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上带.docx
《潮上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上带.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上带
潮上带的概念
潮上带(supralittoralzone)为位于海洋生态区域的海滨区的最上部,平常只是波浪冲击的场所,故也称为浪溅带(splashzone),俗称潮间带上缘(supralittorialfringe),大致与此同义。
潮上带群落
潮上带群落supralittoralcommunity
由潮间带群落的附近陆地发展起来的海洋生物群落。
潮上带(supralittoralzone)为位于海洋生态区域的海滨区的最上部,平常只是波浪冲击的场所,故也称为浪溅带(splashzone),俗称潮间带上缘(supralittorialfringe),大致与此同义。
由于本群落在岩石海岸者,有玉黍螺类,沙滨海岸者有沙蟹类,内湾河口泥沙带,则有变形蟹类等占优势,所以成为本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潮上带群落的范围,因波浪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例如在岩石海岸,自藤壶的上缘到玉黍螺类栖息的上限,均作为潮上带群落的范围、在高于波浪露出度为中等程度的海岸,相当于从大潮平均高潮线附近至大潮满潮或暴风雨时波浪可冲击的上限附近这两者之间。
潮上带的生物,都是对物理干旱或生理干旱耐性强的种类。
它们虽然是起源于海洋,但却避忌长期浸没于海水中,多是不能在海水中长时间生活的种类。
潮间带群落
潮间带群落(mediolittoralcommunity,mid-littoralcommunity,littoralcommunity,ntertidalcommunity),高潮线和低潮线(严格来说是大潮最高高潮线和大潮最低低潮线)之间的海滨部分,称为潮间带(intertidalzone,tidalzollne),这里指的是以此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植物群落。
潮间带群落的扩展是根据波浪条件而有着巨大的变化,并不与潮差作相同的对应变化。
因此,作为海洋生态区分的潮间带(mediolittoralzone)范围,是根据植物群落本身的分布而定的。
例如在岩石海岸,一般是指从作为潮下带群落标志生物的大形海藻繁殖的上限,到藤壶类(Balanomorpha)着生的上限这一范围。
波浪边的露出度在中等程度的海岸,普通年平均低潮线和大潮平均高潮线之间大致相等。
生物可以举出藤壶类〔岩石海岸。
则有藤壶带(balanoidzone)之称〕。
浪漂水虱(cirolana)类或沙蟹类(砂滨海岸),长蟹、砂蟹类(内湾、河口的泥地),以及与红树林,(mangrove)相伴的其他动物类群(低纬度地方的泥地)等。
在潮间带由于对环境条件有着显著的梯度差别,所以各生物种呈狭幅带分布,在潮间带群落中显有成带现象(zonation)。
各种生物的分布上限多受露出时的干燥及温度、盐分的变化等非生物环境条件所制约;而分布下限则多为被食、种间竞争等生物环境条件所支配。
另外所谓littoral(海岸)一词,是以多种意义而被使用,其词义不得不根据前后词的连贯性加以判断。
原来F.Forbes和S.Hanley(1853)提出一般潮间带开始称为littoralzone(沿岸带、沿岸底带),现在也有按此意义而使用者。
另一方面,从广阔的高潮线至大陆架这一范围,也有称为littoralzone或littoralsystem(沿岸底系)的,这种情况下是潮间带,有时是潮间带和潮下带合并,而称之为真沿岸底带(eulittoralzone)。
潮下带
指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浪蚀基面以上的浅水区域。
亦即潮间浅滩外面的水下岸坡。
此区域水浅、阳光足、氧气丰、波浪作用频繁,从陆地及大陆架带来丰富的饵料,故海洋底栖生物很发育,有大量鱼类、虾及蟹、珊瑚、苔藓动物、棘皮动物、海绵类、腕足类及软体动物等,行光合作用的钙藻也大量繁殖。
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分选良好,磨圆度高,自低潮水边线向海,沉积物由粗逐渐变细。
根据此带内海底地形的局部变异,可分两个亚带:
①局限潮下带,又称“闭塞潮下带”或“低能潮下带”,海底微微下凹,波浪振幅较小,水流较弱,沉积物较细。
②开阔潮下带,又称“潮下高能带”,与外海直接相连,海底地形微微凸起,波浪和潮汐对海底沉积物搅动很厉害,并充分地筛选。
因此沉积物较粗,分选及磨圆度均较高。
雾迷山组
1934年高振西等命名“雾迷山灰岩”,1959年第一次全国地层会议改称雾迷山组。
1962年天津综合地质大队将该组由下而上分为罗庄层、二十里铺层、闪坡岭层,1965年河北区测队划分为四个段,1980年陈晋镳等内分为罗庄、磨盘峪、二十里铺和闪坡岭四个亚组,1990年天津区调队在1:
5万填图中又划分为四个段。
为一套富镁的巨厚碳酸盐岩建造,以韵律性明显、富含燧石、叠层石和微古植物为其特征。
底部以巨厚层燧石条带白云岩底面与下伏杨庄组呈整合接触。
分四段。
总厚度3340m。
一段:
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含粉砂泥状白云岩与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纹层状沥青质白云岩为主的韵律层;上部主要为灰色、深灰色中层及厚层含燧石条带粗晶白云岩、沥青质白云岩,夹灰白色厚、巨厚层含粉砂微晶白云岩(842m)。
