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907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0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docx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终版

 

 

中国船级社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

 

2013

2013年01月01日生效

 

第1章通则…………………………………………………

1

第2章附加标志的授予………………………………………

4

第3章绿色船舶-Ⅰ…………………………………………

5

第4章绿色船舶-Ⅱ…………………………………………

16

第5章绿色船舶-Ⅲ…………………………………………

20

附录1热油系统与废气式热油加热器………………………

24

附录2船舶接岸电要求………………………………………

27

附录3船用水源热泵技术要求………………………………

30

附录4船舶尾轴承水润滑技术要求…………………………

34

附录5清洁后处理系统………………………………………

36

附录6有害物质清单…………………………………………

38

附录7应用燃料电池的船舶技术要求………………………

40

第1章通则

第1节一般规定

 

1.1.1一般要求

1.1.1.1《内河绿色船舶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适用于航行于我国内河水域、400总吨及以上、申请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本社”)授予“绿色船舶”附加标志和第2章所列其他单项附加标志的入级自航船舶。

1.1.1.2本规范旨在倡导发展和应用绿色技术,促进造船业、相关制造业和航运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航运企业对新建船舶和现有船舶采取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运输船舶营运的绿色度,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船舶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舒适的目标。

1.1.1.3绿色船舶除满足本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外,尚应满足本社《内河船舶入级规则》及相关规范和现行法规的要求。

 

1.1.2定义

1.1.2.1除另有规定外,本规范适用的定义如下:

(1)绿色船舶:

系指采用相对先进技术(绿色技术)在其生命周期内能经济地满足其预定功能和性能,同时实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并对操作和使用人员具有良好保护的船舶。

(2)新技术:

系指通过利用理论分析方法或手段等对船舶进行优化,可提高船舶节能减排能力、改善船舶工作环境,比如CFD技术、变参数法、节能附体等。

(3)新设备:

系指较传统设备相比性能更优化、效率更高、排放更清洁的设备或装置,比如节能型柴油机、新型节能螺旋桨、高效螺旋桨等。

(4)新能源:

系指在技术发展基础上,传统化石能源之外的、系统地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如气体燃料、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燃料电池等。

(5)新材料:

系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究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比如复合材料、环保绝缘材料、节能减阻涂料等。

(6)新工艺:

系指新近研究发展的、较传统工艺可促进船舶的节能减排的工艺和方法,比如结构优化等。

(7)拆船:

系指在拆船设施内进行的旨在回收船舶构件、材料以供再加工和重新使用,并对有害物质及其它物质加以管理的船舶整体或部分拆卸活动,包括与此相关的操作,例如船舶构件与物质的现场贮存与处置等,但不涉及在独立的设施内进行的船舶构件与物质的后续加工与处置作业。

(8)残油(油泥):

系指船舶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废油产物,例如由主机或辅机的燃油或润滑油净化产生的残余废油产物,来自滤油设备的分离废油,滴油盘收集的废油,以及废弃液压油和润滑油。

(9)残油(油泥)舱(柜):

系指储存残油(油泥)的舱柜,通过标准排放接头和其他任何认可的处理措施可从该舱直接处理油泥。

(10)餐饮污水:

系指来自船上所设的厨房、餐厅产生的剩油、剩菜、汤水等。

(11)工作垃圾:

系指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并需要随时或定期处理的工作用品的废弃物,但本规范其它内容中所定义或列出的物质(如油类、生活污水、有毒液体物质或有害物质的包装物)除外。

(12)排气后处理系统(ExhaustAfter-treatmentSystem):

系指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能降低排气中一种或数种排气污染物的系统,包括催化转化器或(和)颗粒过滤器、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执行器及其管路等。

(13)选择性还原催化器(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简称SCR):

系指安装在船舶柴油机排气系统中,用于将柴油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催化还原成N2和O2的催化转化系统。

该系统需要外加还原剂,例如能够产生NH3的化合物(尿素)。

(14)柴油颗粒过滤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简称DPF):

系指安装在船舶柴油机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颗粒物(PM)的装置。

(15)乘客处所:

系指供乘客使用的处所,包括乘客起居、乘客公共处所(例如餐厅、医务室、健身房、商店、露天甲板休闲场所等)。

(16)船员处所:

系指供船员使用的处所,包括船员起居处所、公共处所(例如餐厅、会议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例如驾驶室、机舱、机修间等)。

(17)振动量级:

系指根据ISO6954(2000)定义的在1~80Hz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加权振动速度有效值。

