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意述真全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6046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拳意述真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拳意述真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拳意述真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拳意述真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拳意述真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拳意述真全文.docx

《拳意述真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拳意述真全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拳意述真全文.docx

拳意述真全文

拳意述真序

孙禄堂先生以形意、八卦、太极拳术教授后学,恐久而失其真也,作摹拳意述真,述先辈教授之精意而加以发挥。

竣稿后,命余序之。

三家之术其意本一。

大略务胜人。

尚气力者,源失之浊。

不求胜于人,神行机圆而人亦莫能胜之者,其源那么清,清那么技与道合。

先生是书皆合乎道之言也。

先生学形意,拜李奎垣先生之门。

李之师为郭先生云深,而先生实学于郭,从之最久。

幼弃其业,随之往来各省,郭先生骑而驰,先外行揽马尾,步追其后,奔逸绝尘,日尝行百余里。

至京师,闻程先生廷华精八卦拳术,董海川先生之徒也,访焉,又绝受其术。

程先生赞先生敏捷过于人,人亦乐授之。

蚤从郭,暮依程,如是精练者数年,游行郡邑,闻有艺者,必造访,或不服与较,而先生何尝负之。

故郭、程二先生赞曰:

“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先生年五十余,有郝先生为桢者,自广平来,郝善太极拳术,又从问其意,郝先生曰:

“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

”故先生融会三家而能得其精微,笔之于书,表章先辈,开示后学,明内家境艺无二之旨。

动静交修之法,其理深矣,其说俱备于书,阅者自知之。

余因略述先生得道之由,以见先生是书,乃苦功经历所得者,非空言也。

民国十二年(1923年)岁次癸亥仲冬靳水陈曾那么序

拳意述真自序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

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当中。

夫道,一罢了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之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那么一也。

易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

假设偏阴、偏阳皆谓之病。

夫人之一生,饮食之不调,气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之故也。

故前人创内家拳术,令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躯体力行,以合其道,那么能复其本来之性体。

然吾国拳术,门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终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尽其法。

余自幼年好习拳术,性与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拳术相近,研究五十余年,得其概要。

曾著形意、八卦、太极拳学,已刊行世。

今又以昔年所闻先辈之言,述之于书,俾学者得知其真意焉。

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那么同;用法不一,其制人当中心,而取胜于人者那么一也。

按一派拳术当中,诸位先生之言论形式,亦有不同者,盖其运用或有异耳。

三派拳术之道,始于一理,中分为三派,末复合为一理。

其一理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

形意拳之诚一也、八卦拳之万法归一也、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

前人云: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得其一而万事毕也。

”三派之理,皆是以虚无而始,以虚无而终,因此三派诸位先生所练拳术之道,能与儒释道三家诚中、虚中、空中之妙理,合而为一者也。

余深恐诸位先生之苦心精诣,久而淹没,故述之以公同好。

惟自愧学术谫陋无文,或未能发挥诸位先生之妙旨,望诸同志,随时增补之,以发明其道可也。

民国十二年(1923年)岁次癸亥直隶完县孙福全序

禄堂先生即著形意、八卦、太极三书行世,嘉惠后学,厥功匪浅,然独惧不知者以拳术为御侮之具,仅凭血气之勇也,于是有《拳意述真》之作,凡拳中之奥义阐发无遗,平日所闻之诸先生辈者一一笔之于书,使好拳术者由此而进于道焉。

俾武术之真义不致淹没,此先生之苦心也。

其以述真名者,盖本述而不作之意,于此益见先生之谦德己。

民国十二年(1923年)岁次癸亥冬月吴心谷拜读并识

 

拳意述真目次

第一章形意拳家小传………………………………………………………………………(5)

第一节李洛能先生…………………………………………………………………………(5)

第二节郭云深先生…………………………………………………………………………(5)

第三节刘奇兰先生…………………………………………………………………………(6)

第四节宋世荣先生…………………………………………………………………………(6)

第五节车毅斋先生…………………………………………………………………………(7)

第六节张立德先生…………………………………………………………………………(7)

第七节刘晓兰先生…………………………………………………………………………(7)

第八节李镜斋先生…………………………………………………………………………(7)

第九节李存义先生…………………………………………………………………………(7)

第十节田静杰先生…………………………………………………………………………(8)

第十一节李奎垣先生………………………………………………………………………(8)

第十二节耿诚信先生………………………………………………………………………(8)

第十三节周明泰先生………………………………………………………………………(8)

