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28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

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

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

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

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

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

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

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

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

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它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信息时代,学习文文言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尤其对中小学生现代汉语表达水平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主要是文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文言以它特有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程度。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所以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D现代社会,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因而文言跨越的时间、空间缺少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固性。

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也。

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

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

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

其术多效,遂以显名。

初,权在吴,欲讨黄祖。

范曰:

“今兹少利,不如明年。

明年戊子,荆州刘表亦身死国亡。

”权遂征祖,卒不能克。

明年,军出,行及寻阳,范见风气,因诣船贺,催兵急行,至即破祖,祖得夜亡,权恐失之,范曰:

“未远,必生禽祖。

”至五更中,果得之,刘表竟死,荆州分割。

及壬辰岁,范又白言:

“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

”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

权以难范,范曰:

“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

”备卒得蜀。

初,权为将军时,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

”权曰:

“若终如言,以君为候。

”及立为吴王,范时侍宴。

曰:

“昔在吴中,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

”权曰:

“有之。

”因呼左右,以侯绶带范。

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

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诏临当出,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

范为人刚直,颇好自称,然与亲故交接有终始。

素与魏滕同邑相善。

滕尝有罪,权责怒甚严,敢有谏者死,范谓滕曰:

“与汝偕死。

”滕曰:

“死而无益,何用死为?

”范曰:

“安能虑此,坐观汝邪?

”乃髡头自缚诣门下,使铃下以闻。

铃下不敢,曰:

“必死,不敢白。

”范曰:

“汝有子邪?

”曰:

“有”。

曰:

“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

”铃下曰:

“诺。

”乃排阁入。

言未卒,权大怒,欲便投以戟。

逡巡走出,范因突入,叩头流血,言与涕并。

良久,权意释,乃免滕。

滕见范谢曰:

“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

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

黄武五年,范病卒,长子先死,少于尚幼。

于是业绝,权追思之,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卒无所得。

《三国志·吴范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其术多效,遂以显名应验

B.未远,必生禽祖通“擒”,捉

C.权以难范,范曰:

“……”责难

D.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

知道

5.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部能表现吴范“神机妙算”的一项是()(3分)

①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②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

③至五更中,果得之④刘表竟死,荆州分割

⑤昔在吴中,尝言此事⑥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

6.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初,孙权在吴郡,想要讨伐黄祖,吴范认为当时不吉利,不如下一年再出兵,并预料到那时刘表会身死国灭。

但孙权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结果真的没有成功。

B.孙权即位做了吴王后,在论功行赏时,本已封吴范为都亭侯,但诏令发出后,孙权变卦,取消了对吴范的封赏,原因是孙权觉得吴范对自己吝惜法术。

C.在搭救魏滕一事上,吴范表现出了重情重义、勇敢无畏的一面,这一点也触动了铃下,是使锻铃下同意进去为他通报的重要原因。

D.黄武五年,吴范病逝,孙权追念他,想再招募像吴范一样懂得术数的人,却一无所获。

这件事从侧面展现出吴范法术的高超。

7.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

太夫相知,知汝足矣,何用多为!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8、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

作用是什么?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终不察夫民心。

《离骚》屈原

(2),往来无白丁。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刘禹锡

(3)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李白

(4),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选做题

说明:

11题、12题选其中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图好题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错位

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接到电话,说一辆轿车,从桥上“跳”到人工湖“冲凉”了。

当他赶到事发现场时,120急救车,“呜哇呜哇”,从他面前驶过。

护堤上围观的人群,依然不肯散去。

一台大吊臂,将一辆白色轿车缓缓拎出水面。

他一边打开DV,一边向旁边的人打听详情。

得知:

车里的人,全被好心人救了上来,没什么大碍。

这就好,这就好。

他嘀咕着,站到高处,将DV对着吊车、人群、湖面……

晚间本地电视新闻,播报了这条片子。

但随后,播音员说:

那些救人不留名的“雷锋”,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然而,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严重遭遇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居然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

真是太可耻了!

他有些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决定将这些蟊贼揪出来,将他们的面目、丑行,公布于众。

于是,一连几天,他猫在房间里,反复回放DV录像,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举动、表情。

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三个“下里巴人”身上。

他们无一例外打着赤膊、神情萎顿、眼光迷离,泥鳅似的穿梭在人群里。

其中一个,还抱着婴儿,大概是用来打掩护的。

他将三个疑似的贼特写,放大,印成相片,揣在随身背包里。

经过缜密推断,他认为这三个人,很可能是在现场附近干活的民工。

于是,他决定顺藤摸瓜。

果然,没费多大周折,他在人工湖对面的一个小饭馆,逮到一张熟悉的脸:

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这人是小饭馆老板。

他走进饭馆,要了一碗凉面,借故和老板搭讪,问这问那。

他突然话锋一转:

“上星期,这边发生车祸,你晓得不?

“晓得呀,我还去看了的。

“我听说许多人丢了钱包、手机、衣服、你有没有丢?

“大哥,我都不好意思说。

那天出事的时候,我这里里外外二三十个客人吃晚饭。

最后,一些人不但没结帐,还顺手拿走了不少碗、碟、勺。

他眼光咄咄:

“那你就墙内损失墙外补?

“啥嘛?

