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8163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26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docx

铁矿土地复垦详案

目录

1总则1

1.1编制目的1

1.2编制原则2

1.3编制依据3

1.3.1法律依据3

1.3.2部委规章3

1.3.3规程、规范4

1.3.4相关基础资料4

1.4目标4

1.5服务年限5

1.6计量单位5

2项目概况6

2.1项目简介6

2.1.1项目名称、地点、性质、规模6

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2.1.3地理位置6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9

2.2.1自然环境概况9

2.2.2社会经济状况12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12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13

2.4.1矿产资源概况13

2.4.2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19

2.4.3防治水方案20

2.4.4矿床开采21

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4

3.1已破坏土地现状24

3.2拟破坏土地预测24

3.2.1土地破坏影响因素分析24

3.2.2拟挖损、压占破坏土地预测25

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7

3.3.1景观的影响27

3.3.2植被的影响27

3.3.3野生动物的影响27

3.3.4地下水的影响28

3.3.5土壤及其环境的影响28

3.3.6空气的影响28

3.3.7噪声的影响28

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28

3.4.1土地利用现状与复垦潜力分析28

3.4.2复垦区土地适宜性评价29

3.4.3复垦区范围面积的确定32

3.4.4方案服务期内破坏土地和复垦土地预测分析33

3.5复垦标准33

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34

4.1预防控制措施34

4.1.1预防控制原则34

4.1.2预防控制措施34

4.2工程技术措施35

4.2.1露采区工程技术措施35

4.2.2表土存放区工程技术措施35

4.2.3排土场工程技术措施35

4.2.4尾矿库工程技术措施35

4.2.5施工便道工程技术措施35

4.3生物化学措施36

4.3.1改良土壤,提高地力36

4.3.2矿区植被恢复36

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37

5.1工程设计37

5.1.1设计原则37

5.1.2土地复垦工程设计38

5.2工程量测算44

5.2.1工程量测算依据44

5.2.2土地复垦工程量44

6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概)算测算46

6.1编制依据46

6.2费用构成与费用计算标准46

6.2.1工程施工费46

6.2.2设备费48

6.2.3其他费用48

6.2.4不可预见费49

6.3投资结构49

6.4动态投资50

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52

7.1经济效益分析52

7.2生态效益分析52

7.3社会效益分析52

8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53

9保障措施55

9.1组织领导措施55

9.2技术保证措施55

9.3管理措施55

9.4资金来源56

9.5项目评估验收56

9.6公众参与情况56

9.6.1目的56

9.6.2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程序56

9.6.3公众参与的原则57

9.6.4调查对象及内容57

9.6.5调查结果统计59

9.6.6公众意见及建议60

附表:

××××××××××××××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估算表

附图:

1、标准分幅现状图

2、××××××××××××××铁矿矿产资源赋存分布图

3、××××××××××××××铁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4、××××××××××××××铁矿土地破坏预测图

5、××××××××××××××铁矿土地复垦规划图

1总则

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都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这就是要求既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又要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长期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矿产资源开发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但也留下了大量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

随着各地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矿废弃地的数量依然持续增加,导致土地复垦“旧账未还、新账又欠”,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求,×××多年来在抓好生产建设的同时,狠抓了矿山的土地复垦工作,寻求有效的科学的复垦工艺,缩短了复垦周期,充分利用复垦农用地,使矿山的复垦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效益。

1.1编制目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大量地下自然资源被开采出来。

矿产资源的开采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提供足够资源的同时,其开采工程活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土地问题,较突出的是地面的挖损和压占等,为了使被破坏的土地得以恢复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地复垦措施,而采取何种土地复垦措施、何时进行复垦需要一个科学的安排。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的编制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铁矿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有利于明确业主在获得开发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占用土地进行复垦的义务。

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规定》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着“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根据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件和《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文件要求,并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土地复垦措施,尽量控制或减少对土地资源不必要的破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把土地复垦指标纳入到生产建设中去,采取必要的土地复垦措施加强对土地的保护,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和有利于保护土地的角度,根据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生产建设占地情况和自然环境条件,对矿区的土地复垦进行规划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复垦工程措施与实施方案,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管理的依据。

