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823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docx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对荒漠化的影响。

3.理解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课前预习】

完成《基础训练》P13中的“课前知识早知道”的前三部分内容。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

探究思路:

合作探究

(一)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

1.荒漠化是实质是什么?

荒漠与荒漠化是同一回事吗?

并加以说明。

 

2.分析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什么地区,分别属于什么干湿类型?

 

(二)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1.简述荒漠化形成的基本过程。

 

例题精析

【例题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

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

方法点拨:

荒漠化简单的理解就是土地退化的一种现象,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不同的地区造成荒漠化的具体原因是不同的,而生态环境越脆弱的地区越易发生荒漠化问题。

针对训练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知识拓展

1.次生盐碱化:

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地下盐分在地表聚集的现象。

在我国多发生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2.石质荒漠化:

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坡地上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土地性状的全面改变。

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后,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这就是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具体分析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①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层贫瘠、单薄,极易造成水上流失。

②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剧烈。

③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的破坏,使地面失去保护。

3.红色荒漠:

红色荒漠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由于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用,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红色荒漠。

探究点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探究思路:

合作探究

(一)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结合教材图2.1探究)

1.西北地区的地形有何特点?

对降水有何影响?

 

2.我国西北地区属于那种气候类型?

其特点是什么?

 

3.简要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二)西北地区的主要景观(结合教材图2.2探究)

1.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植被?

有何变化特点?

 

2.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更替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为什么说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2.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近年来华北地区遭受沙尘暴的次数和强度有所减弱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及荒漠化发展有何关系?

 

例题精析

【例题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3)说明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概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4)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自然原因。

解析:

(1)图示地区为新疆地区的局部。

根据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降水量自天山山脉向天山两侧递减且北部降水多于南部。

(2)新疆地处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迎风坡降水为主,且降水量少,所以河流以内流河为主,且河流流程短,季节变化大。

(3)本区水资源缺乏,所以城市分布在水资源多且交通便利的地区。

城市化过程中关注的问题有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失业人口多等问题。

(4)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且变率大;风力强;地表物质疏松。

答案:

(1)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

(2)特征:

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成因:

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3)分布特点:

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铁路沿线。

关注的问题: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4)深居内陆,降水少且变率大;风力强;地表物质疏松。

方法点拨: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从而深刻地影响河流的发育和城市的分布,导致西北地区多内流河,流量季节变化大;城镇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与河流和交通线有密切关系。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应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物质基础和动力因素等方面分析。

 针对训练2.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地区干旱成因的是( )

A.位于我国内陆地区      B.远离太平洋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

探究点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探究思路:

合作探究

(一)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1.荒漠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其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二)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结合教材P20~21的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主要人为原因有那些?

 

(三)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1.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典型地区

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干旱区

草原区

沙区边缘

绿洲地区

2.结合教材图2.4探究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什么?

河流下游绿洲被弃的人为因素是什么?

我国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人为因素是什么?

 

3.结合教材图2.5探究分析导致古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的城镇分布特点是什么?

该地区的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如何?

 

4.结合教材图2.6探究分析水井数量的不同对牧场有何影响?

其导致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例题精析

【例题3】读“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形成的决定因素。

(3)B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解析:

(1)题,由A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风力强盛,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易形成土地荒漠化。

(2)题,荒漠化形成是决定因素是人为因素,答题时不能答自然因素是影响。

第(3)题,B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以北、临近河流(黄河),可判定为河套平原,引水灌溉,易发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2)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河套平原 

土壤次生盐渍化

针对训练3.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当堂达标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B.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质土壤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3.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4~6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6.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7.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题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2)题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图中A地属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属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导致该生态系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垦土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后作业

A组:

完成《基础训练》P15~16“随堂训练”第1~3题和第8题。

B组:

除完成A组所规定的任务外,还要完成P17“知能提升”中第1~2题,4~8题。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探讨保护和治理措施。

【课前预习】

完成《基础训练》P13~14中的“课前知识早知道”的第四部分内容。

【课堂探究】

 

探究点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探究思路:

合作探究

(一)荒漠化的防治的内容、原则和重点

1.结合教材图2.11探究分析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2.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荒漠变绿洲和绿洲变荒漠是一个道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加以说明。

 

(二)荒漠化的防治的措施

1.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结合教材图2.12探究分析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具有哪些作用?

 

例题精析

【例题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分布及年降水量分布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黄河中上游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土地利用主要是牧草地,靠近黄河部分地区为水浇农田,另有部分旱地。

沙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应合理利用草场,治理沙漠化;旱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应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答案: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牧草地。

沙地:

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

水土保持。

针对训练4.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当堂达标

1.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

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完成3~5题。

 

3.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4.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

5.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6.读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材料和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河流径流量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三道防线中,林带主要发挥了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沙比沙丘地区,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每个空格内限填一个,有的选项可不选用)。

A.土地盐渍化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C.下游季节河流量减少

D.绿洲沼泽化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课后作业

A组:

完成《基础训练》P15~16“随堂训练”第4~7题。

B组:

除完成A组所规定的任务外,还要完成P17“知能提升”中第3题,9~10题。

课堂总结

见《基础训练》P16下面,认真看,多思考,运用发散思维回顾学过的知识,小组成员可相互提问来巩固所学知识。

习题研究

双基达标

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

此外,我国土地沙化情况也很严重,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千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A.干旱的气候条件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C.人口激增D.过度放牧

2.在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人类活动C.疏松的水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

3.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东胜、准格尔附近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樵采   C.工矿开发      D.水资源利用不当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5~6题

5.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6.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能力提升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7~8题。

 

7.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

8.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有(  )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面积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9~10题。

9.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0.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荒漠化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拓展深化

12.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2008年1月24日于北京召开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以西是。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近年来土地沙化严重,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C地区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试分析荒漠化的特点及成因。

(2分)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反馈矫正卡(分析某个题考查哪方面的内容在下面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荒漠化的概念和分布

干旱为主是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