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46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_精品文档.doc

名画欣赏

----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之我见

广州市真光中学潘芸

1、背景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怎样进行美术欣赏的文章里提到:

进行美术欣赏最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方式,也可以将三种学习方式综合到一起。

于是,将三种学习方式综合到一起,就成为我们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新的课程标准,将美术的内容分为: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欣赏课程属于“欣赏·评述”这一领域。

本课题亦属“欣赏·评述”领域的课型。

这一学习领域的课型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要求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应当学会写一些短小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从多角度进行美术欣赏,是一个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这些都是《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对本学习领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要求。

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

2、问题

高中的美术欣赏课程一般设计为:

一课时完成一课书的内容。

传统的常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这样:

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电化手段、图片资料等,介绍、分析、欣赏作品。

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是一种最基本、最基础、最常见的学生学习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主流。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是:

1)教师是主体,属于主导位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

2)课堂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空间较小,学习方式单一、局限,不利于多角度地、深入地欣赏美术品。

3)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4)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倦怠。

针对以上的这些状态,能否找到一种办法唤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3、问题的解决

要改变这种状况,跟上课改的步伐,就要与今天倡导、推广的探究性学习步调一致。

根据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历史背景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和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设计教学方案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活动与学习,进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获得再次感受。

所以,我在课题设计时,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索性。

把教学重点放在要使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上。

让他们从中真正享受知识探索上的自主、合作带来的激情和欢乐。

下面以《名画欣赏》这一课题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的做法。

(1)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所做的准备:

①分析教材,编写教案;

②查找资料,《创意的美术教室》(陈颖彬编著)书中撕贴画造形设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课题作业之一名画临摹就是借鉴这一种方式;

③准备撕贴画设计欣赏作品、名家作品。

学生方面所做的准备:

①全班同学分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名家的一幅作品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

然后进行分工,准备合作。

具体安排、落实工作由小组长负责;

②请同学们收集旧挂历、旧画报、旧报纸、旧广告纸或色纸,准备好卡纸、剪刀、铅笔、糨糊等;

③请小组长填好我设计的资料卡,如以下高二6班同学的卡片

小组长:

梁兆基

组员:

吴洁雯钟凤萍王静银连燕霞梁永鸿

选择名画:

《海边花园》(法国)莫奈

分工

论文:

梁兆基

修改文章:

吴洁雯

收集材料:

全体组员

起稿:

梁永鸿

贴画:

全体组员

通过小组挡案卡,我初步掌握了各组的情况。

(2)明确课题目标:

①激发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②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观看名家的美术作品,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个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③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平等、交流和合作的态度、方法,通过对名画的“临摹”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的体验作品,从而深化审美的感受。

(3)课题内容

①选择名家的一幅作品,通过观看从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个程序,分析该作品,以文章的形式完成作业(800字以上)。

②对选择的作品进行临摹(色纸撕贴方式)学习(完成一幅作品)。

③让学生学会废物再利用(色纸可选用旧挂历、旧画报、旧报纸、广告纸或色纸等做材料)。

(4)课题学习活动时间:

6-8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导入并欣赏

上一节课布置关于课题的准备事项,相信大家都做了准备。

我们现在通过欣赏撕贴画设计作品、名家作品来明确作业要求;临摹作品的要求和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题要求同学们对临摹原作用撕贴画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很特别,用来临摹名画更特别,非常有趣,希望大家喜欢。

现在老师讲讲要求,首先,临摹原作,可以取舍或局部,可模仿画家的笔触(象凡高的作品),可变换作品的造型、构图、色调等。

其次,根据原作进行再创作,可利用原作的色彩或造型或构图等,进行新的画面组合,注意色彩与造型之间的协调、对比和整体效果。

请大家注意纸质色泽的协调,在撕贴的时候,注意纸块之间的缝隙和接口,作业在4开大卡纸上拼贴完成。

自主的去欣赏评述名家这一内容中,对选择的名家作品,借鉴美国费德门教授的欣赏程序来开展评述活动,它分为: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

对这四个欣赏程序,台湾学者王秀雄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论述。

简单描述:

用自己的语言把见到的画面内容讲出来。

形式分析:

对美术名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

意义解释;对美术名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

价值判断:

