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目标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6596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目标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文目标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文目标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语文目标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语文目标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目标答案.docx

《语文目标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目标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目标答案.docx

语文目标答案

必修(三)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  祝福

1. C(A:

拓(tà)、B:

楞(léng)、D:

谬(miù))

2. D(A:

喧—暄 、B:

晦 —讳 、了—聊、C:

密—秘、连—联)

3. A (悚然:

害怕的样子。

淡然:

形容不经心,不再意,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

形容庄严,文中指摆出庄重的样子。

坦然:

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4. D

5.一来因为女人本来就可能没名字,封建时代,妇女只能依附于男人生存,是不能自由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出嫁之后,甚至姓氏也得“从夫”。

祥林嫂夫家是卫家山人,“那大概也就姓卫了”。

二来一个干下活的人,没必要知道名字,所以他们并不深究。

可见小说未言及祥林嫂的姓字,正是为了表现妇女低下的地位。

6.祥林嫂的能干在这段记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超乎寻常的工作负荷,“竟没有添短工”,表明这工作远远不是一个人能干下来的。

这些并没有使祥林嫂抱怨生活,相反却是满足。

可见祥林嫂对生活的要求是很低的,易满足。

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她就已经感到很幸福了。

这恰好也是一个伏笔,下文“她诚然是逃出来的”,告诉我们,就算是在鲁镇这么繁重的工作环境下,也远比在婆家要幸福得多。

7.第一处: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

第二处:

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

死前与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运用白描手法,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以及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8、略

2、守财奴

1、C(A奄yǎn;B箍gū;D拈niān)2、C(A贯注;B诀窍;D莫名其妙)3、C       

4、恬退隐忍:

以安然的淡泊的态度退让着,并暗暗忍受着不公的待遇。

恬:

安然。

  老态龙钟:

龙钟,行动不灵便。

形容年老衰弱的样子。

悉心调养:

尽心去调养身体。

悉:

尽,全。

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的追求过高的目标。

骛:

追求。

 5、“哆嗦”是为了哄骗女儿放弃继承权,故意在女儿面前表演,以引起女儿的同情。

本来这对葛朗台来说是最重要的大事了,但偏偏用“小小的”来修饰,这是故意轻描淡写,不引起女儿重视,以达到骗取继承权的目的。

这足以反映出葛朗台的狡诈。

 6、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葛朗台的紧张心理,唯恐女儿不签字,使他失去财产。

7、这句话反映了葛朗台的人生观。

他爱财如命,不讲亲情。

在他看来,金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这是守财奴的人生哲学。

8、欧也妮的善良、多情、天真、单纯,正反衬了葛朗台的贪婪、无耻、狡诈。

她对财产继承权的冷漠乃至最后放弃,也正反衬了葛朗台的卑鄙无耻、冷酷。

9、①葛朗台看到查理赠送给欧也妮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

②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

3.葡萄的精灵

1、 áiái、xù、tī、qìn、pí。

2.D (化险为宜—化险为夷    精捍-悍、   酒气薰天-熏)

3.A

4.染恙:

恙,病;生病。

虔诚:

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化险为夷:

险,险阻;夷,平坦。

化危险为平安。

比喻转危为安。

5.不能,结合全文来看,酿酒过程是从秋季开始到夏季结束的,“秋冬春夏”与上文的过程照应。

6.与前文“老爹说:

‘好,好!

它要沸腾的,沸腾几次,再平静几次,就变成好酒了。

’”一句照应。

好酒酿造的过程就如同人生磨砺的过程,都要经历多次“煎熬”最终才能归于平静。

7.经历人生风浪之后的平静,内心的澄澈纯净。

8.既是指穆敏老爹酿造的浓缩了“一个轮回以前的玫瑰紫葡萄的甘甜、芬芳、晶莹、娇妍”的酒,也是指像穆敏老爹一样的心地纯净的维吾尔族人民的情感世界。

4、聂小倩

1、B   2、A   3、D   4、C    5、C

6、①、聂小倩最初的媚笑和挑逗性的话“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遭到宁采臣的“正容”、“咄之”,使聂小倩便收敛了起先的“笑”。

 ②、聂小倩“以黄金一铤置褥上”。

宁采臣掇掷庭墀,曰:

“非义之物,污吾囊橐!

