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407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docx

医师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

神经系统及头颈部

1、常规颞骨CT扫描用轴位,基底线为上眶耳线,层厚1-1.5mm。

2、在CT上腮腺深浅部分的分界是面神经及其分支。

3、横轴位鼻咽腔的CT图像咽隐窝水平呈梯形。

4、CT征象中最有利于胆脂瘤诊断的是外耳道嵴破坏。

5、上颌窦癌最有价值的CT征象是窦腔密度高伴骨质破坏。

6、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患者,颅内钙化,见于顶枕区。

7、颅内高压的X线:

颅板变薄、脑回压迹增多、蝶鞍扩大;儿童可见颅缝分离、囟门增宽,成人仅见人字缝分离。

8、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增强时有明显的均一强化及花环样强化,此为特征性表现。

9、脊索瘤好发于脊柱两端,即斜坡鞍背和骶尾部。

颅底部的脊索瘤都引起广泛颅底骨质破坏,瘤体密度不均,可见散在高密度钙化和残留骨,病灶边界清楚,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10、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特征性改变:

窦壁骨质硬化增厚。

11、喉癌多发生于声门区,声门上区次之。

前联合正常不超过2mm,超过即为受累。

会厌喉面软组织增厚为声门上型癌的表现。

12、烟雾病好发于东亚、尤其是日本,好发年龄为两段:

18-20岁和40岁。

病理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端管腔狭窄,或闭塞。

13、结节性硬化的脑部病理特征:

室管膜下胶质结节、白质内异位细胞团、灶性脱髓鞘、常伴皮质胶质结节。

14、结节性硬化继发脑瘤多为室间孔区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15、颅面血管瘤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一侧颜面三叉神经分布区见紫色血管瘤,以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域明显,伴同侧大脑半球顶枕区软脑膜血管瘤,以静脉为主,CT显示面部血管瘤的同侧大脑半球皮质钙化。

16、髓母细胞瘤:

小脑蚓部;一般密度均匀,很少囊变、出血、钙化;周围可见水肿。

17、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6—15岁;可见钙化、囊变;不伴水肿;可经脑脊液种植转移。

18、视神经脑膜瘤:

双轨征;沿脑膜蔓延致视神经孔扩大;有钙化;前床突骨质增生;强化明显。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呈增粗、扭曲、肿块;轻中度强化,与视神经无分界;视交叉可增粗。

19、腮腺炎:

腺体肿大;密度增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

20、真菌性鼻窦炎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

前者显示为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骨质硬化;后者骨质破坏。

21、球后海绵状血管瘤:

渐进性眼突;肌锥内;内见斑点状钙化或静脉石;明显增强。

22、Graves病:

眼突;下直肌和内直肌增粗,以肌腹为主。

23、鼻咽纤维血管瘤病:

男性青年;反复出血;明显强化。

24、皮样囊肿:

为含有脂肪和钙化的中线肿块;壁厚;壁可见钙化;无强化;破裂后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内播散性的小的T1高信号。

表皮样囊肿:

分叶状;在FLAIR和DWI上高信号,其他序列与脑脊液相同;可使临近血管和神经嵌入。

25、脉络膜黑色素瘤:

眼环局限性增厚;突入玻璃体后呈半球或蘑菇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

26、硬膜外血肿:

一过性意识障碍;颞顶部常见;为脑膜中动脉破裂。

27、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搏动性突眼;眼球血管怒张;眼压升高。

胸部

1、冷凝实验增高提示支原体肺炎。

2、肺内错构瘤:

周围型表现为孤立性结节,典型为爆米花样改变;中央型引起阻塞型肺炎或肺不张。

3、缩窄型心包炎特征性X线为心包壳状钙化。

4、原发性肺结核典型X线表现是哑铃征(肺内结节灶、同侧肺门增大、局部淋巴管炎)。

5、左心房增大最早出现的X线表现是服钡见食管局限性压迹。

后期表现为:

轻度肺淤血、左心房耳突出、左主支气管抬高、心脏右缘出现双房影。

6、纵膈畸胎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偏下。

7、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型)分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两个亚型。

前者约两周左右才能出现“三个均匀”典型表现:

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8、在肺源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呈“肺门残根征”。