进行前面的学习活动后表达对名作的总体看法。

②学生讨论,定稿、起稿。

各就各位,按画面需要,将收集到的色纸撕成小块待用,开始拼贴临摹作品。

这时,我巡视各组了解情况,对有拿不定主意的给意见和帮助。

有个别组和成员不在状态,有些学生在观望。

第二、三、四课时

继续拼贴作品。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活跃的课堂环境和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

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每周只有一课时,本课题活动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我在课题设计时,首先打破原来的课时空间,将课题的活动学习总的课时安排为6-8课时。

只有保证一定的课时量,才能保证课题内容的顺利进行。

“教育应通过自身的变革,以其丰富性、多样性去迎合学生的需要”。

拼贴画刚开始学生们的速度比较慢,随着画面效果越来越明显,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情趣高涨。

不用老师督促,一进入画课,同学们就立刻进入状态。

手的灵巧,带动了脑的灵活,很多意想不到的富有创意的形象出现在画面里。

例如,临摹《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原作法国修拉)局部的谢倩莹小组的作品,画中主要人物的头像就被他们改为青春偶象歌手的摸样;临摹《永恒的记忆》(原作西班牙达利)的何明翅小组的作品,挂在树上的东西变成了手机,地上斜放着汽车;还有毕加索的少女;凡高的星空,在学生的手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课堂上,大家一起动手,有说有笑,气氛特别的好。

这时候的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最初的担忧早已荡然无存。

第五课时

作品调整阶段,我逐个小组观看,帮助整体调整画面,把握好最后的效果。

论文同时完成。

第六课时

组织学生开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作品展示和文章分享汇报课。

怀着非常喜悦的心情走进课室,我将每组整理装裱好的学生作品,一幅一幅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看到自己的作品焕然一新,学生眼中的惊讶、兴奋、喜悦等种种反应告诉我,我们的课题非常有成效。

汇报分老师和学生两部分进行,老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

主要是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各小组代表发言,成果汇报,作业过程的感想等。

堂上气氛空前的活跃,欢笑声、掌声不断······

(6)小结

对各小组学生代表在汇报中的表现等予以肯定;学生的作品作业都非常出色;我们做到了享受知识探索上的自主、合作带来的激情和欢乐。

4、评价与反思

(1)教师的自我评价

①课题目标基本达到;

②学习活动过程提高了他们主动性、合作性、探索性的兴趣和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气氛好,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④美术欣赏知识与基础知识(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应用,带有创作性临摹的欣赏方法,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不但能从中学到新的表现技巧,而且能获得鲜明、深刻的美感体验。

(2)学生评价

①王威小组的同学讲到:

“这是一次充满激情、新奇而又好玩的活动,我们组都是大手大脚的男生,但我们有想法、有创意,……为了突出铁塔(他们的画),我们把铁塔周围的线条做得尤其细致,终于,成功了!

我们完成了作业!

②叶子霞小组的同学讲到:

“名画欣赏,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也是我们临摹的目的。

为了体现莫奈作品的光色美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海边花园》中蓝天、碧海、彩旗、花园以及几个游人来做主要临摹点。

……我们的临摹虽无法与莫奈这个享誉世界的大师相比,但最主要的是,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确实做到了‘与大师面对面’。

并感谢他使我们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美术作品的美妙与魅力。

③关文峰小组的同学讲到:

“这一次撕贴画,让我们明白了废物的用处是很大的,只要动动脑、动动手,就能把没用的东西变成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

也就是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也明白了做事情要认真、细心,要有合作的团队精神。

(3)感受与反思

本课题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它打破了课时空间的局限,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个连续性,便于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的深入和发展。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气氛自由、宽松。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情来看待大师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互相调整、互相补充和扬长避短等小组合作方式的学习,使他们越来越有兴趣学;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形成美术欣赏审美意识、能力与良好习惯。

实践活动证明它能激活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它能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僵局。

但课题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个别小组作业马虎、粗糙;有些学生滥竽充数;评述文章中自己的语言较少;临摹的作品中,有的色彩对比不够鲜明;小组代表发言过于紧张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去面对和解决。

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全创新,这一次成功的尝试给予我很大的动力与信心,我将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