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实验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581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化学实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煤化学实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煤化学实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煤化学实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煤化学实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化学实验1.docx

《煤化学实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学实验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化学实验1.docx

煤化学实验1

华北科技学院

煤化学实验指导书

矿物加工教研室

2011年9月

实验一:

煤的水分、灰分测定

实验二:

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

煤炭发热量的测定

实验四:

烟煤黏结指数的测定

实验五:

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定

实验一煤的水分、灰分测定

一、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测定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各种方法及原理,了解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主要作用

(二)测定方法:

空气干燥法

⒈方法要点:

称量瓶中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入105-110℃的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以煤样减轻的质量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⒉仪器准备:

①干燥器:

带有自动恒温装置,内附鼓风机并能保持105-110℃。

②干燥箱:

内装干燥剂;③玻璃称量瓶:

如图3-1所示;④分析天平:

感量0.1mg。

⒊测定步骤:

①用预先干燥并称出质量(准至0.0002g)的玻璃称量瓶,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准至0.0002g),轻摇称量瓶使煤样摊平。

②打开称量瓶盖,将称量瓶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

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③取出称量瓶并立即加盖,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量。

④检查性干燥每次进行30min,直到连续两次质量减少小于0.0010g或质量有所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用前一次的质量进行计算。

水分低于2.00%时不进行检查性干燥。

⒋实验记录和结果计算

实验记录表: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

煤样名称

重复测定

第一次

第二次

称量瓶编号

称量瓶质量/g

煤样+称量瓶质量/g

煤样质量/g

干燥后煤样+称量瓶质量/g

煤样减轻的质量/g

检查性干燥

干燥后煤样+称量瓶质量/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Mad平均值/%

测定人:

审定人:

②结果计算:

Mad=m1/m2×100

式中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m2——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

m1——煤样干燥后减少的质量,g;

㈢精密度:

两次重复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Mad/%

重复性限/%

≦5

0.20

5~10

0.30

>10

0.40

二、煤灰分产率的测定

㈠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没回分产率的测定方法和原理,了解煤的灰分与煤中矿物质的关系。

㈡测定方法:

⒈缓慢灰化法

⑴方法要点:

称取一定量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入灰皿内,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815℃,并在此温度下灼烧到质量恒定。

以残渣质量占原来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空气干燥基灰分产率。

⑵仪器设备

1箱形电炉:

能保持(815±10)℃的温度并带有自动恒温器。

炉子厚壁的上部带有直径为25~33mm的烟囱,炉门上装有直径为20mm的通气孔。

2②灰皿:

③干燥器:

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④瓷板、石棉板或灰皿架:

其长宽略小于炉膛。

⑤分析天平:

感量0.1mg.

⑶测定步骤:

①在已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准至0.0002g),轻摇灰皿使煤样摊平,然后移入温度100℃的箱形电炉的恒温区。

②炉门留出约15mm的缝隙,在不低于30min内是炉温升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

继续升温到(815±1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h。

③取出灰皿放在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后移入干燥器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④每次进行20min的检查性灼烧,直至温度变化小于0.0010g为止以最后一次质量作为计算的的依据。

灰分小于15.00%时不进行检测性灼烧。

㈢实验记录和结果计算

1实验记录表:

煤的挥发分产率测定

煤样名称

重复测定

第一次

第二次

灰皿编号

灰皿质量/g

煤样+灰皿质量/g

煤样质量/g

灼烧后残渣+灰皿质量/g

残渣质量/g

检查性灼烧残渣+灰皿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ad/%

平均值/%

测定人:

审定人:

2结果计算:

Aad=(m1/m)×100

式中Aad——空气干燥基灰分产率,%;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m1——灼烧残渣的质量,g;

㈣精密度

灰分/%

同一化验室重复性限Aad/%

不同化验室再现性临界差Ad/%

≤15.00

0.20

0.30

15.00~30.00

0.30

0.50

≥30.00

0.50

0.70

㈤注意事项

⑴采用快速灰化法时,应适当掌握煤样进炉速度,防止速度过快而使煤样爆燃。

灼烧时,打开箱型电炉的通气孔使空气对流,充分燃尽灰样。

⑵对某一地区的煤,经缓慢灰化法反复核对符合误差要求时方可采用。

快速灰化法

㈥思考题

2缓慢灰化法为什么要进行分断升温?