③、宁采臣把小倩带回家后,晚上小倩不敢回荒墓,宁采臣曰:

“斋中别无订寝,且兄妹亦宜远嫌。

宁采臣被塑造成这样的一个不好色不贪财的光明磊落之人,他的良好品质,使他顺利逃脱血光之灾,同时为解救身为女鬼的聂小倩提供了可能性。

结构上前后相照应,布局严谨巧妙,

7、聂小倩起初是一个被妖物役使以害人为生的孤魂野鬼,当她前往兰若寺欲通过美色和金钱的引诱而加害宁采臣时,受到对方严肃的警告和斥责,原本纯真善良的小倩被对方的凛然正气所震撼,这样,小倩由想伤害宁采臣转变到钦佩崇敬并帮助宁采臣逃避妖物的加害,并在侠客和宁采臣的帮助下,逐渐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还阳与宁采臣结为夫妇,从而过上知恩向善、悔过自新的崭新的人间生活,并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

8、浪漫主义手法。

.这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构成强烈对比,而最终是善战胜了恶,美战胜了丑的动人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9、弃恶从善、勤劳、善解人意,敢于突破难关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在打消宁母的顾虑,在亲朋好友面前博得好名声所显示的智慧。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1、D     2、C     3C    

4.D(“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不是指数量少的意思。

“不容置喙”意为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而句子要强调的是“事实真实可信”,应为“不容置疑”。

“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正确,从句意来看,“他”是认为孩子的毛病无伤大雅,应改为“不以为意”。

ABC三项中的这三个成语皆不符合语境。

D项中“恒河沙数”是形容数量较多,像恒河的沙子一样。

D句正是描写夏夜繁星点点让人惬意的景象,符合语境。

5.B(A项成分残缺,在“引导”前加“是”C项“对”掉到“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前;D项“提高并完善”与“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搭配不当。

6、D

A、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泼留希金”与果戈理《死魂灵》中的“夏洛克”弄反了。

B、《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

C、《祝福》出自《彷徨》

7.C(A.疾苦:

痛苦 B.射箭驾车,代打仗 D.对待) 

8.A(指代交纳租赋这件事)

9.B(①是关心厚待百姓,⑤与政绩无关) 

10.A(对照译文)

译文:

韩延寿是燕地人,年轻时做州郡里的文学掾。

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征召地方郡国中的品行贤良富有才能的文学掾吏,拿治理国家的得失(好坏)问题向他们询问。

因此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后升为淮阳太守。

(延寿)治理地方非常有名,后调任颍川太守。

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老百姓大多逞勇斗狠,互相结下仇恨。

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

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

几年以后,韩延寿被调任东郡太守。

延寿做官,崇尚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纷纷地交纳。

又设置里正、伍长,鼓励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

地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

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官吏就不用从事追捕坏人的苦差,老百姓也没有犯法被鞭打的忧患,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

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

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一位骑吏后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

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

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要说什么,门卒说:

“明府公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

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正好)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

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却被处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

”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

”回到舍邸,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了他。

11、城市是一块充满诱惑力的待垦的荒地;城市与乡村的事情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罢了;城市就像自家的土地,可以种自己想种的东西。

12、①比喻,如“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时态政治。

”将种地和编报两种不同的工作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既把握了两种工作自身的特点,又突出了两者的神似之处。

②比较,“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将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以形式上加以比较,突出了热爱劳动、踏实工作精神的可贵。

