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906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

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都是19世纪下半页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导言:

三次探索总的时代背景

(一)时代变化:

1.19世纪下半页,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世界上,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代。

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二)怎么办?

(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任务):

要寻找和探索中国的出路。

一方面是:

1.如何抵御外来侵略?

如何救亡图存?

另外一方面是: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这两个任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又要抵御西方侵略,又要向西方学习。

但实际上又是辩证统一的,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就必须使国家富强;怎么样实现富强呢?

就要向西方学习,要寻找富强的道路;而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要实现民族的独立。

抵御外国的侵略,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中国各个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进行表演: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

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农民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的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

进行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

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具体就这三次探索进行分析。

第一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代背景

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的原因:

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与以往发生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相同的。

“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

因此说,资本主义的侵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不聊生,迫使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拿起武器,探索国家出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长达14年(1851年——1864年)波及到18省。

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经过

1.1851年,金田起义;广西省桂平县的金田村起义。

2.1852年,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建立各种制度。

3.1853年,攻占武昌;经过广西到湖南、湖北、经过江西和安徽、江苏,一路上势如破竹。

1853年,建都天京(南京;)(1853-1856年)派兵进行北伐和西征;一直向北,打到了天津,逼近北京。

4.1856年,天京事变;属于太平天国后期,建立江浙根据地,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1864年,壮烈的天京保卫战。

在天京保卫战中,曾国藩坐镇安庆兵分三路。

李秀成回师不利,天京城孤掌难鸣。

后来洪秀全食野草充饥,忧郁而亡。

太平军将士英雄气概。

1859年7月,太平天国失败。

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起义基本失败了。

余部又坚持斗争了四年。

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过程。

2.有力地打击和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

3.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革命纲领。

《资政新篇》是一个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

4.在思想上,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5.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启迪和鼓舞:

打击了英法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地区的民族革命,它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四、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统治势力共同勾结起来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面对的敌人不只是清王朝的中央军,地主武装团练),还有外国侵略者。

由于反对势力过于强大,致使太平天国被联合绞杀了。

2.主观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的理论为指导。

(1)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举例天京事变

(3)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和腐败化。

(4)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结论和启示: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表明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是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的,但是,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使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任,这种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洋务”一词的含义:

中国人最早称外国人为夷人,“夷”是与“华夏”而言,古代是对汉族以外周边民族的贱称,明清以来,“夷”也用于称呼西方国家的白种人,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例如《筹办夷务始末》,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各式公文,提及大英官民,不得用带有贬义的“夷”字,就称为“洋人”外国人认为称他们为夷人,具有有贬义,是对他们的歧视,以后不能称为夷人,应该称为洋人,所以,在以后的公文以及正式场合,就开始称外国人为“洋人”,而把与洋人有交涉的一切事务,都称之为洋务。

对于清朝的统治阶级来说,其内部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完全向资本主义国家屈服,向向西方列强学习,依靠资本主义国家来稳定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洋务派;一派盲目排外,对于西方的一切事物抱有抵触情绪,幻想恢复闭关自守的局面,这就是顽固派。

(以大学时倭仁、徐桐、李鸿藻为代表)

2.性质和背景:

性质:

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的清王朝自救运动

国际背景:

“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从世界的范围看,西方的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必然会影响其他国家,使世界成为一个彼此相联的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两个部分:

西方工业化国家和东方非工业化国家。

西方工业化国家对东方不发达国家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西方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军事、政治侵略和商品输出,也必然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推广。

这是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内忧加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势力不断扩大,海关、外交被控制,边疆危机不断。

太平天国被镇压,但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不可能解决。

湘淮军汉族官僚集团与清王朝统治者之间达成妥协或合作关系,湘淮军主要人物获得实权,清王朝承认他们的地位,他们在政治上忠于清王朝,他们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3.代表人物:

洋务官僚中央有满族权贵派:

以奕訢、文祥等人为代表。

相关链接:

1860年的辛酉政变,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多年之久。

洋务官僚地方上有汉族实力派:

以湘军首领曾国藩;淮军首领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等人为代表。

洋务思想家有:

冯桂芬、薛福成、马建忠、郭嵩焘

洋务企业家有:

徐润、盛宣怀、唐廷枢等人,他们也有官员身份

洋务运动开始的时间:

最早是从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的。

到了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以失败和破产而告终。

最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起来,也没有使中国强起来。

二、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即不是指狭义的中国学术,也不是泛指中国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所谓的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不是指狭义的西方学术,也不是泛指西方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是所谓长技。

