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7711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x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

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

2.1交流电动机概述及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电厂交流电动机检修

2.2交流电动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机炉系统设备的电动机检修期限一般应与机炉的检修期限相同,大修的时间间隔为2~3年进行一次,小修的时间间隔为3~6个月.其他电机的检修期限应根据电机的运行情况零件磨损,腐蚀、绝缘老化的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来确定。

2.2.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检修前认真做好检修各项的准备工作,仔细讨论检修计划和各项措施,明确检修任务和质量要求,安排好项目检修进度,准备好检修的材料,工具备品以及检修场地,搬运道路,车辆等•

2.2.2交流电动机拆装检修工艺及质量要求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1拆掉电源线接头,仔细检查电源线及引出线接头情况,并将电缆接头短接。

1拆线时,就做好相序标志,不能损伤导线瓷瓶,电缆头和绝缘,引线盒部件应保管好.检查电机及电缆鼻子应无变形,无裂纹,无开焊及过热现象.引线无断股现象且绝缘完好无过热现象.引线和瓷瓶固定可靠,瓷瓶完好清洁无破损.接三柱板应固定牢固无裂纹,无过热现象,接线盒及密封圈应完好无损

2有冷却的电动机应联系停水,拆去冷却水管及风道。

检查法兰垫应无老化现象,密封应良好,否则应更换密圭寸垫

3对于轴承未在端盖上的电机在拆卸地脚螺栓前,先测量好端盖上的轴封间隙,拆端盖内护板与风扇间隙,拆内护板测定,转子间隙。

3拆卸时,先在端盖接缝处打好记号,两侧端盖的记号不应相同.拆下的定位销子要做好记号,做到装复时原销原位.拆端盖及内护板时要用人扶稳,不得伤及线圈及人员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4拆下地脚螺栓,打开轴瓦上盖,拿掉

上瓦,测上轴瓦与瓦紧力,测轴颈与轴

4将各地脚螺丝和垫片做好记号,上,下瓦做好里外面记号,前,后瓦不要弄混保管好各垫片

瓦测窜轴量.

5对于轴承在端盖上的电机,有条件应在解体前用塞尺测量定,转子间隙.

5各点气隙与平均值之差不大于平均值的+5%

6电机解体前测量线圈绝缘电阻,并记

录.

66KV电机用2500V摇表,低压电机用500V摇表.

7用对轮勾子卸对轮和外风扇,紧力大时,可用烤把加热

7拆对轮及风扇时不得伤及轴中心孔

8抽转子.大中型电机可用接假轴的方法

8抽转子时要监视好定,转子间隙,不得伤及铁

芯及线圈.转子抽出后转子下方要垫干燥的方

木,轴颈要做好锈处理并用胶皮包好防止伤害

223电机定子检修工艺及质量要求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1清扫,检查电机端盖,外壳,地脚.

1各部无损伤,无裂纹,无变形,各部清洁无积

垢.

2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电机线

圈风道

2风压一般不超过0.3MPA

3清扫定子线圈的污垢,油污.可用绝缘板缠布清除.也可用破布沾四氯化碳或清洗剂擦拭.

3清除污垢时,严禁用金属工具各部清理后要物见本色

4检查定子线圈绝缘及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可用涤纶毡浸漆塞绑块强悍绑牢,之后绑绳刷绝缘清漆.

4线圈的绝缘表面应清洁,不起泡,不变形,无裂纹,无老化过热现象。

从风孔检视绝缘应无膨胀断裂现象,各垫块,绑绳完好坚固,无松动磨损,线圈与绑环间无松动磨损,漆膜光滑完好。

5检查定子槽楔一般可用小锤敲打.注意锤不要敲打在字子铁芯上,更换槽楔时在线圈的两端要垫上薄的绝缘板.以免伤及线圈绝缘.

5槽楔应无断裂,突出及松动现象,空冗声不许超过槽楔长度的1/3,线棒两端的槽楔应紧固,全部更换槽楔应做而耐试验。

6检查字子铁芯及紧固件有无松驰现

6各紧固件应齐全完整紧固,锁片应完好有效。

象,如有可在松驰的铁芯处塞入薄树脂板.如有松动的紧固件,可将螺栓拧紧并有锁片锁死•检查铁芯及坚固件有无过热现象,发现有应查明原因予以处理.检查通风孔道是否堵塞.

铁芯应紧密,完整,无锈蚀,损伤,过热变色

现象。

通风孔内应无尘垢,无杂物堵塞。

7定子线圈引线检查.

