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159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2.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

(1)按属性划分:

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性质划分: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前煤炭时期(18世纪中期以前)

主要能源:

木柴(在上图中字母A所示能源)、水力等。

2.煤炭时期

煤炭工业的建立和以煤(在上图中字母B所示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形成。

3.后煤炭时期

石油和天然气取代煤炭占优势地位(如上图),又叫“石油时代”。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社会阶段

3.后工业化阶段

自然资源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地位迅速上升。

思考

1.水、草原、森林等可再生资源永远不会枯竭吗?

答案 不会。

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相对的。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如果利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其再生的数量或速度,或者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就会出现资源的短缺或枯竭。

2.“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生活在哪一能源时代?

此时的主体能源是什么?

答案 木柴时代。

主体能源是木柴、水力。

                   

探究点一 自然资源利用的演变

探究活动

 读“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850年以来木柴消费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前煤炭时期,由于______________不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少,能源以__________、水力等为主。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农业社会时期________在能源消费中占主要地位,到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______时代。

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______时代。

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____________能源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阶段。

答案 

(1)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2)生产力 木柴

(3)木柴 煤炭 石油 可再生

反思归纳

 不同历史时期对能源资源(煤炭)的应用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时间

火的发明到18世纪中期以前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

发展

背景

生产力不发达,没有现代工业,对能源需求量小,人们一直以分布广泛而容易获取的木柴、水力等作为能源

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随着内燃机的问世,汽车、飞机、船舶制造业兴起,各工业部门和运输业相继采用石油产品为燃料,石油消费量增加

煤炭

地位

对煤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利用程度低

煤炭在能源中居优势地位,其开发利用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

能源

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

根本原因:

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探究点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究活动

 下图表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请在图中增绘曲线,用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 

(1)水资源 生物资源(可互换) 矿产资源

(2)农业社会: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工业社会:

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后工业化社会: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

(3)见下图。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工业社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社会,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

反思归纳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对自然资源

的依赖程度

较强

减弱

起主要作

用的资源

气候、水、土地、生物等资源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自然资源

对产业布

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和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弱化

                     

对点训练一 自然资源概述

1.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自然资源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必须直接来自自然界,不包含任何形式的人类劳动在里面;其次必须是有用的、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但经过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从矿产资源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天然能源中也有部分属于矿产资源的范畴。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同时二者与能源又存在着交叉关系。

2.关于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有规律性,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无规律性 ②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③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与科技发展水平有关 ④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质规律;不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其开发利用都有巨大的潜力,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扩大资源的利用领域和范围等。

对点训练二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阅读下列漫画,完成3~4题。

3.漫画中的行为属于滥采导致耕地减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漫画中的行为会导致矿产资源短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漫画④中的耕牛是题眼,说明滥采瓷泥会导致耕地资源减少。

第4题,漫画①中的“非法开采”是题眼,非法采矿的表现是采富弃贫,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这会导致矿产资源短缺。

对点训练三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6.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主要能源为木材和水力,木材属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主要消耗的是矿物能源,人类在不同的阶段消耗的能源类型不同。

第6题,原始社会对环境影响小,工业社会对环境影响大,生态问题比较严重,美国的能源消费属于过度消费,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综合提升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

材料二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

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

(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隐患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在今后发展中应如何解决?

(4)A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大量的煤炭外运外,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北多南少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煤炭资源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

(2)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

(3)隐患的具体表现: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供需不平衡。

解决措施: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和生物能源等,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大力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实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

(4)修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工业附加值。

教材P102活动

提示 

人类历史阶段

采集经济和

狩猎经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起主要作用

的自然资源

动植物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

能源、矿产资源

教材P104活动

提示 1.煤炭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石油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天然气、水电比重持续上升。

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后曾出现过一次“石油危机”,受其影响石油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煤炭比重上升。

2.①不合理,直接销售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还加重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③相对合理,因为这些方式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④不合理,高耗能工业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限制其发展。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图中乙所示的是(  )

A.铜矿、焦炭B.雷电、沙漠

C.化肥、大米D.森林、海盐

答案 D

解析 乙所示属于自然资源,焦炭、雷电、沙漠、化肥、大米不属于自然资源。

我国部分年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2~3题。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核电、风电、其他

2004

203227

68.0

22.3

2.6

7.1

2005

224682

69.1

21.0

2.8

7.1

2006

246270

69.4

20.4

3.0

7.2

2007

265583

69.5

19.7

3.5

7.3

2008

285000

68.7

18.6

3.8

8.9

2.关于2004年至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石油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B.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C.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D.能源消费构成逐步优化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应(  )

①以煤炭为主,加大煤炭开发规模和数量 ②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 ③积极稳妥地发展核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2.A 3.C

解析 第2题,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石油消费比重虽有所下降,但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第3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国应该减少煤炭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数量。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着时代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利用方式变得多种多样。

读下图,回答4~6题。

4.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B.②

C.③D.④

5.用煤炭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  )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6.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A.①B.②

C.③D.煤变油

答案 4.B 5.C 6.D

解析 煤作为能源,发热量低,污染大;用煤发电对消费地来说很清洁。

水电站建设周期较长,但发电成本较低;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大。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相对很紧张,煤变油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方式。

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

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8.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农业结构 ②实施人工增雨 ③降低水费价格 ④推广节水技术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7.B 8.B

解析 第7题,青藏高原冰川多,湖泊多,人均水资源较多。

第8题,我国西北地区可以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推广节水技术来缓解水资源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

9.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

材料二 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

注 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东部沿海省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是________。

请简要分析其成因。

(3)水土协调度小的影响是什么?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

答案 

(1)我国东部水资源南多北少 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水土配合不协调 

(2)福建 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山地、丘陵比重大,耕地比重小。

 (3)使农业减产。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水资源及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特点和协调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各省、市、区的位置可以正确解答。

[能力提升]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读图,回答下题。

10.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下降。

11.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

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

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

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

据此完成12~13题。

12.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D.方便产品运输

13.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

①碳排放量增加 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④蔗糖消费量下降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从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S州有丰富的原料甘蔗,燃料乙醇厂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需要接近原料产地。

第13题,乙醇的大量使用可以减少矿物能源的比重,改变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碳的排放。

燃料乙醇需要甘蔗为原料,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可导致过度开垦,热带草原面积随之减少。

14.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读有关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输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1)按照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____________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_。

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什么?

(至少答出两点)

(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为什么?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再生 太阳能、风能 开发新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2)拉萨。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雾多,日照时数少。

(3)地处沿海地带,风力较大;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风速不稳,不利于提供稳定的电力;海洋灾害(如台风等)影响发电;季风风向的变化带来的技术投入上的问题等

解析 第

(1)题,根据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根据利用能源的技术分类,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有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能源结构调整问题、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等。

(2)题,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中低纬度大陆性气候区,阴雨天气较少、地形开阔、空气流通性好、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地区,如我国的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3)题,对上海地区建设的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要联系该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如风能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等。

不利因素的分析,要注意从多方面分析,如风力强弱与稳定性、海洋灾害的影响、季风风向带来的技术投入上的问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