⑵为什么测定灰分的箱型电炉须有烟囱?

3试分析影响灰分测值的因素。

 

实验二煤的元素分析(煤中碳氢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含量的基本原理,了解三节炉的结构和燃烧管的充填方法并学会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煤样在燃烧管中通入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充分燃烧,使煤中的氢元素生成水,碳元素生成二氧化碳,,分别由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定量吸收,根据吸收剂的增量,计算出碳和氢的百分含量。

1、煤的燃烧反应:

煤+O2→CO2↑+CO↑+H2O+SOX↑+Cl2↑+N2↑NOX↑CH4等烃类(在800℃催化剂条件下)

为确保煤的热解产物如:

CH4等得充分燃烧,需要在燃烧管中充填氧化剂,其反应如下:

CH4等烃类+CO+5CUO→2CO2+2H2O+5CU2CU+O2→2CUO

2、CO2和H2O的吸收反应:

CaCl2+2H2O↔CaCl2·2H2OCaCl2·2H2O+4H2O↔CaCl2·6H2O或

Mg(ClO4)2+6H2O↔Mg(ClO4)2·6H2O2NaOH+CO2→Na2CO3+H2O或

2NaOH+Ca(OH)2+2CO2→Na2CO3+CaCO3+2H2O

3、脱除杂质的反应:

煤经燃烧出了生成CO2和H2O之外,还生成硫、氮等酸性氧化物和氯气。

如不除去这些杂质,将被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影响碳的测定。

其反应如下:

(1)脱硫

4PbCrO4+SO2→4PbSO4+2Cr2O3+O2↑(600℃下)

4PbCrO4+SO3→4PbSO4+2Cr2O3+3O2↑(600℃下)

(2)脱氯2Ag+Cl2→2AgCl

(3)脱氮MnO2+2NO2→Mn(NO3)2

三、仪器设备和试剂

(1)三节管式电炉:

带有调温装置,炉膛直径为35mm,第一节长为230mm,可加热到(850±10)℃;第二节长为330~350mm,可加热到(800±10)℃;第三节长为130~150mm,可加热到(600±10)℃

(2)燃烧管:

由素瓷、石英、刚玉或不锈钢制成,长1100~1200mm,内径20~22mm,壁厚约为2mm。

(3)下口瓶:

10L。

(4)鹅头洗气瓶:

250~500mL。

(5)气体干燥塔:

500mL。

(6)白铁储气筒容量不小于10L。

(7)U形管:

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如图3-4所示。

吸收水分的U形管在进口端带有球形扩大部分。

 

(8)分析天平:

感量0.1mg。

(9)燃烧舟:

由素瓷或石英制成,长约80mm。

(10)带磨口塞的玻璃管或小型干燥器(不装干燥剂)。

(11)气泡剂:

容量为10ml。

(12)启普氏二氧化碳发生器。

(13)橡皮帽:

最好用耐热硅橡胶制成。

(14)碘石棉:

化学纯,粒度为1~2mm;或碘石灰,化学纯,粒度为0.5~2mm。

(15)无水氯化钙:

化学纯,粒度为3~5mm;或粒度为1~3mm的无水高氯酸镁。

(16)氧化铜:

化学纯,线状(长约5mm)。

(17)铬酸铅:

分析纯,粒度为1~4mm。

(18)银丝卷:

银丝直径约为0.25mm。

(19)铜丝卷:

铜丝直径约为0.5mm。

(20)铜丝网:

0.15mm(100网目)。

(21)氧气:

不含氢,99.9%。

氧气钢瓶需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入器)。

(22)硫酸:

化学纯,密度1.84g/cm3。

(23)三氧化钨:

化学纯,粉状。

(24)粒状二氧化锰:

使用硫酸亚锰和高锰酸钾制备。

其执法如下:

称取25g硫酸亚锰(MnSO4·5H2O),溶于500mL蒸馏水中,另将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

再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亚锰溶液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10mL1+1的硫酸,将溶液加热到70~80℃继续搅拌5min。

停止加热,静置约2~3h,以倾泻法过滤并用热蒸馏水洗至中性。

将沉淀放入干燥箱在150℃下烘干2~3h,即得褐色疏松的二氧化锰。

小心破碎至2mm以下并过筛,取粒度0.5~2mm的二氧化锰备用。

二氧化锰中含有适量的水分有利于氮氧化物的吸收。

因此,不能用完全干燥的二氧化锰。

(25)氢氧化钠:

化学纯或氢氧化钾化学纯。

四、实验准备

(1)仪器准备:

碳氢测定仪由以下三个系统组成。

①氧气净化系统

氧气净化系统是由一个洗气瓶和两个气体干燥塔组成。

洗气瓶内装适量40%氢氧化钾溶液,其中一个气体干燥塔下部(约1/3)装碱石灰,上部(约2/3)装无水氯化钙或高氯酸镁;另一个气体干燥塔装无水氯化钙或高氯酸镁。

②吸收系统

吸收系统由四个U形管组成,以此为吸水管(内装无水氯化钙或高氯酸镁)、除氮管(前2/3装二氧化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高氯酸镁)。

吸收系统的末端连接一个空U形管(防止起泡剂中硫酸倒吸)及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气泡剂。

③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由燃烧管和三节炉组成。

燃烧管按下述方式充填。

制作三个长30mm和一个长100mm的铜丝卷,直径稍小于燃烧管的直径,一便能自由推入管内并与管壁保持尽可能小的间距。

100mm的铜丝卷一端装设一个粗铜丝制成的环或钩,以便铜丝卷入管中被取出或放入,所制成的铜丝卷应在箱型电炉内于800C下灼烧一小时,燃烧管出气端留有长500mm长的空间。

以下依次为30mm银丝卷,30MM铜丝卷、130~150MM(与第三节电炉长度一致)铬酸铅(若石英管,应该用铜片将铬酸铅与管壁隔开)、30MM铜丝卷、330~350MM(与第二节电炉长度相同)线状或粒状氧化铜、30mm铜丝卷、310mm空间(与第一节电炉长度加上瓷舟长度相等)和100mm铜丝卷。

其填充方式如图3-6所示。

燃烧管两端橡皮帽或铜接头,以便分别同净化系统和吸收系统联通,新橡皮帽在使用前应先在105~110C的温度下烘烤8h。

(2)炉温的校正

将工作热电偶插入第三节的热电偶孔中,使热端稍进入炉膛。

使热电偶与高温表连接。

炉温升到规定温度后,保温1h,然后将标准热电偶相继置于空燃烧管中对应第一、第二、第三节炉的中心处(注意勿使热电偶与燃烧管壁接触)。

热电偶处于第一个位置时,都要调节炉温,使标准热电偶所指示的炉温恰好符合实验要求的温度,并恒温5min,同时记下工作热电偶的工作读数。

在实际测定中,及以此标定的温度进行控制。

(1)气密性检查

将仪器按图3-5连接好,开启所有U形管旋塞,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120ml/min,然后关闭靠近u形管旋塞,此时若氧气流量降至20ml/min,表明系统气密;否则应检查漏气处并解决,解决气体气密。

(2)空白值测定

仪器各系统连接后,检查其气密性。

若不漏气,通电升温并接通氧气;流量为120ml/min。

升温过程中将第一节电炉反复移动数次。

系统通气20min左右,取下吸收管,并关闭吸收管旋塞,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分钟后称量。

