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181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系统导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与作业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生产与作业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了解生产与作业系统组成、功能和结构;明确现代企业生产与作业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和现实对策;明确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念、内容和原则;了解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产与作业系统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

1.为什么说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运行的重要、关键、基础环节?

现代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是由供应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给企业,经过企业的制造过程或服务过程,将生产要素转换为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供给用户,实现价值增值。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功能

2.什么是生产与作业系统基本功能?

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是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具体体现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数量、交货期、品种、价格、产品的服务等方面。

质量要求主要是指产品的使用功能、可靠性、寿命、外观等。

它是用户购买产品和要求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就是加强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控制和检验,从生产与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把好质量关,从而为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数量要求主要是指不断满足用户在产品和服务数量方面的需求。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是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时节、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产品和服务需求量的不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灵活地加以协调,完成需求任务。

交货期要求主要是指在供货时间上的保证能力。

对于生产与作业系统来讲,要及时掌握需求时间,及时调整生产与作业计划和组织,统筹安排生产作业资源。

以保证按时交货。

产品品种要求是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

针对产品、服务品种,体现在生产与作业系统方面的功能就是创新能力,涉及到企业生产与作业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工艺能力、技术能力、开发能力等。

(三)生产与作业系统构成要素

3.简述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构成要素。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构成要素按性质和作用分为:

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

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的内容是:

1)生产技术。

2)生产设施。

3)生产能力。

4)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

生产与作业系统非结构化要素的内容是:

1)人员组织要素。

2)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

3)库存控制要素。

4)质量管理要素。

第二节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的问题

4.简述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的多方面的问题。

1)市场竞争的国际化。

2)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急剧加快。

3)市场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4)资源紧缺、环境保护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摆在企业面前。

5)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生产与作业带来新的冲击。

6)不可忽视安全问题。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对策

5.针对上述问题,简述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要坚定地遵循生产与作业管理以市场为导向、讲求经济效益、科学管理、均衡生产等原则。

这里要突出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生产管理的各项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特别注意在观念上下功夫,主动去适应市场。

观念上解决得越好,行动上才能跟得上,效果上才能体现出来。

2)要狠抓产品和服务质量。

要树立让顾客完全满意的思想,把卓越的产品宣传和优质的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要把降低成本、降低消耗贯彻于生产的全过程,以最佳的资源配置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企业积累。

3)把科教兴企放到企业生产与作业的关键位置。

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依托,用超前的战略投资眼光去生产与作业培训,大搞技术创新,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去推动企业生产,适应形势、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吸收新型生产方式并加以推行,持之以恒地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使企业在一个更新的知识体系支撑下运作。

第三节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

(一)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念

6.简述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念。

生产与作业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的利用生产资源,对生产与作业的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

7.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1)明确清晰的生产与作业系统职能战略。

(2)确定合理的生产与作业组织形式。

(3)制订科学的生产与作业运行计划。

(4)实施准确的生产运作系统运转活动。

(5)提供良好的生产与作业系统维护、改进。

第二章生产与作业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制定生产与作业战略是生产与作业管理的第一项工作。

学生应明确生产与作业战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战略;学习重点是生产与作业战略作用和内容、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制定。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企业战略及其组成

(一)企业战略及其组成

8.简述企业战略的概念和作用。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总体性管理的决策和谋划。

企业战略的作用:

1)实施企业战略,要求企业认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政治、经济动向、发展趋势,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目标。

实质上是确定企业的定位问题。

2)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扩充资源,追求效益最大化,实现整体的优化和提高。

3)有利于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工作必须上水平,人员素质必须提高等等。

(二)生产与作业战略的概念及作用

9.简述生产作业战略的概念和作用。

生产与作业战略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目标市场和产品、服务特点,在构造生产与作业系统时确定的指导思想、规划、决策内容及其实现程序。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作用:

1)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实施。

能够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

2)生产与作业战略对其他职能子战略起到基础性、支撑性、协调性作用。

3)生产与作业战略规划生产与作业系统的运作和发展。

第二节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实施

(一)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

10.生产与作业能力决策的内容是什么?

