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460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docx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

古诗文复习资料

4、自:

从。

       

5、愠(yùn):

生气,发怒。

 

6、君子:

指高尚的人。

 

7、日:

每天。

 

8、三省(xǐ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9、谋:

谋划,指办事。

  

10、忠:

尽心竭力。

11、交:

结交,交往。

 

12、信:

真诚,诚实。

 

13、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14、故:

指学过的知识。

 

15、罔(wǎng):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16、殆(dài):

有害。

   

17、诲(huì):

教,教导。

18、是:

此,这。

 

19、贤:

贤人,有才德的人。

 

20、善者:

指长处。

善,好。

 

21、从:

跟从,这里指学习。

22、士:

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23、弘(hóng)毅]刚强,勇毅。

24、已:

停止。

25、凋(diāo):

凋谢。

 

26、恕(shù):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二、重点知识概括:

1、通假字、

女:

同“汝”,你。

 

知:

通“智”,聪明、智慧。

说:

 “悦”的古字,愉快。

2、一词多义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以:

可以为师矣   之:

诲汝知之乎

温故而知新  仁以为己任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之为知之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

按时

(2)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

旧知识;  新知识

(3)不耻下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

每天

4、古今异义

①默而识之:

(古义:

记    今义:

知道、认识)

②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多次    今义:

数词)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

不也快乐吗?

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

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

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

担子沉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

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

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

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 乎    愠(yùn )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曾(zēng )子   罔(wǎng)  殆( dài ) 诲(huì)女( rǔ )知之乎  是知(zhì)也自省(xǐng )  弘(hóng)毅( yì )  凋(diāo)   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   死而后已(yǐ )  焉(yān)    哉( zāi )

三、文

言翻译: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

“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

(不亦……乎:

不也是……吗?

五、区分内容: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名句默写: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课标外:

古文:

《童趣》

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词类活用:

鞭数十(名词用做动词,用鞭子打)

3、古今异义:

私拟作群鹤(古义:

暗暗地  今义:

自私)

4、一词多义:

①之: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心之所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之”这一动作)

②为:

项为之强(连词,因为)

      以丛草为林(动词,作为)

      尽为所吞(与“所”组成介词结构,表被动)

③以:

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a、(余)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余)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蹲其身,使(身)与台齐

②倒装句:

a、又留蚊于素帐中(状语后置)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状语后置)

③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解释为“被”)

④判断句: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二)阅读《童趣》全文,然后回答:

1、《童趣》选自《浮生六记》,其作者是清代的沈复。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

私下地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        素:

白色的

③神游其中              神游:

精神游历。

意思是说感觉中好像亲游某地。

④拔山倒树而来          拔:

用力拉出,这里是搬开的意思。

⑤盖一癞虾蟆            盖:

原来

⑥鞭数十                鞭:

用鞭打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②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好得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③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待到神志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4、下列各句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

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

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拟人的修辞方法。

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

5、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

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作者笔下的事物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以及产生的丰富想象力,有着天真烂漫的童趣。

6、写出本文出现的四个成语。

  夏蚊成雷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明察秋毫

伤仲永

1、通假字: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2、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

此,这。

今:

判断动词)

②稍稍宾客其父(古:

渐渐。

今:

略微)

③或以钱币乞之(古:

有的人。

今:

表选择的连词)

④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

文采和道理。

今:

指文章内容或词句方面的条理)

3、一词多义:

自:

并自为其名(自己)        闻:

余闻之也久(听说)

 自是      (从)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传闻)

4、词类活用:

①父异焉(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②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③父利其然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认为……有利)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5、翻译下面句子:

①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

让他作诗不能与前段时间的传闻相当。

②父利其然也。

               译:

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

 

③泯然众人矣。

               译:

完全如同常人了。

6、重点词注释:

(1)伤:

哀伤,叹惜

(2)尝:

曾经

(3)立就:

立刻完成(4)邑人:

同县的人

(5)环谒:

四处拜访(6)称:

相当

(7)泯然:

消失(8)通悟:

通达聪慧

(9)受之天:

承受(10)贤于材人:

胜过,超过

(11)不至:

没有达到(要求)

7、主旨概括:

《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以五岁到二十岁的成长历程,道出了虽天资聪慧却不思进取,神童沦为俗子的悲哀,指出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8、关键句翻译:

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用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B、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C、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受到的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D、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样了。

E、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当了。

G、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H、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I、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木兰诗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      出门看火伴(通“伙”)

二、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三、古今异义:

1、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

只,副词    今:

表转折,连词)

2、惟闻女叹息(古:

听到     今:

用鼻子嗅)

3、军书十二卷(古:

虚数,表示数目多     今:

指数字十二)

四、重点实词:

1、军书:

征兵的名册。

2、市鞍马:

市,买。

  鞍马:

泛指马和马具。

3、策勋:

记功。

4、花黄: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5、机杼:

织布机。

6、旦:

天亮、早晨。

7、暮:

傍晚。

8、戎机:

战争。

9、赏赐:

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

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理由:

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

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蒲松龄

一、重点实词:

缀  故  窘  顾  苫蔽  眈眈  径去  瞑  毙  假寐  黠

二、重点虚词:

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代指狼)              之:

①复投之(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代麦场)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无实义)

③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⑤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以:

①投以骨(把)

②以攻其后也(来)

③盖以

诱敌(用)

三、通假字:

止有剩骨   通“只”,只,仅

四、词类活用:

1、恐前后受其敌           名作动,胁迫、攻击

2、狼不敢前               名作动,上前

3、一狼洞其中             名作动,打洞

4、其一犬坐于前           名作状,像狗一样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作动,钻洞

五、一词多义:

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           动词

意暇甚                     神情、态度     名词

前:

其一犬坐于前           前面           名词

狼不敢前                   上前           动词

敌:

恐前后受其敌           胁迫、攻击     动词

盖以诱敌                   敌人           名词

六、古今异义:

1、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

大腿      今义:

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多少      今义:

几何学,数学的分支)

    七、请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①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狼像以前一样一齐追赶。

  ②狼不敢前进,瞪着眼朝着屠户。

  ③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④想钻洞进入来攻屠户的后部。

  ⑤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内容理解:

1.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2.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3.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

5.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性的语句,写出来。

八、内容理解:

1.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2.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3.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

5.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性的语句,写出来。

九、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屠夫杀死两只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和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因奸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

启发读者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不能心慈手软。

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二、重点实词: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务:

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治:

研究

见往事耳            见:

了解

及鲁肃过寻阳        过:

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

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三、重点虚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介词,用

2、见往事耳         耳:

语气词,表示限止,罢了

3、蒙乃始就学       乃:

于是,就

4、及鲁肃过寻阳     及:

到了……的时候

5、结友而别         而:

连词,表顺承

四、一词多义:

当:

卿今当涂掌事   当:

正在            就:

蒙乃始就学              就:

从事 

    但当涉猎       当:

应当               指物作诗立就            就:

完成  

而:

结友而别       而:

表顺承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敏而好学       而:

表递进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以:

    人不知而不愠   而:

表转折

    朝而往,暮而归 而:

表修饰

五、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

一种学位名           古义:

当时专指负责学传授的学官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今义:

过去的事             古义:

指历史

但当涉猎               今义:

转折连词             古义:

蒙乃始就学             今义:

常用做副词或连词     古义:

开始从事

六、成语积累:

1、吴下阿蒙:

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

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刮目:

指擦眼睛。

七、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

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2)吕蒙:

吴国名将  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3)鲁肃:

吴国谋士  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八、文中最突出的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对话(语言)描写

口技

一、知识归类:

(一)生字注音:

1、呓(yì)语   2、夫叱(chì)大儿声  &n,bsp;  3、絮絮(xù)不止      4、齁(hōu)声  

5、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6、曳(yè)屋许许(hǔ)声    7、几(jī)欲先走

(二)重点实词:

1、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同“座”)

2、多义词

(1)众妙毕备(奇妙的声音   妙处)         以为妙绝(好,奇妙)

(2)以为妙绝(极点)                      群响毕绝(消失)

(3)妇抚儿乳(喂)                        奶儿含乳啼(奶头)

(4)虽人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5)众宾团坐(坐着)                      满坐宾客(同“座”,座位)

3、古今词

(1)会宾客大宴

古义

适逢,正赶上。

        今义:

合拢,聚在一起。

(2)微闻有鼠

古义:

隐隐约约。

            今义:

小,细微。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

中间夹杂。

            今义:

中部。

(4)两股战战

古义:

大腿。

                今义:

指量词或一种组织单位。

(5)几欲先走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6)稍稍正坐

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古义:

只,仅。

              今义:

但是。

(8)虽人有百口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4、活用词

(1)妇抚儿乳(喂奶,名词作动词)

(2)不能名其一处(说出,名词作动词)

(3)不能指其一端(指出,名词作动词)

(4)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形容词作动词)

(5)抚尺一下(落、拍,方位名词作动词)

(6)宾客意少舒(稍、略,形容词作副词)

(7)众妙毕备(奇妙的声音,形容词作名词)

(三)重点虚词:

1、其夫呓语(她的)        2、不能指其一端(其中)

1、妇拍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