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736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docx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教材

战后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

CurtisLeMay生于1906年,在1948-1957年间执掌战略空军司令部StrategicAirCommandSAC,1951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去世。

冷战早期,以早打,大打,唯核武器论为指针的MD空军,是以因火攻东京而声名鹊起/臭名昭著的LeMay将军等轰炸机将官的天下。

LeMay于1957年交出SAC帅印时,SAC兵力规模高达22.4万人,配备近2000架重型轰炸机和近800架空中加油机,技术装备的价值远在战术空军司令部TacticalAirCommandTAC所辖兵力之上,其核心任务是以全面核攻击,将苏修炸回石器时代。

1949年服役的ConvairB-36翼展超过70米,最大起飞重量186吨,作战半径接近3500海里,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也是第一型具有不加油洲际航程的战略轰炸机,配备6台额定功率3800马力的P&W气冷活塞式引擎,4具海平面推力23.2千牛的GEJ47涡喷发动机。

B-36典型载弹量32700千克,极限载弹量39000千克,航程远,火力强,但巡航速度仅200节,在以MiG-15为代表的新一代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面前不堪一击,总产量只有384架,1959年即退出现役。

 

NB-36H核动力测试平台,在后弹舱内携带1座重15876千克的1兆瓦级气冷堆。

 

配备6台海平面推力32千牛的GEJ47-GE-25涡喷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00吨级的波音B-47是大名鼎鼎的B-52的直系前辈,1951年服役,产量高达2032架。

巡航速度484节的B-47的突防能力远在B-36之上,但涡喷发动机耗油率太高,加上载油量不及B-36,使其作战半径仅为B-36的1/2。

 

涡喷轰炸机低劣的燃油经济性和洲际轰炸的任务要求,直接催生了著名的KC-135空中加油机,其累积产量为803架。

轰炸机燃油需求量大,软式加油管的输送率不能满足需要,因此MD空军选择了技术难度更高的硬管加油技术。

 

1955年服役的B-52是战略轰炸机黄金时代的终结者,总产量744架,迄今仍有74架在役。

作为核轰炸机研制的B-52因对越南的地毯式常规轰炸而闻名。

 

三马赫轰炸机XB-70于1964年首飞,此时ICBM和对空导弹技术皆已趋向成熟,战略轰炸机两头受气,地位一落千丈。

造价高昂,又无法可靠穿透现代防空系统的“女武神”项目,造了2架原型机便草草收场。

 

LGM-25C泰坦IIICBM。

弹道导弹突防能力远在轰炸机之上,技术成熟后很快取代战略轰炸机,成为主要的远程核打击运载具。

 

苏修对远程反舰打击能力需求极大,在1976-1993年间生产了211架Tu-22M2和268架Tu-22M3轰炸机。

虽然具有核突击能力,“逆火”的核心任务还是反舰作战,事实上相当于超大型的海航JH-7A,与围绕核打击任务设计的MD重轰炸机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位,因此其产量丝毫不因弹道导弹性能的日益提升而削减。

洲际弹道导弹技术成熟后,作为核打击平台的轰炸机由于生存力不足而失宠,部分B-52被改装为巡航导弹载机,将突防任务转交给了目标特征小,利用地面雷达盲区低空渗透的AGM-86空射巡航导弹。

与ICBM相比,轰炸机任务灵活性更强,因此仍有保留的必要,60年代开始研制的B-1拟采用与F-111相同的超低空高速突防策略保障生存能力,概念上相当于超大型的F-111,但研发过程一波三折,1986年才最终服役,其时苏修的A-50预警机,MiG-31重型截击战斗机等已部署到位,超低空防御漏洞逐渐封闭,B-1B依靠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和0分贝级的正向RCS,预计能坚持到90年代中期苏修新一代防空系统完全成熟之际,此后将完全无法有效突防,B-1B得以量产,多亏了里根政府的强军政策。

按计划B-1B只是B-2服役前的过渡产品,90年代中期之后的空基战略打击任务将由携带巡航导弹的B-52和B-1B,以及利用隐形性能穿透苏修领空的B-2共同执行,前者负责攻击固定目标,后者重点猎杀机动式中远程弹道导弹。