(2)编制××××××××××××××铁矿土地复垦方案,对采矿造成的土地破坏和影响情况进行初步预计,并根据不同阶段采矿对土地的破坏情况制定不同的复垦措施或采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不同阶段的土地复垦范围和任务,可以保障破坏土地的及时复垦和恢复。

土地复垦规划是项目建设前期可研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费用均应计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的投资中并足额预算。

(3)编制××××××××××××××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有利于指导各阶段的复垦规划设计工作和分阶段施工工作。

土地复垦方案将对采矿可能造成的土地破坏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和处理措施,方案完成后将对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指导性作用。

1.2编制原则

××××××××××××××铁矿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实际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减少建矿数量,扩大生产规模,改造开采工艺,完善生产环节,合理集中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回收率,保障安全生产为指导思想,结合×××矿区铁矿复垦特征和具体实际,遵循以下原则:

⑴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开采工艺设计与复垦设计与恢复生态设计相统一的原则,对矿区范围内的破坏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在矿区进行建设时将恢复生态纳入到矿区开发规划中。

把土地复垦放在整个生态环境之中,在矿区服务年限内有计划地逐片实施,做到采挖一片,复垦一片,治理一片,收益一片,使矿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矿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⑵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

结合矿区总体布置以及矿山开采的进度,对矿区的土地复垦进行统一的规划,统筹安排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合理设计复垦方案。

把矿区土地复垦指标纳入项目生产计划,对矿区进行土地复垦,恢复与重建土地生态环境,是矿区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并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复垦经费逐步纳入到企业成本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⑶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根据该矿的服务年限,所处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现状,寻求有效的科学的复垦工艺,缩短复垦周期,充分利用复垦耕地,并坚持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的原则,使矿区的复垦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进一步推进企业和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规定》,1988.11;

(3)《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7.19;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7.8.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

(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8.29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估法》,2002。

1.3.2部委规章

(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6.9.30;

(2)《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2007.4.6;

(3)《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6号);

(4)《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

(5)《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SL204—98)。

1.3.3规程、规范

(1)《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7;

(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1.3.4相关基础资料

(1)《××××××××××××××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包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铁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3)《×××蒙源矿业有限公司×××矿区铁矿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利工作队;

(4)《×××××××××矿区12×104吨/年铁矿采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勘测定界技术资料》×××。

1.4目标

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二条的精神,因挖损、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铁矿土地复垦面积为42.63公顷,通过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种植防护林、恢复植被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恢复利用,使土地复垦率达到100%,使该铁矿建设对土地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使项目区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5服务年限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全区保有资源储量为181.19万吨(南矿段100.20万吨,北矿段80.99万吨),平均品位TFe28.79%。

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69.93万吨(南区53.76万吨,北区16.17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111.26万吨(南区46.44万吨,北区64.82万吨)。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区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年,矿区生产年限约为14年,即从2009年—2023年。

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确定本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为从2009年—2010年,对要破坏的地区进行表土剥离,在生产过程中,要边开采边复垦已开采完的采坑,待矿山开采结束后,从2023-2026年,对排土场、尾矿库、运输道路进行复垦。

1.6计量单位

面积:

公顷;平方公里;

长度:

米;公里;

体积:

立方米;

产量:

吨;万吨;千瓦;

单价:

万元/公顷;元/吨;

金额:

万元(人民币)。

 

2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2.1.1项目名称、地点、性质、规模

项目名称:

××××××××××××××铁矿土地复垦方案

建设地点:

××××××

隶属关系:

隶属××××××

企业性质:

私营独资企业

矿种:

铁矿

生产规模和能力:

12万吨/年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矿区面积:

182.00公顷

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汽车、机械制造和建筑等消费钢材产品行业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有力地带动了钢铁工业快速发展。

另外市场的发展变化,一些开采技术条件差或低品位矿山,都成了市场的抢手货,相继建成投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业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而×××境内却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充分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解决贫困问题,××××××决定在××××××矿区乡筹建铁矿采选工程项目,进行铁精矿生产,由于占有距包钢较近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开发建设的外部条件较好。

同时矿业开发对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安置剩余劳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加快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方面的外部环境也是十分优越的。

2.1.3地理位置

××××××××××××××铁矿位于××××××境内,行政区划隶属××××××所辖。

地理坐标为:

东经109°56′09″—109°57′10″;

北纬41°22′34″—41°23′17″。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2.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表2.2.1.1