224电机转子检修工艺及质量要求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1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转子,转

子线圈槽楔清扫检查

1绕线式转子线圈槽楔检查定子。

2检查转子铁芯,铁芯压指,压卷,锁键,风道垫片,转子护环,绕线式电机绑线情况,转子绕组绝缘电阻情况。

2转子铁芯紧密完整,无损伤,无松动,无锈蚀,无轴向位移,无过热变色现象各压指,压环,风道垫片无脱落,折断,甩出,压圈完好,锁键齐全焊接完好。

护环与铁芯圆周间隙均匀两端一样。

芯环紧固件可靠,无松动。

绕线式电机绑线无开焊,损伤,裂纹,松动及位移,绑线下绝缘良好。

3检查鼠笼转子,检查笼条及短路环有无开焊,断裂和熔化现象。

3笼条应无松动,无开焊无断裂无熔化现象。

短路环完好,两端距转子铁芯的距离相等,整体无轴向窜动。

4检查风扇和平衡块,检查转轴和滑环。

4风扇完好紧固。

平衡块紧固。

轴不弯曲无裂纹。

滑环表面应光滑,在运行中电机电刷跳动严重并发生火花者应车削加工磨光,滑环工作面厚度小3mm时应更换滑环。

检查清扫滑环绝缘套及螺丝外包绝缘应清洁完整,无破损松动,引线与滑环连接可靠,滑环装置齐全紧固。

2.2.5轴承检修

2.2.5.1滑动轴承检修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1拆轴瓦盖螺丝,瓦锁楔,把一对瓦的某一侧面做上相应记号。

2轴瓦放油,检查油环,清扫油室。

清扫油室可先用破布再用面团清扫。

3轴瓦钨金与处理检查轴承座

4刮研轴瓦并测间隙

2油室内应清洁无杂质。

油面镜清洁透明。

油环无毛刺,锁钉紧固,油环无裂纹,带油槽清洁。

油环应光滑无卡涩现象。

3轴承座应无裂纹,夹渣,铸砂,重皮,气孔等缺陷。

轴瓦钨金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无刻划的沟道,无气孔,不夹杂物,无破损,瓦套与钨金结合应严密,不脱胎,当钨金表面有严重磨损应酌情研刮或重浇钨金。

4轴瓦表面和轴,用章丹着色法检查接触面,下瓦在圆弧内每平方厘米应有2点左右,上瓦在1点左右,研刮中接触点应均匀分布于下瓦全长。

轴瓦在轴承外壳内不得转动,一般用0.02~0.04mm的过盈。

球面瓦的结合面用色印检查,不得少于1点1cm%%且接触点分布均匀,并不得加垫;球面应灵活无卡涩现象。

轴瓦的两侧间隙为顶部间隙的1/2。

轴颈在装配成的轴瓦内,配合间隙符合电机制造厂之要求,如无资料一般就符合下表规定配合

间隙(mm

轴径

50~80

80~120

120~18

0

间隙

0.1~0.

0.12~0

0.16~0

16

.20

.28

滑动轴承轴向窜量为轴颈的4%过大过小都应找出原因进行调整。

 

油毡垫应好,封盖严密,运行时不漏油,轴瓦应不活动,各部油道畅通,迷宫轴封正常完好,轴和迷宫间隙应尽可能小,不应超过0.1~0.3mm甩油环螺丝紧固,甩油量正常,注油量应在油标的1/2~1/3之间,检后轴承座位应用四氯化碳清扫干净。

其中有一个瓦座对地绝缘电阻要大于0.5M?

225.2滚动轴承的检修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1轴承清洗和检查。

1用煤油或四氯化碳把轴承洗净,擦干。

检查轴承架应无损伤,铆钉紧固,内,外滚道和滚件清洁光滑,不应有麻点,擦伤。

纹道等现象,滚动自如,无转动不良,卡涩咬住,轴承不脱皮,无锈蚀,间隙不超标。

2轴承的拆装。

当轴承磨损严重或损坏时,须进行轴承更换。

较小的轴承可直接用专用的工具扒下,但紧力大或轴承较大时需加热扒下。

装轴承时须用油加热,不准用火烤。

轴承加热时要用温度计检视油温,油温不得上升太快,一般30分钟大约上升到60~70

°C,停止加热保持30分钟后再继续加热,温度保持在90~100°C即可。

2扒轴承时不得用力敲打轴承,以免损伤轴颈。

加热扒轴承时不得使转子轴过热,对于端部线圈等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装轴承加热时不得将轴承放在槽底,以免轴承退火而降低它的硬度。