 13、①“扛着铁锨”意味着自己保持着自己热爱劳动、塌实工作的品质,有了这,在城市生活就不怕任何困难。

②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品质和能力的自信。

14、BC

15、一个人的欣赏趣味,通常由两大因素决定。

一曰:

性格修养决定欣赏趣味。

春兰与秋菊同为花中之秀,有人喜欢春之生机盎然,则钟情一枝独秀的春兰;有人偏爱秋之清爽怡人,  则青睐萧疏淡雅的秋菊  。

二曰:

  生活经历制约欣赏趣味  。

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爱看庸俗浅薄的《游龙戏凤》;而贫穷落泊的学子寒士,则盛赞铤而走险的《打渔杀家》。

16、我们到了那里要把好舵,千万不要阴沟里翻了船。

 

 

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5. 谏伐匈奴书

1.

(1)wù  

(2) sōu xiān  (3) jiàng   (4)  wăn (5) yǐng 2.E  3.D意动 其它使动4.B亡:

没有(有的译本为“忘记”)

5

(1)译:

那匈奴的习性,像群兽聚积和众鸟飞散一样,追赶他们就像捕捉影子一样。

 

(2) 译:

就派刘敬前往匈奴缔结和亲之约。

这以后,天下才没有了战争的事。

6.A没有固定居住的城池B没有堆积的财物C百姓不好役使 

7.主父偃是齐地临菑人,学习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的学说,晚年才开始学习《周易》、《春秋》、诸子百家的学说。

他游于齐国许多读书人之间,没有谁肯厚待他。

齐国许多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无法在齐呆下去。

①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

②孝武帝元光元年,他认为各诸侯国都不值得去游学,就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

③卫青大将军屡次向皇上推荐他,皇上不肯召见。

他带的钱财已经花光,留在长安已经很久,诸侯的宾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向皇帝上书。

④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就召见了他。

他所说的九件事,其中八件是法律条令方面的事,一件是关于征伐匈奴的事。

8.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

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载:

武帝“制诏御史:

‘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

《汉书·武帝纪》载:

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中说得更清楚:

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统一的标志。

它表明:

汉武帝不仅正式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并且,“推恩令”的整个过程都清楚明白,有案可查,不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谁——是田蚡还是董仲舒提的建议,武帝采纳了没有,诏令何在?

一千年来,虽经众多学者反复考证,但至今仍是一笔令人迷茫费解的糊涂帐!

“推恩令”告诉我们:

武帝时期政治变革的意义远远超过思想变革。

9

(1)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

(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

老弱冻馁,夭瘠壮狡,汔尽穷屈,加以死虏。

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

(2)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译文:

礼是谨慎地处理生和死的事情的。

生是人生的开始,死是人生的终结。

终结和开始都处理得很好,做人的道理就算完全了。

所以君子对人生的开始很敬重,对人生的终结也很谨慎。

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之道,也是礼义的表现。

 

6.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1.C:

shè   2. C A悍B赡.D唾   3.B   4.B 5描述了希特勒的疯狂入侵,并痛加声讨。

6.联想和想象 从人性的角度,作者动情地谈土地,谈家园,谈村庄和母亲儿童少女,把希特勒疯狂入侵的暴行,清晰地展现在听者的眼前和脑海,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听者对无辜民众的同情,对入侵暴行的愤怒。

7略

8.物语文学是在日本本国民间评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并受到我国六朝、隋传奇的影响的一种古典物语体裁。

(“受到我国六朝、隋传奇的影响”位置不可提前)

9.答案示例:

让知识的阳光播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成人播撒光明的种子,孩子汲取健康的食粮。

让书籍成为孩子们飞翔的翅膀吧!

10略

 

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B(A项中“wŭ”应为“wú”,C项中“zhuō”应为“zhuó”,D项中“liàng”应为“liáng

”)2.D3.D4.C5.D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形容写字、画画笔力遒劲。

应改为:

入木三分。

6.类比 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7.对比 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重大意义8.B9.广度 深度1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1.

