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docx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
专题讲座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
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教学的基本环节与要求
课堂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等基本环节组成。
其中,备课是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展开的前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外作业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辅导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备课的主要内容
(1)钻研教材。
包括理解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方法。
(3)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4)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教材、学生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准备,着手编写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备课的新观念
(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注重备课的预设与生成。
传统的备课基本上都是教师按照“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的,教学过程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而展开,由教师控制着课堂。
这种方案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生成。
新课程的备课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可变的空间。
方案的设计要动静结合,开放、灵活。
(2)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倡导教师要有研究的精神,能够转变旧有的备课方式,从内容、方法、设计上不断钻研,反思,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二)上课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对教学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指向。
2.教学内容正确适当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教学内容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
数量要适当,知识要有连贯性,教学内容不能远远超越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能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4.教学结构严谨
教学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板书,都要事先设计好。
5.教师语言简洁生动、亲切自然
教师的语言是传递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表达情况、吸引学生注意的最重要的媒介。
教师教学语言既要准确,又要简洁生动,富于启发性。
教师的教态要自然、亲切、随和,易于学生接近。
6.教学效果良好
这是评价一节课的关键。
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生是否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是否掌握了新知识,是否增长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受到影响。
(三)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是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辅导可以分为集体辅导、个别辅导。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
(1)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措施;
(2)要处理好上课和课外辅导的关系。
(3)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与家长密切配合。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介绍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
使用要求有: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注意启发学生,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内外一定的场所,直接观察事物及现象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包括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使用要求包括: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
研究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使用时要求正确选定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2.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
(1)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的原理时,教师只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工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由四个环节构成。
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②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
③检验假设。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不同的课题性质,通过思辨、实验、演示等,以讨论的形式对假设进行检验。
正确的就可以作为结论和结果,错误的再修正假设。
④做出结论。
该方法在数理学科,特别是对其中的概念、理论、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的教学中适用。
教师在使用该方法时须做到:
①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②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③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
(2)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运用精选的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养成独立批判、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等创立的。
范例教学法由四个阶段构成。
①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
②范例地阐明“类”或“属”的阶段。
③范例地掌握规律范畴的阶段。
④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
该方法适用于文理学科的教学。
教师在作用这一方法时要做到:
①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努力让学生认识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掌握范畴性的知识。
④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
(3)“掌握学习”教学法
该方法是通过操作教学时间实施“因学施教”、以每个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为标志的、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展的教学方法。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罗尔和布鲁姆等。
该方法分为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两个阶段。
教学准备阶段的过程结构为:
①教师首先确定教学内容;②教师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单元,并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③在新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④编制各单元简短的“形成性测验”试题,预先确定并准备好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如辅导资料、练习手册、学术游戏等)和矫正手段(如小组学习、个别辅导、重新讲授等),供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选择;⑤编制“终结性测验”试题,覆盖所有单元目标,目的是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了该学科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施阶段的教学过程结构为:
①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掌握学习的一般程序;②在新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③在集体教学中给学生以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④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一次“形成性测验”,掌握正确率达80%~85%即可通过;⑤通过者进行加深学习,未通过者进行补救学习,这种补救学习可利用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料(如辅导资料、练习手册、学术游戏等)和矫正手段(如小组学习、个别辅导、重新讲授等);⑥再进行一次平行性的形成性测验;⑦进行“终结性测验”,评定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
教师在使用该方法时应做到:
①诊断学生要准确无误;②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③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④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和形成自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每节课有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更要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教学内容是指学科性质和一节课的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是制约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学科性质不同,教学方法也有不同。
同一学科,由于各节课教材内容不同,其方法的选择也有区别。
4.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智力发展水平等也是制约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方面,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及心理特征,体现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和特殊性,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
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个性特长等都是教师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应该考虑的因素。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选用自己掌握得比较好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
6.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
现代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里,教师可较多地选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学校教学条件简陋的教师所选教学方法就有所限制。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1.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心看,由“要素研究”向“过程研究”发展。
“要素研究”只是流于对教学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形成了一些看似正确,但对教学实践没有什么作用或没有什么直接作用的宏观理论体系。
