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4048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docx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

∙[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和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贾容韬于11月19日下午3点做客人民网,为青少年畅谈“绿色网络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第七期:

联结——从网络使用开始。

敬请关注。

[14:

00]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人民网,关注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心灵关爱系列讲座。

今天做客人民网的两位讲座老师分别是,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贾容韬老师。

还有一位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老师。

[15:

24]

∙[主持人]:

我们今天依旧是关于网络和青少年之间关系这样一个话题。

我们知道现在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讲,他们对于网络的吸引力是无法抗拒的。

究竟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利大于弊多一些,还是弊大于利?

[15:

24]

∙[陆士桢]:

我个人觉得网络总的来讲是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发展的一个新的东西,它对人类的认识自然、认识客观规律,应该说是有非常大的意义。

青少年作为在整个社会当中,他是指向未来的群体。

我们经常说青少年的基础性和未来性这个特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尽管网络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对青少年来讲,我觉得网络应该是对促进青少年的现代社会性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就是我们怎么样帮助青少年在最大限度发挥他的优势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规避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15:

24]

∙[贾容韬]:

我认为,如果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让它为工作、学习、生活服务,我们能成为网络的主人,它肯定是利大于弊。

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玩具,我们没有抵御的能力,天天接受不良信息,成为网络的奴隶,肯定是弊大于利。

[15:

25]

∙[主持人]:

为什么说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当中,可能他们这样一个群体对于事物、对于世界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定形,网络当中的是与非、好与不好对于他们来说甄别起来不是很容易。

现在能不能先请两位专家跟大家说一说,从大面上来讲,青少年应该怎样甄别网络上的是与非?

[15:

25]

∙[陆士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哪呢,所有的人类社会来讲,对网络规律的判断、面对,其实还有很多空档或者陌生的领域。

我注意到,比如最近我们在打击网络大谣、大V,这些人在网络上起了特别坏的作用。

比如现在网络法律的管理就滞后。

我注意到薛蛮子这样的人,他嫖娼当然是很恶劣的事情,但是更重要的,对他来讲最大的罪恶,我个人觉得,是他在网络上这种造谣,他在网络上起蛊惑人心、搅乱舆论的恶劣作用。

我们现在揭发处置是按照这样的,说明我们成人社会对管理网络,我们也还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不认为青少年现在在网络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是天塌了一样,简直是了不得了,它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要解决青少年在网络上的有序参与的问题,首先从社会这样一个层面,就要加强对网络的科学监管,你要有一个制度来保障青少年网络安全,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首先是国家、社会对网络的监管的完整的制度,其次,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青少年自身的不断提升的网络素养。

我觉得这两个加起来,可能才能说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解决青少年网络出现各种混乱问题的非常重要的东西。

[15:

26]

∙[陆士桢]:

我常年做青少年工作,我会有一种视角,觉得对青少年来讲,他们成长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都是面向未来当中产生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会讲,比如某些社会现象代表的是没落的东西,而青少年是在不断地前行的过程中,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在这个方面的管理会越来越健全,另外一方面,我也相信青少年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不断地获得成长。

这么一个视角看,我觉得甭把它看得那么严重。

[15:

27]

∙[主持人]:

青少年可能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是他可能改正过来是非常容易的事。

[15:

27]

∙[陆士桢]:

实际上是往前走的过程。

我说的可能有点残酷,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别网瘾出问题最后毁灭了,可能也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种代价。

[15:

27]

∙[主持人]:

陆老师刚刚讲青少年提高对于网络这种素养,其实现在网络上鱼龙混杂,可能不仅仅对青少年,对于成年人来讲,他们认识网络,甄别出当中的是与非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贾老师怎样看待青少年在网络上甄别是与非的问题?

