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4000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零模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2018.0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本部分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A

B

C

D

计算机中的硅芯片

蛋糕中的人造奶油

保暖服装的涤纶面料

汽车发动机的陶瓷部件

7.下列反应中,CO2做氧化剂的是

A.CO2被过氧化钠固体吸收,有氧气生成

B.镁条在CO2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C.将足量CO2通入氨水中,有碳酸氢铵生成

D.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物生成

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原子半径:

K>Ca>Mg

B.碱性:

NaOH>Mg(OH)2>Al(OH)3

C.热稳定性:

HF>HCl>H2S

D.酸性:

H2SO3>H2CO3>H2SiO3

9.松香中含有松香酸和海松酸,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者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C.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二者均能与H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发生反应

10.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室制取氨

提取纯净的Br2

鉴别Na2CO3和NaHCO3

11.为检验某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KIO3,取相同食盐样品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已知:

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i.3mL0.1mol·L-1H2SO4

ii.5滴2mol·L-1KI溶液

iii.2滴淀粉溶液

0.5g食盐

i.3mL0.1mol·L-1H2SO4

ii.5滴2mol·L-1KI溶液

iii.2滴淀粉溶液

i.3mL0.1mol·L-1H2SO4

ii.5滴2mol·L-1FeCl2溶液

iii.2滴淀粉溶液

0.5g食盐

振荡,溶液迅速变为蓝色

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蓝色

振荡,溶液变为浅黄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仅由实验①就能证明食盐样品中存在KIO3

B.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

C.实验③能证明食盐样品中不存在KIO3

D.以上实验说明离子的还原性:

I->Fe2+

催化剂

12.甲酸甲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制备反应为

CH3OH(g)+CO(g)HCOOCH3(g)ΔH<0

相同时间内,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使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起始投料比均为1),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70~8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B.85~9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d点和e点的平衡常数:

Kd

D.a点对应的CO的转化率与CH3OH的转化率相同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本部分共4小题,共58分。

25.(16分)色酮类化合物K具有抗菌、降血脂等生理活性,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R’

R’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根据系统命名法,F的名称是__________。

(2)B→C所需试剂a是__________;试剂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3)C与足量的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G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已知:

①2HJ+H2O;②J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组峰。

以E和J为原料合成K分为三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26.(14分)图1所示的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活动加剧了氮循环中的物质转化。

图1

(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固氮过程中,N2只做氧化剂

B.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发生的硝化过程需要有氧化剂参与

C.反硝化过程有助于弥补人工固氮对氮循环造成的影响

D.同化、氨化过程中,氮元素均从无机物转移至有机物

(2)硝化过程中,NH3转化成HN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硝化

细菌

(3)反硝化过程中,CH3OH可作为反应的还原剂,请将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5CH3OH+6NO3-□N2↑+4HCO3-+□+□

(4)利用下表数据进行估算,写出工业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共价键

N≡N

H—H

N—H

断开1mol共价键所需能量(kJ)

946

436

391

(5)电解法合成氨因其原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有望代替传统的工业合成氨工艺。

电解法

合成氨的两种原理及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

①图2中,A电极上通入的X为。

②图3中,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若图2和图3装置的通电时间相同、电流强度相等,电解效率分别为80%和60%,则两种装置中产生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图2图3

27.(12分)金属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工业上采用一定方法处理含镍废水使其达标排放并回收镍。

某电镀废水中的镍主要以NiR2络合物形式存在,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NiR2(aq)Ni2+(aq)+2R-(aq)(R-为有机物配体,K=1.6×10-14)

(1)传统的“硫化物沉淀法”是向废水中加入Na2S,使其中的NiR2生成NiS沉淀进而回收镍。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NiS沉淀生成的同时会有少量Ni(OH)2沉淀生成,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i(OH)2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硫化物沉淀法”镍的回收率不高,处理后废水中的镍含量难以达标。

“铁脱络-化学沉淀法”可达到预期效果,该法将镍转化为Ni(OH)2固体进而回收镍。

工艺流程如下:

 

“脱络”(指镍元素由络合物NiR2转化成游离的Ni2+)过程中,R—与中间产物·OH(羟基自由基)反应生成难以与Ni2+络合的·R(有机物自由基),但·OH也能与H2O2发生反应。

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Fe2++H2O2Fe3++OH—+·OH…………i

R—+·OHOH—+·R…………ii

H2O2+2·OHO2↑+2H2O…………iii

实验测得“脱络”过程中H2O2的加入量对溶液中镍去除率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1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加入Fe2+和H2O2能够实现“脱络”的原因是_________。

2分析图中曲线,可推断过氧化氢的最佳加入量为_________g·L-1;低于或高于这个值,废水处理效果都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28.(16分)研究小组进行右图所示实验,试剂A为0.2mol·L-1CuSO4溶液,发现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于是改变实验条件,探究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因素。

用不同的试剂A进行实验1~实验4,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试剂A

实验现象

1

0.2mol·L-1CuCl2溶液

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2

0.2mol·L-1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

开始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加NaCl后,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3

2mol·L-1CuSO4溶液

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

4

2mol·L-1CuCl2溶液

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棕褐色,有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实验1中,铝条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Cl-是导致实验1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2中加入NaCl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_。

(4)经检验知,实验4中白色固体为CuCl。

甲同学认为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Cu+CuCl22CuCl的反应,他设计了右图所示实验证明该反应能够发生。

①A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_。

②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5)为探究实验4中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分别取白色CuCl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加入浓NaCl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ii

加入饱和AlCl3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

iii

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2mol·L-1CuCl2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查阅资料知:

CuCl难溶于水,能溶解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络离子,用水稀释含[CuCl2]-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CuCl沉淀。

①由上述实验及资料可推断,实验4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与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②为确证实验4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

(6)上述实验说明,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的反应现象与_________有关。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化学参考答案2018.03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共7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D

D

C

B

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阅卷说明:

1.不出现0.5分,最低0分,不出现负分。

2.简答题文字表述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

3.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5.(共16分,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1-丙醇

(2)Br2和Fe(或FeBr3)

(3)

(产物写成酚羟基且配平的,给1分)

(4)CH3CH2CHO+2Cu(OH)2+NaOHCH3CH2COONa+Cu2O+3H2O

(产物写成丙酸且配平的,给2分)

(5)E:

;J:

中间产物1:

;中间产物2:

(以上四个结构简式各1分,共4分)

26.(共14分,每空2分)

硝化细菌

(1)BC

(2)2NH3+3O22HNO2+2H2O

(3)5CH3OH+6NO3-3N2↑+4HCO3-+CO32-+8H2O

(4)N2(g)+3H2(g)2NH3(g)ΔH=-92kJ·mol-1

(5)①H2②N2+3H2O+6e-2NH3+3O2-③4∶3

27.(共12分,每空2分)

(1)①NiR2+S2-NiS↓+2R-

②S2-+H2OHS-+OH-NiR2+2OH-Ni(OH)2↓+2R-

(2)①NiR2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NiR2(aq)Ni2+(aq)+2R-(aq)。

Fe2+和H2O2通过反应i和反应ii将R—转化成难以与Ni2+络合的·R,使c(R-)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实现“脱络”

②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