顺序:

③④②① 12、略

 

8.书信三则

1.B抵:

拜谒进见2、A 怎么 B因为按照C却是D如果 你  3.C 4.D5.决心赴死的原因6.迄:

到 迩:

近 強祖國:

使…强大强盛無所不至:

什么坏事都做                      窃:

我是以滿政府一日不去:

因此  此固人人所共知也:

本来  7.

(1)译:

仅仅用立宪的空名,迷惑人民百姓的视听,必定要把中国国土断送给外族,然后才感到心中快意。

(2)译:

男儿活在世上,不能建功立业来使国家强盛,使同胞获得幸福,即使为此奋斗而死,也是快乐的事,况且为祖国的生死存亡而死,也是在道义上应该这样的。

8.所选事物与后面甲、乙所抓特点吻合,对比要鲜明或有哲理。

(1)秤砣 甲:

身子虽小,却能压千斤。

乙:

一生都在称量别人,却从不知道自重。

(2)流星 甲: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闪闪发光。

 

乙:

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必然坠入黑暗的深渊。

9.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

财富(金钱)、心情、生活态度。

 10、略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

1.B A肖像(xiào)功成名遂(suì)声调误读/C.信笺(jiān)讣告(fù)声母误读/D琴弦(xián)乘人之危(chéng)韵母误读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察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

A中娇健应为矫健,B中拾人牙惠中的惠应改为慧,D中磬竹难书中的磬应为罄。

3.D(精髓:

这里指文章最重要最好的部分,是名词,可用;精粹:

精炼纯粹,形容词,不可用。

清楚:

这里指文章的表达方式清晰、明白、有条理,可用;清爽:

清新凉爽的天气,轻松爽快的心情,清淡爽口的口味,房间打扫得清洁而有条理,但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表达方式,即使用于本句,也与下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不搭配。

准确:

行动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可用;精确:

非常准确。

用于此程度过重,有违句意。

 

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察了成语方面的知识。

B中“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故选B。

4.答案:

A 解析:

B中缺少语句成分,C中语序不当,D中主谓不当。

5.答案:

A 解析:

考察对语境的体会。

时而在水上遨游对应时而在岸上嬉戏,则排除B,C。

然后根据语境得第五句和第二句搭配,故选A。

二、

7.[答案]C"备"这里可讲为"完全”"全都",是"完备""齐备"的引申义。

"备尽“,全都用过了。

8.[答案]D,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A:

前一个是不定代词,有时:

后一个是不定代词,有人。

B:

前一个是介词,表示比较,比;后一个表示被动,被。

C:

两个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那么;后一个表示顺接关系,就。

9.[答案]c;应是:

由是(长孙皇后)疾遂甚

10.[答案]D①主要表现长孙皇后处理后宫事物进退有分寸。

④表现长孙皇后生活节俭。

⑤表现长孙皇后的贤惠。

⑥表现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

②③均表现长孙皇后的"仁爱"

11.[答案]D,太子没有下令,只是提议。

参考译文   

长孙皇后仁义孝敬,生活俭朴,喜欢读书,经常和太宗随意谈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觅。

有时太宗无故迁怒于宫女,皇后也佯装恼怒,请求亲自讯问,于是下令将宫女捆绑拘押起来,等到太宗怒气平息了,才慢慢地为其申辩,从此后宫之中,没有出现滥刑枉杀的事情。

豫章公主幼年丧母,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亲生。

妃殡以下有病,皇后都亲自探视,减少自己的药物饮食费用,资助他们治疗。

宫中没有人不爱戴皇后。

皇后教育各位皇子,常常把谦虚节俭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对皇后说,东宫的器物用具比较少,请求皇后奏请皇上增加一些。

皇后不允许,说:

"身为太子,(应该)担忧德行不立,声名不好,为什么担忧没有器物用具呢?

