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991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

高三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

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B.促进法德和解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2.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

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3.《世界文明史》中说:

“人类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国际性,那些以往与世界其他地区相隔绝的各个民族,在疾病爆发时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他们的体内不具备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

”这种情况发生在(  )

A.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B.罗马帝国时期

C.新航路开辟后D.工业革命后

4.“一个奇怪的事实就是,源于中国的技艺似乎需要经过移植才能够获得高度的发展。

见证一下火药、印刷术和航海罗盘在应用上所取得的巨大改进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但它们未在本国充分发挥作用

B.中国经济停滞、倒退决定了四大发明必须移植才能继续传播

C.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科技成就并有所创新

D.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

5.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C.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6.下图反映了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数量变化的趋势。

下列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中数量越来越多

B.发展中国家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

C.这与60年代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有关

D.这种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7.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

“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

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

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

”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

C.“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D.“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

8.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与欧盟结构特点类似的是(  )

A.1787年之前的美利坚合众国

B.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

C.1922年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主义共和国联盟

D.1992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9.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1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

“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11.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D.工业革命

1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

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14(19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

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

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

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

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

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下列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

(3)依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盟国(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

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

哪一方的观点较为符合实际?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

你是如何评价的?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

”(太宗)又谓曰:

“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

”对曰:

“不知。

”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

”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

“汝知此树乎?

”对曰:

“不知。

”曰:

“此木虽曲,得绳则正。

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

农业的根本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63年以及“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的信息说明有利于法德的和解,故B项正确;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欧盟成立于1993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故选A项。

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相悖,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3.【答案】C

【解析】伯利克里时代只是使雅典民主达到顶峰,与世界的联系无关,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是古代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并没有实现世界的真正联系,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包括“人类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国际性”,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后世界进一步联系,人类疾病在落后地区也能得到好的治疗,故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主要是在宋元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并未停滞、倒退,B项明显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正确,应排除。

5.【答案】B

【解析】材料中所说的“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是强调郡县制不是导致秦灭亡的原因,而不是说郡县制与农民战争无关,故A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正确;“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说法本身没有错,但并非材料的原意,故C项错误;“郡县制必然取代分封制”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该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属于逆向思维型试题。

从图表中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数量增长迅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尽管发展中国家数量多,但是发达国家依靠资本、技术等优势掌握着世界经济主导权,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家经济、政治秩序,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60年代,伴随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从图表中看,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明显加快,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贸组织是国际大市场,其成员的增加反映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可知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8年末,因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卡特,尼克松已经于1974年因水门事件而下台,故B项错误;“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

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可知作者是指出“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原因之一,但没有说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滞涨危机,故D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欧盟是欧洲国家联合形成的一个政治、经济联盟,而非一个国家,B、C、D项均为一个国家,故B、C、D项错误;而1787年前的美国是一个松散国家联盟即邦联制,故同今天的欧盟类似,故A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不难看出,法国共和制确立面临复杂的政治形势,也说明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曲折艰难。

C、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义已失败,B项排除。

11.【答案】D

【解析】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

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

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

排除B。

12.【答案】A

【解析】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13.【答案】

(1)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政治:

近代民主政治确立并逐渐完善。

(2)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美国企图称霸全球。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需要注意理论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解析】第

(1)问,关键是抓住时间18~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经济领域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是西欧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逐渐完善了民主政治。

(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以及现代化理论内容的发展角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需要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得出需要注意结合本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14.【答案】

(1)美利坚合众国。

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事实:

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

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

原因:

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

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解析】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光荣革命”:

查理二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非常不满。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

制度变迁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完成。

(3)除回答教材上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外,特别要答出2点①材料一二反映主题,在暴力革命后,通过不流血的方式迫使清王朝皇帝退位,实现了政权的更替。

②材料三反映主题,确立共和政体,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15.【答案】

(1)材料一:

传统文化。

材料二:

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

材料三:

整体的社会环境。

(2)材料一: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反对新政措施。

材料二:

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裁减冗员,遭到强烈反对)。

材料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尚弱。

(其他史实,言之有理亦可)(3)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答出一点即可。

如果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综合概括能力,主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回答

(1)问注意从三则材料中找到史学家分析的角度:

材料一从历史传统文化角度,材料二从心理和政治智慧角度,材料三从整体社会环境角度。

(2)问要注意史论结合,找出与材料印证的史实。

(3)问改革的成功需要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改革要注意创造有利条件。

16.【答案】

(1)标榜:

“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

(2)区别:

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

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3)责任:

德国认为“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盟国“不负任何责任”。

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

评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

【解析】第

(1)问主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提出的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据此进行概括归纳;第

(2)问结合材料和史实进行判断分析;第(3)问结合材料观点和一战的性质与目的进行判断分析评价。

17.【答案】

(1)措施:

实行郡县制。

评价:

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2)民为国本;不失时为农之本。

(3)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概括归纳能力。

考查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位著名君主——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祖国统一的贡献。

回答时主要根据材料概括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