点号

X

Y

1

4584300.00

19411000.00

2

4584300.00

19412400.00

3

4583000.00

19412400.00

4

4583000.00

19411000.00

标高

1612米-1315米

矿区面积

182.00公顷

矿区位于包~白公路104公里处,南距×××政府所在地40公里,西南距×××85公里,西距包~白铁路老羊壕车站9公里。

包~白公路从矿区东部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详见图2.1.3交通位置图。

 

图2.1.3交通位置图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自然环境概况

2.2.1.1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高原南缘,海拔标高1585米~1606米之间,相对高差21米,地势较平坦,地形有小的起伏。

沟谷不发育。

根据地貌形态和特征将矿区划分为丘陵区。

丘陵区分布于矿区及周边,地形波状起伏。

顶部呈浑圆状,植被覆盖率低,相对高差较小。

详见图2.2.1-1、2.2.1-2矿区丘陵地貌

2.2.1.2气侯特点

矿区气候干旱,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炎热少雨,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据×××气象资料,全年平均温度3.9摄氏度,年最高气温在6~8月份,平均18摄氏度,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最低气温在12月至翌年3月,平均-10.3摄氏度~-18.8摄氏度,最低气温可达-31.9摄氏度。

降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276.2毫米,一次最大降雨量114.9毫米,年蒸发量2806毫米。

冬春季风大,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力9级,春季常伴有沙尘。

10月至翌年3月为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度2.71米。

2.2.1.3土壤植被

×××土壤分布随地形的变化及气候条件的限制,从东南向西北形成有规律的、呈明显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性分布为主,并拌有零星小面积的非地带性土壤分布的格局,出现山地以灰褐土为主,丘陵以栗钙土为主,滩川以草甸土为主的三大土类。

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0.7~1.2%,主要养分含量状况为低氮、低磷、钾较高,植被属荒漠草原类型。

矿区以淡栗钙土为主,风蚀较重,成为半裸露地区,草原类型为低山丘陵干草原。

主要草种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羊草等,植被盖度约15%,灌木平均高度14.40厘米,草本高10厘米,产草量低。

2.2.1.4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石崩-合教大断裂之北侧,区内第四系广布,覆盖全区,在北部与南部出露地层为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内元古界色尔腾山群(Pt1s)残留的捕虏体。

构造线方向在空间上局扭动现象,表现为旋卷构造特征;火成岩主要有混合花岗岩及闪长岩脉、石英岩脉等侵入于元古界地层之中。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早元古界色尔腾山群(Pt1s)及第四系(Q4)。

(一)、早元古界色尔腾山群(Pt1s):

岩石组合为混合质斜长角闪岩,是本区含矿层位,呈北东~南西向长条状分布,岩性为斜长角闪岩、混合质斜长角闪岩、混合质绢云片岩和混合质绢云绿泥片岩。

它们整体被混合花岗岩捕虏、包围,顶底界线不清。

(二)、第四系(Q4)

大面积分布于矿区沟谷低洼处,由黄土及冲洪积碎石土组成。

二、构造

由于石崩~合教大断裂位于矿区南侧,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使各类岩石成互层状单斜构造形式产出,走向近东西。

北部较简单,基本为向北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在40~70度。

南部相对复杂,在单斜背景上局部为紧密小褶皱及断裂构造,产状变化大,以北倾为主,部分倾向南,倾角较陡(60~90度)。

由于靠近大断裂,牵引、拖拽而生成旋扭构造等。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分布在混合质斜长角闪岩四周,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及闪长岩脉与石英脉等。

(一)、混合花岗岩

矿区内分布广泛,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斜长角闪混合岩,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40~80度。

1、混合花岗岩:

灰白色,花岗变晶结构,块状微晶、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由斜长石、钾长石及石英组成。

2、斜长角闪混合岩:

灰绿与灰白色相间排列,花岗变晶中粗粒交代结构,条带状、块状构造。

(二)、闪长岩脉

仅见于北矿段,呈脉状或透镜状分布。

走向为北西西,充填于混合花岗岩中,岩石呈灰绿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角闪石,少量铁质矿物。