第十四节许占鳌先生………………………………………………………………………(9)

第二章八卦拳家小传………………………………………………………………………(10)

第一节董海川先生…………………………………………………………………………(10)

第二节程廷华先生…………………………………………………………………………(10)

第三章太极拳家小传………………………………………………………………………(11)

第一节杨露禅先生…………………………………………………………………………(11)

第二节武禹襄先生…………………………………………………………………………(11)

第三节郝为桢先生…………………………………………………………………………(11)

第四章形意拳………………………………………………………………………………(12)

第—节述郭云深先生言……………………………………………………………………(12)

第二节述白西园先生言……………………………………………………………………(21)

第三节述刘奇兰先生言……………………………………………………………………(22)

第四节述宋世荣先生言……………………………………………………………………(23)

第五节述车毅斋先生言……………………………………………………………………(24)

第六节述张立德先生言……………………………………………………………………(26)

第七节述刘晓兰先生言……………………………………………………………………(26)

第八节述李镜斋先生言……………………………………………………………………(27)

第九节述李存义先生言……………………………………………………………………(27)

第十节述田静杰先生言……………………………………………………………………(28)

第十一节述李奎垣先生言…………………………………………………………………(28)

第十二节述耿诚信先生言…………………………………………………………………(31)

第十三节述周明泰先生言…………………………………………………………………(31)

第十四节述许占鳌先生言…………………………………………………………………(32)

第五章八卦拳………………………………………………………………………………(34)

述程廷华先生言………………………………………………………………………………(34)

第六章太极拳………………………………………………………………………………(35)

第一节述郝为桢先生言……………………………………………………………………(35)

第二节述陈秀峰先生言……………………………………………………………………(35)

第七章形意拳谱摘要………………………………………………………………………(36)

第八章练拳体会及三派之精义……………………………………………………………(39)

 

第一章形意拳家小传

第一节李洛能先生

李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农、老农、皆一音之转也。

直隶深县人。

做生意山西太谷,喜拳术。

闻县境有戴龙邦先生者,善形意拳,往访焉。

觌面一见,言谈举止,均甚高雅,不似长武术者,心异之,辞去。

改日倩人介绍,拜为门下。

时先生三十七岁也。

自受教后,日夜练习。

二年之久,所学者仅五行拳之一行,即劈拳,并半趟连环拳耳。

虽所学无多,而心中并非请益,诚恳习练,日不中断。

是年龙邦先生之母八十寿诞,先生前去拜祝。

所至之宾客,非亲友即龙邦先生之门生。

拜寿以后,会武术者,皆在寿堂练习,各尽其所学焉,先生只练拳趟半。

龙邦先生之母,性喜拳术,凡形意拳之道理并形式,无所不晓,遂问先生为何连环拳只练半趟,先生答曰:

“仅学此耳。

”当命龙邦先生曰:

“这人学有二年之久,所教者甚少,看来却是忠诚朴实,能够将此道理,用心教授之。

”龙邦先生本是孝子,又受老母面谕,乃尽其所得乎心者,而授之先生。

先生精心练习,至四十七岁,学乃大成。

于形意拳之道理,无微不至矣。

每与人相较,无不为所欲为,手到功成,那时名望甚著,北数省人皆知之。

教授门生郭云深、刘奇兰、白西园、李太和、车毅斋、宋世荣诸先生等。

于是先生名声愈著,道理愈深。

本境有某甲,武进士也,体力逾常人,兼善拳术,与先生素相善,而于先生之武术,那么窃有不服,每蓄意相较,辄以相善之故,难于开口。

一日会谈一室,言笑一如平常,初,不料某甲之蓄意相试,毫无防范之意,而某甲于先生行动时,乘其不意,窃于身后即抓住先生,使劲举起,及一伸手而躯体已腾空斜上,头颅触入顶棚之内,复行落下,两足仍直立于地,何尝倾跌。

以邪术疑先生,先生告之曰:

“是非邪术也,盖拳术上乘神化之功,有不见不闻之知觉,故神妙假设此,非汝之所知也。

”时人遂称先生曰:

