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662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docx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标准详

六、《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附考试题库

1、《交通行政执法禁令》

①严禁无行政执法证件执法、越权执法。

②严禁设置站卡、收费、罚款。

③严禁扣留车船和证件。

④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

⑤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和酒后执法。

⑥严禁非公务需要穿执法制服出入酒店、娱乐场所。

⑦严禁违规使用执法车船、示警装置。

违反执法禁令者,一律调离交通行政执法岗位、注销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2、《交通行政执法风纪》

第一条 为了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风纪,树立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制定本规。

第二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应当着装整洁、仪容端庄、风纪严整、举止文明。

第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保持头发干净、整齐。

男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剃光头,不得留大鬓角、长发,不得蓄胡须。

女交通行政执法人员长发时应当系发辫(盘发),不得头发披肩。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戴围巾、耳套;

  

(二)戴耳环、项链、手镯、戒指、胸针、胸花等饰品;

  (三)化浓妆、纹身、染指甲、染彩发。

  (四)除因工作需要或眼疾外,佩戴有色眼镜。

  第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做到:

  

(一)站立时端正,抬头、挺胸、收腹、双手下垂置于大腿外侧或双手交迭自然下垂,双脚并拢,脚跟相靠,脚尖微开,身体不得靠墙或桌椅,不得摇摆晃动。

  

(二)落座时坐姿良好,上身自然挺直,不得用手托腮,不得翘二郎腿,不得抖动腿。

如座椅可旋转,不得随意转动身体。

  (三)行走时步幅适当,节奏适宜,不得袖手、背手和将手插入衣袋,不得一边走路一边吃食物、看书报、摇风扇;两名以上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徒步执行公务时,应当有序,不得搭肩、拉手、挽臂、揽腰。

  第六条 指挥车辆接受检查时,指挥手势参照公安部发布的交通警察手势信号执行。

  第七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相对人面前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势动作,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行政相对人面前双手抱胸;

  

(二)用手敲桌台提醒行政相对人;

  (三)在行政相对人面前打哈欠、伸懒腰等;

  (四)除正当防卫外,与行政相对人有身体上的接触。

  第八条 驾驶车(船)执法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保持适当速度和距离,按规定使用扬声器和停靠。

  第九条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求对方出示证件、接受检查及要求配合执行其他公务时,应当行举手礼并出示全国统一的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保持办公场所、宿舍的整洁。

  第十一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对前来咨询或申请办理有关事项的行政相对人应当热情接待、耐心解答。

在对外办事窗口以外的办公场所,接待前来联系公务的外来公务人员应主动起身相迎、倒茶让座,接洽完毕应起身相送。

  在交通行政执法对外办事窗口,应当设有必要的座位、饮水机、办事指南等便民设施。

  第十二条 升国旗时,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自行立正,行注目礼。

奏唱国歌时,应当立正。

  第十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敬礼手势应当规:

上体正直,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无帽檐帽时,微接太阳穴上方帽下沿;无制式帽时,微接太阳穴处),手心向下,微向外(约20度),手腕不得弯曲,右大臂略平,与两肩成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交通行政执法机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交通行政执法用语规》

第一条为了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用语,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水平,树立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制定本规。

  第二条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用语规、准确、文明,语音清晰,语速适中。

  第三条表明身份时,使用问候语,出示执法证件,并清楚地告知对方执法主体的名称。

例如:

  你好!

我们是XXXXXX(行政执法主体名称)的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行政执法证件,请看清。

  第四条检查车(船)时,清楚明了地告知检查事项和检查依据。

例如:

  我们依法在这里进行XXXXXX(检查事项)检查,请你配合。

  第五条要求出示有关证件时,清楚简洁地告知所要检查的证件名称。

例如:

  请出示你的XXXXXX证件(证件完整名称)。

  第六条勘验(检查)现场时,明确告知现场勘验(检查)的事项。

例如:

  根据《XXXXXX》(法律、法规、规章完整名称),我们正在进行现场勘验(检查),请你协助。

  第七条要求提供有关资料时,清楚地告知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所要检查的资料的名称。

例如:

  根据《XXXXXX》(法律、法规、规章完整名称),请提供XXXXXX(资料名称),按规定,我们有义务为你保守有关秘密。

  第八条调查取证时,准确无误地告知调查取证的事项、依据,以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应当履行的义务。

