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49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专题《林黛玉进贾府》学案5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1.能够准确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能够准确分析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3.学会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理解先声夺人的人物出场方式的妙处,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写作。

1.连线作者

曹雪芹(约1715—1763或1764),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祖籍辽阳,先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最终贫病而卒。

家庭的由盛而衰,使曹雪芹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巨变,他得以接触到广大下层百姓生活,获得认识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因而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

他性格豪放,工诗善画。

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

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

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2.探寻背景

《红楼梦》是产生在我国18世纪中叶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

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表面上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红楼梦》透过所谓“康乾盛世”的表象,揭露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上半期这一历史时代的风貌和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阜盛()懵懂()豆绿宫绦()瞋视()杜撰()嬷嬷()

绾着()放诞()盥沐()轩峻()黼黻()内帏()颦蹙()

(2)多音字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不经之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敛声屏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盼神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义辨析

(1)标致·标志

辨析:

同:

两个词为同音词,“标致”和“标志”都有标准的意思。

异:

它们的词性和意义不同。

“标致”是指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是形容词。

“标志”可作名词,是事物的特征;也可作动词,意思是表明某种特征。

判断正误:

①这部电视剧中的12位女性演员,个个都长得十分标志。

()

②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标致着中国在航天事业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

(2)委屈·委曲

辨析:

同:

用于“委曲求全”一词时可能有委屈的意思。

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异: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又指让人受到委屈。

“委曲”指(道路、河流、曲调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又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判断正误:

①在物业纠纷中,业主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面对“霸王物业”只能息事宁人、委曲求全。

()

②该公司有关领导称,员工都是很理智的,如果有什么诉求和想法,就会去找领导,不会把自己遭受的委屈发泄到工作中来。

()

(3)荒诞不经·不经之谈

辨析:

同:

两个词都有不真实的意思。

异:

“荒诞不经”指言行荒谬,不合情理。

“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荒诞不经”强调不近情理,而“不经之谈”则侧重于言语没有根据。

判断正误:

①我国的国企主管与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缺乏可比性,用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激励制度来对应国企主管的薪酬制度,绝对是不经之谈。

()

②我们绝大多数的“80后”还在为一份满意的工作和一套自己的房子苦苦挣扎着,因而该部电视剧的人物和情节设置太没有代表性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直就是荒诞不经的童话。

()

答案:

1.

(1)fùměnɡtāochēnzhuànmómowǎndànɡuànjùnfǔfúwéipín

(2)duó/dùshí/shénbǐng/píngcuán/zǎn

2.宫绦/洗涤纨绔/胯骨敕造/赦免祛病/怯懦漱口/咳嗽笑靥/梦魇

3.

(1)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2)不出声,不出气,形容小心害怕的样子。

(3)左右顾盼,神采飞扬。

用来形容眼睛大而有神。

4.

(1)××

(2)√√(3)√√

1.课文节选部分借林黛玉的眼睛介绍了贾府的建筑和布局,预习课文,整理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并总结贾府的特点。

2.“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现了贾府的“与别家不同”?

3.课文节选部分对王熙凤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有哪些?

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4.仔细品味“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明明夸黛玉,怎么把话扯远了呢?

5.关于“读书”的问题,林黛玉对贾母和宝玉分别作了怎样的回答?

品读后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林黛玉的回答前后不一?

6.课文用三组对比刻画王熙凤的形象,展示了王熙凤怎样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7.怎样理解王熙凤初见黛玉时一连串的精彩表演?

8.你是怎样看待宝玉“摔玉”的?

9.试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10.文中写了不同人物的二十五次笑与六次哭,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

1.提示:

林黛玉进贾府一天的行踪:

步步留心——进贾府西边角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2.提示:

从三个方面展现贾府的“与别家不同”:

(1)宏伟的外观。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林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其突出特点就是“大”: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

贾府建筑的布局十分讲究,比如贾母所住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作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的气派。

贾赦的住处,虽不似贾母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作映衬。

至于荣禧堂,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

对贾府华贵陈设的描写,主要以荣禧堂为重点:

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金蜼彝、玻璃NC18B、楠木交椅以及镶着錾银字迹的乌木联牌,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就连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

洋罽、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金钱蟒,小几、香盒、酒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吃穿用度,的确“与别家不同”。

3.提示:

方法

具体描写

作用

出场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说明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通过贾母的介绍也证明她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

肖像

服饰:

集珍宝珠玉于一身

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肖像

容貌:

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

美丽的外表,刁钻狡黠的本性

动作

神态

携手、打谅、拭泪、转悲为喜

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也是得宠的原因

细节

放月钱

实际掌权人,精明能干

4.提示: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

这不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是惊叹。

“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

她讲话时,周围除了林黛玉,还有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邢、王二夫人。

如果她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

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还顺口夸奖了贾母,真可谓一石三鸟,一箭三雕。

5.提示:

晚饭后,贾母闲谈中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实话实说道:

“只刚念了‘四书’。

”对这一回答,贾母虽没说什么,但当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回答道: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此语显然含有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推崇。

听到这话,聪明伶俐的林黛玉自然能感受到自己刚才的“失言”。

于是,当宝玉归来,在贾母前问“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回答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表现出她细心多虑的性格,也是她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表现。

6.提示:

(1)王熙凤与众人:

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而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

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刻画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

正因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

(2)王熙凤与贾氏三姐妹:

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而王熙凤呢,“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3)王熙凤与王夫人:

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孟浪。

作者在这里凸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

7.提示:

①恭维——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②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③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总之,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意行事,一切都为了讨得贾母欢心。

8.提示:

“摔玉”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

摔玉的缘由是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在宝玉看来,神仙似的黛玉应该有“通灵宝玉”,而她竟然没有!

于是宝玉顿时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

摔玉写出黛玉的美,写出宝玉的“痴”。

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

“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酣畅淋漓地表现出宝玉的叛逆性格。

9.提示: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寄人篱下,孤高自尊,谨慎从事,应对有度,举止有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祖母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

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