“神拳李能然。

”年八十余岁,端坐椅上,一笑而逝。

第二节郭云深先生

郭先生讳峪生、字云深,直隶深县马庄人。

幼年好习拳术,习之数年,无所得。

后遇李能然先生,谈及形意拳术,形式极简单,而道理那么深奥,先生甚倾心之。

能然先生,视先生有真诚之心,遂收为门下,口传手授。

先生得传以后,心思会悟,躯体力行,旦夕习练数十年。

能然先生教授手法,二人对手之时,倏忽之间,身已跌出二丈余,并非觉有所痛楚,只觉轻轻一划,遂飘但是去。

先生既受能然先生。

所教拳术三层之道理,以至于体用规矩法术之微妙,并剑术刀枪之精致,无所不至其极。

常游各省,与南北二派同道之人交接甚广,阅历颇多,亦尝戏试其技,令有力壮者五人,各持木棍之一端,顶于先生腹,五人将足立稳,将力使足,先生一鼓腹,而五壮年人一齐腾身而起,跌坐于丈余之外。

又练虎形拳,躯体一跃至三丈外。

先生所练之道理,腹极实而心极虚,形式神气繁重如泰山,而躯体动作轻灵如飞鸟,因此先生遇有意外之事,只要耳闻目见不管何物,来的如何勇猛速快,随时躯体皆能避之。

先生熟读兵书,复善奇门,著有《讲解形意拳经》,详细明畅。

赐予收藏,后竟被人窃去,不知今藏何所,未能付梓流传,致先生启逮后学之心,淹没不彰,惜哉!

先生怀抱绝技奇才,未遇其时,仅于北数省教授多人,后隐于乡闾,至七十余岁而终。

第三节刘奇兰先生

刘先生,字奇兰,直隶深县人。

喜拳术,拜李能然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术。

先生隐居田庐,教授徒弟,联络各派,无门户之见,有初见先生,数言即佩服为门生者。

先生至七十余岁而终。

门生中以李存义、耿诚信、周明泰三先生艺术为最。

其子殿臣,著《形意拳抉微》,发明先生之道。

第四节宋世荣先生

宋世荣先生,宛平人。

喜昆曲、围棋,性又好拳术。

在山西太谷开设钟表铺,闻李能然先生拳术精湛,名冠那时,托人引见拜为门下。

自受教后,日夜勤苦习练,迄不中断,所学五行拳及十二形,无不各尽其妙。

练习十二形中蛇形之时,能尽蛇之性能,转身向左转时,右手能摄住右足跟,及向右转时,左手能摄住左足跟,转身停式,身形仿佛蛇盘一团,开步走趟,身形委曲弯转又如蛇之拨草蜿蜒而行也。

练燕形之时,身子挨着地,能在板凳下边一掠而过,出去一丈余远,此式之名,即叫燕子抄水。

又练狸猫上树(此系拳中一招之名目),身子往上一跃,手足平贴于墙,能粘一二分钟时。

那时同门同道及门外之人,见者固极多,现时曾亲睹先生所练各式之技术者,亦复甚伙。

盖先生格物之功甚深,能各尽其性,故其传神也。

假设此昔伶人某,与先生相识,云在归化城时,亲见先生与一练技者比较,二人相离丈余,练技者挺身一纵,甫一出手,其身已如箭之速,跌出两丈有余,而先生那么毫无动转,只见两手于练技者之身一划耳。

余二十余岁时,住于北京小席儿胡同白西园先生处,伶人某与白先生对门居。

闻其向白先生言如此。

民国十二年一月间,同门人某往太谷拜见先生,先生时年八十余岁矣,精神健壮,躯体灵动一如昔时。

归后告于予曰:

“先生谈及拳术时,仍复眉飞色舞,口言其理,身比其形,殊忘其身为耄耋翁。

且叹后进健者之不如焉。

第五节车毅斋先生

车先生,永宏,字毅斋,山西太谷县人。

家中小康,师李能然先生学习拳术。

先生自得道后,视富贵如浮云,隐居田间,教授徒弟甚多,能发明其道者,山西祁县乔锦堂先生为最。

先生乐道,始终如一,至八十余岁而终。

第六节张立德先生

张先生,字立德,直隶祁州人。

幼年好习武术,拜李能然为师,练拳并剑刀枪各术,合为一气,以拳为剑,以剑为拳,所用之枪法极善。

有来访先生比较枪法者,皆为先生所败,先生隐居田间,教徒弟颇多,徒弟承先生之技术者,亦不乏人,先生至八十余岁而终。

第七节刘晓兰先生

刘先生,字晓兰,直隶河间县人。

为贾于易州西陵,性喜拳术,幼年练八极拳,功夫极纯,后又拜李能然先生为师,研究形意拳术。

教授徒弟直隶省最多,老来精神益壮,八十余岁而终。

第八节李镜斋先生

李先生,字镜斋,直隶新安县人。

以孝廉历任教授,性好拳术。

年六十三拜李能然先生为师。

与郭云深先生相处最久。

研究拳术,练至七十余岁,颇得拳术奥理,动作轻灵,仍如昔时先生云,至此方知拳术与儒学之道理,并行不悖,合而为一者也。

李先生寿至八十而终。

第九节李存义先生

李先生,名存义,字忠元,直隶深县人。

轻财好义,性喜拳术。

幼年练习长短拳,后拜刘奇兰先生之门,学形意拳术习练数十年。

为人保镖,往来各省,途中遇盗贼,手持单刀对敌,贼不敢进,或闻先生之名,义气过人,避道者。

故人以“单刀李”称之。

民国元年(1912年)在天津开办武士会,教授徒弟,诲人不倦,七十余岁而终。

第十节田静杰先生

田先生,字静杰,直隶饶阳县人。

性好拳术,拜刘奇兰先生为师。

先生保镖护院连年,生平所遇奇事甚多,惜余不能经历,故未能述之。

先生七十余岁,在田间旦夕运动,以乐晚年。

第十一节李奎垣先生

李先生,讳殿英,字奎垣,直隶涞水县山后店上村人。

幼年念书,善小楷,性喜拳术,从易州许某学弹腿、八极等拳,功夫极熟练,力量亦颇大。

先生在壮年之时,保镖护院,颇出名望,每好与人较技,时常胜人。

后遇郭云深先生,与之比较,先生善用腿,先生之脚方抬起,见云深先生用手一划,先生身后有一板凳,先生之躯体从板凳越过去两丈余远,倒于地下矣。

先生起而赔礼,遂拜为门下,侍奉云深先生如父子然。

后蒙云深先生教授数年,日夜习练,将所受之道理,内外精微,无所不至其极矣,余从先生受教时,先生之技术未甚精妙,先生自得道后,常为书记,不轻言拳术矣。

余遂侍从郭云深先生受教,先生虽不与人轻言拳术,而仍练拳不懈,他人所不知也。

先生至七十余岁而终。

第十二节耿诚信先生

耿先生,名继善,字诚信,直隶深县人。

喜拳术,拜刘奇兰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隐居田间,以道为乐,教授徒弟多人,七十余岁,躯体轻灵健壮仍如昔时。

第十三节周明泰先生

周先生,字明泰,直隶饶阳县人。

幼年在刘奇兰先生家为书童,喜拳术,遂拜奇兰先生为师,练习数载,保镖连年,直隶莫州一带徒弟颇多,六十余岁而终。

第十四节许占鳌先生

许先生,名占鳌,字鹏程,直隶定县人。

家中小康,幼年念书,善八法,性喜拳术,专聘教习,练习长拳、刀枪剑术,躯体轻灵似飞鸟,知者皆以赛毛称之。

后又拜郭云深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教授徒弟颇多,六十余岁而终。

 

第二章八卦拳家小传

第一节董海川先生

董海川先生,顺天(今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

喜习武术。

尝涉江皖间,遇异人教授。

居三年,拳术、剑术及各器械无不造其极,归后入睿王府当差。

人多知其有奇技异能,投为门下受教者络绎不绝。

所教拳术称为八卦,其式形皆是河图、洛书之数,其道体俱是先天后天之理,其用法乃八八六十四卦之转变而无穷。

一部易理,先生方寸之间,体之无遗。

是以先生行止坐卧,动作之际,其转变之神妙,非常人所能测也。

居尝跏跌静坐,值夏日大雨,墙忽倾倒,时先生跌坐于炕,切近此墙。

先生并未开目,门生在侧者见墙倒之时,急注视先生,忽不见而先生已跌坐于他处之椅上,身上未着点尘。

先生又尝昼寝,时值暮秋,门生以被覆之,轻轻覆于先生身,不意被覆于床,存者仅床与被,而先生不见矣,惊而返顾,那么先生端坐于临窗之一椅,谓其人曰:

“何不言耶,使我一惊。

”盖先生之灵机至是,已臻不见不闻,即可知觉之境,故临意外之险,其转变之神妙有如此者。

《中庸》云:

“至诚之道,能够前知。

”即此义也,年八十余岁端坐而逝。

门生尹福、程廷华等,葬于东直门外榛椒树东北红桥大道旁。

诸门门生建碑,以志其行焉。

第二节程廷华先生

程廷华先生,直隶深县人。

居北京花市大街四条,以眼镜为业。

性喜武术,未得门径。

后经人介绍拜董海川先生为师,所学之拳,名为游身八卦连环掌。

自受传后,习练数年,得其精微,名声大振,人称之为眼镜程,无人不知之也,同道之人,来比较者甚多,无不败于先生之手者,因此招人之忌。

一日晚,先生由前门返铺中,行至芦草园。

正走时,忽闻后有脚步声甚急。

先生方一转头,见尾随之人手使砍刀一把,光闪耀目,正望着先生之头劈下。

先生随即将身往下一缩,倏忽越出七八尺,其刀落空。

旋即回身,夺其刀以足踢倒于地,以刀掷之,曰:

“朋友,回家重用功夫,再来可也。

”不问彼之姓名,倘佯而去。

那时有数人亲目击之。

在京教授徒弟颇多。

其子海亭,亦足以发明先生技术之精奥者矣。

 

第三章太极拳家小传

第一节杨露禅先生

杨先生,字露禅,直隶广平府人。

喜拳术,得河南怀庆府陈家沟子之指授,遂以太极名于京师。

来京教授门生,故京师之太极拳术,皆先生所传也。

第二节武禹襄先生

武先生,字禹襄,直隶广平府人。

往河南怀庆府赵堡镇陈清平先生处学习太极拳术,研究数十年,遇敌制胜,事迹最多,郝为桢先生言之不详,故未能述之。

第三节郝为桢先生

郝先生,讳和,字为桢,直隶广平永年县人。

受太极拳术于亦畲先生。

昔年探友来北京,经友人介绍,与先生相识。

见先生躯体魁伟,面貌温和,言皆中理,躯体动止和顺自然,余与先生遂相投契。

未几,先生患痢疾甚剧,因第一次来京不久,朋友甚少,所识者惟同乡杨健侯先生耳。

余遂为先生请医服药,旦夕伺候,月余而愈。

先生呼余曰:

“吾二人本无至交,萍水重逢,如此相待实无可报。

”余曰:

“此事前生没必要在心。

俗云:

四海之内皆朋友,况同道乎。

”先生云:

“我实心感,欲将我生平所学之拳术传与君,愿否?

”余曰:

“恐梦寐以求耳。

”故请先生至家中,余旦夕受先生教授,数月得其可能。

后先生返里,在本县教授徒弟颇多。

先生寿七十有余而终。

其子月如能传先生之术。

徒弟中精先生之武术者亦很多矣。

第四章形意拳

第一节述郭云深先生言

一那么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一、三层道理

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3、练神还虚(练之以转变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二、三步功夫

一、易骨:

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

二、易筋:

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

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3、洗髓:

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

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躯体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

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也)。

三、三种练法

一、明劲:

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躯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

拳经云:

“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二、暗劲:

练之神气要伸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

拳经云:

“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3、化劲:

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

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

尽管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

拳经云:

“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也。

四、详论明劲、暗劲、化劲

一、明劲

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

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

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

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

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前后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虚弱,以致躯体筋骨不能健壮。

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之躯体,还其人之初生本来面目。

后宋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

易骨、易筋、洗髓也。

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

拳经云: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

”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

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部。

因此有其虚空灵通之全部,方有神化意外之妙用。

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

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转变皆有更易。

人之一身既与天地道理相合,躯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

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

因此三经者,皆是转变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

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

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

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

二、暗劲

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不同:

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

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

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洗澡也。

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洗澡也。

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使劲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

两手前后用劲:

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

要使劲缓缓拉开之意。

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

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犹如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

拳经云:

“裹者如包裹之不露。

”两手往前推劲,犹如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

两足使劲,前足落地时,足跟先着地,不可有声。

然后再知足着地,所用之劲,犹如手往前去下按物一样。

后足使劲蹬劲,犹如迈大步过水沟之意。

拳经云:

“脚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

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

惟是明劲那么有声,暗劲那么无声耳。

3、化劲

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

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

丹经云:

“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

”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

因此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

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心,无心当中是真意。

”是谓化劲。

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

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

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

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

犹如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

练化劲者,与前两步功夫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

拳经云:

“三回九转是一式。

”是此意也。

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

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也。

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

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使劲,并非顽空不使劲,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

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假设无,实而假设虚。

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

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封固停歇、洗澡之时呼吸相同。

因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

庄子云:

“真人之呼吸以踵。

”即是此意,非闭气也。

用工练去,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