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3677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docx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

2019年4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1971年,尼克松提出当今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该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A.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

B.美中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C.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

D.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答案】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越南战争的失败,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美国迫切希望改善中国关系,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A项正确。

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项说法错误,美国在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而不是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排除。

D项说法错误,排除。

所以选A

2.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

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答案】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本质区别”这四个字。

A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区别,所以不符合题意。

米开朗琪罗把现实生活中的“苹果”提高到与宗教神学中的“圣母”同等重要的地位,表明作家淡化宗教神学,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因此,本题应选B。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米开朗琪罗

3.2007年,杨洁篪外长曾说,该组织成立6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之一,在反恐和能源合作等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杨部长所说的“该组织”指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八国集团

C.世贸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A

依据材料时间2007-6=2001年,“区域合作”组织可知是上海合作组织,故A正确;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是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成立于1991年,故B错误;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故C错误;D成立属于1989年,时间不符合,排除。

点睛:

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4.《周髀算经》、《水经注》、《黄帝内经》、《甘石星经》等中国古代科技往往以“经”命名,而且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

这反映出古代科技的特征之一是

A.儒学化

B.理论化

C.通俗化

D.思辨化

【答案】A

从“以经命名”,以及“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来看,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投资持续低迷,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资本的“静坐罢工”。

这一现象

A.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反映

B.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C.导致工业生产恢复缓慢

D.表明新政金融政策失败

【答案】C

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投资持续低迷,这是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的反映,故A项错误;当时已经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资本投资持续低迷会导致工业生产缺乏资金,故恢复缓慢,故C项正确;仅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新政金融政策失败,故D项错误。

故选C。

6.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

1974年,美国制定《贸易改革法》,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并授权总统可以对外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这反映了

A.世界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苏联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

【答案】C

材料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国际贸易问题,而非货币体制,排除B;材料与苏联无关,排除D;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为例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美国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折射出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选C。

7.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

这表明西周宗法制使

A.政治关系地域化

B.统治关系神圣化

C.人际关系平等化

D.等级制度固定化

【答案】D

材料“宗法制度……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反映了宗法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使等级制度固定下来,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政治关系地域化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统治关系神圣化,而是强调等级制度,故B错误;人际关系平等化,不符合材料“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宗法制度……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的等级秩序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2010年8月3日,山西洪桐大槐树景区迎来了一批由多名台湾官员和台湾媒体记者组成的“寻根祭祖”团。

洪桐大槐树景区为这个特殊的“寻根”团举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寻根祭祖仪式。

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A.行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B

宗法制主要是按照血缘关系构建的政治体系,材料中“寻根祭祖”涉及宗族关系,属于宗法制内容,故B正确;A和C均属于地方制度,不涉及血缘关系;D属于王位继承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

9.“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上述思想分别属于

A.儒家、法家、道家

B.道家、法家、儒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道家、法家

【答案】D

仁政体现的是儒家,无为体现的是道家,明法者强体现的是法家,故本题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仁政、无为、明法。

10.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的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B.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

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答案】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故C项正确;A项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排除;欧共体是个经济实体,故B项排除;D项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

1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

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D.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答案】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概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76年中国处在清朝乾隆帝时期,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居世界前列,A项错误;“闭关锁国”经济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不是主要依据,B项错误;当时中国还未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D项错误;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已经进入机器生产的时代,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指的是生产方式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农耕经济形态,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的农业经济·概况

12.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实行工官制度

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答案】A

“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说明当时苏州城从事纺织业的手工业者较多,A正确;B近代企业特点;C是官营手工业特点;材料没有说明雇佣关系,不能说明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D错误。

13.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

”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答案】D

古典主义注重理性出现于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注重感情与幻想,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19世纪中叶开始”以及“解剖其中的奥秘。

”说明是批判现实主义,故D项正确;现代主义主要是反传统,脱离实际,故C项错误。

点睛:

本考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特别注意的角度有:

(1)知识角度:

掌握各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艺术特色、代表人物及典型作品。

(2)能力角度:

借助新史料或新情境考查文学作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3)史论角度: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密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侧重于对文学发展变化背后的社会变革的考查,尤其是工业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史论意识,是值得密切关注的考试趋向。

14.1958年在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发现的铜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

A.标志着商代铜币在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中完全取代了贝币

B.表明商业“以谋取货币,谋取交换价值”,积累财富为目的

C.商品交换的品种不完全限于普通的手工业品及农牧畜产品

D.反映了商品交换需要有商业的媒介来组织发达的商品流通

【答案】D

【详解】商朝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出现了具有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货币,“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发现的铜贝”说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出现了货币,这一媒介有助于商品的流通,故D项正确;A中完全取代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中金属货币的出现并不能说明是积累财富为目的,B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商品交换的品种范围,故C项错误。

15.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答案】D

材料事件是指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故D正确;A是1954年;B是1979年;C是2001年。