二段:
下部由灰白色厚层燧石细晶白云岩、沥青质纹层状白云岩及叠层石白云岩、燧石层组成韵律层;上部由灰白色页片状含泥及粉砂微晶白云岩、杂色厚—巨厚层粗晶含灰白云岩、深灰色纹层状沥青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及黑色燧石岩组成韵律层(755m)。
三段:
底部为紫红色厚层含粉砂微晶白云岩;下部由灰色、浅灰色含粉砂微晶白云岩、含灰白云质砾岩、微晶灰质白云岩、黑色燧石条带和燧石层构成韵律层;上部深灰色厚层微晶灰质白云岩,含灰白色硅质条纹和条带;顶部有鲕粒白云岩、微晶灰质白云岩及紫红色中层碎屑微晶白云岩(877m)。
四段:
底部为灰白色白云质砂岩;下部为灰白色含灰粗晶白云岩、深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沥青质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上部为浅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顶部为巨厚层叠层石白云岩(862m)。
该组层理一般平直或微有起伏,有时可见斜层理、波痕,层面可见干裂等。
含叠层石:
一段为Microstylus-Pseudogymnosolen组合,
二段为Conophytonlituum-Jacutophyton组合;
二至四段富含微古植物Polynucella,Glottimorpha,Leiofusa,Nucellosphaeridium等属;该组一段黑色燧石富含微体藻类化石Oscillatoriopsisjixianensis,Palaeolyngbyaellptica,Saccophycusnitidus,Templumasinica,Pandorinopsisjixianensis等。
雾迷山组沉积期古地磁极性为负极性,古磁极位置-18.2N,49.2(张惠民等,1991)。
该组广布燕辽地区。
燕山北段兴隆—平泉一带,厚度减薄,上部地层时有缺失;
西段:
厚度显著变薄,仅为蓟县的三分之一,底部砂泥质较高,微晶白云岩发育;
东段:
自唐山东北开始,厚度明显减薄,多为薄层至中层微晶白云岩,偶见叠层石白云岩。
辽西区:
在凌源、建昌、朝阳、喀左、义县、北镇和阜新等地均有出露,岩性基本稳定,以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及燧石白云质页岩为主,底部以一层石英砂岩或石英角砾岩与下伏杨庄组呈整合接触,厚度则变化较大,朝阳厚达5427m,锦西、凌源均在3000m左右,而建平最薄,仅2000m。
凌源产叠层石和微古植物。
沧县隆起雾迷山组沉积相与储层初探
沧县隆起雾迷山组分为I,Ⅱ,Ⅲ3个岩性段,各段厚度相差较大。
各段地层均由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组成,叠层石发育,类型繁多,指相意义大。
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叠层石形态以及电性特征的重复出现,3个岩性段代表3个大的沉积旋回,每一旋回均呈现潮上、潮间、潮下的海进层序。
形成于典型的浅水陆表海潮坪沉积环境。
由于受岩相、岩性控制,受成岩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电性指标、物性数据和试油成果,初步确定雾Ⅲ段、雾Ⅱ段为好的储层段,属Ⅱ级储集岩;雾I段地层当遭受强烈后期改造时,亦可成为较好储层。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沧县隆起;雾迷山组;沉积相;储层
【分类号】:
P618.130.2
【DOI】:
cnki:
ISSN:
1000274X.0.1995-04-015
【正文快照】:
沧县隆起雾迷山组沉积相与储层初探高知云(西北大学地质学系,710069,西安太白北路1号;57岁,男,副教授)摘要沧县隆起雾迷山组分为I,Ⅱ,Ⅲ3个岩性段,各段厚度相差较大。
各段地层均由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组成,叠层石发育,类型繁多,指相意义大。
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叠层石形态以及电性特征的重复出现,3个岩性段代表3个大的沉积旋回,每一旋回均呈现潮上、潮间、潮下的海进层序。
形成于典型的浅水陆表海潮坪沉积环境。
由于受岩相、岩性控制,受成岩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电性指标、物性数据和试油成果,初步确定雾…
天津地区综合地层简表
地 层
构造
运动
同位素
年 龄
(百万年)
地层厚度
(米)
岩 性 特 征
沉积相
界
系
统
组
地层
符号
新
生
界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天津组
Q4t
华
北
运
动
燕山
运动
印支
运动
0.0103
0.128
0.73
2.48
12
25
40
60
135
195
19-25
灰黄、灰褐及黄褐色粉砂质粘土和少量黑灰色粘土及砂质粘土,夹薄层粉砂,见钙核和铁锰浸染。
陆
相
更新统
塘沽组
Q3t
43-56
上部为黄、浅黄色及褐色砂质粘土、粉细砂、底部见灰色砂质粘土;下部以灰、灰黄色细砂为主,夹灰黑色砂质粘土,含云母片。
佟楼组
Q2t
109-129
上部为灰、灰黄色粉细砂及黄灰色泥质粉细砂;中部为绿灰色粘土和灰黄色粉细砂;下部以灰、灰黄及浅棕红色粘土为主。
