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用玉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406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用玉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特用玉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特用玉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特用玉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特用玉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用玉米.docx

《特用玉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用玉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用玉米.docx

特用玉米

特用玉米指具有特殊用途和经济价值更高的玉米种类。

特用玉米的分类及特性:

按照玉米的特殊用途不同将特用玉米分为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其他特用玉米。

1、优质蛋白玉米是一种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很高的玉米,其籽粒中人体及单胃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赖氨酸、色氨酸是普通玉米的2倍以上,而且生物价值较高的蛋白含量也大大超过普通玉米。

因此,作为饲料和食品可提供更多的赖氨酸、色氨酸和优质蛋白。

利用优质蛋白玉米生产传统食品可改善营养状况,而且饲用能够取代传统饲料和价格昂贵的配合饲料,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高油玉米是一种含油量很高的玉米,含油量是一般玉米的2倍多。

高油玉米产量不低于普通玉米,单产油量大大增加,是一种粮油兼用作物。

玉米油色泽淡黄透明,气味芳香,富含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是一种优质食用油。

高油玉米除可作优质食品外,还是重要的优质饲料。

3、高淀粉玉米是指子粒粗淀粉含量在74%以上的专用玉米。

高淀粉玉米主要以加工淀粉为主。

玉米淀粉不仅自身的用途广,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工转化成变性淀粉、稀黏淀粉、工业酒精、食用酒精、味精、葡萄糖等500多种产品,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有价值几十倍。

4、糯玉米又称黏玉米或蜡质玉米,胚乳中的淀粉为全部支链淀粉,水解后易形成黏稠状的糊精。

主要用于轻工业加工变性淀粉和使用。

变性淀粉可用于印染工业。

食用主要是玉米面和青穗,特别是干穗风味更佳,为我国传统的青食玉米类型。

5、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和蔬菜玉米。

特点是胚乳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是一种很适合于青食的玉米品种。

甜玉米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2-3倍,甜玉米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赖氨酸含量与高赖氨酸玉米相同。

甜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青食、加工甜玉米罐头、加工玉米笋罐头等。

玉米多为早熟品种,有白粒、黄粒两种。

青穗收获后可种植白菜等秋菜,适于在大中城市附近种植,经济效益显著。

6、笋用玉米是一种多穗型甜玉米或多穗玉米,笋用玉米的用途是采摘玉米的幼嫩雌穗做菜或加工玉米笋罐头。

玉米笋是今年来国际市场上售价较高的高档蔬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7、爆裂玉米是一种专门做爆制玉米花的玉米类型。

粒小如米粒,有米粒型和珍珠型两种。

加温后可自然爆炸成玉米花,香脆可口。

食用主要是玉米面和青穗,安全卫生,无铅中毒等优点。

8、饲用玉米是专门用于生产青茎叶做饲料的玉米。

这种玉米植株高大、茎叶产量高、品质好。

灌浆期收获,每亩可产饲料4000-5000千克。

适于喂奶牛、羊、马等家畜,成熟时茎叶仍然青绿,且汁液丰富,穗大粒多。

既可在高密度下生产青饲料,又可在正常密度下生产粮食,同时收获青饲料。

甘肃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企业未认证]|[品保未开通-如何开通?

]

武威市农科所成立于1953年,现有职工7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人,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8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26人。

其中4人享受政府津贴,为甘肃省优秀专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武威市农科所拥有品种选育圃200亩,品种展示和原种繁殖场1700亩,在海南有80亩的南繁基地。

建所至2000年共取得科研成果80余项。

70年代育成的小麦品种“武春一号”在全省累积推广面积2500万亩;80年代育成的玉米品种“凉单一号”在本市累积推广面积550万亩。

近年来,有七个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组合进入甘肃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其中高淀粉玉米“5017”占区试品种第二名,现已进入生产试验阶段,预计2004底可通过甘肃省审定。

