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导学案.docx
《《捕蛇者说》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捕蛇者说》导学案
课题
捕蛇者说
主备人
程明慧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共3课时)
学
习
目
标
1.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手法,
3.能学习“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学习重点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学习过程
备注
一、情境导入
1、你知道哪些和蛇相关的成语、俗语?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2、“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请同学来谈一谈。
想到了蛇,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二、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1、文体知识
2、作者、写作背景
3、字音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总结实词虚词
2、翻译并分析第一段
第三课时
1、分析课文2-5段
2、归纳总结主题、写作特点:
三、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内容上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捕蛇者说》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道理。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
2、作者、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3、字音
啮(niè)腊(xī)挛(1uón)踠(wǎn)瘘(1òu)
疠(lì) 当(dàng) 其租入嗣(sì)莅(lì)
几(jī)死者数(shuò)矣蹙(cǜ)殚(dān) 踣(b6) 死者相藉(jiè)曩(nǎng)
隳(huī) 恂(xǘn) 缶(fǒu)谨食(sì)之熙(xī) 以俟(sì) (fǘ)
4、朗读课文
方法:
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1、总结实词虚词
(一)实词总结
为①作,制成。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做,干。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写。
“故为之说”。
已①离去,意为医治。
“可以已大风”。
②已经。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①征收。
“岁赋其二”。
②租赋。
“孰知赋敛之毒……”
疠①恶疮。
“可以已……瘘、疠’。
②疫病,疫气。
“呼嘘毒疠”。
入①缴纳。
“当其租入”。
②收入。
“竭其庐之入”。
岁①每年。
“岁赋其二”。
②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①很。
“貌若甚戚者”。
②厉害。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若①好像。
“貌若甚戚者”。
②你。
“若毒之乎?
”
毒①怨恨。
“若毒之乎?
”②有毒的。
“呼嘘毒疠”。
③害。
“孰知赋敛之毒……”
生①活,存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生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①吃。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sì,饲。
“谨食之”。
观①看。
“今以蒋氏观之”。
②考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虚词总结
之①的。
“永州之野多异蛇”。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
“悍吏之来吾乡”。
③代词。
“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而①表并列。
“黑质而白章”。
②表承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并且。
“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但是,却。
“而吾以捕蛇独存”。
⑤连接状语和谓语。
“号呼而转徙”。
以①如果。
“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用,拿。
“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根据。
“今以蒋氏观之”。
⑤表目的。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①兼词,于此。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之。
“时而献焉”。
③语气词。
“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①吗。
“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呢。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句中)于,在。
“叫嚣乎东西”。
于①在。
“吾祖死于是”。
②给。
“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到。
“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比。
“苛政猛于虎也”。
(三)重点虚词:
“而”字用法
表并列关系:
黑质而白章哀而生之乎
表承接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退而甘食余闻而愈悲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修饰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哗然而骇者恂恂而起弛然而卧 时而献焉熙熙而乐
表转折关系:
而吾以捕蛇独存而乡邻之生日蹙
2、分析课文
阅读课文第一节,思考:
合作翻译第一节
难点提示:
“异”:
奇特。
“章”:
花纹。
“以”:
而,如果。
“然”:
然而。
“腊”:
晒干。
“为”:
作,制成。
“岁”:
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募”:
征集,召募。
“焉”:
于此,在这件事上。
“之”:
①的。
②代蛇毒。
③代蛇。
“而”:
①表并列。
②如果。
“以”:
①而,如果。
②用。
“者”:
①指办法。
②指人。
“其”:
①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
御医,皇帝的医生。
②指蛇。
③“其”:
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①本节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异蛇的“异”?
明确:
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个方面写的。
②.文中作者用一个字突出了蛇的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色彩异:
“黑质而百章”
“异”毒性异: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用途异:
“可以……”是极珍贵的药材
③永州之人冒着生命危险争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当其租入”,是为了免受苛政重税之苦
“争”字形象地反映了“赋敛之毒”比毒蛇还要厉害。
④永州之人为了免受苛政重税之苦,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争捕毒蛇,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暗示租税之毒甚于蛇毒
为什么一开篇就写毒蛇之“毒”呢?