16.中国自古就有“民众说话,共同议政”的共和政治思想,但真正实践为政治制度却表现为

A.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故D项正确。

A项,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于筹建新中国,与题干无关,排除。

B项,康有为力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中国仍是君主专制统治,故排除。

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请愿于议会、选举与被选举之权,但不可以参与议政,故排除。

17.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

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

这表明乐府诗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A

乐府诗关注民间的疾苦,体现出政府对于民众的关怀,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故A正确;汉赋属于贵族文学,乐府诗属于民间文学,故B错误;C中主要渠道说法错误;D中人文主义色彩不符合题意。

18.《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

“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这一描写

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的说法明显脱离实际,可信度较低,故排除A、B项;但《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引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题意中的描写激发了当时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故排除C项,故选D项。

19.苏格拉底曾说:

“如果我们(雅典法律)想要处死你,并坚信这样做是公正的,难道你以为你有特权反对你的国家和法律吗?

你以为你可以尽力摧毁你的国家及其法律来作为报复吗?

”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认为法律和人性应同等重要

B.强调雅典城邦法律高于特权

C.肯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D.反对公民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D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为作为雅典公民应当遵守雅典的法律,维护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和人性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是针对雅典公民的态度来说的,不是专门探讨法律和特权的关系,也不是论证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排除BC项。

20.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自身不断前进。

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B.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启蒙思想的推动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答案】B

试题分析:

材料涉及的内容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在自然面前有了更多的自信。

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提高。

故选B。

A是从阶级力量的角度说的,CD项都是从思想的角度说的,都与材料关系不大。

考点: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

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地提高。

与此相关的其它各项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特点是思想解放与近代科技的关系。

21.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

【答案】D

【详解】1938年正值抗战时期,毛泽东报告中承认蒋介石是国民党领袖,主要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施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正确;北伐战争是1926年,故A错误;材料毛泽东言论所指并不是因为蒋介石继承和实行了新三民主义,B错误;此时蒋介石并没有放弃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故C项错误。

22.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

这说明当时

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

C.儒家伦理逐渐普及

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答案】C

根据“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重视道德教化,“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王守仁是宋明理学的代表,说明儒家伦理逐渐普及,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说明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是具有代表性的公约,不能得出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BD错误。

23.“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D

“民有、民治、民享”“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体现出三民主义以民本思想为主,D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地位,A错误;材料说明三民主义思想来源是民本思想,B错误;民权主义的核心思想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

24.在科幻电视连续剧《魔幻手机》中,科学家将穿梭多维空间的新功能植入一款名叫“傻妞”的手机中,“傻妞”穿梭时空回到唐朝,帮助孙悟空制服了黄眉大王。

“穿越时空”可以找到的理论依据是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牛顿力学

D.细胞学说

【答案】B

A选项主要关注的是微观世界,与穿越没有关系,故排除;B选项论述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可为穿越提供理论依据;C选项属于经典理论范畴,不能为“穿越时空”提供参考;D选项主要是生物学领域的内容,故排除。

25.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

这说明雅典民主

A.范围狭窄

B.方式落后

C.性质原始

D.形式开放

【答案】D

“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说明雅典民主形式比较开放,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

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

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

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

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

【答案】

(1)阶段:

1832年增加选民人数;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特点:

过程曲折漫长;民众积极斗争;范围逐渐扩大;伴随议会改革。

(2)变化:

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

作用:

更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

【详解】

(1)根据材料“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说明1832年增加选民人数;根据材料“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说明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得出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选举权的变化从1832年到二战前夕,工人阶级和妇女都积极斗争,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从这些信息可以概括特点。

(2)根据材料“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和材料“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可以概括变化为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根据材料1953年“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到1979年,“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可以概括变化为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根据材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

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

1”可以概括变化为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

从变化可以看出,选举制度更科学,更能代表人民意愿,可概括得出作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

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从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认识?

材料三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牛顿在少年时期被公认为“一个头脑清醒、沉默和有思想的小伙子”。

进入大学后,牛顿开始接触大量的科学著作。

1672年发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论文,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

1668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促使人类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有学者对于牛顿做过这样的评价:

“……牛顿是曾经存在过的最伟大的天才。

因为发现并建立一个宇宙系统的机会只能有一次。

这对牛顿来说是幸运的。

但是,这个幸运是在特定的社会和科学背景下,只能由具备相应的科学才能、素质的人去获得”。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发现并建立一个宇宙系统的特定社会和科学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牛顿的科学成就,说明“牛顿的理论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案】

(1)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

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技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背景:

(从政治、经济、思想、科学等方面分析思考)

①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为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基础;

②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③生产实践的发展,给科学的发展以推动力;

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牛顿科学成就提供了条件。

(3)①自然科学: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②对思想:

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启蒙思想提供理论武器。

③对经济:

对工业革命起到了指导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以及牛顿的科学成就。

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先进科技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及牛顿取得的科学成就,都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

牛顿的科学成就产生了深远影响。

(1)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并联系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鲁迅揭露的当时中国社会的问题,根据材料中的“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可以看出旧中国的愚昧落后和古代先进科技未能充分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