往轴上装轴承时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轴承,应用铜棒或有铜圈的钢套敲打轴承内套。

轴承不准冷态打入。

3轴颈及轴承的检查。

安装轴承前应对轴颈进行检查及测量。

轴承安装前应做外观检查并测游隙。

3轴颈应光滑,无裂纹,无磨损。

椭圆度及锥度均不得大于0.05mm轴承外观应无裂纹,无重皮和锈蚀等缺陷。

游隙应符合国家标准之规定。

4轴承加润滑脂。

加润滑脂前要将陈脂彻底洗净,轴承的油室内所加润滑脂不能太多或太少,以免轴承发热。

4所加润滑脂之型号应符合电机制造厂之规定。

所加油量对于低速电机一般不超过整个轴承室容积的2/3;对于1500转以上的电机不宜多于

1/2。

对于用润滑油润滑的滚动轴承,轴承的底部滚子应浸入油液中1/3~1/2.

2.2.6电刷机构的检修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1清扫,检查,研磨电刷。

处于检修状态的电机更换电刷时,最初用粗砂纸塞时,电刷与滑环之间,有砂一面向电刷,一只手按下电刷,另一只手沿着转子转动方向抽动砂布,待电刷圆度大体已成形时,改用00号砂纸来研磨,最后吹去碳硝砂粒。

1电刷的接触面应在滑环圆柱表面中部,电刷工作面应光滑无划痕,电刷无缺损,刷辨断股,

不脱落,充过热现象。

电刷与滑环接触良好,电刷的高度不得低于原高的1/4。

刷握下与滑环的距离应为2~4mm电刷在刷握内上,下移动灵活,无卡涩现象。

刷簧的压力应均匀,应在0.0147~0.0245MPa之间。

刷架及举刷杆应牢固,绝缘衬管应完整无损,其绝缘电阻不应少于1M?

2检查刷握。

刷握弹簧的弹性不能调整时,应更换新弹簧。

如果刷所内表面不光滑有毛刺,烧伤或裂纹等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3检查滑环。

如滑环表面有轻微损伤,如斑点,刷痕,轻度磨伤等。

可先用细锉,油石等研磨,磨到表面故障清除后,再用00号砂布在咼速旋转卜抛光,表面达到?

5~?

6级光洁度就可以恢复使用。

如滑环表面的槽纹,烧伤,凹凸程度比较严重低于平面1mm以上,损伤面积占滑环面积的0~30%并位于电刷摩擦面,应该在车床上车修,车修后偏心度不许超过0.03~0.05mm.光洁度在?

6~?

7之间。

滑环有裂纹时一般应更换。

3滑环表面不得有斑点,刷痕,黑带,凹凸不平,烧伤,磨损,粗糙,表面剥离等光洁度应达到?

5~6级光洁度•

227冷却器的检修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1拆开冷却器两端盖并作好的相应记号,清扫端盖和冷却器。

清扫端盖内的锈蚀并涂防腐漆,清扫冷却器铜管内部,可用尼龙刷清扫,风冷却器管道可用水或碱进行清扫。

1端盖内涂防腐漆,散热网或片应完好且无杂物,清洁。

用水冲洗冷却器时,应将冷却器吊离电机或将电机作好防潮措施。

检修工艺

质量要求

2冷却器铜管的检查

2冷却器铜管胀口处应无裂纹,砂眼和渗漏,有渗漏的管子可将管的两头堵死,但堵住的铜管数不应超过总数的5%

3冷却器的水压试验。

要仔细检查橡胶密封垫情况,更换时要注意其螺栓孔的位置应恰当,不准偏斜和孔径过大,胶垫两面涂密封胶,紧固螺栓不能拧得太紧。

3试验压力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无制造厂规定时按最高工作压力的1.25倍进行。

