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6994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

2017年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玻璃杯

B.陶瓷碗

C.铁锅

D.塑料勺

解析:

玻璃杯、陶瓷杯、塑料勺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铁锅属于导体。

答案:

C

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B.

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解析:

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C、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与题意不符。

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3.(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解析:

A、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

故C符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答案:

C

4.(2分)下列家用电器中,将电流热效应作为工作原理的是(  )

A.电视机

B.电热水器

C.抽油烟机

D.电冰箱

解析:

A.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A错误;

B.电热水器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正确;

C.抽油烟机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的,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C错误;

D.电冰箱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D错误。

答案:

B

5.(2分)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解析:

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6.(2分)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解析:

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与其他因素无关。

答案:

A

7.(2分)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h1>h2

D.h1=h2

解析:

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铅笔离镜8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8cm,铅笔离镜4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4cm,故s1>s2;

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远离镜子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像的高度是不变的,即h1=h2。

答案:

D

8.(2分)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

轮胎上制有花纹

C.

用起瓶器夹紧瓶盖

D.

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解析:

A、给自行车车轴承中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A正确;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

C、用起瓶器夹紧瓶盖,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错;

D、防滑垫表面做的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D错。

答案:

A

9.(2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核桃夹子

C.

撬棒

D.

食品夹子

解析:

A、羊角锤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A错误;

B、核桃夹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B错误;

C、撬棒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错误;

D、食品夹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D正确。

答案:

D

10.(2分)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用湿手按已接电源的插座上的开关

B.及时更换家庭电路中绝缘皮老化、破损的导线

C.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用湿布擦拭电视机

D.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

解析:

A、不纯净的水容易导电,用湿手按已接电源的插座上的开关,会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B、电线的绝缘皮破损老化时应及时更换,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B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C、湿布的水是导体,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用湿布擦拭电视机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D、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这样当金属外壳漏电时,不能将电及时导向大地,易引发触电,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答案:

B

11.(2分)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解析:

A、热水袋的温度高,用热水袋取暖,内能由热水袋转移到手,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A符合题意;

B、锯木板时锯条发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B不符合题意;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解析: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错误;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

D、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故D正确。

答案:

D

13.(2分)小玲家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烤箱、电饭锅和电视机各一个,按照每度电0.5元的计费标准,将这三个用电器正常工作1小时的用电费用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柱状图。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在这三个用电器中,电烤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最高

B.在这三个用电器中,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最低

C.正常工作时,通过电烤箱的电流大于通过电视机的电流

D.在一个月内,小玲家电烤箱的用电费用一定比电饭锅的用电费用多

解析:

AB、这三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由于电烤箱、电饭锅和电视机的额定电压相同,

所以这三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一样大,故AB错误;

C、由柱状图可知,这三个用电器正常工作1小时的用电费从高到低依次是:

电烤箱、电饭锅、电视机;

而单价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消耗电能的关系为:

W电烤箱>W电饭锅>W电视机,

根据P=

可知,这三个用电器的电功率:

P电烤箱>P电饭锅>P电视机,

由P=UI得,通过这三个用电器的电流:

I电烤箱>I电饭锅>I电视机,故C正确;

D、虽然P电烤箱>P电饭锅,由于不知道一个月内电烤箱和电饭锅的实际工作时间,

所以,根据W=Pt无法判断电烤箱和电饭锅消耗的电能,所以无法比较电费的多少,故D错误。

答案:

C

14.(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

B.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R1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AD错误;

由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错误、C正确。

答案:

C

15.(2分)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

B.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

C.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

D.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

A、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根据公式F=pS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不变,故A错误;

B、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

C、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的重力和浮力之差,故C错误;

D、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说明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故D正确。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共8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2分)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

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

解析:

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故A正确;

B、光沿直线传播的影子所指的时辰就是时间,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故B正确;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增大了压力,目的是为了增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故C错误;

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故D正确。

答案:

ABD

1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

B.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该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C.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方向有关

D.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

解析:

A、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场越强,故A正确;

B、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不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故B错误;