我本来打算看一眼就回来。

谁知道,车里头女人叫,娃娃哭,就赶快下水捞人吧。

他愕然。

他思忖片刻,觉得这些人,满心满眼都是钱,连做带偷,满嘴谎话。

于是,不动声色,拿出抱孩子男人的照片,说认识不?

老板一看,说在门口见过,好像在前头工地上工。

他黑着脸,付账,出门。

在一垛两米高的红砖墙上,他找到那人。

开门见山:

“那天车祸你在现场不?

“是啊。

“丢东西没?

他苦恼地说:

“我婆娘到现在还跟我打架。

那天,他给我二百块钱,让我带儿子去买辆婴儿车。

后来,我给娃买了辆旧车。

余下的钱,买了洗澡盆、玩具、奶粉,还有一件汗衫穿在身上。

回来的路上,有人掉湖里了,我就把娃和东西放岸边,脱下衬衫,搭车把上,下水救人。

好家伙,上来后,我娃被人抱着,车和东西全不见了。

我只好打赤膊,抱起娃喽。

他举起DV将他和他的话拍了下来。

那人就顿了顿说:

“我现在只能多加班,到下月发工资,再给娃买车。

我那个老乡更倒霉,脱下来的裤子、皮鞋,兜里的手机、现金,全让人抱跑了。

结果,穿个裤衩,光脚在大街上跑……”

他招招手,请他下来,拿出最后一张照片说:

“你说的是他不?

“就是他。

他问了他的小灵通号,将三个疑似的贼约到小饭馆,吩咐老板整几个菜,喝酒。

“和俺们?

”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

他点头,说:

“我得跟你们郑重其事的赔个不是……”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突发车祸时,很多人围观,还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B、小饭馆的老板虽然救了人,但对自己的损失斤斤计较,俨然一副小商人的嘴脸。

C、小说题为“错位”,意为“下里巴人”在灾祸面前奋不顾身救助他人却遭怀疑,表现了作者的不平之气。

D、农民工在关键时刻勇于救人,而且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精神可贵;但他们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他们遭人怀疑的原因。

E、作者写“通讯员”经历的对农民工“怀疑——调查——愧疚——尊敬”的过程,意在表达农民工值得尊重,社会应尊重农民工的愿望。

(2)分析下列①②句的作用并解释③句的含意。

(6分)

①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答:

②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

答:

③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

答:

(3).请简要分析三个“下里巴人”的共同的性格特征。

(6分)

⑷.小说描写了三个“下里巴人”在轿车“跳”进人工湖后,奋力勇救落水者却被人们怀疑为蟊贼的故事,最后误解虽被解除,但仍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请你谈一谈他们有如此遭遇的原因。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

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

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

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

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

……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

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

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

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

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

”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

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

“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

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

”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

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

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

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

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

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

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

”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

……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

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

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

”“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

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

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

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

“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

……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

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

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

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

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

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

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

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

“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

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

原因是二者均为谈吃的美文,同时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

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化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作画,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

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2)请你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

(6分)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以陶渊明与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6分)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俗亦雅”,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国财长斯诺、“财神”格林斯潘、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布什摩肩接踵,相继访华,中美关系迎来了新的蜜月。

B.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C.眼看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学生沉迷在网吧,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心不已。

D.中年人也许是最累的,工作的压力不必说,在家里既忙着养育孩子,又时时念着乌鸟私情。

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这是“授人以渔”,金针度与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是“授人以鱼”,最终为了不教。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险的物种。

C、北京医院采用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D、毒品泛滥不仅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而且会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站在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洒满了我全身。

①.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②.远远望去③.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④.仰头观望⑤.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⑥.香气洒满了整个院子

A.④①③②⑤⑥B.④③①⑤②⑥

C.②①⑤④③⑥D.②⑤①③④⑥

16、阅读下面的一则短新闻,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字,6分)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在501处地下文物中已开展工作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总面积128.76万平方米的4%。

地面文物2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址工作举步维艰,至今搬迁工作无法实施。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遭到破坏;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事件屡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17、25.仔细阅读下面例句,自选一个对象,按照例句的形式进行描述。

(5分)

  例句:

平常心,是惊心动魄激战后那只动情的琵琶,是车水马龙的马路边那朵小菊,是历尽艰辛后那宽容平和的笑容。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羽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玷污。

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的守护着自己的纯白、漂亮的羽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A只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并非文言之现代生命。

2.C其中A“文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属误用对象。

B“特有”一词错用,“程度”一说不符合原文;D“现代社会”一词偷换概念。

3.B“缺少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固性”表达错误

4、D识记得

7、

(1)吴范知道孙权想用这个方法搪塞当时的诺言,就用手推开不接受(意思对3分,“厌”1分,“手”1分)

(2)父母能生我养我,却不能让我免于死罪,男儿的相知,像你这样的就够了,还要那么多干嘛!

(意思对3分,“免于死罪”1分,“足”1分)

答案:

8.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

(3)(6分)

他们是救人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在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不计回报。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城市居民长期以来面对穿着邋遢的农民工往往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以貌取人。

②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生活窘困,长期以来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与尊重,一旦遇到失窃事件,有些人便会怀疑他们,认为他们人穷志短。

③有些人素质确实不高,“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严重遭遇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农民工有这种行为的可能性。

但无论如何不能以偏概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