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327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

《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适宜性评价.docx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作者:

————————————————————————————————日期:

 

土地适宜性评价

——耕地整理适宜性分析

1评价原则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定量评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TD-T1007—200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的思路和体系进行。

根据土地属性对耕地利用的适宜程度及其对土地整理可能产生限制的因子类型和强度,参考土地的形态,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主导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是对项目区现有耕地进行整理,因此本次评价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为依据,着重针对本项目区耕地是否适宜土地整理进行评价分析。

2评价系统

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内的需整理土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采用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三级划分的评价体系,详见表1:

表1待整理土地评价系统

适宜类

质量等

限制型

宜耕地(A)

一等地(A1)

无限制(A100)

二等地(A2)

温度限制(A201)

水源限制(A202)

土层厚度限制(A203)

土壤质地限制(A204)

坡度限制(A205)

水文与排水限制(A206)

生态退化限制(A207)

……

三等地(A3)

温度限制(A301)

水源限制(A302)

土层厚度限制(A303)

土壤质地限制(A304)

坡度限制(A305)

水文与排水限制(A206)

生态退化限制(A307)

……

不宜耕地(N)

不续分

(1)土地适宜类

分宜耕地和不宜耕地两类。

宜耕地类是指按照本规程定义的各相关地类评价指标和方法评定为宜耕种的土地。

(2)土地质量等

本项目只对宜耕地类划分质量等级,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评价分等指标,将耕地资源划分为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

一等地:

条件好,无或一种限制因素,且限制程度低,不需或略需改良,成本低;开发后作物产量高,供食用的农副产品能够达到国家食用卫生标准(含饲料作物,下同),非食用的作物产品质量合格;在正常利用下,不会产生土地退化和给邻近土地带来不良后果。

二等地:

条件中等,有一、二种限制因素,限制强度中等,需要采取一定改良或保护措施,成本中等;开发后产量中等,供食用的农副产品能够达到国家食用卫生标准,非食用的作物产品质量合格;如利用不当,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等地:

条件差,有多种限制性因素,且限制强度大,改造困难,需要采取复杂的工程或生物措施,成本较高;或开发后作物产量低,供食用的农副产品能够达到国家的食用卫生标准,非食用的作物产品质量合格;如利用不当,对土地质量和生态环境有较严重的不良影响。

(3)土地限制型

在同等下设置限制型,按其限制因子的限制程度划分。

同一型内具有相似的限制因素和强度以及相似的改造措施。

待整理土地采用:

无限制(00)、温度限制(01)、水源限制(02)、土层厚度限制(03)、土壤质地限制(04)、坡度限制(05)、水文与排水限制(06)、生态退化限制(10)等。

3评价指标

本项目选择对土地质量有显著影响的,且较稳定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项目区主要涉及到的评价指标有温度条件、水分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坡度、水文与排水条件和生态退化可能性。

(1)温度条件

按作物对积温的要求,以及是否受霜冻威胁,将温度条件划分如下四级:

A1:

积温条件能满足大田作物要求,无霜冻威胁;

A2:

积温能满足大田作物的要求,受霜冻影响,造成减产<20%;

A3:

积温能满足大田作物的要求,经常有霜冻危害,造成产量减产20%~40%;

N:

积温不能满足大田作物的要求,有严重霜冻威胁,造成减产>40%。

(2)水分条件

干旱区必须有灌溉水源才能开发,依据灌溉水源保证率划分水分限制级别。

湿润区有较充足降雨,水分可做无限制处理。

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如旱作稳定,可不要求有灌溉水源,如有灌溉水源可做水分无限制处理(A1),其他的做水分二级限制处理(A2);如旱作不稳定,则需有灌溉水源,依据灌溉水源保证率划分水分限制级别。

对干旱区和旱作不稳定的半干旱及半湿润区,依据灌溉水源保证率,将水分条件分为四级,具体见表2:

表2水分条件限制等级

区域

年降水量/mm

年湿润度(P/E)

灌溉水源保证率/%

A1

A2

A3

N

干旱区

<250

<0.3

100

80~100

70~80

<70

半干旱区

250~500

0.3~0.6

>80

70~80

50~70

<50

半湿润区

500~1000

0.6~1.0

>60

50~60

40~50

<40

湿润区

>1000

>1.0

 

(3)有效土层厚度

有效土层厚度指从自然地表到障碍层或石质接触面的土壤厚度。

依据土壤下伏基岩或母岩类型,分三种情况将有效土层厚度划分为四级,具体见表3:

表3土层厚度限制等级

母岩(质)