(18)噪声量级:

系指根据ISO2923(1996)测得的等效连续A加权声压级。

 

1.1.3图纸资料

1.1.3.1下列操作性程序文件应提交批准,如已经主管机关审批,应提供一份副本备查:

(1)舱底水、残油管理计划/程序;

(2)生活污水管理计划/程序;

(3)垃圾管理计划;

(4)NOx排放控制/测量程序;

(5)SOx排放控制的燃油管理,包括加油管理计划和程序;

(6)制冷系统管理计划。

1.1.3.2下列图纸资料应一式3份提交批准:

(1)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技术案卷和AttainedEEDI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或类似文件;

(2)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

(3)舱底水储存舱、残油舱及污油水舱的容积和管系布置图;

(4)货油与非货油的装卸设施包括连接、滴油盘和泄放系统的布置;

(5)生活垃圾以及工作垃圾处理系统简图及细节;

(6)生活污水系统包括处理设备的简图及细节,生活污水舱的容积和管系布置图;

(7)永久设置的冷藏装置的布置,包括拟用的制冷剂细节;

(8)固定式灭火系统及便携式灭火器使用的灭火剂细节;

(9)防污底系统相关文件或证书;

(10)船上潜在有害物质清单;

(11)振动和噪声测量程序,包括:

测点布置、装载工况、机器工作状态、气象条件、测量设备等;

(12)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资料。

1.1.3.3上述所要求提交的图纸资料或文件,如已包含在该船舶入级所要求提交的图纸资料中,则可不必重复提交。

1.1.3.4上述所要求的图纸资料中,凡具有本社相关证书的产品,其图纸和资料可不必送审。

 

1.1.4其他

1.1.4.1本规范提供了更高标准的绿色船舶节能环保技术要求,可在船舶上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等以满足相应要求。

现行规范法规等技术文件未涵盖的内容请见附录,同时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将逐渐丰富本规范附录部分的内容。

 

第2章附加标志的授予

第1节一般规定

2.1.1一般要求

2.1.1.1“绿色船舶”附加标志

(1)根据申请,按船舶对本规范技术条款中不同等级和范围要求的满足程度,经本社审图与检验,可授予相应的“绿色船舶”附加标志。

(2)“绿色船舶”附加标志:

绿色船舶-Ⅰ,GreenShip-Ⅰ;

绿色船舶-Ⅱ,GreenShip-Ⅱ;

绿色船舶-Ⅲ,GreenShip-Ⅲ。

其中,Ⅰ/Ⅱ/Ⅲ是船舶绿色度等级,且绿色度等级依次提高。

2.1.1.2单项附加标志

(1)如船舶采用绿色技术,并符合有关要求,经申请本社可授予专门的单项附加标志。

(2)单项附加标志包括但不限于:

能效设计(Ⅰ、Ⅱ、Ⅲ)-EEDI(Ⅰ、Ⅱ、Ⅲ),其中Ⅰ表示可接受能效设计等级,Ⅱ、Ⅲ表示能效设计等级逐渐提高;

船舶舒适性-COMF(NOISEN),COMF(VIBN),N为振动舒适度等级或噪声舒适度等级1,2,3;其中3表示舒适度最高等级,1表示可接受舒适度等级;

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燃料-LNG\CNG\LPGfuelsystem;

双燃料系统DualFuelSystem;

电力推进系统-ElectricalPropulsionSystem;

燃料电池-FC-power、FC-safety;

太阳能辅助动力能源-AuxiliaryPoweredSolarEnergy;

废热利用-WasteHeatUtilization;

岸电系统-ShoreConnectionSystem;

热泵系统-HeatPumpSystem;

尾轴承水润滑-TSBWL。

 

第2节附加标志的授予

 

2.2.1“绿色船舶”附加标志的授予

2.2.1.1船舶满足本规范第3章的所有适用技术要求,经申请本社可授予“绿色船舶-Ⅰ”附加标志,为取得更高一等级的“绿色船舶”附加标志,前一等级的所有适用技术要求都必须满足。

2.2.1.2经申请,授予“绿色船舶”附加标志的船舶可同时申请一个或多个单项附加标志,但不得申请在其“绿色船舶”附加标志内涵盖的单项附加标志。

如已获取“绿色船舶-Ⅰ”附加标志的船舶不得申请能效设计“EEDI-Ⅰ”单项附加标志,但可申请能效设计“EEDI-Ⅱ”及“EEDI-Ⅲ”等单项附加标志。

 

