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44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精品文档.doc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重庆市朝阳中学 崔炳忠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必修二、第6单元第1节、第1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崔炳忠,重庆市朝阳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生为主,先学后教。

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

学生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鲜活的个体,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只有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的教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教材分析

1.《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要求:

①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②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在必修二的前五个单元中,主题都是人类活动。

一方面,人类活动始终离不开环境;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必然要影响到环境,致使环境问题应运而生。

而环境问题的发生,与人地关系思想密切相关。

因此,本单元的主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对必修二的前五个单元的总结,本课则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石。

  3.本课主要包括“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直面环境问题”两部分。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使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环境问题就成为人类必须直面的问题。

因此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谋求人地协调,于是进入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第四个阶段(下节课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

1.于高中学生而言,环境问题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教科书中的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

2.在认知方面,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有一定障碍。

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材料,如何把这些文字转化成图像,是本课中最大的难点,同时也可能成为学生活动中最大的闪光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历史上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相应的人地关系。

②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表现。

③熟悉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②利用课本中的图像,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及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③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环境意识,积极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②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历史上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相应的人地关系。

②环境问题形成、表现。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流程示意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独立填写“学案”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合作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交流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师生共同梳理主干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

从刚才的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引入本课知识的学习。

观看视频《地球在哭泣》。

促使学生积极关注人地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教授新课

主题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①出示学案中“基础知识”主题1的答案;

②与学生共同简单梳理人地关系的历史;

③点拨“问题探究”中的第1、2题。

①自学课本P90-92;

②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主题1;

③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第1、2题。

基础知识由学生自主学习、落实。

通过互动研讨、教师点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转入到下一主题。

教授新课

主题2:

直面环境问题

①出示学案中“基础知识”主题2的答案;

②出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简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③出示学案“问题探究”中第4题的答案。

④引导学生得出环境问题的形成和表现。

①自主学习P92-94;

②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主题2;

③讨论并完成学案“问题探究”中第3题。

④讨论并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第4题。

引导学生用简图表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通过互动研讨,深刻领会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

课堂小结

提示:

①人类文明时期?

相应人地关系思想?

对应的人地关系?

②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

表现?

③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该怎么办?

(用板书提纲逐一呈现上述内容)

①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干知识;

②再次观看视频《地球在哭泣》。

通过回顾本课主干知识,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伏笔。

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境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认为:

本课知识的学习,情感大于知识;内化大于讲授。

在实际教学中,两次让学生观看视频,以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内化。

实效较好。

2.在探究用简图表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所有学生均不能准确地完成。

是否需要在探究前给学生作一定提示,有些困惑。

3.学生活动内容太多,教学时间很紧张,导致在个别点上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给人以匆匆忙忙的感觉。

若重上这节课,需要把学生活动的内容删去两个,把每一个活动都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