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3943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兴化市新垛中心校课题组郎宏琪赵建国(执笔)

我们的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从申报到现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已所能,积极钻研,认真探索,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又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本课题结题阶段里,我们不断地总结,认真地收集整理资料,务求给本课题的研究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问题的由来或背景

①社会上特殊家庭存在现状

通常一个温暖的家庭应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既有父爱,又有母爱,父母之爱有机融合,维系着家庭的平衡,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然而近年来,社会的变迁使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离婚率大幅度上升,使离异家庭大量出现。

离异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孩子。

据我校前两年有关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全部儿童中超过了45℅。

这些家庭的学生,由于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抗挫折能力低下,是非观念淡薄,心理素质差。

并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降,思想品质下滑,而且也导致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常。

以上这种种情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国家人才的竞争,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不利因素。

②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学生群体中,特殊家庭学生往往言寡语少,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大引人注意。

其实这些孩子也跟其他学生一样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他们的心理常处于压抑之中,他们的性格常处于内向状态,他们惧怕交往,但渴望交往,而实际上得不到正常交往,处于经常的苦恼之中,失落离群感和心理压抑感阻滞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开展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非常重要。

③特殊家庭子女引发青少年犯罪习惯严重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教育失误等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社会学家指出,家庭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在青少年成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有资料显示,在青少年犯罪条件中大约有70%的青少年犯罪者与破裂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

不良的家庭环境,无论是父母的离婚,分居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都会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他们往往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而离家出走,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被犯罪分子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某少管所对302名少年犯的问卷调查表明,少年犯们回答他们的父母之间的感情很一般、差、很差的占30.8%;回答家长与子女关系时,29.1%的父母不与他们交谈,偶尔有交谈的占56.5%,经常有交谈的占8.3%。

可见家庭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特殊家庭主要包括以下3类:

一是留守家庭,即父母双方当前在外地上班、务工、经商,常年累月不回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戚照管的家庭;二是困难家庭,即主要是“三无人员”、孤老残幼以及因主要劳动力死亡、残疾、生大病等偶然因素使家庭经济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的享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含一人或多人享有);三是单亲家庭,即父母离异后子女随一方生活、或随其他亲属生活及丧偶、再婚的家庭。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特殊家庭学生自身特殊的背景,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由此而影响到他们的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业成才等许多方面。

在今天的农村中学校园里,特殊家庭学生比例一般在55%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然而,针对这样一个有着一定的共性、人数不少的群体,人们却很少有相应和系统教育措施。

  

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还有待于系统深入的研究。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是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为理论研究依据,并以《德育纲要》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开展研究,并参考特殊儿童教育学中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本课题将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己、为亲人,一切为了学生,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班主任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要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互动的情感沟通。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理论告诉我们,三者之间只有相互联系与作用才会对个体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理论体系:

①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研究;

②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矫正及对策;

③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研究,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

④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与家庭亲属、老师和同学关系的研究。

2.制定农村特殊家庭子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方案:

①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途径研究;

②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研究方法。

3.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4.提高参研人员的思想素质、敬业水平及教育教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兴化市新垛中心校及周边学校中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特殊家庭子女家长对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①分析留守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

②分析困难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

③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

④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

⑤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①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②对品学兼优的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研究对策,为今后的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特殊家庭子女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关注,及时诱导。

因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习惯,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更具特殊性,因此要以动态的观点看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研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2.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研究,寻找规律性的方法途径。

如对这些家庭的子女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可采用激励方法,加以肯定,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借鉴。

存在问题的,进行个别引导,使其向健康的方面发展。

3.调查分析法:

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全员调查,掌握个别性情况以免挫伤特殊家庭子女的自尊心。

通过相关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农村特殊家庭子女表现出来的各种现状和目前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以确定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4.文献资料法:

阅读相关文献,借鉴成功经验,寻找理论支持。

5.经验总结法:

从已有的关于对策的成果中,以及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研究,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于指导对策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建立特殊家庭子女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家庭子女制度。

3.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特殊家庭子女的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4.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特殊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5.搜集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成功案例资料。

6.总结完善,积累经验。

组织教师撰写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1年5月开始启动,规划到2014年3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为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

1.课题组织安排

①选定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011年7月负责人:

韩明圣)

②小组人员分工,明确个人工作责任。

(2011年11月负责人:

郎宏琪)

2.课题内容安排

①组织学习课题活动知识、心理问题理论,培训课题研究成员。

(2012年2月负责人:

姚华建)

②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措施,公开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筹备并召开课题论证会。

(2012年3月负责人:

郎宏琪)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

理论研究与实践引导相结合:

1.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

(2012年6月负责人:

姚华建)

2.和特殊家庭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加强学习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责任人:

课题组成员)

3.开展个案追踪活动,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助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责任人:

课题组成员)

4.做好阶段总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优化教育对策。

(责任人:

课题组成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

1.实践交流。

在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

(2014年1-2月负责人:

赵建国)

2.整理结题。

对实施阶段中的典型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拟定研究报告,论证特殊家庭学生的有效教育对策,对各种已论证的教育对策进行实践探索,撰写可靠的研究报告;整理教师论文集和案例集,大力表彰先进,请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2014年4月郎宏琪赵建国)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自从2012年2月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开展了很多的补救家庭教育的辅导活动,真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让研究工作走在科学的轨道上。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组织学习了《兴化市中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何伟俊编写》、《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初探:

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心理冲突》等十多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2.细致制定研究方案,让研究工作有条不紊。

课题立项后,我们没有被动地等待开题活动的到来,我们在前期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设立课题档案。

课题组坚持每1个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按时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完成一组与自己研究课题分工(见分工表)相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帮扶记录;家校联系卡;完成一篇与自己研究课题分工相关的论文。

也要求全校班主任、教师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