“过程研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进行把握,注重把教学各要素放在一个过程中进行研究。
2.从教学方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看,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教学方法体系向复杂化发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数量上的众多上。
众多的教学方法各有其特点和优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3.从教学方法的直接价值表现形式看,由一维取向向多维取向发展。
教学方法的直接价值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横向价值看,包括满足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发展情感,关注社会化和个性化。
纵向价值看,由在校期间拓展到离校之后的所有时空,满足学生的阶段性需要向满足学生的全程性(终身)需要发展。
4.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上看,由教学方法被动依赖教学手段向二者积极配合发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密切联系的,教学方法依存于教学手段,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方法发挥作用。
三、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与功能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它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2.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
(1)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因为合理地确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员组合,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确定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如果设计得好,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能得以正常维持,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3)钻研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对教学论本身的探讨
教学论的各种研究对象,尤其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几种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①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②把教学内容按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元——课;③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④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中,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三、四十个学生,这与个别教学相比,教学效率取得了惊人的提高。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可以为教师高效地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经所有班级的学生,而不是一个或几个学生。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④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班级授课制是按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编制统一课本,实行以分科课程为主的教学。
大部分科目都是按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排列的,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完善,使教学活动日益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
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4)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教师的课堂的设计、组织和控制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什么时侯学习,学习什么,以什么样的速度学习,这些都由教师来安排。
这样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②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班级授课制更适合讲授式的教学内容,这种学习往往重接授、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探索机会和实践机会少得可怜,不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当知识被程序化、固定化和分化之后,知识就离生活越来越远了,开始出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断裂,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④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
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都是预先设计好的。
施教者想加入新内容,是非常困难的。
⑤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准备了统一的教学进程表,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统一的课程内容。
这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评价,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又称个别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辅导一般是在学生已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复习、预习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深入学习,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向老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在进行个别辅导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个别辅导,一般是个别进行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效地进行指导;个别辅导,是以学生的自己的独立学习为基础的,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在个别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问题给予帮助,而且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法;平等地对待学生。
(2)现场教学
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
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的作用是:
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使教学丰富多彩;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教学目的要明确;准备要充分;重视现场指导;及时总结。
3.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
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利于普及教育。
(三)教学组织与策略的新技术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1)特征
自主学习的特征是:
参与的全程性;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有效性。
(2)课内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第一,激活身心,引发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
开放时空,展示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开放心灵,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
第三,师生互动。
转变教师角色,实行问题管理。
(3)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第一,引导学生拓展教学内容。
第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综合学习活动。
第三,加强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的条件,细化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1)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
第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第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第三,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第四,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第五,小组成员具有个人责任;第六,以小组的团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2)合作行为的指导与养成
第一,学生合作行为的产生(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创建能够形成合作的学习小组,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合作行为的教学活动)。
第二,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导(倾听,表达,求助与帮助,建议与接纳;支持与扩充)。
3.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主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进行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
(1)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与基本方式
第一,选择问题;第二,提出假说;第三,实施探究;第四,解释结论;第五,评价反思。
(2)探究式学习中的组织策略
第一,选择问题中的组织策略。
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提问的空间;善于激励学生提问,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第二,提出假设中的组织策略。
拓展学生的联想空间。
第三,实施探究中的组织策略。
提供必备的资源;讲解一些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资源等科研方法;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并做反馈。
第四,解释结论中的组织策略。
要求学生努力陈述自己的解释,在将它们集中起来形成对问题的完整解释;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成果展现方式。
第五,评价反思中的指导策略。
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提供反思的方法。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1.缩小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的大小是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以加强人际情感交流。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
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可采用马蹄型、圆型;25名以上学生可采取双矩形、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的座位安排,可采取模块型。
此外,还可以根据特殊的需要设计座位排列方式,如弧型、辩论型。
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现代个别化教学虽然使教师和学生结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但并不是纯粹的个别教学,学生的学习仍然有集体活动的成分(如小组讨论或汇报等),并间接地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