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捕蛇者说导学案课题捕蛇者说主备人程明慧年级九年级课型新授第(1)课时(共3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手法,3能学习“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学习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学习难点“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学 习 过 程备注一、情境导入1、你知道哪些和蛇相关的成语、俗语?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2、 “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请同学来谈一谈。想到了蛇,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二、自主学习第一课时1、文体知识2、作者、写作背景3、字音4、朗读课文第二课时1、 总结实词虚
2、词2、 翻译并分析第一段第三课时1、分析课文2-5段2、归纳总结主题、写作特点:三、交流展示第一课时1、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 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内容上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 捕蛇者说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道理。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2
3、、作者、写作背景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3、字音啮(ni)腊(x) 挛(1un) 踠(wn)
4、瘘(1u)疠(l)当(dng)其租入 嗣(s) 莅(l)几(j)死者数(shu)矣 蹙(c) 殚(dn) 踣(b6) 死者相藉(ji) 曩(nng) 隳(hu) 恂(xn) 缶(fu) 谨食(s)之 熙(x) 以俟(s)(f)4、朗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5、布置作业第二课时1、总结实词虚词(一)实词总结为 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写。“故为之说”。 已 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 征收。“岁赋其二”。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疠 恶疮。“可以已瘘、疠。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入
5、 缴纳。“当其租入”。收入。“竭其庐之入”。 岁 每年。“岁赋其二”。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很。“貌若甚戚者”。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好像。“貌若甚戚者”。你。“若毒之乎?” 毒 怨恨。“若毒之乎?”有毒的。“呼嘘毒疠”。害。“孰知赋敛之毒” 生 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饲。“谨食之”。 观 看。“今以蒋氏观之”。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二)虚词总结 之 的。“永州之野多异蛇”。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
6、(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而 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 以 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根据。“今以蒋氏观之”。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之。“时而献焉”。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于 在。“吾
7、祖死于是”。给。“余将告于莅事者”。到。“积于今六十岁矣”。比。“苛政猛于虎也”。(三)重点虚词:“而”字用法 表并列关系: 黑质而白章 哀而生之乎 表承接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退而甘食 余闻而愈悲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表修饰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哗然而骇者 恂恂而起 弛然而卧 时而献焉 熙熙而乐 表转折关系: 而吾以捕蛇独存 而乡邻之生日蹙2、分析课文阅读课文第一节,思考: 合作翻译第一节难点提示:“异”:奇特。 “章”:花纹。 “以”:而,如果。 “然”:然而。 “腊”:晒干。 “为”:作,制成。 “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募”:征集,召募。 “焉”:于此,在这件事上。“之”: 的
8、。代蛇毒。代蛇。“而”: 表并列。如果。 “以”: 而,如果。用。 “者”: 指办法。指人。 “其”: 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指蛇。“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本节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异蛇的“异”? 明确: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个方面写的。.文中作者用一个字突出了蛇的特点,是哪一个字呢?色彩异:“黑质而百章”“异” 毒性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用途异:“可以”是极珍贵的药材永州之人冒着生命危险争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当其租入”,是为了免受苛政重税之苦“争”字形象地反映了“赋敛之毒”比毒蛇还要厉害。永州之人为了免受苛政重税之苦,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争捕毒蛇,
9、这说明了什么?明确:暗示租税之毒甚于蛇毒为什么一开篇就写毒蛇之“毒”呢? 明确:以蛇之毒衬托下文的“赋敛之毒”。在介绍蛇的时候,作者用到了什么表达方式?交代人们捕蛇的缘由的时候,又是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前者用的是说明,后者是用叙事。3、作业: 第三课时一、分析课文2、阅读课文2、3节。思考:合作翻译第二、三节难点提示: “专”:独占,享有。 “则”:却。 “是”:这事。 “嗣”:继承,接续。 “数”:多次。 戚”:悲哀。“其”:指捕蛇以抵租赋。 “之”: 代蒋氏。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代以上说的这些话。第2段中蒋氏自述了什么内容?明确:一家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明确:
10、他自述中三个“死”充分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世。“利”字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貌若甚戚者”的神情,表现了蒋氏难以抑制的悲痛。告诉我们“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九死一生换来的。听了蒋氏的叙述之后,作者产生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悲之”、“更若役,复若赋”).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这一段写作者向蒋氏提出“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它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说想要更换他的差事,恢复他的
11、赋役,那将氏同意吗?为什么?请大家阅读第4节,从中找出答案。3、阅读第4节合作翻译第四节难点提示:“戚”:悲哀。 “涕”:眼泪。 “生”:使动用法,使活。“甚”:厉害。 “病”:苦。 “是”:这。 “日蹙”: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 “蹙”,紧迫,减缩。 “殚”:尽。 “竭”:穷尽“往往”:常常。 “曩”:往昔,从前。 “室”:家。 “以”:因为 “虽”:即使。 “时”:按时。“齿”,人的年龄。 “岂”:哪里。 “旦旦”:天天。“安”:怎么,哪里。 “毒”:怨恨。“而”:“之”:“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明确:不同意。因为蒋氏认为“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在这句话
12、中蒋氏把“役之不幸”和“赋之不幸”进行比较,他认为哪一个更不幸?有什么证据?明确:蒋氏将自己和乡邻的状况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如何比较的呢?自读课文,找出有哪些对比。明确: 蒋氏 乡邻生存状况 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 十室九空生活情况 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悍吏之来吾乡,乡邻鸡犬不宁一年危险次数 一岁犯死者二焉 旦旦有是死亡先后 后 先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本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明确:(1)对偶: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从正面写出了乡邻的困苦。 叫嚣乎东西,
13、隳突乎南北。从侧面写出了乡邻的不安。(2)排比: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反映出苛捐杂税给乡邻们带来的灾难。4、阅读分析第5节。难点提示:“而”:表承接。“愈”:更加。 “于”:比。“乎”: 于,对。 “是”:代孔子的话。 “孰”:谁。 “敛”:赋税。 “甚”:超过。 “故”:因此。 “俟”:等待。“夫”(fu):指示代词,那。 “得焉”:得到它;“焉”,之。 “以”: 根据。 而,表目的。“之”: 代孔子之言。的。代上述之事。 “余闻而愈悲”照应前文的哪一句?“悲”在此可理解为什么意思? 明确:照应“余悲之”,“悲”可理解为同
14、情。“愈”字突出表现了作者对蒋氏哭诉后,对苛政重赋给人民的苦难更加了解,因而对百姓的关心与同情也更为深切。第五小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依据,突出了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重税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的。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苛政猛于虎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之乎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期望最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社会弊端。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对于作者的期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进步性和局限性)二、归纳总结主题、写作特
15、点:主题: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写作特点: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十室九空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以悍吏来吾乡催逼租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还有危险次数之对比,死亡时间之对比等。四、检测延伸1、捕蛇者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片断写作练习根据下列描述,将“悍吏”来“吾乡”时鸡犬不宁的情景表述出来。300字左右。(可以增加适当的人物和情节,不得改变原旨。)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五、课堂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