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74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

《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施工计算书.docx

跨引江济汉特大桥96m钢桁梁拖拉计算书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基本资料 1

2.1计算依据 1

2.2材料许用应力 2

3、检算复核 2

3.1拖拉过程及导梁计算 2

3.1.1计算荷载及模型 2

3.1.2拖拉过程计算 3

3.1.3导梁的计算 6

3.1.4导梁平联及门架的计算 15

3.2临时墩计算 16

3.2.1计算荷载及模型 16

3.2.2临时墩荷载取值 16

3.2.3计算分析 17

4、结论 24

3

1、工程概况

跨引江济汉特大桥桥跨布置为2-32m简支梁+1-96m钢桁梁+5-32m简支梁+1-20m简支梁+2-24m简支梁+5-32m简支梁,全桥长575.36m。

其中1-96m钢桁梁采用拖拉施工方案。

图1-1拖拉施工布置图

96m跨钢桁梁设置前导梁(长60m),在0#台后的路基上,利用40t龙门吊机拼装钢梁,钢梁和导梁拼装完成后,然后拖拉钢梁及前导梁向3#墩方向前移,分别在临时墩A~C上设置水平拖拉千斤顶。

分三次将钢梁拉至设计位置。

拖拉钢梁至设计及位置后,在3#墩侧采用50t汽车吊机分段拆除导梁,最后安装支座,调整钢梁高程和水平位置,落梁。

2、基本资料

2.1计算依据

1、《铁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

5、跨引江济汉特大桥设计图纸。

2.2材料许用应力

材料许用应力表(单位:

MPa)表2.2-1

钢材

牌号

弯曲应力

轴向应力

剪应力

端面承压

(磨光顶紧)

Q235钢

170

165

100

240

Q345钢

255

240

145

360

3、检算复核

3.1拖拉过程及导梁计算

3.1.1计算荷载及模型

3.1.1.1计算荷载

(1)主梁及钢导梁自重;

(2)风荷载;

根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5—2005),风荷载强度可按下式计

算:

式中W——风荷载强度(Pa);

W0——基本风压值(Pa),取;

K1——风载体形系数,取K1=1.3;

K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离地面或常水位高度40m对应的系数K2=1.22;

K3——地形、地理条件系数,取值K3=1.3。

则风荷载强度

风荷载分别加载至钢桁梁及导梁各杆件上。

3.1.1.2计算模型

图3.1-1拖拉施工计算模型

3.1.2拖拉过程计算

3.1.2.1计算内容及施工工况

(1)钢梁拖拉过程计算工况见下表:

钢梁拖拉过程计算工况表表3.1-1

工况号

导梁位置

1

拼装导梁及主梁在条形基础至2#墩,导梁前端支撑在滑道梁上

2

导梁顶推至3#主墩,导梁前端未支撑在滑道梁上

3

导梁顶推至3#主墩,导梁前端支撑在滑道梁上

4

继续顶推主梁,导梁前行每过3#主墩3个节间,便拆除其越过3#主墩导梁杆件

5

顶推主梁至设计位置,拆除剩余导梁杆件,完成顶推施工

①工况1:

拼装导梁及主梁在条形基础至2#墩。

②工况2:

导梁拖拉至3#主墩,导梁前端不支撑。

(抗倾覆计算最不利工况)

③工况3:

导梁拖拉至3#主墩,导梁前端支撑。

④工况4:

钢梁拖拉至设计位置,导梁未拆除。

(临时支墩C最不利工况)

⑤工况5:

钢梁拖拉至设计位置,导梁拆除。

(2)主要计算内容包括:

1)工况2的情况下,钢梁的抗倾覆系数;在此工况下,考虑风荷载对钢梁作用,其荷载布置如下:

2)在自重和风载作用下各工况主梁及导梁的结构检算;

3)在自重、风载共同作用下各支墩的结构检算。

3.1.2.2抗倾覆计算

在工况2下为最不利情况,此时导梁悬臂:

84m,

倾覆力矩:

抗倾覆力矩:

抗倾覆系数,满足要求。

3.1.2.3自重和风载作用下各工况主梁及导梁的结构的计算

(1)拖拉过程各工况下的支点反力

各工况下的单个支点反力(单位:

t)表3.1-2

工况

拼装基础单个支点最大反力(t)

1#临时墩(t)

2#临时墩(t)

3#临时墩(t)

1

129

89

18

2

275

682

3

454

427

77

4

342

615

5

389

389

最大值

129

454

682

615

注:

风载作用下,单个临时墩两支点反力不同,此表仅列出大值。

(2)导梁前端的变形

各工况下导梁(钢箱梁)前端变形(单位:

mm)表3.1-3

工况号

前端变形

2

-215

4

-49

(3)主梁强度检算

工况2下,导梁前行至3#临时墩,此时主梁有最大组合应力,其应力图如下:

图3.1-2主梁最大组合应力图

图3.1-3边主梁最大轴向应力图

工况2下主桁架腹杆最大压力为347t,λ=90,φ=0.621,σ=3470000/0.621×79488=71MPa,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最大组合应力为102,小于容许应力;杆件最大轴向应力为66,小于容许应力,主梁强度满足要求。

3.1.3导梁的计算

3.1.3.1计算工况

导梁计算工况表表3.1-5

工况号

导梁位置

D1

导梁拖拉至3#临时墩,前端未支撑

D2

导梁拖拉至3#临时墩,前端支撑

D3

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D4

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D5

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D6

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D7

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D8

导梁前行至设计位置,拆除导梁

采用midas建立导梁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各个杆件在各工况下的结构受力如下表所示:

工况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杆件S1S2

+373

-131

-308

-372

-279

-62

+366

杆件S2S3

+262

-181

-289

-277

-107

+216

+226

杆件S3S4

+172

-267

-323

-192

+161

+174

+172

杆件S4S5

+87

-267

-209

+83

+88

+87

+87

杆件S5S6

+21

-158

+18

+21

+21

+21

+21

杆件U1U2

-292

+163

+305

+330

+195

-77

-290

杆件U2U3

-167

+192

+264

+208

-7

-168

-167

杆件U3U4

-143

+308

+314

+78

-144

-143

-143

杆件U4U5

-50

+222

+106

-48

-50

-50

-50

杆件U5U6

-6

+84

-5

-6

-6

-6

-6

杆件S2U1

-219

-88

+15

+119

+225

+366

-212

杆件S2U2

+169

+53

-41

-134

-228

-358

+165

杆件S3U2

-159

-21

+81

+185

+284

-156

-159

杆件S3U3

+39

+120

+64

-96

-346

+34

+39

杆件S4U3

-16

-126

-51

+155

-15

-16

-16

杆件S4U4

+98

-65

-174

-294

93

+98

+97

杆件S5U4

-65

+80

+177

-63

-65

-64

-65

杆件S5U5

+50

-110

-216

+47

+50

+50

+50

杆件S6U5

-29

+131

-27

-29

-29

-29

-29

杆件S6U6

+12

-137

+11

+13

+12

+12

+12

注明:

(1)、表中D1为导梁拖拉至3#临时墩,前端未支撑;

表中D2为导梁拖拉至3#临时墩,前端支撑;

表中D3为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表中D4为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表中D5为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表中D6为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表中D7为导梁拖拉前行12m,支撑转换至后一节点;

表中D8为导梁前行至设计位置,拆除导梁;

(2)、表中数据“+”为拉力,“-”为压力,其单位为t。

3.1.3.2计算结果

(1)杆件S1S2计算

导梁杆件最大压力为350t,最大拉力为372t,杆件S1S2为变截面杆件,按最小截面计算杆件稳定。

则:

查表得:

,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稳定计算:

顶底板,腹板,局部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2)杆件S2S3计算

导梁杆件最大压力为267t,最大拉力为228t,杆件S2S3最大受力为压力,仅计算杆件稳定。

则:

查表得:

,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稳定计算:

顶底板,腹板,局部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3)杆件S3S4计算

导梁杆件最大压力为300t,最大拉力为176t,杆件S3S4最大受力为压力,仅计算杆件稳定。

则:

查表得:

,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稳定计算:

顶底板,

腹板,局部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4)杆件S4S5计算

导梁杆件最大压力为253t,最大拉力为91t,杆件S4S5最大受力为压力,仅计算杆件稳定。

则:

查表得:

,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稳定计算:

顶底板,

腹板,局部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5)杆件S5S6计算

导梁杆件最大压力为150t,最大拉力为24t,杆件S5S6最大受力为压力,仅计算杆件稳定。

则:

查表得:

,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稳定计算:

顶底板,

腹板,局部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7)杆件U1U2计算

导梁杆件最大压力为293t,最大拉力为307t,杆件U1U2为变截面杆件,按最小截面计算杆件稳定。

则:

查表得:

,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稳定计算:

顶底板,腹板,局部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8)杆件U2U3计算

导梁杆件最大压力为171t,最大拉力为245t,计算杆件U2U3稳定。

则:

查表得:

,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稳定计算:

顶底板,

腹板,局部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9)杆件U3U4计算

导梁杆件最大压力为151t,最大拉力为298t,计算杆件U2U3稳定。

则:

查表得:

,满足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