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19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docx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选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温度带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是实际存在的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

互间差异大

2.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且热量充足B.乙区域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且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且土壤肥力高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4.导致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

图1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B.气温年较差大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6.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7.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

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8~9题。

8.材料中的A地和B省分别位于

A.西部经济地带 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部经济地带

C.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D.东部季风区 中部经济地带

9.关于材料中的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A地的城市化水平较高

B.由于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部

C.材料中的B省的省会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四季如春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于宽广的山间高原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10~11题。

1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1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在于

A.矿产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产业结构不合理D.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读图,回答12~14题。

 

12.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13.有关两区域的人文特征,正确的为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D.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14.结合图②分析图③中形成工业总产值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B.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C.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D.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下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a、b、c和箭头①的名称正确的有

A.a社会系统B.b生态系统

C.c经济系统D.①物质产品、资金等

16.关于图中箭头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②、⑥表示的量过大,往往产生环境污染

B.①、⑤表示的量越大,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③、④表示的量越大,人类生活质量会越高

D.①、②表示的量与人的管理调控关系不大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水土流失 ②气候变暖 ③水环境恶化④酸雨污染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18.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

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9~21题。

19.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获取 ②F表示产业消费 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④

21.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①高经济增长 ②发展清洁生产 ③倡导循环经济 ④减少资源开发

A.①②B.②③C.②④D.

①④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①种草护坡B.②打坝建库

C.③平整土地D.④修筑梯田

23.“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地表水下渗D.蒸发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24~27题。

               

 

24.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2

5.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减少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26.目前,鲁尔区发展状况是

①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发展了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④工业污染日趋严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7.为治理鲁尔区的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A.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

B.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回收有害气体和烟尘,变废为宝

C.植树造林,扩大人均绿地面积

D.禁止钢铁、煤炭工业在该地存在

根据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一繁荣一衰退一转型一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贫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回答2

8~29题

28.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恰当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9.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一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应将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就业

D.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

读图,完成30~31题。

 

30.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

然增长率高

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应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31.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B.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

C.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D.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干线长约1700千米。

川气东送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

据图完成32~33题。

 

32.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势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

33.下列关于川气东

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缓解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2008年12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黄河北—

河北工程(简称黄

段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河南省南水北调黄河以北干线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34~35题。

 

3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

35.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综合题: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3大题,共30分)。

36.如何走出贫困、人口增加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如何形成良性循环奔小康,是山区人民关心的大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下列各项是甲图三者发生联系的中间环节,请将字母代码填入甲图方格内。

A.毁林开荒、增加耕地

B.目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的需要

C.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需要养育更多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2)由甲图得出的启示为人口发展的原则应该是?

(3)图乙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实现转变的有效措施循环

图,请选择正确的代码填入乙图方格内。

D.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E.农林牧综合治理F.粮食单产提高

(4)图乙有效措施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_。

37.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7分)

材料一:

下表为黄十高原某地1978年和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

图1为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

统计项目

1978年

2007年

耕地面积(万公顷)

4.O

4.6

森林、草原比重(%)

18

10

气温年较差(℃)

33

36

年降水量(毫米)

440

380

水土流失范围

粮食平均亩产(千克)

160

150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0.5

人口(万人)

32

40

 

材料二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l:

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2:

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据材料一图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一表格内容,简述这30年间:

①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

②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在图1中的甲、乙两地任选一地,从材料二中选择适合该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2分)

材料 2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已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

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及其变化如下表所示:

1994年(%)

2002年(%)

2008年(%)

氧化铝

10

19.7

21.4

铁矿石

29.8

30.6

34.6

电解铝

7.6

16.3

18.8

钢铁

14.6

22.4

26.7

6.9

18.4

10.9

3.9

8.2

10.1

10.8

18.5

20.1

水泥

30.6

41.8

48.3

原油

4.9

7.0

7.6

乙烯

3.4

5.7

6.2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1994年以来为什么说中国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

(2)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

面对

这种现状,请你为我国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

(3)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型城市犹如我国的“工业粮食主产区”,

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上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图推断该市附近所具有的主要优势资源是______。

②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市所在的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请你借借鉴鲁尔区经验,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选修)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B

A

B

C

B

C

A

D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A

C

A

B

B

B

D

B

D

B

B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A

D

B

D

D

A

B

C

B

D

二、综合题:

36答案(9分)

(1)①C ②A ③B  (各1分)

(2)人口发展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2分)

(3)④E ⑤F ⑥D   (各1分)

(4)E(农林牧综合治理)  (1分)

37答案(11分)

⑴特点: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分)

原因:

①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水汔量越来越少(1分)

②地形阻挡,受夏季风越来越小(1分)

⑵①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面积减小(2分)

②气温的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小;水土流失范围增大(3分)

⑶甲地:

方案2(1分)

理由:

①降水量大于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较为容易;(1分)

②在坡度较大的沟坡仍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1分)

乙地:

方案1(1分)

理由:

①降水量小于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较难(或者植被生长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              (1分)

②降水少,可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草地为宜  (1分)

38答案(10分)

(1)1994年以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大,且持续上升。

(2分)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外资源。

(答对4点,得4分)

(3) ①煤炭 (1分)

②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或按课本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也给分)(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