2.2.2单项附加标志的授予

2.2.2.1能效设计-EEDI(Ⅰ、Ⅱ、Ⅲ)附加标志:

应分别满足本规范第3章第2节、第4章第2节、第5章第2节的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限值要求。

若船舶经过可能影响能效设计指数的修理、改造过程等,其能效设计附加标志应予以重新确认。

2.2.2.2船舶舒适性-COMF(NOISE1、2、3),COMF(VIB1、2、3)附加标志:

(1)客船乘客处所允许的最大振动量级见表2.2.2.2

(1)

乘客处所允许的最大振动量级(mm/s)表2.2.2.2

(1)

位置

振动舒适度等级

1

2

3

乘客高级舱室

2.2

2.0

1.8

乘客标准舱室

3.0

2.5

2.0

乘客公共处所

4.0

3.5

3.0

(2)客船乘客处所允许的最大噪声量级见表2.2.2.2

(2)

乘客处所允许的最大噪声量级(

)表2.2.2.2

(2)

位置

噪声舒适度等级

1

2

3

乘客高级舱室

55

52

49

乘客标准舱室

60

55

52

乘客公共处所

65

62

59

医务室

65

62

59

露天甲板休闲场所[1][2][3]

75

72

69

注:

[1]当在距离通风进出口3m内测量时可接受5

的偏差;

[2]对运动场所可接受5

的偏差;

[3]露天甲板休闲场所噪声量级应为船舶所产生的噪声,不考虑风、浪等其他噪声的影响。

(3)若船舶经过可能影响振动工作环境及噪声工作环境的修理、改造工程等,其振动工作环境及噪声工作环境附加标志应予以重新确认。

(4)振动和噪声的测量应满足本规范第3章的技术要求。

2.2.2.3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燃料-LNG\CNG\LPGfuelsystem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满足本社《气体燃料动力船舶检验指南》的技术要求。

2.2.2.4双燃料系统-DualFuelSystem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满足本社《气体燃料动力船舶检验指南》的技术要求。

2.2.2.5电力推进系统-ElectricalPropulsionSystem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满足本社《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修改通报中的相关技术要求。

2.2.2.6燃料电池-FC-power、FC-safety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分别满足本规范附录7的技术要求。

2.2.2.7太阳能辅助动力能源-AuxiliaryPoweredSolarEnergy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满足《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相应篇章的技术要求。

2.2.2.8废热利用-WasteHeatUtilization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满足本规范附录1的技术要求。

2.2.2.9岸电系统-ShoreConnectionSystem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满足本规范附录2的技术要求。

2.2.2.10热泵系统-HeatPumpSystem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满足本规范附录3的技术要求;

2.2.2.11尾轴承水润滑-TSBWL附加标志的授予:

应满足本规范附录4的技术要求。

 

第3节绿色船舶要素指标细节

2.3.1绿色船舶等级

2.3.1.1根据船东申请绿色船舶附加标志的等级,按照本规范第3章至第5章的技术条款填写下表,以便确认其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2.3.1.2内河船舶不同等级绿色船舶(GreenShip)附加标志需满足的技术要求如下:

绿色船舶要素

指标细节

能效

能效设计指数(EEDI)

×

×

×

能效管理计划(SEEMP)

×

×

环保

防止油类污染

×

×

防止生活污水污染

×

餐饮污水

×

防止船舶垃圾污染

×

防止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

×

防污底系统

×

×

NOX排放控制

×

×

SOX排放控制

×

×

×

制冷剂

×

×

×

灭火剂

×

×

×

防止噪声污染

×

×

防止固态粉尘污染

×

有害物质的禁用和限用

×

工作环境

振动

×

×

×

噪声

×

×

×

注:

本表中“×”表示适用,

“—”表示不适用。

2013年1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申请绿色船舶-Ⅰ、Ⅱ附加标志时,NOX排放限值可不做必要条件;2018年1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申请绿色船舶-Ⅲ附加标志时,NOX排放限值可不做必要条件;

2014年1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申请绿色船舶附加标志时,有害物质的禁用和限用可不做必要条件。

第3章绿色船舶-Ⅰ

第1节一般规定

 

3.1.1一般要求

3.1.1.1本章规定了绿色船舶-Ⅰ附加标志中的能效要素、环保要素和工作环境要素的相应技术要求。

第2节能效要求

 

3.2.1船舶能效设计指数

3.2.1.1船舶能效设计指数的计算和验证应按本社《内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评估指南》执行。

