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5243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docx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清苑县望亭中学王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善于正确运用网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

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

●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

可以通过音乐、投影等媒体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回到那多灾多难的岁月,从而导入新课。

2.讨论法。

通过对“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日本蓄意侵略中国的认识。

3.材料提炼法。

通过对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三省沦亡的主要原因,并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4.讲解法。

对于九一八的背景,西安事变的背景等知识,需要教师讲解。

5.图表法。

用图表来表示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总体把握。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资料及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

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

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

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同学们,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略我国东北的愤懑。

那么,九一八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哪些沉重灾难?

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哪些影响?

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请同学们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学生回答]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教师讲解]同学们归纳的已经很全面了,下面我把这个问题展开讲一下。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政治经济困难,决心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准备活动。

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九一八事变”目下的前两段内容。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实过程。

并能复述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回答二:

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

回答三:

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给人造成一种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的假象。

回答四:

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很近,离东北重镇沈阳也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

[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的,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了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而制造的一个借口。

[教师过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的沦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一齐来读一下课本上关于蒋介石不抵抗和东三省沦陷一段的内容。

[学生朗读]“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

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东北军十几万人撤入关内。

只有四个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到四个月,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

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呢?

[学生回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教师过渡]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

我们说不是,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对应的是,九一八后,全国很快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抗日高潮。

其中主要的有东北人民的抗战,冯玉祥和吉鸿昌的“察哈尔抗日民众同盟军”的抗战,福建十九路军的抗战等。

下面,我们看一看东北的抗战。

[板书]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和嫩江大桥之战的内容。

了解当时的局势。

[学生看书]……

[教师强调]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这是当时的主要呼声;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

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

嫩江大桥之战就是在马占山将军指挥下进行的。

打响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他的军队被称颂为“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

”③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

同学们,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过渡]日军占领东北后,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建立起了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此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

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日益提高,这时的蒋介石仍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继续“围剿”红军,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板书]二、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西安事变”一目下前三段内容,看完之后从中归纳出西安事变的背景。

可以互相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

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共产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回答二: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抗日。

回答三:

东北军将士身负国仇家恨,不愿意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他们希望上前线抗日。

回答四:

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

回答五:

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的压力。

……

[教师小结]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们把大家说的合到一块,做一点简化处理。

从大的方面来看,西安事变的背景有三:

①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众抗日呼声日益高涨;②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联共抗日,西北地区局部联合实现;③蒋介石既剿共又妥协的反动政策。

[板书]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1)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

(2)西北地区局部联合的实现

(3)蒋介石的反动政策

[教师解析]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了。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同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这一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驻守西北地区的西北军和东北军的抗日救国情绪十分高涨,由于受到蒋介石的排挤和围剿红军的失利,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1936年4月,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谈判。

对联合抗日的许多问题达成协议。

并取得了停止内战,通商,互派常驻代表等项重大成果。

8月,叶剑英作为中共常驻代表到达西安,这样,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在抗日的基础上,实现了联合。

由于蒋介石没有放弃“剿共”和向日本妥协,尽管在1935年后,也提出要在抵抗日本侵略方面做准备。

但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多大变化。

因此,在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时,蒋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发动了“兵谏”。

这就是西安事变。

[板书]2.西安事变的过程

(可以放《西安事变》影片,让学生从动感画面中去体会当时的情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可以想像,假如你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准备怎么样处理蒋介石?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学生回答]回答一:

杀掉蒋介石,因为从1927年开始,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

回答二:

和平解决,逼迫他答应抗日,因为当时中日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回答三:

不能杀蒋介石,如果杀掉蒋介石,国共之间又会发生大规模内战,那只会对日本有利。

回答四:

……

[教师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

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内容。

[板书]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内容,了解西安事变解决的真相及意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

[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目的也是逼蒋抗日。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周恩来提出:

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御日本的侵略。

[教师提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

看到了共产党不计前嫌,以民族利益为先的博大胸怀。

回答二:

看到了共产党的高瞻远瞩。

回答三:

联合抗日已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

回答四: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回答五:

看到了中国抗战取胜的希望。

回答六:

看到国共对峙的关系在日本人面前自然地联合起来,共同对外。

对峙接近尾声。

……

[教师小结]所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在于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到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破裂。

从1927到1937年,是国共对峙的十年,但这十年,随着形势的变化,双方的政策也在改变,一直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的沦陷

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1)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

(2)西北地区局部联合的实现

(3)蒋介石的反动政策

2.西安事变的过程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的备课要围绕学生的需要去设置,关注学情,调动他们最大的积极性,让整节课发挥最大的有效性。

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如何让四十五分钟不浪费,特别是历史这样的学科,更不能占用学生课下的时间,向课堂要效率,让学生既喜欢上历史,又把一节课的内容把握,做到我学习,我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一直觉得历史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故事性强,趣味性很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他们很想学,而不是应灌输观点要他们学,现在结合近代史《难忘九一八》这课我的一点做法,和大家分享:

首先导入新课,用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歌曲选择《松花江上》,哀婉悲愤的曲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这也正是本节课需要的情感,在歌声中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这样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把情感投入了,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通过这样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情得到了升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接下来课堂的学习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再现历史情境,播放九一八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资料中了解九一八事件,获得感性认识。

出示问题: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

等问题,学生在感性资料的感触下很快都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不由自主的相互讨论,争抢回答。

这节课就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进行了。

接下来的西安事变也进行的非常积极,在讨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不杀蒋介石的原因时,有的同学还长篇大论结合背景,令我折服。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只要点燃了他们的注意点,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给我们的不仅是惊喜,更多的是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