[15:

28]

∙[贾容韬]:

这个问题陆老师已经谈得很好很全面了。

[15:

29]

∙[陆士桢]:

这次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一个特别好的概括,过去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四条,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八荣八耻,这个特别抽象,这回我愿意用这次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一个基本判断。

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观,就是我们要判断他这个行为对国家是不是促进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如果他的言行对国家利益触犯了,对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一个建设方向违背了,那肯定就不行了。

第二,说的是社会观,社会观也说到四条,说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实就是我们社会建设的最终的目标,属于违背了法治观念,违背了自由平等的意识,肯定不行。

第三,公民观,说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每个公民必须爱国,损害国家就不行。

敬业,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对自己的职业的投入。

然后就是诚信,这是基础的道德。

最后就是倡导和谐和友善。

我觉得这是一个框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国家,我一直觉得,现在这12个字包含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

中国共产党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是一个。

第二个,它体现了社会先进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所以,它有世界性的先进价值。

第三,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说和谐,“和”西方的观念从文艺复兴开始就讲人权,讲人道,没讲和谐,这是我们的东西。

还有诚信“信”,这是孔家的思想,仁义礼智信,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东西是特别好的一个东西,既有社会主义方向,又有世界先进价值,还有中国特色。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大框架,在网络上发表了凡是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影响社会公正、挑战爱国,你就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我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基本框架。

[15:

30]

∙[主持人]:

只要不要跳离这个基本框架,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和谐的。

[15:

32]

∙[陆士桢]:

因为这是我们国家整个的一个。

它是中国梦的伦理基础,也是它的价值保障。

就是我们最终判断这个人,比如说我们说现在网络大谣,前几天,包括湖南抓的那个记者,肯定坚决严厉打击。

第一,他造谣,他不符合诚信这些东西。

另外,他谋利,这个显然是不符合基本的道德,你把社会秩序扰乱了,你说的都是假的,肯定不行。

从理论上来讲还是违背了基本的框架,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从这样一个视角来认识这个问题。

[15:

32]

∙[主持人]:

我们再把视线回到青少年和网络关系上。

因为我身边也有很多青少年小朋友,他们对于网络有的时候是难以抗拒的,有的时候你看着他已经是沉迷其中了,但是他自己并不觉得。

我们也想探讨一下,自己怎么就自己觉得他已经上瘾了,怎么让他自己先意识到这个问题?

[15:

33]

∙[贾容韬]:

我接触不少的案例,我总结了一下,知道不知道自己上网成瘾,有这么几个标准,一个就说,有没有厌学情绪,感觉到学习没意思。

第二个就是有没有牺牲学习和睡眠时间来上网。

第三个,上课的时候、学习的时候是不是还想着上网的情节呢。

再一个,感觉到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学习状态、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还有一条比较重要,对现实生活越来越不感兴趣,越来越厌倦。

这几条如果都占了,证明有一定的网瘾了,有好多孩子意识不到,也不知道网瘾是怎么回事。

[15:

35]

∙[主持人]:

这样的情况其实挺多的。

[15:

35]

∙[陆士桢]:

网瘾是个新的,所以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概念。

网络成瘾,目前包括国际国内,对它都有一定的学术上的界定。

从普遍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把网瘾定位为心理疾病。

按照心理疾病的标准,我们国家大概在前年还是大前年,也推出一个网瘾的标准。

比如上网时间、生活依赖都提出了标准。

我个人觉得,从青少年来讲,我们如果把网络成瘾有大概念、小概念,如果小的概念的网络成瘾就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是病态的反应,如果把网瘾看成大概念,就是很多青少年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不自觉的对网络的依赖状态,我们还不能把它看成是一种,刚才贾老师说的,实际上有一点苗头,或者相对表现。

我带着我的研究生最近在做一个调查,我们定位为新媒体,新媒体除了网络之外,现在其实和前几年特别不一样了,前几年青少年就是沉迷网络、网络游戏,现在青少年的迷恋程度。

因为手机上网比例越来越大,微信,我老乐,现在年轻人特好玩,天天晒自己照片,还有晒他们家的吃的,天天干这个,其实占据了青少年,包括一些青年人,很多的业余生存状态。

网络成瘾的范畴也在扩大,所以我把它定位为新媒体。

[15:

37]

∙[陆士桢]:

我们在研究青少年对新媒体的情感状态。

因为情感状态其实是网络成瘾的很重要的一个表达。

我们根据相关的理论,我们把它分成四级,最高的那级就是迷信、信仰,就是须臾不能离开这个东西,生活当中离开它就死了。

第二类就是很热爱,很喜欢,没到信仰程度,但是我也没有把它仅仅当成工具,第三类就是把它当成工具,觉得它好用。

第四类,觉得它挺烦人的,觉得它扰乱自己生活。

我们进行访谈,后来学生说最后一类没有。

大多数青少年不可能觉得它讨厌。

前三类更多的是中间两类。

当工具的还少。

因为我们把这几个做了一个测量,比如什么就叫做迷信了和信仰了,就是一会儿都不能离开,只要周围没有这个就立刻心慌意乱,脸上出汗,手心出汗,我们做了这样几个行为描述,他对应,后来我们发现,其实真的有一部分青少年,没有人说他网络成瘾,但是,他对这种新媒体的依恋程度其实已经很严重了。

只要手机或者周围没有新媒体,他立刻六神无主。

我有时候想成人要是手机丢了,也是六神无主。

[15:

37]

∙[主持人]:

我觉得是不是习惯问题。

要说网瘾如果是心理疾病,上升到疾病的高度,大家听了都有点害怕,包括刚才陆老师讲,平时自拍,拍拍照,拍拍饭菜。

我们这类人也喜欢这样。

[15:

38]

∙[陆士桢]:

所以我说网络成瘾,我刚才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大多数人处于中间这个,就是觉得离不开,这是很重要的工具。

我个人还是想不把它看成是网络成瘾,更重要的,如果说网络成瘾需要治疗的,可能更多的就是已经到一定严重程度,它是一种心理疾病了。

大多数青少年,包括贾老师说的那些,可能更多的需要引导,引导、引领、疏导,我们不给它带上标签,你就是网瘾。

[15:

39]

∙[主持人]:

青少年上网成瘾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是因为学习太烦燥了,还是他太孤独了?

[15:

39]

∙[陆士桢]:

我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讨论这个问题。

起因是什么呢?

就是西方的网络成瘾和中国特别不一样。

西方网络成瘾有几个特别不一样的,第一个,年龄段不一样。

西方的网络成瘾,哪个年龄段都有,我们中国的网络成瘾就是学龄,特别是初中到高中这一段,高中包括大学前期,这个特别特别多,这是一个特点不一样。

第二个特点,西方的网络成瘾种类多元化,比如说有人就发短信成瘾,有人就看黄色图片成瘾,有人就是浏览什么什么成瘾。

中国的成瘾就是网络游戏。

我们这么综合分析起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我觉得治疗网络成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什么?

中国的孩子为什么只发生这个年龄段,而且只发生在网络游戏上,我想,一个就是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他和网络之间的切合度是所有人群当中最高的。

网络有几个特别明显的特点,第一,它是一个民主的平台。

在现实生活当中,青少年是最没有辈分的,不许随便说话,大人说话你不许插嘴,他没地说话,网络是个好东西,没有任何界限,我可以说话,让他自由地参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

另外,网络参与使他获得了肯定和成功,现实生活当中,青年人是很难获得肯定的,因为他是孩子,经常被批评。

网络上他可以当大王,他可以当斑竹。

另外,他的即时性,还有它的匿名性,现实生活当中对青少年很多束缚,这些网络的特征,首先他和青少年的切合度是所有人群当中最多的。

第二个,青少年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他承受的社会压力和他的自我的能力之间落差最大的。

比如小孩,成人,成人也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成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支撑体系是青少年不能比的,他都成熟了,另外他有很多支撑体系,青少年这一段,我们国家特别明显的就是他的学习压力,他的分数第一,家里的过分期望。

美国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特少,为什么?