   所谓体就是根本,所谓用,就是利用。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

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

用时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其本意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

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强:

1861年,曾国藩主办安庆内军械所(最早的军工企业)。

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1866年,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第一个近代造船厂,附设有船政学堂)

1867年,崇厚建立天津机器局。

(满洲贵族崇厚主办)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2.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李鸿章主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盛宣怀总办)张之洞1890年主办汉阳铁厂。

3.建立新式的海军。

筹建新式海军,是洋务运动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大规模地着力于此,则是中法战争之后的事。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促使清政府下决心在十年内,建成南洋、北洋和粤洋三支海军。

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三支海军。

1885年10月,海军衙门正式设立,由醇亲王奕譞(光绪皇帝的生父)为总理海军大臣,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为会办,曾纪泽“帮同办理”,实际主持的是李鸿章。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立。

此后,海军军费基本被用作修建颐和园。

1894年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而宣告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完全破产。

4.新办新式学堂。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在容闳主持下,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120名幼童被派赴美留学;(原定以15年为期,学成回国。

但顽固派担心幼童将成为“美化”之人,“不复卑恭之大清顺民矣”,因而出死力以阻挠。

由是于1881年全数撤回)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曾派遣30余名留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

前一批里有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后一批里有翻译《天演论》的严复。

另有教育家唐国安等。

6.翻译西方的科技和法律书籍。

四、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为什么失败了?

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以史为鉴,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方面:

1.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更不愿意使中国走向独立。

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洋务企业难以发展。

举例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案例。

举例李鸿章办洋务案例。

清政府在筹建海军过程中,屡遭外国侵略者的愚弄甚至欺骗。

外国侵略者对洋务运动的压制破坏于此可见一斑。

“戈登曾说:

一个强大武装起来的中国,对每一个外国无疑是极为自主的,他会宣布禁止鸦片贸易。

”这个侵略分子的话或许能够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独立和富强的原因。

2.封建顽固派的反对。

顽固派们仇视一切洋务,盲目反对西方事物,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见洋必反,斥责洋务派是师敌忘仇。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各项措施,竭尽攻击之能事。

他们抬出了“礼义廉耻”、“天道人心”的封建教条,全面地反对“西学”、反对洋务。

不但在理论上予以攻击,而且采取实际措施百般阻挠:

例如反对洋务派开矿山,修铁路,设银行。

甚至认为开矿修路,会“震动山川神灵、震动地脉”,“破坏风水”、破坏龙脉。

进而要求“永远禁止”。

甚至不少官员认为修铁路有“资敌、扰民、夺民生计”三大害!

再如,经容闳向李鸿章建议,清政府同意,洋务运动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国及官费赴欧留学生;(原定学习期限15年,学成回国。

但顽固派担心幼童将成为“美化、欧化”,之人,“不复卑恭之大清顺民矣”,因而百般阻挠。

使这些早期留学生于1881年中途全数撤回)这些留学生回国后,绝大多数热心报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这里面就有我国京张铁路的设计者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翻译了《天演论》的近代思想家严复;以及成为著名的教育家的唐国安。

发行了湘潭煤矿的采矿师邝荣光,等等。

3.洋务运动本身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

企图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体与用是统一的,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相容的,这就是说:

封建主义的枯树上结不出资本主义的硕果。

封建性:

洋务大臣大都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或高级官员,“官督商办”是最典型的管理方式。

洋务派既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护者,又是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压抑者和限制者。

洋务派所主办的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封建官场的恶习应有尽有。

早期如果没有大官僚李鸿章等人的提倡、支持和批准,新式企业无法取得合法地位、资金、用地等困难无法解决,遇到阻力、破坏更是无法应付。

但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把新企业作为牟利的新途径,“官督”的副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郑观应“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毛泽东指出:

“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毛泽东这一论断是对近代中国整个地主阶级作出的,尽管这个阶级会出现个别有作为的人物,但他们不可能不受地主阶级本质的制约。

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部分当权人物倡导,但其阶级性并没有发生转化,洋务派和顽固派虽有矛盾和争论,但在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

因此,地主阶级的反动性和腐朽性便决定了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归宿,这不是少数有能力的洋务官僚就能改变的历史命运。

腐朽性:

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

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许多洋务运动后来都破产了。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开平矿务局,在唐廷枢的主持下,这个煤矿企业一度蒸蒸日上、产销两旺。

但在1892年唐廷枢去世以后,由醇亲王奕譞(xuan)的私人助理张翼接手,他是靠行贿得到这个职位的,在张翼的主持下,开平矿务局每况愈下,几年以后,就被英国企业吞并。

依赖性。

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利用这些条约,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而洋务大臣一再主张“和戎,洋务派不敢、不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敢、不能坚决抵抗外来侵略,一味迷信“国际公法,希望用妥协换取清朝统治的苟安”。

他们所开办的洋务企业一切依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无异于与虎谋皮。

洋务运动搞了30多年,中国半殖民地化反而加深了。

4.中体西用思想本身的局限。

思考:

洋务运动开始的这个时期大约正是日本发生巨变的明治维新时代。

进行比较对比。

归纳总结:

为什么洋务运动失败了?