应30分钟无渗漏。

2.2.8电机组装

228.1组装前用吸尘器将定.,转子吸扫干净。

用刮刀刮去止口定、转子表面

绝缘漆迹和油污积尘等.应确保电机内清洁无遗物。

2.2.8.2穿转子小型转子可以直接入,较大的转子可用接假轴法.穿转子时,不得损坏定,转子线圈,和其它零部件,要注意轴伸端和出线盒的相对位置。

2.2.8.3装端盖。

装配前先清除端盖内的灰尘,有锈蚀的地方应把它擦掉后涂上防腐漆。

装端盖时禁用铁锤直接敲打,以免造成端盖裂纹或敲碎。

拧端盖螺丝时要对角轮流拧并用铜锤轻敲四周。

2.2.8.4紧轴承端盖螺丝时,要对角轮流拧,以免轴承盖发生歪斜而卡住轴端。

2.2.8.5装第二个端盖时,用吊车把转子吊成水平,对合止口拧上螺栓。

如端

盖上无通风孔,则端盖未装好前须用长螺杆穿过端盖上的螺孔把内小盖拉住否

则端盖装好,很难对正内轴承盖的丝孔。

2.2.8.6电机前,后端盖及轴承盖装配完毕后应盘车检查电机有无卡涩现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8.7对装滑动轴承的电机,装配后需测量定、转子间隙。

测量时应将塞尺

塞在转子与定于的齿顶,上而不能放在槽楔上。

选上、下、左、右四点测量,对电机两端都应测量。

所测各点间隙值与平均气隙之比,不得大于+5%。

塞尺插人

深度不得少于30mm同一方向铁芯两端气隙之差不应超过气隙平均值的5%一般

应调整到上端气隙比下端气隙大0.05mm

2.2.8.8对于滑动轴承电机,应测量转子的轴向游隙,两轴瓦内侧游隙应大于外侧的轴向游隙1.5--2mm。

2.2.8.9电机组装后应测量线圈的绝缘电阻,检查引出线的连接是否正确。

2.2.8.10验收和试运

电机组装后经三级验收合格后方可送电试转.电机单独转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小时,试转中的电机应轴承无音,温度正常,油环转动灵活,带油量充足,座无渗油,油位指示正确.试运时应做好下述记录;空载电流;电机温升;轴承温度;轴承振动值.电机轴承的振动值不应大于下表数值

同步转速(转/

分)

3000

1500

1000

750以下

双振幅振动值mm

0.05

0.07

0.10

0.12

电机各部温升不应超过下表数值

 

A级绝缘

B级绝缘

最咼允许温

温升

最咼允许温度

温升

定子线圈

95

55

120

80

定子铁芯

85

45

110

70

滑动轴承

80

40

80

40

滚动轴承

85

40

85

40

2.2.5常见故障处理

2.2.5.1电机受潮绝缘降低的干燥方法

电机干燥前必须将绕组清理干净,如果采用通电烘燥时,外壳要接好地线

以防触电。

为防止电机热散耗,干燥处理时电机机应掩盖保温。

但应有一定的通风以排除水分,特别是封闭式电动机,还要将端盖打开一缝隙,使机内潮气易于散发出去.在干燥过程中要用温度计或其它测温计检测加热温度以防电机某点过热而造成损坏。

干燥时,加热温度应逐渐升高,特别是特潮湿的电动机,应缓慢加热到50~60°C,并保持3~4小时,以后再加热到最高允许温度。

异步电动机绕组干燥温度见下表

绝缘等级

A

E

B

温度计法

90

105

110

电阻法

100

115

120

电机干燥过程中,应定时测量绕组温度和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

开始时每15钟记录一次,以后每小时记录一次。

通常干燥开始阶段,由于温度升高和排潮,绝缘电阻会下降但以后又开始回升。

当绝缘电阻已大于规定值,并稳定4~5小时不变后,则说明绕组已干燥即可停止干燥•干燥的同时还要做好防火措施。

225.1.1热风干燥法

用石棉布或帆布将电机包好利用电热吹风机对电机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70~100C。

如果风温上不去,可增加电阻丝的根数,来提高风温。

用帆布包电机要特别注意防火工作。

2.2.5.1.2红外线加热法

用红外线灯泡照着电机的线圈,利用灯泡的辐射热进行干燥,干燥时要注意灯泡不要靠近线圈.用此法于燥电机要防止电机局部过热。

2.2.5.1.3对于小容量的电动机要以放在烘箱内干燥.烘箱上测温用的温度计不允许用酒精温度计.应该用附有护壳的专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以免火灾。