涉及案件定性的问题,凡未经查证属实,不得向行政相对人发表结论性意见。

例如:

  

(一)现在向你询问有关问题,我们依法对询问情况制作笔录,请如实回答。

如果你不如实回答,你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根据法律规定,我们现在进行录音(或录像)取证,请如实回答。

若你不如实回答,你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根据法律规定,现对XXXXXX进行抽样取证,请你配合。

这是抽样清单,请你签字确认。

  (四)由于XXXXXX(证据名称)可能灭失(以后难以取得),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我们现在需要对XXXXXX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并将在7日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在此期间,你不得销毁或者转移XXXXXX(证据名称)。

你(单位)负有保管责任,如证据灭失或转移,将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证据登记保存清单,请你核对。

如果没有异议,请你在此处签署和时间。

  第九条制作笔录后,要将笔录交行政相对人阅读,要求行政相对人核对笔录,并清楚地告知行政相对人应当在笔录上签署的具体容。

如遇到行政相对人有不识字或其他阅读障碍时,应该当场将笔录容向行政相对人宣读。

例如:

  这是我们制作的XX笔录,请你仔细核对笔录容,如果你认为笔录不全或者有错误,可以要求补正。

如果没有异议,请你在此处写明"以上笔录无误",并请写清你的和时间。

(无书写能力的,由行政相对人按手印。

  第十条在调查取证时,如遇到行政相对人拒绝在有关行政执法文书上签字,应当简单明了地告知拒绝签字的后果。

例如:

  请你再次考虑是否签字。

如果你拒绝签字,我们将记录在案,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检查等完毕时,应向对方的配合表示感,例如:

  !

  你的配合,再见!

  耽误你的时间了,请走好!

  第十二条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适用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准确无误地告知事实、处罚理由、依据、种类、幅度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

例如:

  经调查,你(单位)的XXXXXX行为,违反了《XXXXXX》(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第XX条(第XX款第XX项)的规定,有XXXXXX(证据名称)证据证实,请你主动停止行为。

根据《XXXXXX》(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第XX条(第XX款第XX项)的规定,拟给予XXXXXX(处罚种类和幅度)。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你(单位)对以上处罚意见有述、申辩的权利。

如果你对以上事实、依据和处罚意见有不同看法,现在可以进行述、申辩。

  第十三条适用一般程序进行行政处罚时,要向行政相对人出示(送达)《行为通知书》,除准确无误地告知事实、处罚理由、依据、种类、幅度,还应当告知依法享有的权利。

例如:

  这是《行为通知书》,请你认真阅看,并在此处写清你的和时间。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你享有述、申辩权利,你是否要行使这些权利?

  如果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听证权,例如: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你有听证的权利,你是否要求听证?

  第十四条对行政相对人的述、申辩意见进行复核时,要告知当事人是否采纳的理由和依据。

例如:

  经过复核,我们认为你在述、申辩时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决定予以采纳。

  经过复核,我们认为你在述、申辩时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不成立,决定不予采纳。

  第十五条宣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告知行为事实、理由、处罚依据,依法享有的权利。

例如:

  经查实,你(单位)有XXXXXX行为,违反了《XXXXXX》(法律、法规、规章的完整名称)第XX条第XX款第XX项的规定,根据《XXXXXX》(法律、法规、规章的完整名称)第XX条第XX款第XX项的规定,XXXXXX(行政执法主体完整名称)现作出XXXXXX(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交通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你(单位)处以XXXXXX(行政处罚的种类和数额)。

  第十六条告知救济权利时,准确无误地告知行政相对人行使救济权的具体方式、期限和途径,以及行政复议机关的具体名称。

例如:

  如果你(单位)不服《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在知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向×××(行政复议机关名称)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知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十七条当场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交付当事人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字。

例如:

  这是《行政处罚决定书》,请你确认签收。

  第十八条行政相对人拒绝签收《行为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时,要明确告知拒绝签字的后果。

例如:

  由于你拒绝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留置送达,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十九条依法当场收缴罚款时,准确无误地告知缴纳罚款的依据和具体数额,并向当事人开立罚款收据。

例如: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请你现在缴纳罚款××元,合作。

  这是罚款收据,请核实。

  第二十条对于行政相对人提出当场交纳罚款但不符合《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时,要告知其不能当场收缴罚款的理由。