(三)、石英脉

呈脉状充填于各种岩石之中。

脉体走向大多数为北东向,少数近东西向,规模大小不一,长者近千米以上,宽40米左右,小者仅数米长,宽0.5米左右。

脉岩为乳白色,致密坚硬,隐晶质,主要成份为石英。

2.2.1.5工程地质

矿区处于内蒙地轴之北缘,出露地层岩性简单,主要为太古界斜长角闪岩等变质岩带。

虽长期露出地表并经侵蚀和南北构造挤压,但由于混合岩化活动普遍强烈,地层一般完整致密。

石崩~合教大断裂在矿区南部通过,形成一个糜棱岩带,稳固性稍差。

至于受大断裂影响形成的牵引弯曲构造,仅于局部形成小规模破碎带,影响不大。

矿体顶底板围岩为混合质斜长角闪岩、混合花岗岩、斜长角闪混合岩,岩石稳固性致密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矿体多由石英型磁铁矿和少量的角闪石石英磁铁矿组成,致密坚硬。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2.2.1.6水文地质

×××矿区铁矿位于×××西北部白灵淖尔盆地边缘,属剥蚀残山丘陵地貌,相对高差5-25米左右,属典型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春季寒冷风大;夏秋季炎热少雨。

据×××气象资料,每年的降水和蒸发非常集中,主要在七-九月。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等规律受地质构造、岩性、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控制。

由于控制因素的不同以致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铁矿地处山间盆地边缘,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和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由于区内降水量稀少,且又集中于7-9月以大雨或暴雨形式出现,因此补给来源十分匮乏,地下水富水性较弱。

2.2.1.7环境地质

矿区地形地貌为干旱半干旱丘陵地貌,第四纪以来没有明显的新构造运动和与地震活动紧密相关的活动断裂的存在。

矿区目前的自然环境未遭到破坏,亦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发条件,区域稳定性良好。

2.2.1.8地质灾害

矿区处于构造运动相对弱区。

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对照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矿区地壳相对稳定。

2.2.2社会经济状况

矿区位于×××兴顺西镇,兴顺西镇位于固百公路46公里处,总面积789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总人口32400人。

耕地面积为27万亩,主要种植小麦、菜籽、土豆、荞麦等。

全镇牲畜总头数20多万头。

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5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3600元。

有中学一所,医院一所。

矿区位于大青山北侧的丘陵地带,产业以农业、畜牧业加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荞麦、莜麦、马铃薯等。

劳动力相对充裕,水源丰富,华北电网干线从矿区附近通过,生产、生活用电均可保障。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铁矿矿区面积为182公顷,根据图名为任三壕和合教的标准分幅现状图,确定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耕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

其中耕地面积为51.54公顷,占矿区总面积的28%;牧草地面积为129.66公顷,占矿区总面积的71%;其他农用地面积为0.80公顷,占矿区总面积的1%。

详见表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表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2.3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面积(公顷)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4

旱地

51.54

28%

小计

51.54

28%

14

牧草地

141

天然草地

129.66

71%

小计

129.66

71%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0.80

1%

小计

0.80

1%

合计

182.00

100%

总计

182.00

100%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2.4.1矿产资源概况

2.4.1.1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内蒙地轴北缘),Ⅲ级构造单元为石崩~合教大断裂北侧。

(1)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早元古界色尔腾山群和第四系。

色尔腾山群呈捕虏体分布于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中,该地层与铁矿成矿关系密切。

(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分布在混合质斜长角闪岩四周的混合花岗岩,以及闪长岩脉、石英脉等。

(3)构造

由于石崩~合教大断裂位于矿区南侧,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使各类岩石成互层状单斜构造形式产出,走向近东西。

北部较简单,基本为向北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在40~70度。

南部相对复杂,在单斜背景上局部为紧密小褶皱及断裂构造,产状变化大,以北倾为主,部分倾向南。

2.4.1.2矿床地质特征

合教铁矿西矿区分为南、北两个矿段,矿体赋存于早元古界色尔腾山群混合质斜长角闪岩中,其分布长度约1000米,宽度约200~300米,该范围内共赋存有27个(条)矿体,其中北矿段18个矿体,南矿段9个矿体,南北矿段分布主要矿体各3条,编号为N1、N2、N10与S1、S3、S7。

N1矿体:

地表控制长度222米,部分矿体出露地表,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产出,走向为60度方向延展,倾向自南西向北东,倾角自南而北逐渐变缓,倾角45~80度,地表最大出露宽度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