确定多大的生产能力,或生产能力不足时,如何去扩大生产能力,选择何种生产能力的类型,这都是生产能力的决策。

1)企业、车间及设备决策。

2)生产与作业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

3)关于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方面的决策。

4)产品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战略决策。

5)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战略决策。

(二)生产与作业战略制定实施

11.简述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制定过程。

1)收集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和资料,明确形势、任务、所处环境、要求、政策、法规,对现状把握、分析要十分透彻。

2)在此基础上、拟定战略方案,这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与企业总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要有明确的自身目标、行动计划。

3)在拟定战略方案时,一般选定出几种方案,然后反复进行研究论证,寻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生产与作业战略方案。

4)这一方案还要与企业其他战略方案相协调。

第三章构建生产与作业运作平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确定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前提下,生产与作业管理的下一步工作是搭建生产与作业运作平台,以利于生产与作业的开展。

生产与作业运作平台构建将直接影响到生产与作业的进行,效率的高低,获得效益的好坏。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搭建生产与作业运作平台的重要性。

生产与作业过程是重要的企业经营行为,包括生产与作业能力规划以及产品、服务的开发问题、生产与作业类型的确定、生产与作业能力核算方法、产品、服务开发方法、企业选址和设施布置、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知识、生产与作业的相关人员配备和劳动定额等问题。

这一章要求考生了解生产与作业过程:

生产与作业能力规划以及产品、服务的开发问题;掌握生产与作业类型;掌握生产与作业能力核算方法;了解产品、服务开发方法;掌握企业选址和设施布置、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知识;掌握生产与作业的相关人员配备和劳动定额等问题。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产与作业过程及类型

(一)生产与作业过程与组成

12.简述企业的生产与作业过程。

企业的生产与作业过程简单讲是一个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即各种生产要素进入企业,经过生产转化,到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过程。

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组成与特点: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是指在投入正式生产操作前的有关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劳动组织的配置、设备的合理摆放和调整等等。

2)基本生产过程。

是指直接把劳动对象变为产品的过程,是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的最基本阶段,这个过程对产品质量、成本影响很大。

3)辅助生产过程。

它主要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转所进行的各种辅助性的生产活动,如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

它从属于基本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

它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提供一些服务所发生的过程,如原材料、半成品的供应、运输、保管等。

(二)合理组织生产与作业过程的基本要求

13.合理组织生产与作业过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目标性。

2)综合性。

3)连续性。

强调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各工序的流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始终使生产与作业处于连续运动状态;尽可能地减少停顿或等待等这些无价值、甚至影响价值增长的现象。

4)比例性。

强调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定的比例关系,以保证生产的顺畅进行。

5)平行性。

6)柔性。

强调能多品种生产,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品、服务类型的转换,体现出组织的灵活性、可变性、随机调控性、快速响应能力。

(三)生产与作业过程符号表示

14.产与作业过程符号表示有哪些?

加工、搬运、检验、停留等四个基本符号。

(四)生产与作业类型划分

15.简述生产与作业类型划分形式。

从生产形式来看,划分为加工制造型生产与作业和提供劳务型生产与作业。

从组织生产与作业供应的角度,加工制造型生产可分为订货生产类型和补充存货生产类型及混合型。

从加工工艺过程的角度,加工制造型生产又可分为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

从产品生产的重复性、稳定性的角度,可划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

(五)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

16.简述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产品在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统一搬运到下一道工序去加工的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一批产品中的每个产品在某道工序加工完成后,马上移到下一道工序去加工,由此形成一批产品中的每个产品在各道工序上平行的加工。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将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的方式。

它既体现出每道工序上产品加工是连续的,同时又采取每个产品在一道工序加工后就移到下道工序去加工。

17.某零件投产批量为4件,要经过5道工序加工,单件作业时间依次为15分钟、12分钟、15分钟、12分钟、10分钟,如果采用不同的移动方式,将4件全部生产出来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解答见教材

第二节生产与作业能力规划及产品和服务开发

(一)生产与作业能力规划

1)固定资产的数量。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它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

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同企业现行制度、规定的工作班次、轮班工作时间、全年工作日数、设备计划修理时间有关。

在连续生产条件下,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一般等于全年日历日数减去设备修理的停工时间。

在间断生产的条件下、由制度工作日数、班次、每班工作时间和设备计划修理停工时间决定。

季节性生产企业的有效工作时间应按全年可能的生产日数计算,或者按昼夜生产能力确定,而不核算其全年生产能力。

生产面积的利用时间一般不存在停工修理时间,可直接根据企业是连续生产还是间断生产的不同要求,分别按日历日数或制度工作日数确定。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它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

设备的生产率定额,是计算生产与作业能力的最基本的要素。

在设备数量及工作时间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定额水平对生产能力的大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定额应定得先进合理,且一般一年修订一次。