例如:

  对不起,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我们不能当场收缴罚款。

  第二十一条依法向银行交纳罚款的,要明确告知行政相对人交纳罚款的地点和期限。

例如:

  根据XXXXXX(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请你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到XXXXXX银行(银行名称和具体地点)交纳XX元。

  第二十二条行政相对人拒绝缴纳罚款的,要告知法律后果。

例如:

  如果你拒绝缴纳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每日将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并采取必要的方式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当对方妨碍公务时,警告对方不得妨碍公务,并告知法律后果。

例如:

  请保持冷静!

我们是XXXXXX(行政执法主体名称)的执法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

妨碍执行公务是的,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请大家配合。

4、《交通行政执法忌语》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交通行政执法,不得使用下列语言:

(1)上路检查时,使用轻蔑、粗俗类的招呼词语。

例如:

喂,开车(船)的,下车(船)接受检查!

喂,快把证件拿出来!

(2)发现有时,使用讥讽性、歧视性类语言。

例如:

你胆子不小,钱多了,欠罚!

你是外地的,还敢到我们这儿耍威风!

(3)纠正行为,对方没反应或对方动作慢时,使用侮辱性、训斥性语言。

例如:

喂,你聋了吗?

要死不活的,你还不快点?

(4)当对方要求解释执法依据时,使用拒绝性、羞辱性语言。

例如:

我没功夫听你罗嗦。

你还有完没完,我不是已经答复你了吗?

你问我,我问谁?

有什么规定,你自己没长眼睛,不会看吗?

(5)纠正行为,对方辩解时,使用拒绝性、训斥性、威胁性语言。

例如:

少罗嗦,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你再狡辩,罚你更多!

你今天不讲清楚,就甭想走。

(6)现场实施罚款、收费,对方不服时,使用粗暴性、威胁性语言。

例如:

你老实点,不交钱就扣你车(证)!

(7)暂扣车船,对方不服时,使用训斥性、挑衅性语言。

例如:

我就是要扣你的,你还能怎么样?

(8)要求对方在有关文书上签字时,使用拒绝性、欺骗性语言。

例如:

不用看了!

都是照你说的记的,快签名吧!

(9)群众说自己执法态度不好时,使用挑衅性语言。

例如:

我就这态度,你有本事去告吧!

有意见,你去找领导(上级)反映好了!

(10)告诫当事人时,使用训斥性、威胁性语言。

例如:

如果下次再犯,就没这么客气了!

(11)对方拒不改正发生争吵时,使用威胁性、挑衅性语言。

例如:

咱们走着瞧!

我看你是不想混了!

(12)向对方说服教育时,使用推卸责任、拨弄是非类的语言。

例如:

我们也不想多事呀,是上面要我们这样做,没办法啊。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使用行政执法忌语的,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勒令离岗培训或者收回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5、《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规》

 第一条为规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水平,制定本规。

第二条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持有交通行政执法证。

第三条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时应当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注意自身和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检查时,不得检查与执法活动无关的物品。

检查完成后,对检查所涉及的物品要尽可能复位。

第五条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编制行政执法应急预案。

第六条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可以根据执法检查的需要,穿着多功能反光腰带、反光背心;配备发光指挥棒、反光锥筒、停车示意牌、警戒带、对讲机、摄像机等必备的执法装备,以及交通行政执法的有关文书、资料。

第七条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时,应当保持执法车辆(船舶)清洁完好、标志清晰醒目,确保执法车辆(船舶)安全性能完好。

第八条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时,应当选择安全和不妨碍通行的地点进行,并设立警示牌或以醒目、明显标志物体示意,避免引发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

第九条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面向来车(船),在适当的位置指挥车辆(船舶)到达指定的安全停靠位置。

第十条如果出现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暴力执法或煽动围观群众围攻执法人员的情况,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并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协助处理。

第十一条经检查,行政相对人不存在行为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交还有关证件,对行政相对人和其他人员表示感并立即放行。

如发现行政相对人存在行为时,但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告知行政相对人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向行政相对人进行批评教育,纠正行为后放行。

如发现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应当受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十二条本规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规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6、《交通行政处罚行为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交通行政处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国行政处罚法》、《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结合交通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规。