马棚组
Q1t
170-212
上部为深灰、灰褐色粘土,含钙核;下部为浅灰色砂质粘土及浅灰色粘土,见锈斑和钙核。
上第三系
上新统
明化镇组
N2m
700-1540
上部砂岩和泥岩互层;下部以棕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黄褐色、灰色粉、细砂岩。
中新统
馆陶组
N1g
200-600
上部以灰白色含砾砂岩为主,夹灰绿、棕红色粉砂质泥岩;中部以泥岩为主;下部多为含砾砂质泥岩和杂色砂岩。
下第三系
渐
新
统
东营组
E3d
0-532
以灰绿色、灰褐色砂岩为主,夹灰、浅灰及灰褐色砂岩。
沙
河街组
一
段
E3S1
100-1126
上部为灰色泥岩夹砂岩;中部为深灰色泥质岩;下部暗色砂、泥岩互层。
二段
E3S2
0-400
灰绿、灰色泥岩及浅灰色砂岩组成互层层序。
三段
E3S3
100-1700
边缘处为暗色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其内为大段暗色泥岩夹数层砂、砂砾岩。
始新统
四段
E3S4
0-600
灰、深灰色泥岩夹黑色页岩;碳质页岩、褐色油页岩和灰、灰白色薄层砂岩,间夹薄层泥灰岩
孔店组
E2K
300-900
紫红、棕红色砂质泥岩、含砾泥岩夹杂色砂岩。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白垩统
K1
378-817
上部为棕红色泥岩,含砾泥岩及泥砾岩;中部以暗色泥岩为主,富含化石;下部火山岩发育
侏罗系
J
378-817
黑色碳质泥岩,灰绿、、灰褐色泥岩夹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有煤层。
三叠系
中下三叠统
T1-2
0-659
自上而下暗紫红、紫红、棕红、黄绿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地 层
构造
运动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地层厚度
(米)
岩 性 特 征
沉
积
相
界
系
统
组
地层
符号
225
240
280
325
350
500
515
540
上
古
生界
二
叠
系
上
统
石千峰组
P2sh
加里
东运
动
怀远
运动
100-200
暗紫红色、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粉、细砂岩互层。
陆
相
石盒子组
P2S
300-770
灰白、紫红色中粗砂岩夹灰紫色、紫灰色、绿灰色粉砂岩、泥岩。
有A层铝土质泥岩,下部有不稳定煤线,泥岩以鲕状泥岩为主。
下
统
山西组
P1S
69
含煤层系,北部主要以砂岩为主,下部发育火山岩,南部砂泥岩互层,偶见砂质灰岩。
石
炭
系
上
统
太原组
C2t
154
含煤层系,上部为砂、泥岩、下部为灰、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灰岩及灰白色中细粒砂岩。
海
陆
交
互
相
本溪组
C2b
60-80
上部以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夹3-4层煤;底部多为紫灰、浅灰色鲕状,豆状铝土质泥岩。
下
古
生
界
奥
陶
系
中
统
马家沟组
O2m
260-542
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夹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下部见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
海
相
下统
亮甲山组
O1L
100-152
上部以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下部以灰岩为主;底部含有泥质。
冶里组
O1V
30-50
灰、灰褐色云斑灰岩及云斑泥灰岩。
寒
武
系
上统
炒米店组
∈3C
130-177
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生物灰岩、鲕状灰岩为主。
崮山组
∈3g
36-61
上部为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为泥灰岩和页岩。
中
统
张夏组
∈2Z
110-141
灰色鲕状灰岩为主,夹薄层深灰、绿灰色泥岩。
下统
馒头组
∈1m
190-375
暗紫红色、绿灰、灰紫色泥岩为主,夹浅灰色鲕状灰岩和褐灰色白云质灰岩;下部以泥岩灰岩,含球粒灰岩,含粒屑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为主。
地 层
构造
运动
同位素
年 龄
(百万年)
地层
厚度
(米)
岩 性 特 征
沉
积
相
界
系
统
组
地层
符号
统
昌平组
∈1C
蓟县
运动
芹峪
运动
吕梁
运动
580-600
850
950
1220
1600
1700
1800-1850
59-75
上部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下部为角砾岩和泥质灰岩。
上
元
古
界
青
白
口
系
景儿峪组
Qnj
60-112
暗棕红、灰绿色泥灰岩为主。
龙山组
Qnt
118-203
上部为灰绿色海绿石粉砂岩、含海绿石粉砂质页岩,中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硅质石英砂岩。
下马岭组
Qnx
168
灰黑、黄绿色粉砂质伊利石页岩为主。