明确:
以蛇之毒衬托下文的“赋敛之毒”。
在介绍蛇的时候,作者用到了什么表达方式?
交代人们捕蛇的缘由的时候,又是采用哪种表达方式?
前者用的是说明,后者是用叙事。
3、作业:
第三课时
一、分析课文
2、阅读课文2、3节。
思考:
合作翻译第二、三节
难点提示:
“专”:
独占,享有。
“则”:
却。
“是”:
这事。
“嗣”:
继承,接续。
“数”:
多次。
戚”:
悲哀。
“其”:
指捕蛇以抵租赋。
“之”:
①代蒋氏。
②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③代以上说的这些话。
①第2段中蒋氏自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一家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②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
明确:
他自述中三个“死”充分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
“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世。
“利”字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
“貌若甚戚者”的神情,表现了蒋氏难以抑制的悲痛。
告诉我们“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
“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九死一生换来的。
③听了蒋氏的叙述之后,作者产生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悲之”、“更若役,复若赋”)
.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写作者向蒋氏提出“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
它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作者说想要更换他的差事,恢复他的赋役,那将氏同意吗?
为什么?
请大家阅读第4节,从中找出答案。
3、阅读第4节
合作翻译第四节
难点提示:
“戚”:
悲哀。
“涕”:
眼泪。
“生”:
使动用法,使……活。
“甚”:
厉害。
“病”:
苦。
“是”:
这。
“日蹙”:
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
“蹙”,紧迫,减缩。
“殚”:
尽。
“竭”:
穷尽
“往往”:
常常。
“曩”:
往昔,从前。
“室”:
家。
“以”:
因为“虽”:
即使。
“时”:
按时。
“齿”,人的年龄。
“岂”:
哪里。
“旦旦”:
天天。
“安”:
怎么,哪里。
“毒”:
怨恨。
“而”:
“之”:
“食”:
①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明确:
不同意。
因为蒋氏认为“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②在这句话中蒋氏把“役之不幸”和“赋之不幸”进行比较,他认为哪一个更不幸?
有什么证据?
明确:
蒋氏将自己和乡邻的状况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
③如何比较的呢?
自读课文,找出有哪些对比。
明确:
蒋氏乡邻
生存状况以捕蛇独存非死则徙十室九空
生活情况弛然而卧,熙熙而乐悍吏之来吾乡,
乡邻鸡犬不宁
一年危险次数一岁犯死者二焉旦旦有是
死亡先后后先
④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
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本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明确:
(1)对偶: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
从正面写出了乡邻的困苦。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从侧面写出了乡邻的不安。
(2)排比: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反映出苛捐杂税给乡邻们带来的灾难。
4、阅读分析第5节。
难点提示:
“而”:
表承接。
“愈”:
更加。
“于”:
比。
“乎”:
于,对。
“是”:
代孔子的话。
“孰”:
谁。
“敛”:
赋税。
“甚”:
超过。
“故”:
因此。
“俟”:
等待。
“夫”(fu):
指示代词,那。
“得焉”:
得到它;“焉”,之。
“以”:
①根据。
②而,表目的。
“之”:
①代孔子之言。
②的。
③代上述之事。
①“余闻而愈悲”照应前文的哪一句?
“悲”在此可理解为什么意思?
明确:
照应“余悲之”,“悲”可理解为同情。
“愈”字突出表现了作者对蒋氏哭诉后,对苛政重赋给人民的苦难更加了解,因而对百姓的关心与同情也更为深切。
②第五小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
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依据,突出了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重税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的。
③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
苛政猛于虎也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之乎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点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期望最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社会弊端。
⑤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对于作者的期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归纳总结主题、写作特点:
①主题:
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②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
衬托。
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
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对比。
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十室九空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以悍吏来吾乡催逼租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
还有危险次数之对比,死亡时间之对比等。
四、检测延伸
1、捕蛇者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片断写作练习
根据下列描述,将“悍吏”来“吾乡”时鸡犬不宁的情景表述出来。
300字左右。
(可以增加适当的人物和情节,不得改变原旨。
)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五、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