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645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docx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教案设计者:

郑六春

一、考试说明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学习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考点解析:

1、概括诗歌的主旨

2、评价诗歌的社意义,现实意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

四、思考…讨论…梳理: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漂泊无依、惆怅寂寞、哀怨愁苦、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

李清照《醉花阴》

(2)怀古咏史:

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

          李白《越中览古》

(3)建功报国:

边塞征战、追求功名、建功立业、汗马功劳、叹报国无门、年华易逝、功业无成、叹山河沦丧、斥昏庸腐朽、叹战争之苦、忧国忧民、渴望和平。

        陆游《书愤》 纳兰性德《长相思》

(4)离别寄慨:

离别之恨、离情别绪、黯然销魂、惜别勉励、倾述衷肠、柔情蜜意。

          柳永《雨霖铃》

(5)写景抒情:

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节物变化、时序变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生活杂感:

自伤身世、悲怆伤痛、宦海沉浮、仕途失意、鞭挞丑恶、追求理想、执着现实。

杜甫《旅夜书怀》

★作者的情感态度分类:

喜:

愉悦  甜蜜  喜悦  淡泊  赞颂

怒:

愤概  憎恶  幽怨  讥讽  鞭挞

哀:

孤寂  失落  忧愁  悲闷  离恨

乐:

恬淡  闲适  激昂  旷达  高雅

六、方法与技巧:

(1)、读作者:

    在鉴赏时可先注意作者,如果作者是陌生的,一般来说,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不会影响对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知的,则应联系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来解读诗歌,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关作者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

 

(2)、审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

 

(3)、读注释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

 

(4)、抓关键词句

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诗词中的这些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5)、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注意诗的隐含信息

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含蓄,有的明说是这,实指是那,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外一个意思。

有的诗交代写作背景、目的,虽属于诗外的补充说明,但对诗歌旨意的把握非常重要。

 

七、考查基本形式:

 

 例一、阅读下面这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答案】这篇作品均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教师归纳】:

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

指棋盘。

(1).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6分)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试题解析】根据注①刘一止简介提供的一些背景材料,更是启发考生,作者表面写的是琴棋,实际上是在托物言志。

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

从诗的第三联可看出,作者虽说“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但显然这只是反语,“世愈疏”决不是因作者的年老,而完全是由于作者的方直之品不变;“万事妨”也并非是由于作者的“拙”,也还是因为他不圆通,有棱角。

这样,作者正直之品不变,其结果就只能落得个小斋独处,无法去系国家的“兴亡”了。

在三、四两联中,作者实际抒发的是这样的情怀:

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不公的讥讽。

【教师归纳】:

概括评价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八、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

(3分)

【参考答案】通过抗元兵败只得离家归隐的无奈的愁苦,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九、作业布置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题精练

    1.(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

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

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

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

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主旨的能力。

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答案: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

    2.(2010·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

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答案:

表现了:

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3.(201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

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②仍:

又。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步,了解背景,研读诗歌。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

次年复拜相。

王安石复相后仍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第二步,由此,形成自己的看法。

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

第三步,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自己观点的依据。

    答案: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阅卷实录 

    1.(2010·江苏苏州中学高三语文阶段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①。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

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

初平:

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题目 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4分)

【学生答案】诗人壮年时有报国之志但得不到重用,直到残年仍想为国尽忠效力,但怀才不遇,因而心灰意冷,想过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

【失分原因】得3分。

能抓住诗中“壮日”“残年”两个时间段,把这两个时间段的情感基本说出,但对诗中情语“期”“慕”“看”抓得不牢(尤其是“慕”的内容)。

【参考答案】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

【增分技巧】高考“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