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62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了解地震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3.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

(重点)4.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

一、地震与地震波

1.地震

(1)含义:

地震是指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是地球内部能量快速释放的一种形式。

(2)特点:

突发性。

(3)危害

①造成人员伤亡。

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

③引发次生灾害。

2.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横波

较慢

固体

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

和气体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地壳(A)

(1)范围:

地球表面以下、a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2)厚度:

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3)分层:

3.地幔(B)

(1)范围: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在莫霍面与b古登堡面之间,深度从地壳底界到2900千米。

(2)分层: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3)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100~110千米。

4.地核(C)

(1)范围:

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2)分层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组成: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特点: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

2.水圈

3.生物圈

(1)组成: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地壳的表层。

(1)地震波可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  )

(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两部分。

(  )

(3)地球的外部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大气圈。

(  )

(4)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

(  )

(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提示:

(1)×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

(2)×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3)×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4)× 生物圈不仅是全球生物的总称,还包括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5)D [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

 地球的内部圈层

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4月28日4时27分在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北纬39.19度,东经97.4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问题1 (区域认知)此次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

提示:

地壳。

问题2 (综合思维)此次地震发生的能量是如何传到地面的?

提示:

地震发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地面。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后推测地面上物体的震动形式。

提示:

受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地面上物体应该先上下震荡,再左右晃动。

[归纳总结]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2.地震灾害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准备

(2)避震方法

(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1.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⑤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1)C 

(2)B [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

⑤圈层为内核,其物质呈固态;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圈层横波能穿过。

]

2.地震是造成我国人员伤亡最大的自然灾害,掌握并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能有效降低人员伤亡。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有(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

A.③④B.①②

C.②③D.①③

(2)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

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

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

(1)D 

(2)C [第

(1)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

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且开间小的地方。

(2)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

]

 地球的外部圈层

材料 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问题1 (区域认知)材料中的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哪些?

该景观的主体属于哪个圈层?

提示: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

问题2 (综合思维)材料景观图中景观的形成,说明圈层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归纳总结] 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与联系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相互关系

大气圈

包裹地球

的气体层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厚度2000~3000千米,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由各种水体组成的外部圈层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且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最活跃的圈层

3.下图为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读图,回答

(1)~

(2)题。

(1)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D.地核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D 

(2)A  [第

(1)题,岩浆来源于地幔,地核位于地幔以下,不受火山影响。

(2)题,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

]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1.A 2.D [第1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

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

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  )

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 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 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  )

A.地球内部结构B.大气物质组成

C.水圈能量来源D.地震发生规律

3.A 4.A [第3题,房屋抗震性能较好;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第4题,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人们将地球划分为三大同心圈层,因此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故A正确,B、C错误。

地震发生规律和板块运动有关,不能用地震波来探测,故D错误。

]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6.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5.D 6.B [第5题,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结合图示中A、B、C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

第6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