"太宗身患疾病,一年多不愈,皇后在床前待候,昼夜不肯离开。

经常将毒药系在衣带上,说:

“皇上如有不测,我也不能一个人活下去。

”皇后一向有气喘病,前一年跟从太宗巡幸九成宫。

柴绍等人深夜密告有紧急变故,太宗身穿甲胃惹出宫阎询问事由,皇后抱病紧随其后,身边的侍臣劝阻皇后,她说:

"皇上已然震惊.我内心又怎么能安定下来。

“从此病情加重。

太子对皇后说:

"药物都用过了,而病不见好,我请求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也许能够得到冥冥之中神灵的庇佑。

“皇后说:

"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所能转移。

如果行善积德便有福祉,那么我并没做恶事;如果不是这样,胡乱求福又有什么好处呢?

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不能多次发布。

道教、佛教乃异端邪说,祸国殃民,都是皇上平素不做的事,为什么因为我一个妇道人家而让皇上去做平时不做的事呢?

如果一定要照你说的去做,我还不如立刻死去!

"太子不敢上奏,只是私下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玄龄禀明太宗,太宗十分悲痛,想为皇后而大赦天下,皇后坚决制止了他。

12.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

13.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写的。

14.从两方面写怎样面对情绪上的跌宕的:

1、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2、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15.比喻。

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16.略。

17.快乐是指回忆起儿子小时的可爱及成长的经历;惆怅是指儿子现在远离自己。

18.儿子长大了,成材了,还让自己学到了很多。

19.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父母对自己爱之切的表现。

20.热爱孩子,民主、平等,循循善诱等。

21.略

22.略

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9、外国诗歌

(一)

1、 hé mái  dào wàn yǒu kuì yù hào  zǔ  jì

2、B  嬉戏  毫无顾忌  飘零    

3 A(“整治”一是指整理,修理;二是指进行某项工作,该词多含治理之意;“整顿”指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质疑”是提出疑问;“置疑”是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句子。

4  

(1) 美国   诗人  自由诗   《草叶集》 

(2) 英国  戏剧家    诗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仲夏夜之梦》

5、诗人写出自己从消沉到振作,从忧虑到开心,从自卑到自豪,正是由于你(友谊)所起到的精神力量的作用。

诗句中没有赞词,却正是对友情最好的歌颂。

6、“你”“我”相融是惠特曼表现“自我”的一个独特手法。

纵观全诗,尽管这个“我”总是以叙事者的身份在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个“你”却始终伴随着“我”,歌唱着《我自己的歌》。

通过戏剧化地表现诗中“我”与“你”关系,将诗人的自我与周围的一切人和事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融“自我”于“民主”和“全体”之中。

惠特曼是要将他的叙事声音化为一种更为普通、更加包罗万象的言语,让读者觉得他不仅是在描写自己,而且也在表现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宇宙。

7.从时间和程度上写出了诗人愿意时时刻刻伴随着少女,表明了深深的爱意。

8.诗人幻想自己成为少女身上最贴近的一样东西,好时时挨近她;赋予这些东西以感知,寓一往深情于其中,生动地表现了对少女的热爱之情。

9.《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引申出对淑女美好形象的诸多联想。

10.A(应该看到,作为爱情,已经包含了对少女的整体,而不可能将外表与精神割裂)

11、略

10、外国诗歌

(二)

1、suì  jiè  xián  dùn  yì  máo  hán  huáng màn  wéi qiáng

2、D  洁白无瑕  挹泪诀别  涵盖

3、A(不忍卒读:

形容文章感人,令人不忍心读下去;不堪卒读:

形容文章错误太多或文字粗俗低劣,令人难以读完。

这里应用“不堪卒读”。

耳熟能详: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和盘托出:

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乘风破浪:

比喻不怕艰险,奋勇向前。

用来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也可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4、

(1) 法国   诗人    象征主义/现代主义  《恶之花》

(2)法国  《天鹅》

《窗户》、《蓝天》  (3)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