[15:

41]

∙[主持人]:

因为他们课外活动太多了。

[15:

41]

∙[陆士桢]:

体育运动特多。

所有的美国孩子,尤其你去华盛顿,每天从早到晚,街上都是跑步的人。

你看中国跑步的人,都是老头老太太,人家美国人全是年轻人。

所以体育运动占据了他大量时间。

而中国的生存状态,户外活动又少。

他平常和父母的冲突,和老师的冲突,把他挤兑到墙角,真的一到晚上他才有释放自我的最大的天地。

光隔断他和网络的关系,不解决他现实生活当中的这些压力和他的生存状态带来的对他的各方面的挑战,他不弄网,他弄别的,弄不好他自杀了,也同样可以存在。

网络是最好的出口。

所以,他一玩特好,又好玩,又能当大王,又能忘了学习上的事,又忘了父母的唠叨,他觉得这一块最好了。

为什么我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光治网真的不行。

[15:

42]

∙[主持人]:

刚刚陆老师讲青少年为什么对于网络如此迷恋的一个原因。

因为他在网络当中能找到自己一种身份上的认同感。

贾老师您觉得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因素还有没有补充的?

[15:

44]

∙[贾容韬]:

我总结了一下,沉迷网络大约是五类孩子。

第一类,被长辈溺爱,娇生惯养的孩子。

这一类孩子追求享受、追求快乐,他觉得在现实中没有找到他更有意义的事,在网上为所欲为,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自己感觉到非常惬意、非常快乐,这是一类孩子。

第二类,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孩子。

这个占的比例比较大。

有的父母离异了,有的父母长期冷战,也就是家庭不和谐,这些孩子们在家里得不到父爱、母爱,他到虚拟世界里去找一些精神寄托,在里面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能为所欲为,升级了,过关了,当了盟主了,等等。

家庭不和谐的孩子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类,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

因为从小没有养成学习习惯,老师和父母帮助也不到位,这些孩子没有力量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他凝聚的正能量不够,所以他就选择了逃避。

因为学习是需要接受挑战的。

到虚拟中去逃避,他们觉得这是最好的去处。

第四类,物质上极度满足,精神比较空虚的孩子。

有这样一句话,物质充盈的孩子精神追求必然匮乏,但这不是绝对的,这是一般规律。

这些孩子们在现实中应有尽有,他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他需要释放自己的所谓的能量,需要被别人认可,在现实中做不到这些,他就到虚拟世界里面,这些都能满足他。

第五类,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孩子,没有担当意识的孩子,追求享乐的孩子。

我总结的也不一定十分科学,但是这些孩子比较多一些。

[15:

46]

∙[陆士桢]: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如果去看那些对网络沉迷当中的孩子,他个性的自我品质上和心理上可能也有一些弱点,比如说自控力比较差。

网络行为,你要非常理性,你就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了,你就不会所谓沉溺了,自控力比较差。

另外,这个孩子没有什么理想,没有什么志向,得过且过,反正跟着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意志品质上也不是很坚定。

可能造成这种原因就很多。

比如说家庭环境,包括他在学校的地位,他周围的人的影响,所以,它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东西。

[15:

47]

∙[主持人]:

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青少年为什么沉溺于网络的原因。

接下来请两位专家针对这些成瘾的原因给他们找一些出路。

比如很多学生其实本身对网络没有兴趣,但是他看身边的很多人都在上网,如果我不上,可能我被大家排挤了、排斥了,这种心理应该怎么克服?

[15:

48]

∙[陆士桢]:

这是青少年很容易犯的经历。

我们经常用所谓场域的理论,一个小孩,他以家庭为中心,他的活动场,一个圆圈,就是家,等成人了,他的主要的活动圈就是社会。

青少年在这个时间特别的突出,他在中间,既没有完全脱离家,也没有完全融入社会,它的场域属于中间地带,这种情况下,他从内心上有一种强烈的脱离开家庭的束缚,去归属于某一个社会团体的欲望。

所以,社会团体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在组织学里有一个特别谈对组织归属的团结,叫做以组织成员的相似性,他在寻找这个相似性,所以他特别容易被别人所影响。

这样的孩子,我觉得还是要治本。

家长包括学校需要更好地推动他融入社会的过程,帮助他分辨我要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我要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团体,哪些团体才是真正对我有吸引力的,这些团体的人的行为哪些才是真正被社会所认同的。

[15:

50]

∙[陆士桢]:

我还是不大同意简单地说把孩子割裂和网络之间的关系,其实不可能。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对他们网上行为的引导。

[15:

50]

∙[主持人]:

你说要把电脑或者手机没收了,那是不可能的。

治标不治本。

[15:

51]

∙[贾容韬]:

也是不现实的。

[15:

52]

∙[主持人]:

贾老师,刚刚我们一直探讨网友为什么喜欢虚拟世界,是因为他在虚拟世界有做大王的感觉。

很多青少年就是这样,他在生活当中,在班级里可能是一个不被大家关注的小孩,他到网络世界里,他自己作主,有很多成就感。

这两种身份,其实我们说不会说孩子在网络世界里有时候找到这种认同感是好的,但是如何让他在这两种世界里身份能够及时地转换过来?

这方面您怎么看待?

[15:

52]

∙[贾容韬]: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识的:

首先,青少年应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自己究竟是喜欢网络还是有一种从众心理,当然拒绝网络就是拒绝文明了,互联网时代根本不会上网是个网盲那也是不可取的,但是好多人都在打游戏,看网络小说,接触一些不良信息等等。

这些是不可取的。

要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忠诚自己内心的感受。

看网络小说是不是我自己内心渴望的,是我从众心理,我觉得大家玩我不玩就OUT了,还是我是为自己上网找借口,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非常重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不要人云亦云。

虚拟的和现实的,我觉得是两个身份,在虚拟中扮演角色,毕竟是虚拟的,也就是要分清哪个是虚拟的角色,哪个是真正的自己,现实中的角色,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虚拟中玩一玩也无可厚非,但是太较之,往往不是太好。

网络只是一种娱乐的方式,早晚我们是要走出来的。

有两句话我送给青少年,强化现实角色,淡化虚拟的身份。

[15:

53]

∙[陆士桢]:

如果从引导这个角度来讲,你要帮助青少年,让他明白,虚拟永远不是真实,一个人终究得回到现实里来。

从成长这个角度,一个孩子所谓成长,一定必须学会面对现实。

这些问题是你自己的,你必须自己解决。

我们换一个角度说,沉溺于虚拟身份,那是麻醉自己,那个虚拟身份不现实的。

你只是获得一种精神的暂时的满足,而真正的日子是真的,不是虚的,还得活在日子里。

[15:

54]

∙[贾容韬]:

我写了一篇文章,在虚拟里面追求成就感那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

你在虚拟世界玩得再好,当了霸主,当了盟主,你升级了,过关了,赢得了多少装备等等,这些是多少代价赢来的,大好的年华,爸妈的物质财富。

在虚拟中,我认为,取得的成就越大,回归现实以后,失落感越重。

因为虚拟和现实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在里面称王称霸,但是回归现实以后,这些成就都成了水中月、镜中花,都是泡影。

因为堆积如山的作业还在等着我们,爸妈的唠叨也在伺候着我们,老师的批评也还在等着我们。

[15:

55]

∙[主持人]:

等你有一天最终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沉迷其中,就来不及了。

[15:

55]

∙[陆士桢]:

说到这里,我真的觉得,我觉得现在的青少年和独生子女和社会环境好有关。

有很多青少年脑子不好使,他缺乏生活的智慧。

包括那些犯罪的,随便举例子,比如当年西安把人撞死的药家鑫,我经常讲,有的时候你会想,他脑子一根筋,稍微一个正常的人,你会想,我赔她和我杀死她,哪个成本更高,他不想。

现在的青少年,有的沉迷网络也是,他满足于那个时候的状态,顺一条路一直走下去,他不理性,不清醒。

有一个社会心理学家是发展任务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青少年的十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当中,其实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形成作为社会公民的智力基础和能力。

他就说,你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你除了有价值观,除了有情感,你还得脑子好使,你得想明白了你到底在这儿干吗呢。

有很多人惰性,他顺着这个思路想,他不去回来想这件事的未来结果怎样。

所以很多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我觉得他有的时候就是习惯于一种状态,什么都不想,一脑门子往里走。

[15:

56]

∙[主持人]:

网络虚拟世界里带来的战争、暴力。

[15:

56]

∙[陆士桢]:

高兴、享受,他就不去想别的。

你要是个明白人,那都是虚拟的,我还得回来。

[15:

56]

∙[主持人]:

如果真的上网成瘾了,对于青少年来说真的挺可怕的。

接下来我们想聊的也是和青少年密不可分的,这个问题可能很多青少年也正在感受着,就是网恋和青少年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青少年身心正处于青春期萌芽状态,网恋正好满足了他们这种需求。

我觉得奇怪的是,这个网恋其实不仅仅在青少年身上,甚至在成人身上都发生着,而且很多成人对于网恋也是沉迷其中。

很巧我身边有朋友网恋成功了,成为了夫妻。

网恋对于青少年来说,对于他们的伤害究竟是大还是小?

[15:

57]

∙[陆士桢]:

我个人觉得,网络无疑是为青少年的交友,包括交这种男女朋友,甚至走进婚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我说一个最简单的,一个人怎么交朋友、找对象,第一,地缘,我是北京的,就周围这些人,我是赵各庄的,顶多旁边李家庄,地缘是重要的。

另外还有亲缘,就是他大姑的二姨认识一个男的。

还有一个叫业缘,比如说我们都是做电视的,我们这一圈里的。

地缘、亲缘这是过去,你说我是北京的,我认识一个哈尔滨人,你要不通过亲缘和业缘,你认识不了。

网络打破了这些,他让你俩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通过网络这样的东西互相认识了。

说的难听一点或者好听一点,如果说缘分的话,过去不是你们俩没缘分,是没有人把你们俩连接起来,而网络让你这个缘分能得以实现。

所以,我觉得总的来讲,我还是对网恋持积极的态度。

[15:

58]

∙[陆士桢]:

当然,第二个就是网恋有风险。

网恋为什么有风险呢?

你永远不知道跟你聊天那人是个人还是个狗。

它的虚拟性,它的身份是隐秘的。

不单青少年是网恋的受害者,那帮半大的女的,有点钱的,一个就上婚恋受害,还有就是网恋。

包括我看前段时间介绍的案子,她说我要回家,我给你多少钱,骗钱的,多了去了。

网恋有风险。

这些风险就给一些人犯罪创造了条件。

[15:

58]

∙[陆士桢]:

第二个就是网恋对青少年的风险高于其他人群,那是因为青少年缺乏辨别能力,而且特别是少男少女,可能真的被那些怀有恶毒目的的人骗,骗财骗色,如果40多岁的人,主要骗财,青少年主要就是骗色。

网恋在一定程度上,依我看,它对未成年的这些少男少女那种恋爱,包括性的诱惑,扩大了范畴。

原来亲缘、业缘、地缘,你12,你13,谁也不想着给你介绍个对象,现在你情窦初开,你到网上摇出一个来。

那边一个40岁老头。

会网友去了,会完了坏了。

所以,对青少年的危害,一个就是犯罪分子对他们的伤害,还有一个就是它加快了青少年早恋,我们姑且还用这个词吧,早恋的步骤和范畴。

这个就预防起来,副作用太大,对青少年来讲。

[15:

59]

∙[主持人]:

关键是现在机会很多,一旦开始陷入到网恋的时候,他往往是全情整个投入进去,你想拔出来很难,身陷泥潭。

[15:

59]

∙[陆士桢]:

我记得前段时间北京有个案子,她的姥姥说,你回家吧,14岁的小孩,网上认识一个成年人,30多岁,跑了,找不着了。

[16:

00]

∙[贾容韬]:

昨天有一个女的给我打电话,跟我咨询。

她哭天嚎地,她说她嫁错了,现在有一个孩子了,几个月,但是她的婚姻马上要崩溃了,因为什么?

她说她老公骗她,什么都是假话,他说他有多少财富,回老家怎么怎么样,最后现在都是假的,现在有孩子了,老公跟她讲,原来我为了把你弄到手,不择手段的,也是没有办法。

现在跟她讲真话了。

我说你怎么认识的?

在网上认识的。

我认为网恋其实是跟自己谈恋爱。

你展示给对方的,在网上谈,是完全真实的你自己吗?

对方和你是一样的,他展示给你的,好多也都是虚伪的一面,甚至有的是一个变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