带有自动调温装置的烘箱,要注意校对自动调温装置是否准确、可靠。

防止调节失灵。

引起不应有的过热。

2.2.5.1.4短路法干燥

在定子线圈中通人单相220伏的交流电(如果是装配好的电机,应拆开抽出转子)电路中加接变阻器,电流表、熔丝等以便调节电流和作为保护。

线圈中流过的电流为电机额定电流的一半。

如果电机的引出线是大根,可将各相线圈串联起来,如果电机的引出线是三根的,可任意接两根,过一小时再找一相,使绕组

均匀加热。

为了控制绕组的温度,可以用水银温度计在电机的铁芯上测量温度,

不使绕组超过允许温度,并随时测量电机的绝缘电阻,当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并

稳定4〜5小时后,停止通电。

此种方法不宜用于绕组已浸水绝缘电阻等于0

的电机,不然会造成电机绕组的击穿或烧坏。

对于已穿入转子的电动机也可作单

相交流电进行干燥。

所用电压一般为电动机额定电压的8~10%,但定子线圈应接

成开口三角形。

如果有三相低压电源时,也可按原来星形、三角形法进行通电干燥。

但此时必须把转子卡住后。

通人三相380伏电流,电流即可进行干燥。

对于绕线型转子电动机采用电流干燥法时应将外加电阻全部串入电路,然后调节其阻值,以获得所需的干燥电流。

225.1.5涡流干燥法

对于较大型的电动机可用该法。

其优点是耗电量小,比较经济。

2.2.5.1.5.1定子铁心尺寸

a轭高(厘米)

b铁轭有效截面积Sc=0.93Lhc(厘米)

c铁轭中心直径Dcp=D—hc(厘米)

式中Di――定子铁心外径,厘米

D――定于铁心内径;厘米

hn――定子槽深厘米

L――定子铁心长度厘米

2.2.5.1.5.2激磁线圈匝数计算

当电源频率f=50HZ时(西)

式中:

V激磁线圈电源电压,伏;

B磁通密度,一般取B=6000~7000高斯。

2.2.5.1.5.3磁化电流和导线选择

a磁化安西AW=3.14Pcp・aW(安匝)

式中:

aW----定子铁心单位长度所需安匝

定子铁心磁化安匝数可参考下表

B(咼斯)

5000

6000

70000

3000

aW安匝/厘米)

1.71

2.11

2.61

3.18

b.磁化电流(安)

c.导线截面积的选择(伽2)

式中:

J——导线电流密度,安/毫米

由于穿绕在铁心的内孔部分的导线温度比绕在外壳表面导线温度为高,所以

导线的允许负载电流应比正常时降低30〜50%。

一般铜导线电流密度选取

j=1~2.3安/毫米2

225.2低压电机定于绕组接地故障修理

由于嵌线工艺不当,将槽口底部绝缘压破、槽口绝缘封闭不良,槽绝缘损伤等,均会造成导线与铁心,机壳接通,造成定子绕组接地故障。

因绝缘老化,机械强度降低造成绕组接地故障时,需重新换线;如果线圈绝缘良好,只个别线圈有接地故障,可采用局部修复。

2.2.5.2.1槽口部位接地故障修理

如果接地故障为虚接时,为了查明故障可升高电压将虚接部位击穿,由火花和冒烟痕迹可判断故障部位.实接部位可根据放电烧焦的绝缘部位查出。

查明接

地部位后需将线圈加热至130C左右使绝缘软化,然后用理线板或竹板撬开接地处绝缘将接地或烧焦部分的绝缘清理干净,垫入新绝缘纸板,并涂上环氧胶。

2.2.522双层绕组线圈接地故障修理

由于槽楔吸潮、油污、槽下绝缘垫偏,均会引起双层绕组的上层边对铁心产生接地故障。

修理方法是先将线圈加热至130C左右,打掉接地线圈上的槽楔,将故障线圈的上层边抬出槽口,用新绝缘纸将槽内垫好,同时检查故障点是否有匝间绝缘损伤。

如有,要处理好,然后将上层边嵌入槽内.拆合槽的线打人槽楔

双层绕组下层边对地击穿时,可采用局部换线法或穿线修复法。

2.2.5.2.3定子绕组短路故障修理

绕组短路故障通常有相间短路和匝间短路两种。

匝间短路包括各极相组线圈

间短路,一个极相组中线圈之间短路以及一个线圈中的线匝间短路。

相间短路故

障通常有绕组端部层间短路和槽内上下层线圈边之间短路。

造成相间短路原因是由于相间绝缘尺寸不符合规定,绝缘垫本身有缺陷,层间垫条垫偏或嵌线时使其遭受损伤等。

另外,绕组连接线或引出线套管绝缘损坏也会造成相间短路。

电机

过载、过电压、单相运行、导线绝缘材质不良等均会造成绕组匝间短路。

尤其聚

酯漆包线的漆膜热态机械强度较差,当浸漆不良而线匝间未能形成坚固的整体时,大量外界粉尘会积存在线匝缝隙当中,导线在电磁力作用下相互振动摩擦,

塞在缝隙中的粉尘又起研磨剂作用,时间一久将导线绝缘磨破,形成匝间短路。

22523.1线圈端部的极相组间短路故障修理

线圈端部极相组间垫的三角形绝缘垫,在施焊时,流上焊锡,冷却时形成锡瘤或毛刺,刺破绝缘垫,或者焊锡将绝缘势烧焦,均会使相间绝缘垫的局部因失去绝缘作用而被击穿,造成极相组间短路。

修理方法是将线圈加热软化绝缘,然后用理线板撬开线圈组间线圈,重新插入

新绝缘垫,最后徐漆处理。

2.2.523.2绕组端部连接线或过桥线绝缘损伤引起的绕组短路故障修理

由于连接线的绝缘套管被压破,或者采用塑料套管经烘干后软化,不起绝缘作用,都会造成极相组间短。

修理时,用理线板撬开连接线处,清理旧套管,然后套入新绝缘套管,或者用绝缘带包扎好。

线圈之间过桥线外,由于嵌线或整形不当,也会发生线圈短路故障。

解决办法也是将线圈加热软化,用理线线板撬开过桥线处增垫绝缘即可。

2.2.523.3绕组端部线匝短路的修理

绕组端部线匝短路是由于浸漆不良、线匝振动磨损绝缘造成的。

通过压降法找到短路线圈后,为了快速找出线匝的短路点,可将此相线圈通入单相低电压

并用交流电压表接在短路线圈的两端这时用竹板轻轻撬动短路线圈各线匝,当电压表指针突然上升到正常值时,表明此短路点已被隔开用绝缘垫将此处绝缘

好再做涂漆绝缘处理。

2.2.523.4双层线圈层间短路的修理

双层线圈在上、下层间发生层间短路是由于层间绝缘材质不好、或嵌线时层

间绝缘垫条尺寸不符层间绝缘垫条垫偏,移位等原因造成。

处理槽内上下层问短路或上下层线圈本身的匝间短路故障,与前述处理接地故障方法相同。

对于拆下的线圈如果经包扎绝缘复用时,还要检查拆除过程中是否对完好的线圈也引起匝间绝缘损伤。

2.2.5.2.4定子绕组断路故障的修理

由于绕组故障烧坏线圈而引起断路故障,但更常见的是由于焊接不良造成绕

组断路,至于因导线本身断裂而引起绕组断路的机会较少。

因此,当发生绕组断路时应先检查绕组引出线和过桥线的焊接处是否有焊锡熔化或焊接点松脱现

象。

22524.1引线和过桥线的开焊修理

如果查明断路点是引出线或线圈过桥线的焊接部分开焊,可将脱焊处清理干净,然后在待焊处附近的线圈上铺垫一层绝缘纸防止焊锡流人而损伤线圈绝缘,最后再进行补焊。

2.2.524.2端部线圈烧断的修理

端部线圈烧断一根或几根导线时,需将线圈加热至130C左右,使绝缘软化,然后将烧断的线匝撬起,分清每根导线的端头,用相同规格的导线连接在烧断的导线端点上连接后进行焊接,焊好后,包扎绝缘,涂漆处理。

2.2.524.3槽内导线烧断故障的修理

槽内导线烧断故障处理方法,与前述线圈接地或短路处理方法相仿,也需加热线圈,软化绝缘,然后剔除槽楔,由槽内抬出烧断的线圈,将烧断的线匝两端部剪断,使焊接点移在端部,避免线槽内拥挤。

用同规格新导线焊接好,并在焊接处包好绝缘,最后将处理好的线匝再掀人槽内,垫好绝缘纸,打入槽楔,刷上绝缘漆。

2.2.5.2.5线圈接错故障的查找

可用一圆形铁片、中间有孔,串入铜棍,然后当作转子插入定于膛内,这时定于绕组可通入30~503额定电压,如果圆形铁片旋转正常,则说的三项绕组接线正确;如果圆形铁片停止不转,则说明绕组接线有严重错误;如果圆形铁片旋转不正常,则说明极相组或某一线接错.另外,也可用一铁丝做成Z型,套上铜棍,代替圆形铁片。

2.2.6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故障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1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