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了?

  制度由人创建,也可以由人改变。

决定人的行为的是思想。

所以,中日两国经济的差异在于制度,而制度的差异又在于思想意识。

梁小民语:

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

思想解放是对封建主流意识的彻底否定。

我们不能要全民都得到思想解放,也不能阻止那些顽固的保守派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

但推动工业化的领军人物必须解放思想。

洋务运动的悲剧就在于领导这场运动的人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如故。

综上所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和旧的生产关系。

洋务派企图用资本主义的甲胄保护封建主义的躯体,由于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加上本国顽固派们的阻挠,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评价:

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和重任,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1.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有抵制,但又有妥协和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阻碍也有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冲击了封建文化思想观念,重义轻利、重农抑商,但又没有冲破封建体制的束缚。

打开了学习西方的缺口,但洋务运动并没有冲破封建体制。

第三节戊戌维新运动——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改革运动

一、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有四个

简单介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四人。

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发生的,这一年旧历是戊戌年,所以历史上叫做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惨败,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举国上下一片愤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组织了1300名举人在5月2日联名上书朝廷,请求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史称“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和爱国救亡运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拉开了维新的序幕。

在内忧外患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有识之士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

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

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变法维新的思潮,并于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二、维新派的活动方式: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康有为写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保国会、万木草堂等。

5.设学堂,著名的有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以及梁启超主持的长沙时务学堂等,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

6.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还有〈国文报〉、〈湘报〉。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当时,封建守旧派维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对新思想发动攻击,并斥之为“异端邪说”,指责康梁是“士林败类”,于是,新派与守旧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

第一,要不要变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宁肯亡国,不可变法——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只有变法维新,才能救亡图存。

第二,要不要新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三、新旧派论战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在中国的一次正面交锋。

通过论战,进一步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变法帷幕随之拉开。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定国是诏》,光绪皇帝是一位年轻的皇帝,立志改革,可是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戊戌变法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从6月21日到9月21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四、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1.政治上,臣民无论大小皆可上书言事;改革官制,裁撤冗官闲衙,澄清吏治,让一些旗人自谋生路。

2.军事方面:

训练新军;采用西洋兵制。

军队改习洋操,采用西洋兵制,裁汰绿营,筹建海军

3.经济方面:

鼓励发展工商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准备在全国设邮局、修铁路。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4.文化教育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中小学堂等。

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不仅是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鼓励办报纸、开学会。

现在依然存放在北京大学的校史馆内。

上面写着:

“大学堂”三个字。

虽然是一个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但是,由于守旧势力的抵制,依然遭到了顽固派们的反对,戊戌政变发生,恢复训政,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康有为等维新派流亡海外,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被杀害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

时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至此,维新变法失败了,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了下来以外,其他的一律予以废除。

五、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过去经常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事实上,维新运动是一个集救亡、启蒙、改革、于一身的运动,不能仅仅说他是一项改良主义的运动。

1.是严重民族危机下的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4.为民主革命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启示。

维新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根本行不通,此路不通!

要想使国家复兴,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六、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

1.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庞大的守旧势力围在慈禧太后周围,即后党势力过于庞大,他们拼命维护既得利益。

千与一之比。

所有的改革,势必要触及到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

康广仁对其胞兄有过这样的批评:

“规模太光、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

(1)新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刚诞生,经济力量非常软弱,社会基础很小。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

(3)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4)急于求成和策略失误。

3.惧怕人民群众,群众基础缺乏。

缺乏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军队的支持。

谭嗣同临终遗言: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事实上,回天之力正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这是他们所没有认识到的,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

经验教训: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失败得如此之快,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小结:

三次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半个世纪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探索国家出路,他们在逐步前进,尽管历次努力都失败了,但留下深刻的历史

经验教训:

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

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绝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

戊戌维新昙花一现,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也说明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学习思考: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5.如何评价李鸿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