当第一节炉温达到并保持在850+—10C,第二节炉温达到并保持在800+—10C,第三节炉温达到600+-10C,将第一节炉紧靠第二节炉,接上以称量的吸收管。

在燃烧舟中加入三氧化钨,打开燃烧管进气端的橡皮帽,取出铜丝卷,将装有三氧化钨的燃烧舟推到第一节炉的入口处,把铜丝卷放回燃烧管,套上橡皮帽,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120ml/min。

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处于炉的中心。

通气23min,将第一节炉移回原位,经2min后,停止通入氧气并取下吸收管,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后称量。

水分吸收管的增重就是空白值。

重复上述操作,连续两次所得空白值相差不超过0.0010g,除氮管和二氧化碳吸收管最后一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5g时为止。

取两次的平均值作为当天计算氢的空白值。

做空白值实验前,先确保保温管的位置,使出口端温度尽可能高又不至于使橡皮帽分解,若空白值不易达到稳定,可适当调整保温管的位置。

五、测定步骤

(1)将第一节炉温控制在(850±10)℃,第二节炉温控制在(800±10)℃,第一节炉温控制在(600±10)℃,,并将第一节炉紧靠第二节炉。

(2)在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样煤样0.2g(准至0.0002g)摊均并摇平,在煤样上铺撒一层氧化钨(与空白值测定时用量一致),然后将燃烧舟暂存入无干燥器中备用。

(3)将已经恒重并称出质量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吸收管连接好,以120Ml/min的速度通入氧气。

关闭吸水U形管,打开燃烧管进口,取出铜丝卷,迅速放入燃烧舟,使其前段恰好在第一炉口处,再将铜丝卷放回燃烧管,套上橡皮帽,立即开启U形管并通入氧气使流量为120mL/min,过1min向净化系统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的一半进入炉子;再过2min后移动炉子,使燃烧舟刚好全部进入炉子;再经2min使燃烧舟位于第一节炉的中心。

保温18min后,将第一节炉移回原处。

2min后停止抽气。

关闭和拆下吸收管,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后称量(除氮管不称量)。

六、实验记录和结果计算

(1)实验记录:

煤样名称

煤样来源

瓷舟编号

瓷舟质量

瓷舟+煤样质量/g

煤样质量m/g

水分空白值m3/g

煤样水分Mad/%

U形管质量/g

吸收管

吸收前质量/g

吸收后质量/g

增量值/g

重复测值/%

平均值/%

水分吸收管

Had=

Had=

Had=

二氧化碳分吸收管

Cad=

Cad=

Cad=

(2)结果计算

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Cad=[(0.2729m1)/m]×100

Had=[0.1119(m2-m3)/m]×100-0.1119Mad

式中Cad——空气干燥基碳元素含量,%;

Had——空气干燥基氢元素含量,%;

m——一般分析试验煤样质量,%;

m1——二氧化碳吸收管增量,%;

m2——水分吸收管增量,%;

m3——水分空白值,g;

0.2729——由二氧化碳折算碳的因素;

0.1119——由水折算氢的因素;

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

当需要测定有机碳Co,ad=(0.2729m1/m)×100-0.2729(CO2)ad

式中(CO2)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其余符号同前。

七、精密度

同一化验室重复性限/%

不同一化验室再现性临界差/%

Cad

0.50

Cd

1.00

Had

0.15

Hd

0.25

八、注意事项

(1)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各节炉温不得超过规定温度,尤其是第三节炉温不能超过600℃。

如炉温过高,铬酸铅将会融化,使实验无法继续进行,甚至损坏燃烧管,而且硫酸铅在较高温度下可能发生分解而影响实验结果。

(2)燃烧管出口端自始至终应很好保温,尤其在冬天或测定水分含量较高的褐煤和长焰煤时更应注意。

为了防止水分冷凝,可以在出口玻璃管上绕几圈电热丝,同6V交流电,或用电吹风器加热。

(3)燃烧管中的充填物(氧化铜、铬酸铅和银丝卷),测定70~100次后应检查或更换。

如经适当处理仍可使用,其处理方法:

1用1mm筛子筛去粉末,筛上的氧化铜仍可继续使用。

2铬酸铅用热的稀碱液(约5%氢氧化钠)浸取后,再用水洗净碱液,烘干并在500~600℃炉中灼烧0.5h以上仍可使用。

3银丝卷经浓氨水浸泡5min,放在热蒸馏水中煮沸5min,再用热蒸馏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再使用。

(4)吸收系统拆下后,须在天平旁放置10min后再称量。

(5)除氮管中的二氧化锰在测定50次后应予更换。

(6)为了检查测定装置和操作技术是否可靠,称取0.2g标准煤,进行碳、氢含量测定。

若实测的碳、氢值与标准值的差值不超过标准煤样的不确定度,表明测定装置可用,操作正常。

否则,需查明原因,彻底纠正后方能正式测定。

九、思考题

(1)测定碳氢元素的原理是什么?

(2)怎样进行气密性检查?

(3)为什么要使系统恒定后才能做实验?

仪器不能恒重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消除?

实验三煤的全硫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艾氏法、库伦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基本方法、原理和步骤。

在实验操作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二、艾氏法测定煤中全硫

⒈测定原理

艾氏卡试剂(由碳酸钠和氧化镁混合而成)与每样混合,在850℃下灼烧,使煤中各种形态的硫全部转化成可溶性碳硫盐。

加热水溶解,并滤除残渣。

在一定酸度下向滤液中加入氧化钡溶液,使可溶性硫酸盐全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即可算出煤中全硫含量。

艾氏法测定全硫的主要反应如下:

1煤样的氧化

煤→CO2↑+H2O↑+N2↑+SO2↑+SO3↑+…(在加热和通空气的条件下)

2氧化硫的固定

2NaCO3+2SO2+O2→2Na2SO4+2CO2↑NaCO3+SO3+O2→Na2SO4+CO2↑

2MgO+2SO2+O2→2MgSO4

3难容硫酸盐的转化CaCO4+Na2CO3→Na2SO4+CaCO3

4MgSO4+NaSO4+BaCl2→BaSO4↓+2NaCl+MgCl2

2.仪器设备和试剂

(1)瓷坩埚:

30mL(灼烧试样用);10~20mL(灼烧硫酸钡用)。

(2)箱型电炉:

附有热电偶,可升温至900℃,可调节温度,且通风良好。

(3)10%氯化钡溶液:

分析纯氯化钡10g加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并滤去不溶物。

(4)艾氏试剂:

用两份质量的化学纯轻质氧化镁和1份质量的化学纯无水碳酸钠研细至小于0.2mm后混合均匀,保存在密封容器中。

(5)1%硝酸银溶液:

用分析纯硝酸银溶液配成1%水溶液,存于深色瓶中并加几滴硝酸。

(6)0.2%甲基橙指示剂。

(7)盐酸:

密度为1.19g/cm3d的化学化学纯盐酸配成(1+1)水溶液。

(8)滤纸:

中速定性滤纸和致密五灰定量滤纸。

3.测定步骤

(1)称取(1.00±0.01)g(准至0.0002g)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30mL的瓷坩埚中,加2g(准至0.1g)艾氏试剂,用玻璃棒仔细搅拌匀,再将1g(准至0.1g)艾氏试剂均匀覆盖在混合物上。

(2)将装有试样的坩埚移入通风良好的冷电炉中。

为了避免挥发物很快逸出,必须在1~2h内将电炉温度升至800~850℃。

然后在此温度下灼烧1~2h,取出坩埚并冷却。

冷却后,用玻璃棒搅碎坩埚中的灼烧物,若发现未烧尽的黑色颗粒,则应继续灼烧0.5h。

(3)将坩埚中灼烧物移入400mL的烧杯中,用热蒸馏水仔细吹洗坩埚内壁,并将洗液倒入烧杯。

然后再加入刚煮沸的蒸馏水,100~150mL,充分搅拌。

若发现尚未燃烧完全的颗粒漂浮在液面上,则本次实验作废。

(4)将烧杯中的混合物用倾泻法以中速定性滤纸过滤。

以热蒸馏水仔细洗涤滤纸上的滤渣不少于10次,直至滤液体积为250~300mL。

(5)向滤液中加入2~3滴甲基橙试剂,然后加入(1+1)盐酸使滤液呈中性后再过量2mL。

将滤液移至电炉上加热到沸腾,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加10mL10%的氯化钡热熔液。