9、肺气囊是金葡菌特征性表现。

10、肋膈角变钝需胸腔积液大约200—250ml。

11、动脉导管未闭可造成主动脉弓造影时肺动脉提前显影,因为主动脉弓降部内下壁与左肺动脉起始部上外壁直接连接。

12、早期肺动脉高压可见上叶肺静脉明显扩张,能在平片上显示出1—2条长而宽的血管影像。

13、张力性空洞常见液平,此液体为滞性液体。

14、矽结节大多数在两侧肺野中下部内中带区域,以右肺多见。

15、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在发病12小时内没有X线征象。

16、右肺中叶不张时,肺尖指向外侧。

17、瓣膜性狭窄可引起狭窄后肺动脉扩张。

18、新生儿胸片“帆征”是正常胸腺影。

19、“真菌球”是曲菌病的影像特征。

20、与部分型肺静脉畸形连接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类似的是房间隔缺损(部分肺静脉直接开口右心房)。

21、肺淤血最早出现的可靠现象是上肺静脉扩张(呈鹿角状),与下肺野血管比例改变。

22、房间隔缺损时,左房血液进入右房,使肺循环血量增多,肺门血管明显增粗,搏动强烈,即“肺门舞蹈征”。

23、左下肺不张时,左下叶肺动脉不显示,致使肺门变小,此种“小肺门征”是诊断左下叶肺不张的重要指征。

24、胸片显示病理性第三弓是指左心耳突出。

25、剑鞘样气管是慢阻肺(COPD)的典型表现。

26、肺上沟瘤常好发于肺尖,当肿瘤增大时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可引起霍纳综合征(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

27、肺结核>5mm的小结节为增殖性病灶。

28、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表现为锁骨上下区有形状不规则的纤维空洞,周围有比较广泛的条索状纤维性改变,并有新老不一的病灶,肺门上提,中下肺野纹理呈垂柳状,常见胸膜增厚。

29、纵膈淋巴瘤的好发部位是中纵膈。

30、婴幼儿间质性肺炎最重要的改变是肺气肿。

31、高血压性心脏病呈主动脉型。

32、压迫性肺不张可以出现支气管充气征。

33、胸膜间皮瘤广泛浸润型可引起不规则或波浪状胸膜增厚,有大量胸腔积液,生长较慢,可侵及肋骨引起病理性骨折。

34、结节病分期:

0期:

无异常X线征象;Ⅰ期:

肺门淋巴结肿大;ⅡA期:

肺内弥漫性浸润,伴肺门淋巴结肿大;ⅡB期:

肺内弥漫性浸润,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Ⅲ期:

肺纤维化。

35、易合并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尘肺是石棉肺。

36、动脉导管未闭体征:

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37、三尖瓣下移畸形,心影呈“方盒”形。

38、间质性肺炎表现为肺纹理增强、网状及结节状影、肺气肿、肺门区可见“袖口征”。

39、畸胎瘤好发于前纵隔,青年女性常见,发现骨化、脂肪为其有力证据。

40、韦格纳肉芽肿:

两肺多发大小不等、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结节,部分病灶可见不规则空洞、壁厚。

41、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收缩期可见锯齿证;舒张期可见鹅颈征。

42、原发综合征:

肺门影增大模糊,肺外带片状模糊影,二者见数条线样模糊影。

43、二尖瓣狭窄呈梨形心。

44、缩窄性心包炎病因以结核性最常见。

消化系统

1、龛影周围粘膜皱襞纠集,呈辐射状为良性胃溃疡的表现。

2、胆囊癌增强多早期较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长。

3、食管平滑肌瘤的特征性X线表现是环形征。

4、指压迹征为胃溃疡恶变的征象。

5、肠梗阻的分型中,最常见的是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

6、溃疡性结肠炎钡灌肠时肠管痉挛激惹呈线样征。

7、胃大弯浅盘状溃疡为局限溃疡型胃癌的X线表现。

8、皮革胃的X线显示胃粘膜皱襞形态不变。

9、十二指肠闭锁时,腹部平片可见双气泡症,为扩张的胃和十二指肠上段。

10、结肠造影检查时显示的最小的解剖单位是结肠无名沟。

11、左侧卧位水平投照可观察到腹腔少量游离气体。

12、结肠癌的典型X线表现为苹果核征。

13、肠结核常位于回肠下段。

14、过敏性结肠炎X线表现为结肠带加深,排钡后见线样征。

15、结肠多发息肉表现为肠腔内多个光滑充盈缺损,双重对比像上见致密多发环形影像;结肠癌为不规则充盈缺损;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线样征;增殖性肠结核表现为肠腔变形,缩短,粘膜紊乱增粗,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

16、胆管细胞癌包埋血管,引起管壁不规则或官腔狭窄多见,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较肝癌少见。

17、胆管细胞囊腺癌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囊壁或壁结节明显强化。

18、肝棘球蚴病表现:

囊肿边缘清晰;囊内囊;囊壁可钙化;水上浮莲征。

19、胆囊结石中,密度最低的是胆固醇类结石。

20、肝脓肿三层结构:

炎性坏死组织;纤维肉芽组织;水肿带。

21、食管静脉曲张最初局限在食管下段;重度者可累及全程。

22、贲门痉挛的征象是食管下端呈鸟嘴样狭窄,边缘光整,黏膜完整,管壁柔软,钡剂排空明显延长。

23、慢性胰腺炎:

腺体萎缩;钙化;假囊肿形成。

24、肠结核充盈缺损一般较为广泛,多累及盲肠及回肠末端,管腔痉挛,有激惹,可有多个尖刺样溃疡。

25、环形强化中,肝癌动脉期强化明显,肝脓肿静脉期强化明显。

26、肝囊肿增强扫描囊肿及囊壁均无强化。

27、胰腺炎强化目的是判断有无坏死灶及其范围。

28、环形狭窄是结肠癌的典型表现。

29、溃疡性结肠炎5%可发生癌变。

30、憩室有粘膜进入,龛影无粘膜。

31、胆管细胞癌有时主病灶周围可见小的卫星灶。

32、功能性胰岛素瘤在动脉期呈高密度结节或肿块影,高于正常胰腺。

33、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动脉期均匀高强化,静脉期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

MRI上T1呈等或稍低信号,T2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中心瘢痕在T2上为高信号。

34、慢性胆囊炎:

胆小;壁厚。

35、胰腺钩突前面CT显示两个血管断面,右侧为肠系膜上静脉,左侧为肠系膜上动脉。

36、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包括:

蜂窝织炎、脓肿、假性囊肿、门脉系统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

37、食管静脉曲张的X线特征性表现是食管黏膜皱襞增宽、迂曲呈串珠样充盈缺损。

38、进行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增强扫描时间胰头部不规则低密度区(胰腺癌为少血管癌,强化不明显),高度提示胰头癌。

39、溃疡型肠结核:

管腔痉挛收缩、黏膜皱襞紊乱,钡剂不能停留,呈细线状,跳跃征。

增殖性肠结核:

管腔变形,黏膜紊乱增粗,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激惹不明显。

40、胰腺癌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肿块远端腺体萎缩、胰管扩张、胆总管扩张,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胰周血管受侵时可见血管内癌栓形成。

41、早期胃癌具有的特征是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

42、十二指肠憩室绝大多数位于降段内侧,距离壶腹部约2.5cm。

43、结肠气钡双层造影是诊断结肠息肉的首选检查。

44、CT平扫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多数呈低密度,脂肪肝的衬托下可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在MRI上,随着T2权重的增加,信号随之明显升高。

45、胼胝性溃疡,病理上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龛影较大,深度不超过1cm,龛影周围见宽大透明带,与恶性溃疡(龛影口环堤征为特征)难鉴别。

46、Crohn病活动期标志是梳样征。

47、肠套叠空气复位法注气压力保持在40—60mmHg,较紧时可加至90,最大不能超过120。

48、胰头癌侵犯十二指肠降段使之固定并出现反3字压迹。

49、胆囊腺肌增生症病理改变为胆囊黏膜和肌层增生所致胆囊壁增厚,胆囊腔缩小。

黏膜增生突入肌层形成小的憩室,称为R-A窦,此窦腔为诊断关键。

50、胆管囊肿分型:

Ⅰ型为胆总管囊状扩张;Ⅱ型为胆总管囊状扩张并憩室;Ⅲ型为胆总管末端扩张疝入十二指肠内;Ⅳ为肝内外胆管扩张;Ⅴ型为肝内胆管扩张,又称Caroli。

肝内多个小囊状与肝内胆管联通。

51、AFP升高多见于肝癌。

52、胆管癌可有轻度强化,病理多为腺癌。

53、肝细胞性肝癌与肝腺瘤由肝动脉供血,为富血供肿瘤,增强扫描有很大相似。

结合AFP及有无服用避孕药史。

54、胰腺癌为乏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胰腺实质,胰岛细胞瘤则相反。

55、胃为腹腔内器官,后壁穿孔表现为网膜囊积气;前壁穿孔,气体积聚于膈下。

56、溃疡性结肠炎:

跳跃征。

间位结肠是指异位与膈下的结肠,属正常变异。

狭颈征指龛影口部局限性狭窄(炎性水肿所致),和项圈征都是良性溃疡的征象。

空回肠换位征为小肠扭转。

57、肝内肿块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首选考虑肝硬化再生结节。

泌尿生殖系统

1、肾结核时,静脉肾盂造影最早出现的肾盂改变是肾锥体。

2、宫颈癌分期:

0期:

原位癌。

Ⅰ期:

局限在宫颈宫体。

Ⅱ期:

超过宫颈,未达盆腔及阴道1/3。

Ⅲ期:

扩散盆腔累及阴道1/3,导致肾盂积水。

Ⅳ期:

超出盆腔、远处转移。

3、肾盂癌常以无痛性血尿为临床症状。

造影示肾盂内不规则充盈缺损。

4、卵巢囊肿呈多房性,有分隔考虑卵巢囊腺瘤或囊腺癌。

5、肾上腺肿瘤中含脂质的肿瘤为肾上腺腺瘤。

6、女性盆腔内囊实性肿块,内含脂肪和钙化,最大可能是囊性畸胎瘤。

7、肾转移瘤增强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

8、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有确诊意义的是瘤内含有脂肪成分。

9、CT不能显示膀胱黏膜,所以不能显示肿瘤侵入黏膜及其下层的深度,MRI可以。

10、CT上正常人膀胱壁的厚度<3mm。

11、输尿管囊肿呈海蛇头征。

12、输卵管结核表现为输卵管狭窄,变细,呈锈铁丝状。

也可表现为串珠样,伴憩室、瘘管形成。

很少呈囊状积水。

13、肾结核好发于乳头部。

14、睾丸常见肿瘤是精原细胞瘤。

15、膀胱癌的信号在T2WI上多为中等信号,信号强度要显著高于正常膀胱壁。

16、伴有盆腔发育畸形的常见泌尿系发育异常为膀胱外翻。

17、子宫内膜癌侵犯深肌层的表现为结合带被破坏。

18、肾动脉狭窄最常见原因是大动脉炎。

19、CT显示宫颈癌向外侵犯的确切根据是周围脂肪层消失。

20、宫颈腺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肿、卵巢囊肿出血、巧克力囊肿在T1T2上均为高信号。

浆液性囊肿内含蛋白质少,T1上为低信号。

21、孕期子宫肌瘤易发生变性,内部信号不均匀,在T1WI上信号略增高。

22、卵巢囊性畸胎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内部有脂肪、毛发、皮脂样物质,并可有浆液、牙齿等。

因瘤内含有脂肪,故出现化学位移伪影。

23、正常肾上腺的MRI信号与肝实质信号强度相比呈T1、T2均为低信号影。

24、典型嗜铬细胞瘤T1低信号T2中等高信号。

25、正常前列腺在T2上中央带呈低信号外周带呈高信号。

26、前列腺增生结节主要发生在移行带。

增生结节在T2上可为低信号、高信号,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

27、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为T1等信号、T2均匀性低信号。

28、诊断前列腺增大的标准是其超过耻骨联合2cm。

29、成人型多囊肾属于遗传病,常合并肝、胰腺、脾的先天性囊肿,囊壁可见多发钙化。

单纯性囊肿多局限于肾脏。

30、神经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来源于神经嵴的腹膜后实质性肿瘤,大部分发生在5岁以下,病变大部分发生在肾上腺。

31、输尿管结核病变早期无异常或者黏膜破坏官腔轻度扩张。

32、结节性硬化常与双侧多发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名肾错构瘤)并存。

33、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多伴有腹水。

34、肾动脉狭窄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肾性高血压。

35、嗜铬细胞瘤为10%肿瘤(双侧、肾外、家族、恶性)。

36、肾结核的早期征象是肾盏边缘不整齐。

37、不孕、月经不规则、多毛、肥胖多见于多囊卵巢。

38、黄色肉芽肿型肾盂肾炎经常并发肾结石。

39、Wilm瘤又叫肾母细胞瘤,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68%发生于1—5岁儿童。

40、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多见于老人,由前列腺腺体、结缔组织和平滑肌不同程度增生引起。

41、肾细胞癌:

无痛血尿;坏死;出血;囊变;钙化。

42、肾上腺皮质腺癌一般体积比较大,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内见坏死,临床为Cushing综合征。

4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T1低信号,T2高信号类似脑脊液,注射钆喷酸后不均匀增强。

阵发性高血压;圆形肿块;常>3cm,边缘光滑。

44、胃肠道肿瘤最容易发生种植转移,好发部位是卵巢。

45、高血压、低血钾—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生。

46、肾盂癌中80—90%为移行细胞癌,肿瘤可向下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血尿。

47、子宫肌瘤:

T1类似子宫肌层;T2明显低信号。

48、醛固酮腺瘤:

单侧;<2cm;低密度网格状;CT值-33—28HU。

皮质醇症腺瘤:

单侧;>2cm;低密度均匀肿块;CT值30—50HU。

嗜铬细胞瘤:

单侧多见;2—20cm;中央坏死;少数钙化,强化显著。

肾上腺皮质癌:

单侧,体积大,密度不均有钙化。

肾上腺髓质瘤:

单侧;无症状;体积大,以脂肪成分为主。

骨与关节系统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X线表现是干骺端宽大,中心部凹陷,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

2、骨软骨瘤:

好发于青壮年,多见于膝关节附近的长骨干骺端,多为良性,发生在扁平骨和不规则骨的骨软骨瘤可恶变为软骨肉瘤。

3、骨转移瘤,骨松质内虫蚀状、斑片状破坏,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明显升高。

腰椎转移瘤的椎弓常受累,出现骨质破坏,椎体可塌陷,但是椎间隙保持正常。

4、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弥漫性的骨质疏松,好发于脊椎、肋骨、颅骨和骨盆,骨破坏区无硬化边。

椎弓一般不受累。

5、骨瘤好发于颅骨,其次为颌骨,多见于颅骨外板和鼻旁窦壁。

6、尤因肉瘤半数以上发生于四肢长骨,早期即可发生肺部转移,对放射线敏感。

7、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呈囊状膨胀性骨破坏,骨壳菲薄,其内面凹凸不平,多数有骨嵴。

破坏区与正常骨交界面可有硬化,破坏区内一般可见多个含液囊腔,并可见夜夜平面,囊腔间隔为软组织密度。

8、成人椎体结核与肿瘤X线片的主要鉴别点是椎间隙是否变窄或消失。

9、早期化脓性关节炎因囊内积脓显示关节间隙增宽,当病变累及关节软骨及骨骼时,关节间隙变窄。

10、儿童短骨结核多发生在掌骨、跖骨、指骨,常为多发,囊性破坏,故称骨囊样结核和骨气臌。

11、软骨瘤的特点是发生于骨髓质内最多见,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

12、观察儿童骨龄最常用的是部位是腕关节。

13、CT测量颈椎、腰椎椎管矢状径正常值下限是11、12mm。

14、夜间明显疼痛,服用水杨酸后疼痛缓解是骨样骨瘤的特点。

15、膝关节结核的关节软骨破坏较晚,故早期无关节间隙变窄。

16、化脓性关节炎与结核性关节炎区别点在于前者关节承重面骨质破坏早。

17、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特征表现是骨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

18、横跨骨骺线的骨质破坏是干骺端结核特征性表现。

19、骨结核的特点是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或萎缩,没有明显骨质增生硬化。

20、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面骨质破坏明显,先发生于关节面承重区。

21、约90%的脊椎结核病变侵犯椎体,脊柱附件较少侵犯。

22、脊柱结核MRI表现:

T1为低信号,T2为不均匀等高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

23、关节结核最多见于髋关节。

24、骨巨典型特征:

位于骨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皂泡样骨间隔。

25、跳跃式骨破坏多见于转移瘤。

26、非骨化性纤维瘤:

好发于8—20岁青少年,有骨髓结缔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四肢长骨骨干,呈边缘清楚的有薄层硬化边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区。

27、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好发于四肢骨,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改变、磨玻璃样改变、丝瓜络样改变、虫蚀样改变、硬化改变。

可恶变。

28、多发性骨髓瘤:

多骨、多发、骨质疏松、骨破坏呈穿凿状。

29、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特征是骨外摸下骨吸收。

30、骨肉瘤骨质破坏呈斑片状、筛孔状或融合成大片状。

成骨型骨肉瘤的肿瘤骨多密度较高,可遮盖骨质破坏。

31、溶骨性骨转移:

蚕食状或虫咬状、边缘不规则、无硬化边、很少出现骨膜反应。

32、侧位片上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的间隙正常值成人在2mm、儿童在4mm以下,如果分别超过2.5mm、4.5mm为脱位。

33、动脉瘤样骨囊肿特征偏心性气球样骨质膨胀性改变。

34、多发性骨髓瘤:

贫血;溶骨性破坏;椒盐征;骨髓穿刺。

35、90%以上的AS患者HLA-B27阳性。

36、非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长骨骨干靠近干骺端骨皮质区域。

37、多发性骨髓瘤:

本周蛋白尿。

38、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钙升高、血清磷降低。

39、关节滑膜结核多开始于关节边缘,逐渐累及骨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