 

空中加油作业中的B-2A正面特写。

B-2原计划产量132架,每架B-2能携带16枚B61或B83核弹,100多架B-2足以歼灭数量有限的苏修机动式中远程弹道导弹了。

ICBM崛起的同时,MD又大规模卷入了越南战争。

虽然B-52在越南国土上投下了不少炸弹,但越战的空中战场归根结底还是战术飞机的天下。

越战的经验及美苏核均势的形成使常规战争再度得到重视,而在战斗机和防空火力极其密集的中欧战区,重型轰炸机的生存能力基本为零,加上为核打击设计的战略轰炸机无法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载弹量虽大,突击效果却不及以F-111为代表的战区级精确打击飞机,更无法在犬牙交错的前线执行近距支援任务。

随着欧洲战场常规作战的地位不断上升,战斗机黑手党成功夺取了MD空军的主导权,海湾战争中战术飞机的出色表现,更加强化了战斗机帮的地位。

整个90年代,MD空军都假定未来主导战争形态将类似海湾战争,科索沃冲突等,MD将在战区内拥有可靠的基地,战术飞机能充分表现。

90年代时普遍装备的第一代精确攻击吊舱是为低空突防飞机设计的,探测半径和工作高度均十分有限,高空巡航的重型轰炸机因此无法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等高精度武器,GPS制导炸弹则处于婴儿期,精度有限,只能攻击固定目标,重轰炸机进行战术打击的效能不高,航程远的优越性在机场随处皆是的环境中体现不出来,MD作战飞机的R&D预算毫不奇怪地向F-35项目重点倾斜,轰炸机部队的兵力规模则不断收缩。

将军们往往劳神费力地为打上一场战争做准备,号称对未来很有预见性的MD军方显然也未能免俗。

新世纪以来战场形势的变化和精确打击武器技术的进步,最终使重型轰炸机再度成为强悍的常规打击武器平台。

军事竞争的重心转向地域辽阔,基地稀少的亚太地区,则进一步凸显了远程轰炸机的价值。

MD计划生产175架新型100吨级隐形轰炸机,以反制竞争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这将是B-52以来MD产量最大的重轰炸机,同时也是B-29以来MD首型以常规战争为主要任务研制的重轰炸机。

 

直到阿富汗战争,重型轰炸机才算打了翻身仗。

战区位置偏远,打击飞机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抵达任务空域,轰炸机续航力大的优势终于得以凸显。

GPS/INS制导,价格低廉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出现,则使得战略轰炸机具有了类似于战术飞机的精确定点打击能力,巨大的载弹量总算能够转化为实战效能了。

 

骡马的“狙击手”吊舱的探测半径和工作高度远在“蓝盾”之上,使高空巡航的B-1B获得了投放激光制导武器的能力。

 

为了节省升级成本,“狙击手”吊舱被安装在外挂架上,而非整合入B-1B结构之内。

评论

反导,是未来防空的首要任务啊~!

回复

01-0219:

58puffinus回复无极

新年好!

反导是重要任务,但谈不上首要任务,局部常规战爆发的可能性最大,导弹单价太高,只能用来作为前几波突击力量,大规模火力投放主要靠飞机。

回复01-0220:

05无极回复puffinus

以导弹的突击威力,特别是高超音速导弹服役以后,战争面貌将发生根本改变。

我的数据资料不足,不然,这是个很好的选题呀。

回复01-0220:

19puffinus回复无极

非也非也,效费比因素摆在那里,即使MD也没钱靠导弹玩的。

同样杀伤效果情况下,导弹的成本比精确制导炸弹高一个数量级,只有飞机战损率很高时导弹才有效能优势,所以往往是前几波用。

对方防空火力一旦被压制住,主要武器投掷平台就是飞机了。

回复01-0220:

35puffinus回复无极

利比亚内战,卡扎菲方面实际兵力不到2万,北约投放空射武器超过5000枚。

全用导弹的话,财政部的人都得脑溢血了。

回复01-0221:

03无极回复puffinus

结合起来用,效果非凡。

回复01-0221:

04puffinus回复无极

组合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