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652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docx

工程缺陷处理方法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华润置地长青项目

工程地点

沈阳市浑南新区

建筑面积(m2)

70000

建筑高度(m)

80

基础形式

高层-筏板基础其它-独立基础

主体结构

短肢剪力墙

抗震等级

三级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地上层数

24

地下层数

1

标准层层高(m)

3.15

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

华润置地(沈阳)房地产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大连阿尔滨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沈阳市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项目经理

马永辉

技术负责人

赵永钢

二、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4、《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6、本工程施工图纸;

7、本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第二节、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

1、冬施混凝土缺陷

1.1、现象

混凝土表面被施工人员踩踏,留有脚印。

1.2、处理方法

先对脚踩过的部位进行凿毛,用水清洗,然后用高一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将脚印表面磨平,待达到一定强度后,表面再用1:

2水泥砂浆磨平。

2、烂根

2.1、产生原因

(1)模板下部封闭不严,造成漏浆。

(2)混凝土振捣不及时或振捣不密实。

(3)模板加工时木屑扫入柱角或梁底没有进行清理。

2.2处理方法

采取灌浆法修补,材料使用高一强度的混凝土灌浆料,施工流程为:

旧混凝土凿毛→用清水冲洗饱和→灌注、涂抹灌注浆体→养护。

施工具体措施如下:

(1)、基底处理

 凿毛。

为确保灌浆料与基底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用钢丝刷或喷砂方法清除表面浮层污物(有油漆或油脂污染部位用丙酮洗刷)。

如基面松动严重,应采用人工凿毛方法,凿掉破损的混凝土,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凿毛务必彻底全面,但也不宜深度过大,以免损坏混凝土。

 冲洗和饱和。

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高压水枪(采用自来水)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地喷洒,使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且表面无明水。

(2)、灌浆料的配制

  灌浆料和水按规定的量在料桶中用搅拌机上下左右缓慢移动,充分搅拌均匀,且搅拌叶片不得提至液面之上,以免混入气泡。

稠度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来确定。

成品灌浆,具有大流动性、无收缩、早强及高强(28天达到55MPa)等性能,可以满足和易性和强度要求。

(3)、施工及养护

.施工

  A、灌浆。

待混凝土面凿毛清洗后,手摸混凝土表面时,感觉到似湿,应立即灌浆或抹浆,可采用机械喷涂或人工压抹,操作速度要快,朝一个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反复抹。

  B、如修补厚度超过3cm时,应分层施工。

层与层之间应间隔4h。

用高一强度的灌浆料适宜在5~3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施工。

如环境温度超出此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及配比进行调整。

  养护  

  灌浆后24小时不得使灌浆层振动、碰撞;在终凝前(2-4h)对表面抹压光,终凝后即应覆盖温润得布袋或草袋,并洒水养护,每天4-6次。

养护温度在15OC以上为宜,时间为七天。

(4)、施工控制

  为保证灌浆的施工质量,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操作程序,对各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

  灌浆层外观平整,层面与基底结合牢靠。

  在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抽样检验,必要时可现场进行钻孔取芯试验,以检查其效果。

(5)、施工注意事项

  .  清理基面,凿除破损、松动的混凝土,混凝土表面粗糙、洁净。

  .  抹砂浆前2h,用饮用水冲洗待修补部位,使混凝土表面处于饱和状态,但表面不能有明水。

  .  人工修补时,无论采用机械喷涂还是人工抹砂浆,应朝一个方向使用抹刀,并且尽量一次抹完,避免来回抹。

如修补厚度超过3cm时,应分层抹,层与层之间应间隔3~4h,每层厚度不超过2cm。

  .  终凝后,如果灌浆层与混凝土表面不平,可以人工打磨,并将表面颜色调试相同。

3、露筋

3.1、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3.2、原因分析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

(2)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3)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

(4)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5)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6)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3.4、治理方法

(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

2或1:

2.5无收缩加界面剂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3)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结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尘、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修补,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

4、麻面

4.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4.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致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3、处理办法

(1)结构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

(2)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

2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5、蜂窝

5.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5.2、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5.3、处理办法

(1)把松散的砼清除,直到露出坚硬的混凝土。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用镘刀把调制好的砂浆挤压入气孔,同时刮掉多余的砂浆。

(3)较大蜂窝,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4)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5)注意养护,待修补的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角磨机打磨一遍,对于要求较高的地方可用砂纸进行打磨。

6、孔洞

6.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6.2、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6.4、处理办法

(1)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必须及时通知项目技术部,会同生产部、质检组及甲方、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2)一般是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较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实。

(3)对现浇混凝土梁柱的孔洞,可在梁底用支撑支牢,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

7、缝隙、夹层

7.1、现象

混凝土内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7.2、原因分析

(1)施工缝或后浇缝带,未经接缝处理,将表面水泥浆膜和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充分湿润,就继续浇筑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在施工间歇时,施工缝处掉入锯屑、泥土、木块、砖块等杂物,未认真检查清理或未清除干净,就浇混凝土,使施工缝处成层夹有杂物。

(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下料,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密实:

或浇筑混凝士接缝时,留搓或接搓时振捣不足。

(5)柱头浇筑混凝土时,当间歇时间很长,常掉进杂物,未认真处理就浇筑上层柱常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

7.3、治理方法

(1)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2)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捣实,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8、缺棱掉角

8.1、现象

结构构件边角处或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脱落,造成截面不规则,棱角缺损。

8.2、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造成混凝土脱水,强度降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冬期低温下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或混凝土边角受冻,造成拆模时掉角。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科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8.3、治理方法

较小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用钢丝刷刷干净,清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后,用1:

2或1:

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

对较大的缺校掉角,可将不实的馄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士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灌捣实,并认真养护。

9、混凝土裂缝

9.1、现象

(1)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混凝土后出现裂缝。

(2)混凝土楼板上表面在初凝时出现裂缝。

(3)混凝土梁、板在拆模后发现下部出现裂缝。

(4)混凝土墙体沿预留洞口部位出现裂缝。

9.2、原因分析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种类繁多,裂缝出现的部位、原因、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深度各不相同,裂缝的性质也不一样。

发现裂缝应首先请项目技术部门汇同甲方、监理对裂缝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对可确定其性质为不涉及结构安全的可商议确定其处理方案,对于有可能涉及结构安全要请设计或裂缝方面的专家进行分析,以确定处理方案。

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A、底板等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不久后出现裂缝。

B、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特别是中午浇筑完混凝土后,经太阳暴晒,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