中
元
古
界
蓟
县
系
铁岭组
Jxt
329
上部为灰色含藻灰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含燧石条带及团块的白云岩。
洪水庄组
Jxh
131
以色、灰绿、黑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为主,下部见灰白、浅灰绿砂质白云岩。
雾迷山组
Jxw
3010
以灰、浅灰、褐灰色白云岩为主,多见藻团硅质条带及砂质白云岩。
杨庄组
Jxy
1032
以棕红色泥质白云岩为主,见少量灰绿色泥质白云岩。
长
城
系
高于庄组
Chg
1530
含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及含锰页岩为主。
大红峪组
Chd
575
砂岩、砂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夹火山喷发岩。
团山子组
Cht
326
上部为块状含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砂岩;下部黑色、灰色白云岩与含砂泥质白云岩及灰色叶片状白云岩组成韵律层。
串岭沟组
Chch
859
暗色页岩、粉砂质(云)页岩为主。
常州沟组
Chc
859
以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
八道河群王厂组
Arw
石榴石角闪片麻岩及浅色变粒岩。
中华石典
(转载并整理)
(首先感谢前辈们为石友了解观赏石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中国观赏石简介之一
北京
1、金海石
金海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下游一带的峡谷河床中。
该石属卵石类图纹石,质地坚硬,形体完美,成浑圆和各种形状,色彩艳丽,多呈黄褐或浅 红等色,纹理丰富,构成的画面生动、独特,格调高雅,清新明快。
金海石的原岩是十几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类岩石,在远古时代受火山岩浆中含铁、猛矿液侵染、渗透而使高价铁和低价铁间隔分布,经漫长的风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断翻滚运移、水冲磨砺形成褐黄色、暗红色、黑褐色、墨色、红紫色等色彩丰富的卵石。
其褐黄色、暗红色多数呈现群峦叠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
黑褐色、黑色的纹理则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动物等。
金海石纹理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多呈山峦叠嶂或水浪汹涌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但也不乏风拂秋草、天鹅顾影等清幽寂静的图案。
画面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疏密得体,纹理清晰细腻,布局参差极富变化。
金海卵石多需进行打磨抛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纹理。
金海石因产于金海湖一带而得名。
另外也有叫独勒石的,因在独勒河也曾经采过这种石头。
2、轩辕石
轩辕石,又名北辰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
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
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掘成趣,大者可置于园林庭院,小者可置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
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轩辕石为硅质灰岩,肌理缜密,原岩在风化破裂后,孕育于红粘土中,经水浸溶蚀后多皴皱沟壑、孔洞纵横,因含铁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状小突起的铁质凝聚体。
轩辕石外表古朴,色如铁锈,石形奇特,体态玲珑;肖形状景,状物类形,皆神韵动人。
轩辕石一般都在岩石、土石缝中,需揭土才能挖得。
3、燕山石
燕山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燕山。
该石主要是指产于燕山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类奇石,如云纹石、虎皮石、燕石卵等,其中以云纹石、虎皮石更具特色,亦较为常见。
云纹石,也称折带石,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石肌颇多皱折,脉络纹理凹凸参差,如行云流水,或成云层,或成壁画,色调逼真,造型古朴凝重,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尤其适宜作盆景。
云纹石的原岩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且分层性较好,在地质构造变动过程中,表面薄层岩石受挤压而褶皱变形,呈现云层缎锦状的效果,故也称云锦石。