第二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交通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为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做到: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

(二)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作出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

(三)严格履行程序规定,不得违反法定程序;

(四)适用并规填制规定的文书;

(五)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执法效果,既要对行为人依法进行处罚,也要纠正行为,不得以罚代管;

(六)依法维护当事人享有的合法权利,不得拒绝当事人行使合法权利的请求。

第二章         简易程序

第三条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四条交通行政执法人员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向当事人出示交通行政执法证并查明对方身份;

(二)制作检查、询问笔录,收集必要的证据;

(三)告知当事人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

(四)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五)听取当事人的述和申辩并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六)制作统一编号的《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七)当事人在《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上签字;

(八)作出当场处罚决定之日起5日,将《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副本提交所属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备案。

第三章一般程序

第一节立案

第五条除依法可以当场作出的交通行政处罚外,交通行政执法机关通过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交通行政行为,应当自发现之日起7日决定是否立案。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主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案件,可不经过立案环节。

第六条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同时附上相关材料(现场笔录、举报记录、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报告等),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七条对于决定立案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应当指定办案机构和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

第八条对于不予立案的举报,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将不予立案的理由告知具名的举报人。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将不予立案的相关情况作书面记录留存。

第二节调查取证

第九条按程序立案或者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并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查。

首次向案件当事人收集、调取证据的,应当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

第十条办案人员调查案件,不得少于两人。

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应当出示《交通行政执法证》。

第十一条需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协助调查、取证的,应当制作并出具《协助调查通知书》。

第十二条证据是指能够证明交通行政处罚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

办案人员应当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证据包括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第十三条办案人员所收集的证据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合法主体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取得的事实,并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关于证据的规定;

(二)客观事实;

(三)和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关联并对证明其行为具有实际意义的事实。

第十四条 办案人员询问当事人及证人的,应当个别进行。

询问应当制作《询问笔录》。

《询问笔录》制作完成后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当向其宣读。

询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和办案人员应当保守秘密。

第十五条办案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据;调取原始证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本,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六条对于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办案人员应当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收集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等情况。

声像资料应当附有该声像容的文字记录。

第十七条对有嫌疑的物品或者场所进行勘验(检查)时,应当有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在场,并制作《勘验(检查)笔录》,载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容,由办案人员、当事人、第三人签名或者盖章。

必要时,可以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

第十八条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抽样取证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办案人员应当制作《抽样取证凭证》,对样品加贴封条,开具物品清单,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有规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委托相关机构或者按规定方式抽取样品。

第十九条为查明案情,需要对案件中专门事项进行鉴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出具载明委托鉴定事项及相关材料的《鉴定委托书》,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没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备鉴定条件的机构进行鉴定。

鉴定机构应当出具载有鉴定结论的《鉴定意见书》

第二十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对与涉嫌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或者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一条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开具《证据保存清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场交当事人一份。

第二十二条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7日采取以下措施,并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

(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需要鉴定的,及时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三)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物品;

(四)事实不成立,或者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

第二十三条法律、法规规定暂扣车辆、责令车辆停驶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并制作和出具《车辆暂扣凭证》或《责令车辆停驶通知书》。

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告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向当事人出具《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

第二十四条必须对公民的人身或者住所进行检查的,应当依法提请公安机关执行,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予以配合。

第二十五条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的行为,可以制作《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当事人立即或在一定期限纠正其行为。

第二十六条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求当事人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到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或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办案人员应当在笔录或其他材料上注明原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认为办案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填写《回避申请书》,申请办案人员回避;办案人员认为自己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3日决定办案人员是否回避,办案人员的回避,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决定。

回避决定作出之前,办案人员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同意当事人的回避申请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制作并向当事人送达《同意回避申请决定书》;不同意当事人的回避申请的,应当制作并向当事人送达《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书》。

第二十八条案件调查结束后,办案人员应当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一)认为事实成立,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制作《行为调查报告》,连同《立案审批表》和证据材料,移送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设机构进行审核。

《行为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

(二)认为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或者案件不属于本单位管辖应当移交其他单位管辖的;或者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应当制作《行为调查报告》,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移送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设机构进行审核,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第三节核审

第二十九条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设机构审核案件采取书面形式进行,主要容包括:

(一)案件是否属于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管辖;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