保持近沸状态2h,并使溶液体积为200mL。

(6)溶液冷却后或静置过夜后,用致密的无灰定量试纸过滤,并采用热蒸馏水洗剂沉淀,直至没有氯离子为止,(用1%硝酸银溶液检验,若无白色沉淀,则说明无氯离子。

(7)将沉淀物连同滤纸一并移入已知质量的10~20mL的瓷坩埚中,在箱型电炉内,先用低温(200~250℃)灰化滤纸(切勿使之着火燃烧),然后将炉温升至800~850℃,灼烧20~40min,取出坩埚,在空气中稍微冷却,放入干燥器,是指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8)空白值测定,取3g艾氏试剂(不加煤样),其余操作同上。

同时测定2个以上,硫酸钡质量极差不得大于0.0010g,取算术平均值为空白值。

4.实验记录与结果计算

(1)实验记录表:

煤中全硫含量测定

煤样名称

重复测定

第一次

第二次

灼烧煤样

坩埚编号

坩埚质量/g

煤样+坩埚质量/g

煤样质量/g

灼烧硫酸钡

坩埚编号

坩埚质量/g

硫酸钡+坩埚质量/g

硫酸钡质量m1/g

空白实验硫酸钡质量m2/g

空气干燥基全硫含量St,ad/%

平均值St,ad/%

测定人:

审定人:

(2)结果计算:

St,ad=﹛[(m1/m)×0.1374]/m﹜×100%

式中St,ad——空气干燥基全硫含量,%;

m1——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m2——空白值硫酸钡质量,g;m——煤样的质量,g。

5.精密度

St,ad/%

同一化验室重复性限St,ad/%

不同化验室再现性临界差St,ad/%

≤1.50

0.05

0.10

1.50~4.00

0.10

0.20

>4.00

0.20

0.30

(6)注意事项

(1)为避免硫酸钡形成细晶,切勿将10mL氯化钡溶液一次加入,应分多次边搅拌边加入。

(2)洗硫酸钡沉淀,宜采用少量水多次洗涤,不宜一次用水过多否则可能产生部分溶解。

(3)再煮沸时,切勿使溶液溅出,以免造成误差。

(4)灼烧硫酸钡沉淀时,滤纸不能着火。

灼烧温度不得超过850℃,以免硫酸钡分解。

四、库伦滴定法测煤中全硫

1.测定原理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煤样置于1150℃净化的空气流中燃烧,使煤中各形态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和少量三氧化硫。

反应如下:

煤(有机硫)+O2→SO2+H2O+CO2+Cl2…4FeS2+11O2→2Fe2O3+8SO2

2MSO4+O2→2MO+2SO2+2O2(M表示金属元素Mg、Ca等)2SO2+O2→2SO3

二氧化硫和少量三氧化硫随空气进入电解池,与水化合成亚硫酸和少量硫酸:

SO2+H2O→H2SO3SO3+H2O→H2SO4

电解液中的碘立即将亚硫酸氧化成硫酸,碘测则变成碘离子(I-),从而使碘-碘化钾碘电子对的电位平衡遭到破坏,仪器则自动电解,使碘离子(I-)生成碘,以恢复原来的平衡,直到亚硫酸全部氧化为硫酸(由双铂电极指示终点)。

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2I—2e→I2阳极2H++2e→H2

碘氧化亚硫酸的反应:

I2+H2SO3+H2O→2I-+H2SO4+2H+

根据电解碘离子生成碘所消耗的电量,由法拉第电解定律计算出硫的质量为:

ω=[电量(库仑)×16×1000×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