C、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该实验还表明电流方向改变时,其磁场方向也随之改变,所以,通电导体产生磁场的方向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方向有关,故C正确;

D、利用铁屑可以看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但看不到磁场方向,磁场方向是人为规定的,故D错误。

答案:

AC

18.(2分)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升高

C.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的功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

解析:

A、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

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故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故D正确。

答案:

ACD

19.(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B.只要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的机械能就发生变化

C.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受到盐水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用锤子将铁钉钉入木板,锤子对铁钉的作用力与铁钉对锤子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解析:

A、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汽车与树木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故A正确;

B、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但物体的速度和高度不变,则物体的机械能就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合力为0,受到的盐水的作用力为浮力,不为0,故C错误;

D、用锤子将铁钉钉入木板,锤子对铁钉的作用力与铁钉对锤子的作用力大小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答案:

AD

三、实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2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20.(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PON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即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A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A

21.(2分)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解析:

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到9分钟,经历了5分钟,在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故A正确。

B、在4﹣9min时,海波吸收热量,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故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故B正确。

C、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海波的熔点是48℃时,42℃低于海波的熔点,是固态,故D正确。

答案:

ABD

22.(2分)中国科技馆有一个“会发电的衣服”的展台,在展台中可以做模拟“发电纤维发电”的实验。

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压电薄膜振动,使得一些与压电薄膜相连的小灯发光;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振动得更剧烈,发光小灯的数量增加。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压电薄膜振动时可以产生电压

B.小灯发光说明振动的压电薄膜中产生了电流

C.发光小灯的数量与踩动踏板的频率有关

D.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发电的总功率变小

解析:

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压电薄膜振动,使得一些与压电薄膜相连的小灯发光,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

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振动得更剧烈,发光小灯的数量增加,说明产生的电能越多,发电的总功率越大,故ABC正确,D错误。

答案:

ABC

23.(2分)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明将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B.金属块的质量为74g

C.金属块的体积为60c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4×103kg/m3

解析:

A、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故A正确;

B、由图乙,金属块的质量:

m=50g+20g+4g=74g;故B正确;

C、金属块的体积:

V=60cm3﹣50cm3=10cm3,故C错误;

D、金属块的密度:

ρ=

=

=7.4g/cm3=7.4×103kg/m3.故D正确。

答案:

ABD

24.(2分)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解析: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A、小杨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故D错误。

答案:

C

25.(2分)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A.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

B.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

C.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

D.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

A、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的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方便测量,没有可探究的问题,故A错误;

B、声波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

声速和频率,故可以探究波长与速度的关系,故B正确;

C、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还可能与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故可以探究,故C正确;

D、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是固定的,不适合探究,故D错误。

答案:

BC

26.(2分)小林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及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应为2.5V

B.图乙中的电流表示数为2.5A

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5Ω

D.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5W

解析:

A、在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应为2.5V,故A正确;

B、图乙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A,故B错误;

C、由I=

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

=

=5Ω,故C正确;

D、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5A=1.25W,故D错误。

答案:

AC

27.(2分)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1所示。

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2所示,图中图像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实验过程及图像,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

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

解析:

ABC、由图知在相等时间内,乙的水温降低少,乙材料的保温性能好,故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故AC正确,B错误;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可以通过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多少来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故D错误。

答案:

AC

28.(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均为定值电阻,实验时,干电池两端电压会随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而改变。

在不拆改电路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探究问题,利用这个电路进行实验能完成的是(  )

A.电路中的电流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吗?

B.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吗?

C.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吗?

D.电阻一定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吗?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R1、R2、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关系”时,应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测出不同电阻两端的电压,在不拆改电路的情况下,图中R1两端的电压无法测量,故A不能完成;

B.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时,应控制电阻的阻值不变,通过移动滑片改变R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故B能完成;

C.探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的阻值并测出电流,而图中R2的阻值不变,故C不能完成;

D.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时,应控制电阻的阻值不变,通过移动滑片改变R2两端的电压,且根据P=UI可测出R2的功率,可以研究电阻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