也就是说在制订计划时,要对现行定额进行必要的修正。

(二)产品服务开发

19)简述新产品开发分类的原则。

1)按地域范围为全球性新产品、国内新产品、省、市范围内新产品、新产品等。

2)性可分为全新性产品、换代性产品、改进性产品、仿制性产品等。

3)按技术开发可分为独立研制的新产品、技术引进的新产品、联合开发的新产品等。

4)按开发的决策主体产品和用户委托开发产品等。

5)场方向可分为目标市场再定位的新产品、降低成本的经济型新产品、以提高性能为主的新产品、具有全新功能的新产品、高级、豪华新产品等。

新产品开发的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是其出发点和归宿。

2)突出技术特点,发挥技术优势,使新技术成为新产品生命线。

3)开发新产品要使企业具有好的经济效益,按市场规律办事。

4)保持持续开展的原则,使新产品开发健康、持续进行。

20、设备组生产与作业能力的核算。

解答见教材。

21、运用代表产品法计算生产能力。

解答见教材。

22、运用假定产品法技术生产能力。

解答见教材。

第三节企业选址及设施布置

(一)企业选址及设施布置主要内容

23.企业选址

根据市场需求新组建一个企业,或由于扩大规模、城乡规划、合理利用资源等原因,迁出原址,在一个新的地方建立企业等都有多个地址选择问题。

现实情况表明,选择好的地址,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有利的条件和巨大的商机,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极大地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企业选址

24.影响企业选址因素有哪些?

影响地址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很直观,有的则需要认真分析、思考才能看得清楚。

其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和布局、规划;各地方的规划、发展及有关法规。

我们要从大局出发,遵守各项政策、法规,保证党和国家最高利益的实现,保护人民利益至高无上,要服从于大局,服务于大局。

2)市场需求。

要针对市场去选定企业地址,力求做到贴近市场,最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如时间短、距离近,运输、销售、服务便利,从而达到为用户提供产品、服务最快、成本最低、质量最高、使用后最满意。

在考虑市场需求时,一定要认真收集和研究竞争对手状况,分析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3)资源的利用。

这方面涉及因素较多,有人力资源的问题,物力资源的问题等等。

物力资源方面主要有材料、能源等,要对这些资源的供应、运输等认真考虑。

人力资源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一些在城市中设立的企业,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变化的需要,迁往市郊或其他地区,地点的变更,给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原居住在城市内、企业附近的职工要到较远的地方去工作,这使他们在生活、交通、居住、子女上学等等方面有了诸多不变,造成后顾之忧。

在企业地址选择时,这些问题十分具体、恰当地处理好,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人员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问题。

一个新的企业建起来,人员的需求很大,一部分要在新址附近吸纳,就要摸清当地劳动力资源情况,认真做好招工、培训工作,职工的基本素质将全面影响工作完成的好坏。

在人力资源方面还要考虑的是,努力去依托科技力量,有利于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

在逐步实现以科技进步实现企业发展的客观形势下,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十分必要。

(4)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

(5)协作关系。

企业便于与相关企业单位的联络、协作、配合。

(6)环境保护和景观。

创造发展的条件。

主要是考虑办企业不能光顾眼前,要想发展,想到客观条件、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建企业能否适应,并有应变能力。

(三)设施布置

25述设施布置遵循的具体原则和步骤。

1)综合的原则。

2)单一流向的原则。

3)最小最大的原则。

4)安全的原则。

5)立体的原则。

6)弹性的原则。

设施布置的步骤:

1)围绕企业总平面布置去收集各种有关资2)进行模型布置。

3)选择、确定方案。

(四)车间布置:

26作业相关图法。

答见教材。

(五)办公室布置

27物料流向图法。

解答见教材。

(六)流水线生产

28流水线生产特点是什么?

优点:

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2)生产节奏性强。

3)生产过程封闭性强。

4)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生产能力可相对控制。

流水线生产能满足市场对产品大批量需求,使产品成本低、效率高、供应快。

而流水线生产本身又有利于管理,形成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企业进步的优势。

局限性:

1)流水线生产的自身设置决定了流水线有一些不足,突出之处是它只能生产一种或一类产品。

一旦市场需求变化了,它的话应变化能力则往往跟不上,这一点在生产现实中表现比较突出。

2)流水线生产,由于操作者始终固定在一个工作地或工序进行重复性劳动,给工人身心带来了一些不当影响,应定期轮换工作内容,适当做一些调节。

第四节生产人员准备及管理

(一)工作研究

29.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是劳动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在既定的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把作业中不合理、浪费、混乱的因素排出,以寻求一种最佳的、经济的作业方法。

工作研究主要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方法研究的目的是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研究的目的是制定标准时间。