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品种“6405”占参试品种第三名,在今年继续参加区试的同时,提前一年被四川省指定越级进入生产试验,预计今年年底可通过四川省审定。

新杂交种“7005”被吉林省种子管理站引进参加区试,同时进入生产试验。

本所每年对外预约玉米制种3万亩左右。

先后为河南省农科院、遵义市种子公司、泰安市种子公司、吉林平安种业公司、承德裕丰种业、北京金色农华等多家单位生产60多种玉米杂交种。

在玉米制种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2年被评为甘肃省种子质量十佳单位,其中农大108和郑单958两个品种通过了农业部种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的质量认证。

我们竭诚希望能与种业间同仁们在玉米、棉花、瓜果蔬菜、油菜种子生产和科研方面共同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武科1号

  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杂交种

  “武科1号”的选育研究

  一、选育目的:

  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的玉米新杂交种。

  二、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母本“457-1”是武威市农科所用外引系“8112”和外引系“9046”杂交选育的二环系。

父本“郑22优”是武威市农科所从河南农科院粮作所引进的自交系“郑22”的优选系;“郑22”是河南农科院粮作所用独青×E28选育的自交系。

“5105”是武威市农科所1998年用“457-1”做母本,“郑22优”做父本组配的杂交种。

  三、历年品比试验结果:

  1999年在本所玉米新杂交组合鉴定试验(地膜覆盖)中,折合亩产1189.9公斤,较对照凉单1号亩产967.8公斤增产22.9%。

2000年在本所新杂交组合复鉴试验中,折合亩产982.3公斤,较对照凉单1号亩产815.5公斤增产20.5%。

2001年在本所新杂交组合品比试验中三次重复,平均折合亩产1038.2公斤,较对照凉单1号折合亩产830.8公斤增产25.0%,达极显著水准。

2003年在本所的品比试验中,折合亩产1130.0公斤,较对照金穗1号亩产1097.5公斤增产3.0%。

2004年在本所的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769.32公斤,比对照沈单16亩产709.87公斤增产8.4%,生育期较沈单16早7天。

  四、历年来区域试验结果:

  2002年参加甘肃省玉米新杂交种预备试验,全试验平均折合亩产777.7公斤,较相邻对照中单2号增产3.8%,居参试32个品种的第13位。

2003年参加甘肃省玉米新杂交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在全试验的8个试点中平均折合亩产727.96公斤,较对照中单2号增产5.2%,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7位,稳定性分析:

方差为0.811,变异度为4.583,回归系数为0.798,在11个参试品种中稳产性最好。

2004年参加甘肃省玉米新杂交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在全试验的8个试点中各点均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平均折合亩产764.3公斤,较对照中单2号增产12.0%,达极显著水准,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稳定性分析:

方差3.58,变异度9.106,回归系数1.005,稳定性表现很好。

  五、历年来的生产试验结果:

  2005年在永昌县朱王堡镇示范小麦、玉米带田2.5亩,平均亩产710公斤,较沈单16亩产650公斤增产9.2%。

2005年在全省玉米新杂交种生产试验中,全试验的5个试点均较对照中单2号增产,平均亩产909.3公斤,较统一对照中单2号增产31.7%,增幅10.0—39.3%,居4个参试品种第2位。

  六、特征特性:

  5105从出苗到成熟生育期135天,较中单2号早熟1天,幼叶为绿色,叶鞘为深紫色,拱土能力强,早发性好,成株高259cm,穗位高114cm,茎粗2.6cm,全株20片叶,株型为竖叶型,叶片长度中等,宽度较宽;雄穗主轴长36—40cm,雄穗分枝24—28个;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花丝粉红色,花丝长,抽丝整齐;果柄短,苞叶长度中等,苞叶薄;果穗锥型,果穗长19.4cm,秃顶长0.5cm,果穗粗5.3cm,穗轴粗3.2cm,穗行数14.8行,行粒数38.6粒,千粒重378.1g,出籽率82.3%;籽粒黄色马齿型,角质,穗轴粉红色。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测定:

籽粒水分9.61%,粗蛋白含量118.0g/kg干基,粗脂肪含量43.4g/kg干基,粗淀粉含量710.7g/kg干基,赖氨酸含量3.4g/kg干基,容重716%。

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接菌(毒)鉴定:

高抗红叶病,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评价为:

是多年来筛选出数量不多的三抗品种。

在省区试的自然发病中表现高抗青枯病和穗腐病、抗黑粉病和锈病。

  七、适宜种植范围:

  在全省矮花叶病非严重流行区均适宜推广种植。

  八、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密度4000株/亩左右,其他管理同中单2号。

  九、制种技术要点:

  父本二叶一心播母本,行比1:

5—6,父母本总密度6000株/亩,制种产量400-500公斤/亩,其他管理同一般玉米制种。

……

 

玉米种子武科2号查看相似产品产品综述品牌型号:

咨询该企业

原产地:

河北保定市南市区

单价:

16

发布时间:

2011-02-21企业综述企业名称:

保定市富奥种子有限公司经销部

成立时间:

2003年

所属行业:

农业

经营模式:

服务型

注册资金:

100万人民币

员工人数:

11-50人

年营业额:

人民币500万元/年-700万元/年

产地/厂家甘肃品种武科2号

级别良种纯度97(%)

净度99(%)发芽率90(%)

水分13(%)

“武科2号”由甘肃省武威市农科所选育。

2004年通过甘肃省审定,2005年由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陕西,经过2005年、2006年多点观察,该品种的综合性状及产量均优于对照“郑单958”,2007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高产稳产  在甘肃、河南、河北省等地多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700公斤/亩,最高亩产可达101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12.6%。

经伟隆公司在关中地区十多个县区布点试验示范,“武科2号”丰产性突出,在2006年玉米大面积受灾减产的情况下,“武科2号”表现为结实性好、无秃顶、活秆成熟,平均亩产541.6公斤,比对照“郑单958”(497.5公斤/亩)增产8.75%,出籽率为91.8%,2008年全省八个示范点平均亩产726公斤。

“武科2号”引进陕西后连续三年,尤其是在09年低温、多雨、寡照条件下,该品种表现良好,在结实性、抗病、抗倒方面尤为突出。

早熟抗性好  幼苗健壮,成株高250cm,穗位高95cm,茎粗2.2cm,叶片上挺。

果穗筒型,长17—18cm,粗4.76cm,结实性好,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6,千粒重380克,籽粒深黄色,马齿,角质,粒深1.34cm,在灌区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

株型紧凑耐密性强  夏播生育期95—100天。

抗大、小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

抗倒性好,耐阴雨能力强,活秆成熟。

武威市农科所玉米开发研究中心

武威市农科所玉米开发研究中心,公司地址是凉州区金羊镇三盘磨村,您可以打电话2234341,联系韦强国,欢迎各界人士联系合作,共谋发展。

企业联系方式企业名称:

武威市农科所玉米开发研究中心

联系人:

韦强国

地址:

凉州区金羊镇三盘磨村

电话:

2234341

邮编:

733000

公司网址:

 

国审麦2006031

武春3号

甘肃省武威市农科所

适宜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巴盟、青海东部和柴达木盆地、新疆博乐和塔城的水浇地作春麦种植。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目前全国玉米、大豆收获已过九成,中稻和一季稻已收80%以上,晚稻已经开镰收割,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已近八成,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有望实现连续五年增产。

 

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服务,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科技增粮发挥巨大潜力。

农业部组织玉米专家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1.2万亩玉米高产田测产验收,结果显示:

玉米亩产达到970.52公斤,创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

粮食主产区不断传来喜讯: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达到亩产913.2公斤的高产水平;吉林省前郭县红旗农场超级稻吉粳88万亩示范方达到亩产702.1公斤,农户种植超级稻比种植普通稻人均增收400元以上……集成技术,集合资源,集中力量,建立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平衡增产。

在农业部组织建立的500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中,143个小麦示范片平均亩产540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221公斤;63个早稻示范片平均亩产519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150公斤。

据悉,农业部明年将更大规模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高产纪录频频飞出专家的试验田,“科技入户”、“专家入户”帮助农民实现了大面积增产增收。

今年以来,农业部号召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推广单位开展科技服务。

截至目前,已派出180多个专家工作组、50多万名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和70万名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

(张毅)

 

专家预测:

武威小麦和玉米病虫害将中度发生

记者张文灿稿源:

武威日报2011-05-0414:

39

--------------------------------------------------------------------------------

 

  本报讯(记者张文灿)近日,我市农业专家根据全市农作物主要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参考历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规律,结合去年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及今年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长期气象预报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小麦和玉米病虫均将中度发生。

  根据市农业专家分析预测结果显示:

今年我市麦蚜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左右。

小麦吸浆虫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局部区域或地块将中度发生,重点发生区域为凉州区冷凉灌区、古浪县井灌区和天祝县金强河灌区。

小麦根病轻度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重发区域为凉州区冷凉灌区、古浪县引黄灌区和民勤县风沙沿线灌区。

小麦丛矮病轻度发生,面积5万亩左右,重点发生在凉州区井灌区和冷凉灌区的冬春麦混种区。

小麦散黑穗病中度偏轻发生,面积20万亩左右。

玉米害螨将中度发生,面积45万亩左右,其中凉州区的平川井灌区和古浪县的井河灌区将中度偏重发生。

玉米田棉铃虫将中度发生,面积50万亩左右。

玉米蚜虫将中度发生,面积40万亩左右,其中凉州区及古浪县的井河灌区将中度偏重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轻度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

玉米瘤黑粉病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面积25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玉米制种田。

玉米锈病中度偏轻发生,面积40万亩左右。

  为此,我市农业专家提出以下防治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高产稳产,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发生的复杂性、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尤其要充分认识小麦吸浆虫、玉米红蜘蛛、玉米田棉铃虫、玉米瘤黑粉病等重大病虫的暴发性和灾害性,将病虫防治工作纳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宣传,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病虫测报,科学指导防治。

各县(区)农技中心要根据不同生态区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在上年的基础上,增设重点病虫系统监测点,扩大监测点的覆盖面,各测报点严格按照《武威市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制度》,采取“五定”、“五统一”、“抓五关”、“保三率”的办法,实行“五日一查,一周一报,重大病虫随时汇报”的信息周报制度;对我市主要病虫进行系统监测,同时加大面上的普查工作,努力提高测报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领导决策和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要进一步扩展病虫情报发布渠道,除继续加强病虫信息的电视预报外,积极与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联系,将病虫信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布,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明确防治重点,落实关键技术。

认真贯彻“公共植保、绿色防控”理念,各县(区)要因地制宜,明确不同生态区防治重点,组建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尤其要下大力气做好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实施方案,以小麦吸浆虫、小麦蚜虫、小麦条锈病、玉米红蜘蛛、玉米田棉铃虫、玉米丝黑穗、玉米瘤黑粉、马铃薯晚疫病、油菜小菜蛾、蔬菜病虫害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为重点,适时指导农民开展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生态调控措施,辅以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控,着力提高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的到位率,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

  注重调查研究,充实综防技术体系。

各县(区)应根据各自实际,在抓好粮食作物新发病虫害防治的同时,狠抓温室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为害规律及综防技术的调查研究,充实和完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狠抓宣传培训,确保综防效果。

农民是落实综防措施的主体和关键,各县(区)农技中心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围绕重点区域、重点技术,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综防技术水平,促进综防技术进村入户,确保综合防治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