有效土层厚度/cm

A1

A2

A3

N

黄土性母质和易风化的泥质岩类

>100

50~100

30~50

<30

中性、酸性结晶岩类

>100

60~100

50~60

<50

石英岩类、碳酸岩类

>100

70~100

50~70

<50

(4)土壤质地

以土壤表层30cm的平均质地为标准,将土壤质地分为粘质土(重壤、粘土)、壤土(轻壤、中壤)、沙壤土、沙土和砾质土。

土壤质地条件分为四级:

A1:

壤质;

A2:

沙壤质和粘质土;

A3:

沙土或石砾含量15%~50%,且可以改良的砾质土;

N:

石质即岩石露头面积>50%或石砾含量>50%(体积比)。

(5)坡度

一般坡度<2°情况下,无明显侵蚀发生;2°~6°有发生侵蚀的可能,开发时一般需采取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6°~15°有土壤侵蚀,需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可开发。

>15°一般不宜开发,但在土层深厚的黄土地区和紫色地区,以及土层厚度大于70cm的其他山地丘陵区,建设水平梯田的条件较好,可放宽至25°。

>25°的坡地严格禁止开发。

坡度分级详见表4:

表4坡度限制等级

地区

坡度

A1

A2

A3

N

黄土和紫色土区以及土层厚度>70cm的地区

<6°

6°~15°

15°~25°

>25°

其他地区

<7°

3°~6°

6°~15°

>15°

(6)水文与排水条件

根据地表积水时间、排泄条件和改良措施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级:

A1:

常年不引起洪涝,不积水,排水条件好,不需改良或只需简单改良;

A2:

季节性洪涝或季节性积水,可以采取防洪、排涝措施加以改良;

A3:

常年洪涝或长期积水,需采取比较复杂的防洪、排涝措施加以改良;

N:

经常有洪涝威胁或长期被水淹没,排水条件差,改良困难。

(7)生态退化可能性

生态退化可能性是衡量土地开发后,引起土地本身和异地生态质量退化可能性的一种定性综合量度。

对土地本身生态质量退化评估主要集中于开发后是否存在次生盐渍化、土壤结构退化等可能性及其大小;对异地生态质量退化可能性评估,主要集中于是否造成或加重区域干旱化、水土流失,以及对周围或区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依据生态退化的类型及其可能性大小,将生态退化可能性划分如下四级:

A1:

无或有较小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或对异地生态系统无或有轻微影响,不需或采取简单措施,可以防止;

A2:

有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或对异地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需采取一定措施加以防止;

A3:

有较大的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或对异地生态有明显的影响,需采取复杂的措施加以防止;

N:

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大,或对异地生态有严重影响。

4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a)评价方法

本项目评价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

即在以上评价指标的分级中,以分级最低评价因子的分级作为该评价单元的等级,并在等级后加注其代号,作为其限制性因子类型。

b)评价指标分析

(1)温度条件

结合对项目区气候条件的分析,≥0℃的活动积温为5196℃,无霜期约为337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02.6小时,满足大田作物的基本要求,农作物可以达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仅有少量霜冻威胁。

设计评定级别为A201。

(2)水分条件

结合对项目区水文状况的分析,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项目区内年降雨量为1047mm,地表径流深为601.37mm,设计评定级别为A102。

(3)有效土层厚度

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土层厚度在60~80cm之间,平均土层厚度大于0.6m,设计评定级别为A303。

(4)土壤质地

结合项目区土壤概况分析,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土质轻壤、微酸到中性反应,设计评定级别为A204。

(5)坡度

结合文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项目区耕地2°~6°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1.53%,6°~15°的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2.13%,15°~25°的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6.34%,项目区耕地主要集中6°~15°,设计评定级别为A305。

(6)水文与排水条件

项目排水通道包括天然冲沟、排水沟,现状均为土沟形式,利用状况较差,部分段沟壁坍塌,导致排水沟淤积,无法畅流,需通过后续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改善项目区排水条件。

设计评定级别为A206。

(7)生态退化可能性

结合文本分析,项目区整理后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和红薯,土地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无或有较小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对异地生态系统无影响,设计评定级别为A107。

c)评价结果

表5待整理土地评价结果一览表

评定等级

评价指标

评定等级

限制型

A3

温度条件

A2

A305

水分条件

A1

有效土层厚度

A3

土壤质地

A2

坡度

A3

水文与排水条件

A2

生态退化可能性

A1

通过总体评价后,评价结果见下表6

表6待整理土地最终评价结果

宜耕地(A)

三等地(A3)

坡度限制(A305)

经分析,虽然项目区土地均在三等地及以上,部分耕地受坡度限制,但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且土层厚度均>60cm,建设坡式梯田的条件较好,所以本项目土地整理设计进行坡改梯工程,设计为坡式梯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