云纹石石源较少,在河北省涞水县一带也有分布。
虎皮石,京郊房山、门头沟和昌平等地均有分布,呈灰黄、灰蓝、黄蓝相间等色,貌似虎皮,故名。
石体多棱角,形状变幻丰富,常形成突兀险峻的峰峦景观或逼真生动的鸟兽形象等,颇具观赏性。
虎皮石的原岩为白云质灰岩,质地坚硬,常有方解石脉和燧石条带充填,经流水的长期冲刷浸蚀,发生差异风化,使其形成尖利脆薄的棱角和千姿百态的造型。
燕山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典型喀斯特钟乳岩地层,更有石灰岩层和石英岩、千页岩、板岩、海蚀岩、沉积岩等,赏石资源非常丰富。
燕山所产的石种甚多,有几十类,包括瓦井石、黄蜡石、上万石、雾云石等,也有的将其统称为燕山石。
各类赏石多见有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纹理逼真,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极为丰富,以象形状物者较为多见。
4、房山太湖石
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
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
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
北京房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层里,因红色山土的作用,新开采的多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日久后表面带些灰黑色。
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
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5、京西菊花石
京西菊花石,产于北京西山红山口菊花石沟及周口店等地。
该石基底为黑色炭质板岩,花瓣由束状、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组成;花形较小,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呈灰白色、褐色或浅红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风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京西菊花石是红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红柱石岩中。
红柱石(A12SiO5)是变质岩,产于石炭——二迭系炭质页岩与侵入岩体的接触带上,在地质学中属接触变质成因而非沉积成因,主要为富铝岩石(如页岩、高岭土等)分解再结晶而成,单晶体呈柱状,横切面近于正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
西山地区所产的红柱石质地很好,且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如菊花的花纹,奇特别致。
6、木化石
木化石,产于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乡下德龙湾。
该石大多垂直地面出露,最大的直径2.5米,小的有几十厘米,一般为0.5~1.0米。
颜色有灰白色、灰色和褐色。
其横断面上,有清晰地一圈圈规则美丽、疏密相间的年轮;在纵断面上,有细微的纵向纹理和凹凸不平、厚约1厘米左右的化石树皮。
下德龙湾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保存在下德龙湾侏罗系后城组砂页岩地层中,至今已有1亿3千万年历史。
那时成片的森林由于燕山运动及火山喷发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压环境中,富含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渗透到树木的内部,二氧化硅分子与树木的有机质成分进行置换,而树木的结构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变成了木化石,随着地表抬升,木化石又露出地表。
下德龙湾木化石,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出露的约有40多株,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其出露面积之大、数量之多、树径之粗在国内都较为少见。
7、汉白玉石
汉白玉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及南尚乐乡石窝。
该石属沉积变质型大理岩,质地细腻、洁白温润,内含闪光晶体,熠熠生辉,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建筑和雕刻材料。
高庄、石窝汉白玉矿,开采历史悠久,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
高庄和石窝地处低山丘陵带,地层产状平缓,矿层位于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第二段下部,共有两个含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