3.2.1.2就船舶能效设计而言,定义AttainedEEDI和RequiredEEDI如下:

(1)AttainedEEDI:

是指单一船舶实际达到并按照本章3.2.1.1的相关规定获取的EEDI值;

(2)RequiredEEDI:

是指对特定船舶类型和尺度所允许的最大AttainedEEDI值,即RLV。

3.2.1.3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基线值(Referencelinevalue,简称RLV)由下述计算公式及表3.2.1.3中得相关参数确定:

RLV=a×b(-c)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基线表3.2.1.3

船型及航区

a

b

c

干散

货船

A级航区

76.23

船舶DWT

0.2022

B、C级航区

359.4

船舶DWT

0.4352

集装箱船

2940.0

船舶100%DWT

0.5914

油船/化学品船

459.8

船舶DWT

0.4132

客船

512.3

船舶GT

0.3702

客滚船

479.63

船舶GT

0.3869

滚装货船a

994.84

船舶DWT

0.3924

注:

a滚装货船仅指具有多层甲板的设计载运空的小汽车的车辆滚装船。

其他类型船舶的能效设计指数需经本社进行评估验证后确认其是否满足要求。

3.2.1.4绿色船舶-Ⅰ的能效设计指数限值为:

AttainedEEDI≤RLV

3.2.1.5如船舶航行于多个级别航区,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应满足最高级别航区标准。

3.2.1.6如果上述船舶类型中某一船舶的设计可归属于多于一种船舶的船型,则该船的RequiredEEDI应取最严格的(即最低的)EEDI值。

 

3.2.2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3.2.2.1船舶应持有一份按照本社《内河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编制指南》相关导则制定的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

该计划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文件,也可作为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3节环保要求

 

3.3.1防止油类污染

3.3.1.1船舶的含油舱底水应贮存在船上,排放给接收设备,禁止将其排入水域。

3.3.1.2船上应设有足够容积的污油水舱(柜),用于贮存含油舱底水。

3.3.1.3禁止在燃油舱中装载压载水或在压载水舱中装载燃油。

3.3.1.4燃油日用油柜、滑油循环柜和其他日用油柜应设有高液位报警器或溢流管,只能手工加油的日用油柜除外。

 

3.3.1.5应合理布置机舱含油污水排放系统,将含油污水储存在船内,严防泄漏。

如果排水管路是永久固定的,舱底排水管应设置密封良好的关闭装置,其数量与位置应在船舶证书中指明。

3.3.1.6油船的附加要求

(1)油船货物区域主甲板应设有收集货油操作溢油的泄放系统,能将溢油泄放至专门容器。

(2)在油船货油汇集管连接处,应设有封闭式泄放系统的集油盘,并可泄放至专门容器。

(3)如海水箱固定连接于货油管路上,应设置一个海水箱阀和一个舷内隔离阀。

这两个阀之间的管段设有适当装置,当油船在装载、运输或卸货时能有效地将货油管路与海水箱隔离。

这个适当装置可以是盲板、盲管、真空系统、气压或水压系统。

当使用真空系统、气压或水压系统时,应设置1个压力表和1个报警系统以连续监测海水箱阀和舷内隔离阀之间的管段状况。

 

3.3.2餐饮污水控制

3.3.2.1船舶的餐饮污水应储存在专门的容器内,排放到岸上接收设施,禁止排往水域。

餐饮污水中的固体物可按《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7篇第6章的有关规定收集和贮存。

 

3.3.3防止船舶垃圾污染

3.3.3.1船舶应备有一份经主管机关批准的垃圾管理计划,该计划应对垃圾收集、分类、储存等制定书面的操作程序,并应制定负责执行该计划的人员。

3.3.3.2必须设置一个单独的容器用于收集与贮存船舶工作垃圾,并在容器外标明工作垃圾存放容器,且清晰可见。

 

3.3.4防止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

3.3.4.1货物甲板

货物甲板区域应有有效的措施或装置防止货物溢出甲板流入水域。

有效的措施和装置应满足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1)在货物装载的支管或货物传输连接处的下方,应装有收集盘,且收集盘的容积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0.06m3,最大装载支管内径不超过50mm;

②0.12m3,最大装载支管内径大于50mm但不超过100mm;

③0.24m3,最大装载支管内径大于100mm但不超过150mm;

④0.36m3,最大装载支管内径大于150mm但不超过300mm;

⑤0.48m3,最大装载支管内径大于300mm;

