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559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docx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

高级按摩师备考内容

一。

职业道德

(一)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的定义:

是同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它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2道德的定义:

就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

按摩师应遵守国家卫生、劳动、工商、公安、税务等方面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业的管理规定,并依法保护自己的正当的工作权益,合法执业,文明服务,坚决抵制一切不健康的按摩。

2爱岗敬业:

热爱本职工作队;尽心尽责

3文明服务:

尊重客人,一视同仁;热情服务,有问必答;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服务至上,真诚奉献;抵制不健康的按摩。

4礼貌待客

5钻研业务:

要精益求精,做行业里手,追求零缺陷。

二。

按摩须知

(一)按摩发展简史

1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

秦汉时期的《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2明清推拿发展特点:

明代形成了小儿推拿体系;清代对按摩的治疗法则和适应症有了系统的和全面的论述。

(二)按摩室的接待

1按摩师的仪态要求:

表情、动作、姿态(站、坐、行、手姿)

2按摩师的谈吐要求:

文明(谈吐优雅,不讲脏话、粗话)、礼貌(您好,谢谢常在口)、准确(发音,语气,内容要得当)

3按摩师的仪容要求:

容貌修饰不要过于夸张,穿着打扮要得体、整洁。

4按摩师的岗位职责:

持证上岗;遵纪守法;文明服务;熟悉工作场所与服务细节;虚心征求客人意见;接受客人意见,对存在问题应向客人赔礼道歉;区分保健与治疗范围;服从行业管理,接受监督等。

5保健按摩的服务程序:

准备工作;迎宾服务;按摩服务;按摩后服务。

6泰国人的风俗习惯:

习惯"合十礼";忌讳用脚指物或指人;泰国人认为右手高贵,而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

尊重宗教;尊重王室;不要在公共场所做有伤风化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合应避免和泰国人接吻、拥抱或握手。

7回族人的风俗习惯:

不吃猪、狗、马、驹和一切凶猛禽兽肉,禁酒、外出须戴帽子,信奉伊斯兰教等。

8朝鲜族人的风俗习惯:

忌敲门,喜狗肉,不喜欢羊肉、鸭肉,喜欢酸辣口味、不爱甜味。

9维吾尔族人的风俗习惯:

喜欢喝奶茶。

10日本人的风俗习惯:

日本人忌讳“4”字。

11欧美人的风俗习惯:

忌讳见面时说:

你胖了。

(三)按摩的意外处理

1按摩的禁忌症:

疾病的急性期病情危重,有高热,神志不清,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结核,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脓毒血症,精神病,局部有较严重的皮肤病、皮肤损伤或炎症(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脓肿、骨髓炎等),均不适应按摩治疗;女性经期非为调经,不应做腰骶部与双臀部的按摩;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昆仑穴、小腹部、腰骶部和髋部;骨折未愈合、韧带和肌肉断裂的固定期,均不宜按摩治疗;年老体弱、血压过高,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者,应慎用或禁用按摩治疗。

2心绞痛的救护常识:

发作时病人应立即躺下休息,不要随意搬动;发作较重的给予硝酸甘油一片放在病人舌下含化;指压或针刺病人内关、间使、神门、心俞等穴;症状不能很快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或请医生来救治。

3高血压的救护常识:

血压急剧升高达到200-240mmhg时,病人感到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行走困难。

按摩师应该立即点按病人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二寸(两边都有)的血压点。

三。

常用按摩递质

1按摩递质的定义:

就是按摩时所用的中间物质,并可提高按摩效果。

2按摩递质的种类:

分四类,为水剂、粉剂、膏剂、油剂。

3薄荷水的作用:

清凉解表,清利头目。

4滑石粉的作用:

吸汗,滑润皮肤,避免皮肤擦伤。

5按摩膏的作用:

增强按摩效果。

6红花油的作用:

用于按摩治疗跌打损伤时的效果。

四。

解剖学基础知识

1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脚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2解剖学的常用方位术语:

上下、前后、内外、内侧外侧、浅深、近侧远侧。

3失状切面的组成:

将人体切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4细胞的组成: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人体的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6器官的组成:

分九大系统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7骨的构造:

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构成。

8活体内骨的构成:

活体骨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构成。

9躯干骨的组成:

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组成。

10椎骨的数目:

椎骨在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

成年后,5块骶椎合成骶骨,3-4块尾椎合成尾骨。

11椎骨的构成:

椎体、椎弓、突起构成椎骨。

12胸骨的构造:

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

13人体上肢带骨的构造:

上肢带骨为锁骨和肩岬骨。

14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分布:

位于脑干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15内脏运动神经的分类: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6人体手骨的组成:

腕骨、掌骨和指骨。

17人体腕骨的组成:

腕骨共8块,分远近两列,由内向外,近侧(靠腕关节)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18腕骨的组成:

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组成。

19肱骨的构造:

肱骨上端、肱骨下端和肱骨体。

20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分布范围:

位于胸1至腰3段。

21尺骨的构造:

一体两端,上端的钩状突出为鹰咀,下端称尺骨头。

22颅骨的组成:

由脑颅骨和面颅骨组成。

23髋臼的位置:

位于髋骨外侧面半球形凹陷。

24闭孔的构成:

由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卵圆孔称闭孔。

25游离下肢骨的构成:

有股骨、胫骨、腓骨、髌骨和足骨。

26足骨的组成:

由7块跗骨和5根跖骨、14节趾骨组成。

27股骨的构造:

分一体两端,下端两侧膨大,形成内侧踝和外侧踝,上端为股骨头。

28胫骨的构造:

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称内侧踝和外侧踝,下端内侧向下突起,称内踝。

29腓骨的构造:

一体两端,上端称腓骨头,下端称外踝,构成腓骨。

30颅骨的组成:

脑颅和面颅构成颅骨。

31常用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胸骨角、腰胸椎棘突、胸骨柄、剑突、尾骨尖、第七颈椎棘突等。

32常用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锁骨、肩岬骨、肩岬下角、肱骨内外侧髁、鹰咀、挠骨茎突、尺骨头等。

33小腿前群肌肉的功能:

具有使足内翻和足外翻的作用。

34反射弧的组成:

包括5个相连的部分。

36关节的主要结构:

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构成关节。

37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韧带、关节唇和关节内软骨。

38关节的屈伸运动:

关节沿冠状轴运动时,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为屈,角度变大为伸。

39膝关节的构成: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40膝关节内交叉韧带的功能:

前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后移。

41斜方肌的位置:

位于颈背部浅层。

42膈肌的主要功能:

其收缩时引起吸气,舒张时协助呼气。

43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

位于颈部两侧,起于胸骨柄前面和锁骨内侧端,肌束斜向后上,止于颞骨乳突。

44肩部的主要肌肉:

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岬下肌等。

45肱二头肌的主要功能:

有屈肘和协助前屈肩关节。

46髋部的主要肌肉:

有臀中肌、梨状肌等。

47大腿的主要肌肉:

前群有股四头肌,后群有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48股四头肌的组成:

由肌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股组成。

49股四头肌的主要功能:

伸膝关节和屈髋关节。

50股二头肌的主要功能:

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51跟腱的组成:

是由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合并而成。

52小腿三头肌的主要功能:

在行走或跑时足跖屈动作、产生巨大推动力和维持人体直立。

53大循环的途径:

血液从左心室流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右心房的过程。

54肺循环的途径:

血液从右心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左心房的过程。

55毛细血管的定义:

是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极其微细的血管。

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56体循环的特点:

体循环起于左心室。

左心室收缩时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泵入主动脉,分布到全身的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

然后,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进入血液,形成静脉血,回流到右心房。

57肺循环的特点:

肺循环起于右心室。

右心室收缩时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泵入肺动脉,流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交换,排出二氧化碳,摄入氧气,并回流到左心房。

58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是由脑和脊髓组成。

59脊髓的分段:

共分31段,其中颈髓8段、胸髓12段、腰髓5段、骶髓5段、尾髓1段。

60脑的组成:

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人体的脑。

61脑干的组成:

一般将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

62颈丛的组成:

由一至四颈神经前支组成颈丛。

(颈丛形成枕大神经和膈神经)

63臂丛的组成:

第5、6、7、8颈神经前支及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臂神经丛。

(臂丛形成臂丛神经)

64腰神经丛的组成:

第12胸神经部分前支,一至三腰神经前支和部分第四腰神经前支组成腰丛。

(腰丛形成股神经为主)

