻田镇田马初中张法国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

第二单元第二节(2课时)

学生信息:

一个班52人,分成14个学习实验小组,其中每个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是优秀一名,良好一名,一般一名,差一名。

教学起点分析:

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

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课时数:

2课时。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

水电解器14套(玻璃管中注满了10%~15%的NaOH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学生自备:

2张直径5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氢原子)一张10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氧原子)多媒体材料:

课件:

(1)水的电解示意图

(2)电解水实验的指导(3)氢气的燃烧网上资源:

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文字资源:

《初中伴你学习新课程从书》中的“课外探究”;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

三、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水的分解

(一)提出问题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

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生)猜想同或不同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14个小组,每组3-4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V正极:

V负极=1:

2。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

是不是水蒸汽呢?

我们来检验一下。

(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

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

(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

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

(生)不是

(师)这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就是氧气,也就是我们呼入的气体。

(板书)水通电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师)分析此反应特点,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1)教师掰粉笔

(2)《伴你学》P37,3

(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

(师)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

下面老师提醒几个角度,你们分析一下。

(1)从能量角度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

(3)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一一点拨,生逐一回答

(1)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师)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紧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

(3)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五)建立模型得出化学变化实质

结合课本中的模型

(师)想象一下,刚才看到的水通电形成氢气和氧气在微观世界里,他们的微粒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生)小结:

水在通过时,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氢气。

氧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了氧气。

(评价)这位同学说得比较好,有没有同学补充一下。

(生)水通电时,水分子里面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氧气。

(师)完美的描述,道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请同学们给点掌声。

(展示多媒体)水电解示意图

(师)刚才所说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加热水变成水蒸汽,他们的微粒变化有什么不同呢?

(生)水通电时分子变成了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水加热时,分子没变,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

(师)这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六)介绍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师)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都是有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实际上,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很多物质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抬手)看手上的这枚戒指,就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中间的钻石,也就是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还有惰性气体氦气也是有氦原子构成的。

因为原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当然也就具有微观粒子的的一般性质

(看书)P39看图结合

(七)反馈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P37反馈练习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都穴道了什么?

(生畅言)

第二课时:

水的合成

一、复习提问

1,水通电生成了什么?

是什么反应类型?

2,水通电与水加热有什么本质不同?

二、引出新问题

(师)我们知道,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分解反应。

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来考虑,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氧气是否相互反应生成水?

三、解决问题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将氢气点燃看是否生成水,可以在火焰的上方放一个玻璃片,生成水的话会有水滴

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点燃从启普发生器出来的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火焰的颜色,找两个学生轻轻触摸烧杯

(提醒)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要点燃的是纯净的氢气

(生)纯净的氢气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

(生)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

(板书)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推断)对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看此反应的特点,如果让你给这个反应类型起个名字,你会叫他什么?

(生)多变一个,叫合并反应?

?

(师)这个反应叫化合反映,那么,你认为如何去判断化合反应呢?

(生)首先是一个化学反应,并且有多变一的特点。

五、知识迁移

(师)我们知道,研究问题应从多角度思考,那么对上述实验,你们又能从哪些角度说说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互相讨论)

(生)小结:

(1)从能量的角度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从微粒的角度,知道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六、模拟微粒变化

(师)小组同学根据上节课演示的水电解示意图,在组内用大圆纸片表示氧原子,小圆纸片表示氢原子,把水形成的过程模拟演示一遍。

(学生上台演说)

七、物理化学性质

(分析)电解水形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都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变化中表现出了水、氢气、氧气的一些性质,这些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例如:

水有通电分解的性质,氢气有可以燃烧的性质,氧气有可以支持燃烧的性质。

我们发现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而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

粒构成的。

例如:

像水由水分子构成,那么水分子就有通电能分解的性质;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就有可以燃烧的性质?

?

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等。

物理性质是很多分子集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性质。

八、知识整合、梳理

九、信息链接

氢气燃烧有污染吗?

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十、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P40反馈练习

四、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

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

不足之处是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握的尺度不够好,尤其是在第一课时中,从多角度分析电解水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到位,设计问题缺乏一定的艺术性,造成学生回答困难,好在由于及时更正,使学生在第二课时表现良好。

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新授课,不过通过本课教学再次提醒教师要充分备学生。

荐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教学设计范例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