(2)收集盘收集到的有毒液体物质应储存到专门指定的足够容积的容器内,禁止排往水域。

(3)甲板应设有连续的围板,并有甲板排泄系统将甲板上的货物污物排往专门指定的容器内,禁止排往水域。

 

3.3.5船舶防污底系统

3.3.5.1船舶防污底系统不应含有作为生物杀灭剂的有机锡化合物、DDT(滴滴涕)以及主管机关禁止使用的其它有害物质。

3.3.5.2防污底漆应持有证明其不含有作为生物杀灭剂的有机锡化合物、DDT(滴滴涕)以及主管机关禁止使用的其它有害物质作为杀生剂的相关证书或证明文件。

 

3.3.6防止空气污染

3.3.6.1氮氧化物(NOx)

(1)凡输出功率超过130kW的柴油机(应急发动机以及安装在救生艇上或只在应急情况下使用的任何设备或装置上的柴油机除外),其NOx的排放量(按总的NO2加权排放量计算)应在下列限制内:

①14.4g/kWh,当n<130r/min时;

②44.0n(-0.23)g/kWh,当130r/min≤n<2000r/min时;

③7.7g/kWh,当n≥2000r/min时。

其中n为柴油机额定转速(每分钟曲轴转速)。

(2)柴油机应持有证明其满足上述

(1)要求的相关证书或证明文件。

(3)若柴油机进行重大改装或大修,应对其NOx排放进行特别检验,确认其满足上述

(1)要求。

 

3.3.6.2硫氧化物(SOx)

(1)船上使用的任何燃油的硫含量,应不超过3.5%(按质量比m/m)。

也可采用清洁后处理装置将排放废气中SOx排放量控制在14.0g/kWh以下。

(2)船上应备有证明燃油硫含量的书面证据供船舶检验人员核查。

(3)对于燃油锅炉和惰性气体发生器,同样应通过使用燃油硫含量不超过上述3.3.6.2

(1)所规定的燃油来满足要求。

3.3.6.3制冷剂

(1)本条要求适用于所有船舶的货物冷藏装置、中央空调系统、集中式制冷系统。

(2)禁止使用破坏臭氧的制冷剂,如CFC。

允许使用下列制冷剂:

——HFC

——自然制冷剂(NH3/CO2)

船上使用的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值(GWP)应小于3500。

(3)制冷系统应有适当的隔离措施,允许在不泄漏大量制冷剂到大气中的情况下,对制冷系统进行维修保养。

如果船上装有回收设备,则允许在拆解制冷系统时,有少量的制冷剂泄漏,但必须回收这些制冷剂。

(4)为加注制冷剂,压缩机应能将制冷剂加注到一个系统中的液体接受容器中。

此外,应提供回收装置,将系统中的制冷剂抽出到适当的液体接收器中。

(5)同时使用几种不同形式的制冷剂时,应采取避免这些制冷剂混合的措施。

3.3.6.4灭火剂

(1)严禁故意排放任何消耗臭氧的物质。

故意排放包括在系统或设备的维护、检修、修理或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排放,但不包括与消耗臭氧物质的回收或再循环相关的微量释放。

(2)固定灭火系统和灭火器中所用的自然灭火剂,不算作对大气有害的物质。

如果固定灭火系统中使用了其它灭火剂,则应满足:

全球变暖潜值:

GWP<4000

臭氧消耗潜值:

ODP=0

注:

自然灭火剂:

系指氩、氮、水雾、气溶胶、七氟丙烷、高泡和二氧化碳。

注意,在本章中,认为二氧化碳是自然灭火剂,且没有GWP和ODP;

其他灭火剂:

气溶胶、七氟丙烷、HFC和硫氟化合物。

 

3.3.7防止噪声污染

3.3.7.1船舶应安装消音器或废气锅炉等等效装置以便降低船舶航行时发出的噪声,特别是发动机的排气噪声。

 

3.3.8防止固态粉尘污染

3.3.8.1本条适用于散装运输煤炭、矿石(包括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矿砂和谷物等船舶。

3.3.8.2船舶应设有舱口遮盖措施。

 

3.3.9有害物质的禁用和限用

3.3.9.1船舶设计、建造、运营、修理都禁止附录6中表2.1.1中列明的各类有害材料在船上安装和使用,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船舶符合这些要求。

3.3.9.2

 

限用有害物质清单

(1)船上应备有一份参照《内河船舶有害物质控制指南》制定的有害物质清单,有害物质清单应针对每艘船的实际状况详细制定,且应至少:

确定附录6中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