65骶神经丛的组成:

是由第5腰神经前支、第5腰神经和全部骶尾神经前支组成。

66内脏运动神经的组成:

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67植物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心、血管、内脏和腺体的运动与感觉。

68呼吸系统的组成:

由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组成。

69消化系统的组成: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70泌尿系统的组成:

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73静脉的结构特点:

是运送血液回心脏的血管,血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容血量大。

浅静脉常作静脉穿刺的部位。

83交感神经的功能:

使心跳加强、加快,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消化管蠕动减弱,瞳孔扩大。

84副交感神经的分布:

分布于中枢部和周围部。

85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使心跳减缓、减慢,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消化管蠕动增强,瞳孔缩小。

89脊柱的生理弯曲:

能够缓冲剧烈运动对脑的震荡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90关节突关节的构成:

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关突构成,属于间接连结的关系。

五.中医基础知识

1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

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阴的概念: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阳。

3阳的概念:

一般来说,凡是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阴。

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四方面。

5阴阳对立制约: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过程。

6阴阳互根互用:

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即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7阴阳消长平衡:

是指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此消彼长”或“皆消皆”的运动变化之中。

8阴阳互相转化:

是指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9奇恒之府的组成:

由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组成。

10阴阳与脏腑:

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属阴;六腑分别为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属阳。

1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主神志。

12心在志为喜。

13心在液为汗。

14心的外华于面,在体合脉。

15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藏血、主梳泄。

16肝在志为怒。

17肝在液泪。

18肝的其华在爪,在体合筋。

19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20脾在志为思。

21脾在液为涎。

22五行的特性:

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沉降、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下行、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23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而主治节。

24肺在志为悲。

25肺在液为涕。

26肺的外华在毛,在体合皮。

27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

28肾在志为恐。

29肾在液为唾。

30肾的外华在发,在体为骨,主骨生髓。

31小肠的生理功能:

受盛化物;分清泌浊。

32大肠的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

33三焦的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34膀胱的生理功能:

贮尿和排尿。

35胃的生理功能:

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36胆的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胆汁。

37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是精、气、血、津液。

38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39五行相生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循环无尽。

40气与血的关系: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

41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42五行相克的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循环无尽。

43五行相乘的关系: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44五行相侮的关系:

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木侮金

45五脏与五行: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六.经络的基础知识

1经络的概念: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2手三阴在四肢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3手三阳在四肢的循行规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4足三阴在四肢的循行规律: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三阴经有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到内踝上8寸足厥阴经与同足太阴经交叉后,便呈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5足三阳在四肢的循行规律: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6奇经八脉的名称:

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

7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3.抗御病邪,反映证候;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8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9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1。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2。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10十二正经流注次序:

气血流注始于肺经,交接于大肠经、胃经、脾经,继交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自肝经上注于肺,再返回至肺经,重新再循环,周而复始。

11督脉的基本功能:

总督一身之阳脉。

12任脉的基本功能:

妊养阴脉。

13带脉的基本功能:

约束纵行诸脉。

14冲脉的基本功能:

脉之要冲。

 

七。

腧穴的基础知识

1腧穴的定义腧穴是人体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人体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腧穴的分类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

3经穴的定义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

4经外奇穴的定义:

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

5全身经穴的数目:

共361穴。

6腧穴定位常用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

7体表标志定位方法种类固定标志定位法和活动标志定位法

8固定标志定位法特点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

9活动标志定位法特点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

10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

11手指比量法要领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常用的手指同身寸分中指、拇指和横指同身寸法3种。

 

八.保健按摩作用

1消除疲劳的作用原理促进气血运行、梳通经络。

2健体防病的作用原理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增强正气。

(一)按摩手法的补泻

1按摩补法的操作要领顺经方向手法、向心性手法、轻柔手法、缓慢手法、顺时针手法、推上手法、左转手法为补。

2按摩泻法的操作要领逆经方向手法、离心性手法、重手法、急摩手法、逆时针手法、推下手法、右转手法为泻。

(二)按摩的基本手法

1按摩手法的要求:

摩擦类手法的特点是以摩擦为主,操作时不带动皮下组织;而摆动类手法要带动皮下组织,不能与体表产生摩擦;挤压类手法要按住或对称性挤压被按摩部位;振动类手法则要求以较高频率带动患者肢体做小幅度的颤动动作;叩击类的手法是用器械或手法动作有节奏地叩打体表;运动关节类手法则是对关节作被动运动的手法。