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是相互联系的:

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基础,时间研究是选择和比较方法的依据。

30.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是对现行或拟议的工作方法做系统的记录和分析,以寻求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一种管理技术。

方法研究的内容:

1)生产过程分析。

通常采用“5W1H分析法”对生产过程进行考查分析和改善,分析的方法是审问,即对工作方法进行反复提问;

2)动作研究,是一种以细微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析方法。

它是把某项作业的动作,分解力最小的分析单位(动素),来对作进行定性分析,以找出最合理的动作,使作业达到标准化的一种方法。

(二)编制劳动定额

31.劳动定额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符合要求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劳动定额常见形式包括:

1)工时定额。

它是指工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时间,是用时间表示的劳动定额,也可称之为时间定额。

2)产量定额。

它是指工人在单位时间(每小时或每个轮班)内应该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是用产量表示的劳动定额。

3)还有一种看管定额,指一个工人或一组个人同时看管几台机器设备。

劳动定额作用:

1)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管理、组织生产和进行成本核算重要基础。

2)劳动定额是评定职工劳动成绩。

正确确定职工劳动报酬实施分配的重要依据。

3)劳动定额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要手段。

(三)编制定员

32.编制定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应以企业当前和近期生产发展为主要依据。

一般情况下,以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为依据。

考虑到达到这两种能力往往有一过程,因而。

要以当前和近期生产为主要依据,深入做好预测工作,有扎实的依据。

2)定员水平必须先进、合理。

所谓先进,主要指定员应建立尽量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实行先进合劳动定额、充分挖掘劳动潜力、任务满负荷的基础上,与条件相同的同行业的企业比较,其定额人数相对地少。

所谓合理,主指要从企业现实技术装备水平和职工技术水平出发,保证生产于业正常需要。

3)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

它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工程技术人员与其他人员的比例关系,突出一线。

第四章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制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生产与作业系统平台的正常运作需要借助于合理、高效的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

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全面掌握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制定工作,把握不同层次生产与作业计划地制定。

即在市场调查、预测及经营决策基础上,制定企业综合生产计划,然后制定企业主生产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在制定计划中要对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作全面认识和把握。

作为实现计划的典型运行方式的准时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作认真掌握,从而认识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制定地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体系

33.简述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体系

通过有效生产与作业系统配置和生产与作业准备。

企业生产与作业具备了可运行的物质基础。

为了启动这一物质系统(生产与作业系统),使其运行高效、优质、低成本。

企业要制订生产与作业计划,确定企业在计划期内的总体工作目标。

生产与作业计划是物资供应计划、劳动工资计划、财务计划的基础。

制造型企业计划体系分三大层次:

长期计划层、中期计划层、短期计划层。

长期计划层规划企业长远发展。

由企业战略计划、产品与市场计划、财务计划、资源能力计划等组成,计划期一般在五年及五年以上,指明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

中期计划计划期一般在一年左右,它是企业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纽带,承上启下对企业计划期内资源和需求之间进行平衡所作的规划和安排,中期计划主要有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等,它使长期计划得以落实,又使短期计划编制实施有坚实基础。

短期计划是具体实施计划,计划期短,一般在月度及以下甚至到天、小时、分钟等,如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等。

(二)综合生产计划

34.简述综合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与作业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

它反映的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出产期等生产与作业方面的指标,并在时间上对产品出产进度做出安排,它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与作业活动的纲领性方案。

主要指标有:

1)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规定生产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种类。

2)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受若干个质量控制参数控制,对质量参数的统一规定就形成了质量技术标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两大类:

①反映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指标,主要是产品平均技术性能、产品质量等;②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的指标,如质量损失率、废品率、成品返修率等。

3)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

4)产值指标

①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是计算企业生产发展速度和主要比例关系,计算一些经济指标的依据。

工业总产值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自制半成品、自制设备、在产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价值。

②工业商品产值。

工业商品产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预定发售到企业外的工业产品的总价值,是企业可以获得到的货币收入。

利用商品产值和企业的销售实际收入比较,可以体现出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

显然俩者差距越少,说明生产越符合市场需求。

商品产值包括:

企业利用自备材料生产成品价值;利用订货者的来料生产成品的加工价值;完成承接的外单位的工业性作业的价值等。

销售总额十分重要,企业应高度重视。

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以社会最终成果作为计算的依据工业增加值的价值构成是新创造的价值加固定资产折旧。

5)出产期

企业生产与作业的出产期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按时交货所确定的产品出产期限。

35.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平衡的各种情况及对策。

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