2推法的操作要领:

用指、掌或肘着力于身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3推法的功能:

消积导滞,解痉镇痛。

4抹法的操作要领:

用拇指腹或手掌在体表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推动。

5抹法的作用:

清明头目,行气散瘀。

6摩法的操作要领:

用指或掌在体表作环形摩擦移动。

7擦法的作用:

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

8擦法的操作要领手紧贴皮肤作往返直线移动使皮肤产生热量。

9搓法的操作要领:

舒松肌筋,温通经络,消除疲劳。

10按法的操作要领:

垂直向下用力,稳而持续,由轻到重再到轻。

11按法的作用:

镇静止痛、放松肌肉。

12点法的特点:

着力点刺激力强,操作省力,作用力深透。

13点法的作用:

调整脏腑功能。

14拨法的操作要领:

做与肌纤维呈垂直方向拨动。

15拨法的作用:

调和气血,解痉止痛。

16捏法的操作要领:

拇指和其它手指做对称性的挤压。

17拿法的操作要领:

拇指和其它手指相对用力,并作提捏动作。

18揉法的定义:

以指或掌定在施术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带动皮下组织的手法是揉法。

19按法的操作要领:

均匀有力而稳定持续地向下按压。

20滚法的定义:

用手吸附在操作部位,做腕屈伸、前臂的摆动和旋转的手法。

21一指禅推法操作要领:

腕部摆动要快

22抖法的操作要领:

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牵引力适宜,节律均匀。

23振法的操作要领:

要求静止性用力,身体其它部位放松,呼吸自然。

24拍法的作用:

舒筋通络。

25叩法的作用:

通经活络。

26击法的操作要领:

均匀而有节奏地击打受术部位。

27屈伸法的定义:

使关节做被动屈伸运动,称为屈伸法。

28屈伸法的操作要领:

被动屈伸关节。

29屈伸法的作用滑利关节,松解粘连。

30拔抻法的定义用对抗力量对关节、肢体进行牵拉,使关节伸展。

31拔抻法的操作要领:

动作缓慢、柔和、均匀、持续牵拉。

32拔抻法的作用: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矫正畸形。

33摇法的作用: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正复错位。

 

九。

相关知识

(一)全身保健穴

1中府穴的定位:

位于胸前壁外上方,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2中府穴的主治作用: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3列缺穴的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4列缺穴的主治作用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5尺泽穴的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6尺泽穴的主治作用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7商阳穴的定位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8商阳穴的主治作用咽喉肿痛,牙痛。

②热病昏迷。

③食指端麻木。

④耳聋。

9合谷穴的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0合谷穴的主治作用:

①头面一切疾患。

如外感头疼,身疼,头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下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面肿,面瘫,面肌抽搐,咽肿失音等。

②恶寒,发热,热病无汗,汗出不止。

③痛经,经闭,滞产。

④胃痛,腹痛,便泌,泄泻,痢疾。

⑤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小儿惊风,狂躁。

⑥疔疮,瘾疹,疥疮。

⑦各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

11曲池穴的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12曲池穴的主治作用:

①一切热病,发烧,咽痛,疟疾。

②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

③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牙痛。

④月经不调,风疹,湿疹,荨麻疹,丹毒。

⑤腹痛吐泻。

⑥癫狂。

⑦瘰疬。

13迎香穴的定位在面部鼻唇沟内的上段,横平鼻翼中部,口禾髎穴外上方1寸处

14迎香穴的主治作用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

15肩禺穴的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6肩禺穴的主治作用上肢不遂,肩痛不举。

②瘰疬,风疹

17颊车穴的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18颊车穴的主治作用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19承泣穴的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0承泣穴的主治作用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21四白穴的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22四白穴的主治作用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23地仓穴的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24地仓穴的主治作用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25犊鼻穴的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26犊鼻穴的主治作用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27梁丘穴的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28梁丘穴的主治作用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29丰隆穴的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30丰隆穴的主治作用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31天枢穴的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脐中旁开2寸。

32天枢穴的主治作用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33足三里穴的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34足三里穴的主治作用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35血海穴的定位屈膝,在髕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