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3574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docx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精心整理版本独家全解

2015年高考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整理

专题一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专题(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模式)

(一)描述类试题:

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特征、天气变化特点、生产特点、区位特点、区位条件、线性地理事物的描述、分布特点的描述......

(二)成因类试题:

自然地理特征成因、人文地理特征成因、自然灾害成因、环境问题成因。

(三)评价类试题(影响、作用、评价):

(四)规划策略类试题: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农业自然条件改造措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人口问题解决途径、资源问题解决措施......

(五)比较类试题:

空间上的比较、时间上的比较

(六)迁移类试题:

关键词

名称

位置

方向

特征

特点

现象

因素

条件

规律

写出

指出

简述

综述

概述

描述

简要分析

简要说明

扼要说明

分析说明

举例说明

(一)描述类试题

(2011)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位置,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12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其他描述类答题模式

1、气候特征的描述(案例)

2、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特征:

以(五大地形)为主,其他地形分布(复杂,单一);

地势地点:

地势由X向X倾斜(降低,升高),起伏状况;

个性特征:

特殊地貌(裂谷,喀斯特,冰川,火山地貌等);海岸线平直/曲折(沿海)

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

3、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描述

水文:

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流速(水能、航运)

水系:

水系形状、支流多少、和网密度;流域面积;流程;流向;河道(宽窄,深浅,曲直,落差)

4、地理位置的描述

经纬度位置:

具体经纬度—半球位置,温度带

海陆位置:

岛、半岛(周围临的海);海陆兼备(哪侧临什么海或洋);内陆(临主要国)

相对位置:

哪个大洲的位置—哪个国家的位置---哪个省的位置(或者某地形区的位置)

交通位置:

如:

世界航线的终点位置、必经之路、交通要道、咽喉之地等

5、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旱作、水田;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作物熟制

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6、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集中或分散

7、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描述

等值线数值高低(变化方向、极值、数值差异大小) 

延伸方向 

弯曲趋势 

疏密变化(一组线)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空间分布(是否均匀、集中分布、空间变化) 

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

※※※※※※※※※※※※※※※※※※※※※※※※※※※※

(二)成因类试题

关键词

成因

原因

理由

依据

为什么

简要分析

分析说明

解释说明

例如:

(2013年新课程1卷)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一、自然地理现象和特征成因

1、气候特征成因(案例)

2、河流特征(水文、水系)成因

3、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昼长(纬度、季节)、天气状况、地形地势

4、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

纬度因素(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气候(天气状况)

地形地势(空气稀薄、地形影响天气)

空气干结度

5、地形成因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6、渔场成因

地形:

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温带海域:

水温适宜

河口处:

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洋流:

(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7、盐场成因

气候:

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地形:

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8、沼泽成因

气候:

降水丰富(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形: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水文:

河流定期泛滥(如春汛、夏汛、凌汛等)

植被:

覆盖率高,涵养水源

9、影响雪线高度因素

气温:

气温高,雪线高(纬度高低、季节变化、阴阳坡差异)

降水:

降水多,雪线低(如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

地形:

山体坡度大,雪线分布高(不利于积雪堆积)

10、非地带性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引起“缺失”如:

地形、洋流,引起分布“改变”如:

地形的局限,引起“约束”如:

11、垂直自然带影响因素

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海拔:

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热量(即阳坡、阴坡):

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12、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

气候(气温、降水) 、岩性、构造、地貌和发育时间

13、瀑布成因(简单理解:

内力:

断层、凹陷;外力:

流水侵蚀)

二、人文地理现象和特征成因

1、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受教育程度、生育观念等影响)

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迁出率-迁入率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海拔)、土壤、水源(河湖)、资源

社会经济:

交通、城市、工农业基础、政治

世界人口密集区:

3、影响人口素质的因素(了解)

素质包括:

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环境因素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上面问题中已解答过)

5、耕地减少的原因

工业化、城市化占地,生态退耕,土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

6、资源紧张的原因(解决措施P130)

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资源的生产消费不均衡、利用过程中的利用率低及浪费

7、自然灾害成因

⑴气象灾害成因(暴雨、干旱、寒潮、台风、冻害)

暴雨:

台风、锋面引起的降水多并且集中

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大气和土壤严重缺水

寒潮:

强冷空气入侵,大风降温天气(冷锋过境)

台风:

热带、副热带海洋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冻害:

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⑵地质灾害成因(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

火山喷发:

灼热的岩浆(来自软流层)从地壳的薄弱地带(地质构造带)喷出地表

地震: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滑坡:

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

泥石流:

破碎的石块、泥沙随洪流顺坡而下(山区中的特殊洪流)

⑶水文灾害成因(洪涝、凌汛)

洪涝:

来水多:

降水集中、多暴雨;支流众多,汇水多;流域植被覆盖低,地表径流强。

容水少:

无分洪区、蓄洪区、滞洪区;湖泊萎缩(围湖造田);河道的宣泄能力减弱(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阻塞河道)等

去水少:

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无天然入海通道(或入海口狭窄)。

凌汛(冰凌洪水):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⑷海洋灾害成因(海啸、风暴潮)

海啸:

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风暴潮: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流)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8、环境问题成因

⑴影响人地关系发展的因素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替代品再生速度----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

⑵土地荒漠化成因

自然:

气候异常

干旱环境-----

人为:

人口压力及不合

理的经济活动----

⑶沙尘暴成因

概念:

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

(多发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

三个条件:

沙源(物质基础)风、流水携带;河流水位变化,枯水期裸露;近沙漠边缘或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

强风(动力条件)近风源地;地形(狭管效应);植被覆盖

不稳定的天气(多发午后、傍晚)冷锋过境(扬尘天气)

⑷水体富营养化成因(赤潮)

自然:

气候(温度条件)海区环境封闭:

水体交换不畅,造成氮磷的聚集

人为: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污水(农药、化肥)排放

⑸地面沉降成因

自然:

地质构造凹陷;地震等

人为:

过度开采资源(主要过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还造成海水入侵)

地表建筑物稠密、高大

地下施工(如地铁,地下商城)

⑹生物入侵成因

人为:

人为活动携带生物活体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如海洋航行)

人为出于功利性目的引进物种(如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改善环境等)

自然:

入侵物种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繁殖速度快;缺少竞争对手或天敌

⑺雾霾的成因

自然:

空气干燥(湿度小)、无风或微风、昼夜温差大、大气稳定(高压控制、逆温现象),谷地或盆地地形(逆温)

人为:

北方冬季取暖、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

※※※※※※※※※※※※※※※※※※※※※※※※※※※

(三)评价类试题

关键词

评价条件

采取措施

产生影响

1、地形对等值线走向的影响

等值线延伸方向与地形走向一致

2、不合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利、弊)

光照: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昼夜温差:

白天气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质,夜晚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质数量少,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注:

夜间低温,也易出现冻害)

热量:

(≥10℃积温)影响生长期长短(影响农作物品质),熟制。

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注:

冬季寒冷,可减少农业病虫害,也可提高农作物品质)

降水:

主要影响土壤的水分条件,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影响农业地域类型

大风:

农作物倒伏

综上:

气候利于农业生产的同时,同时要预防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台风、冻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

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寒、暖流对流经沿岸气候的影响(如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海洋生物(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上升补偿流(寒流)处,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利于鱼类聚集;

污染物:

净化、扩散污染物

航行:

影响航行时间、速度、效率、成本;航行安全(海雾、海冰)

5、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迁出、迁入地的利、弊影响)

有利

不利

迁出地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增长

导致当地劳动力(或人才)减少

迁入地

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商业,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对城市环境压力,及管理难度

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6、跨区域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调入区、调出区的利、弊),包括产业转移

调出区

调入区

经济

促进资源开发(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

促进城市化

缓解资源(能源)的紧张

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城市化

社会

增加就业;改善生活水平;加速脱贫

促进社会进步

自然环境

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不合理的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

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

改善环境质量(如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同时改善投资环境)

7、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资源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决定资源质量;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

距客源市场(经济发达区、国家)远近

地区的接待能力(基础设施)

环境承载力

8、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土、地、生、气、水)

资源禀赋

社会经济条件(市交政劳科,地区开放度,基础设施,工农业基础,创新合作环境)

环境条件

9、人类活动区位条件评价

⑴城市区位

位置

自然:

地形(平原、高原、山区),

河流(航运起讫点、干支流交汇、河口)、

气候(适宜的气温—中低纬度,适宜的降水—沿海地区)

资源分布

人文:

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

⑵农业区位

位置

自然:

土地、地形、生物、气候、水

人文:

市场、交通、政治、劳动力、科技、种植历史,经验、工业

⑶工业区位

位置

自然:

土地、水源、原料、动力

人文:

市场、交通、政治、劳动力、科技,环境、基础、农业、个人偏好

⑷交通区位

交通线:

位置

自然: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资源

人文:

社会(文化、民族团结、巩固国防,脱贫致富),经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区域差距、完善基础设施),技术因素(保障因素)

交通点:

(以港口建设为例)

位置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

地形、地质,气候

水域条件(停泊条件、航行条件)

腹地条件(决定港口兴衰)

依托条件(大城市)

⑸商业区位

位置(区域核心)

商品来源(工业区、农业区)

商品销售(市场)

交通条件(通达度高)

10、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流动

利于发挥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

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沿海、沿边、沿江)

利于产业(农业、工业、商业、旅游)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利于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利于加快城市化(同城化)

11、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国内、国际)

经济要素的流动,优势互补

促进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加快城市化

促进文化交流,人员往来

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均衡发展

改善区域环境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减轻对资源、市场的依赖,实现资源合作的多元化与开拓市场

12、水利工程(水库)的综合效益评价

有利:

经济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

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不利:

上游地区(库区及以上):

淹没耕地、生产生活设施、文物古迹等;改变原有生态环境,孳生疫病。

下游及河口:

河流携带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三角洲萎缩;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渔业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

(四)规划策略类试题

关键词

治理措施

发展方向

发展规划

解决途径

1、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列举部分)

⑴西北地区荒漠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喷灌、滴管;牧区合理安排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构筑防护林体系(固沙、阻沙)

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⑵黄土高原及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

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合理放牧

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低山丘陵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开发小水电;大办沼气;推广省柴炉灶;种植速生薪炭林等

⑶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

旱涝、盐碱、风沙

盐碱治理:

工程: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

营造防护林农技:

秸秆覆盖,间作套作

风沙治理:

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

旱涝治理:

“鱼塘--台田”生态农业

⑷水污染

法律法规,污水达标排放;节约用水,减少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防治

2、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地址灾害

地震

监测: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制定应急预案

教育:

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管理:

建立健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

滑坡,泥石流

监测: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制定应急预案

教育:

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管理:

建立健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

工程:

修建护坡工程

生物:

植树造林

气象灾害

旱灾

监测: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制定应急预案

工程:

修建水库,完善水利工程

生物:

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技术:

人工降水、培育耐旱品种,增强抗旱能力

教育:

节水意识

洪涝

监测: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制定应急预案

工程:

水库、防护堤、分洪区、排水设施、整治河道

生物:

植树造林,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教育:

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宣传

3、咸潮治理措施

监测: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研究

管理:

加强对河道采砂的管理

工程:

调水,以淡压咸

生物: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教育:

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石油安全、粮食安全

石油安全:

多元化拓展石油供应渠道

保障石油运输安全

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力度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建设

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

加大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加强宣传,增强公众节能意识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耗能的产业

粮食安全:

加大科技,提高单产

完善粮食储备制度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防治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的耕种面积

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5、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措施

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培养资源环境意识,加强景区管理

实施可持续发展

6、解决资源(能源)紧张措施(节能、减排)

教育:

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

勘探:

加强勘探、开发力度

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替代品

合作:

区际、国际合作,调入资源

7、传统工业区整治措施(鲁尔区)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污染工业外迁)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发展科技,消除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

8、协调人地关系措施(途径)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转变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工业:

清洁生产,农业:

生态农业)

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合作

9、河流治理措施

工程:

修筑水库、防护堤、分洪,蓄洪区、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生物:

提高流域内的植被覆盖,退耕还林、还湖

专题二地理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专题

地理概 念

位置、方向、形状、地带性(非地带性)、区域(空间)

时间、能源、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

地球运动、地图、地质作用、区位(布局)、景观

地形(地貌)、气候(天气)、水文、植被、土壤(岩石)

人口、聚落、产业、农业、工业

交通、商业(贸易、金融)、旅游、文化、科技。

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地球运动规律和原理

大气运动规律和原理

等值线判读规律

海水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地壳物质运动规律与原理

人类活动规律与原理

人类社会现象规律与原理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专题三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专题

规律

空间规律

时间规律

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

日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年际变化规律

等值线分布图

(1)同线等值

(2)任意两条等值线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3)同一等值线图上,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等值距处处相等或为零。

(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5)在等值线图上,任意两点间的差值为

(n-1)d

专题七地理要素关系专题

交通、商贸、城市、人口、工业、农业、景观、生物

水文、气候、地形、位置

本专题主要解决的是地理环境整体性问题

以气候为核心要素

一)气候与地形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会影响气温和降水

地形(背风坡>迎风坡)

地形(阳坡>阴坡)

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气温日、年较差

气温高低

地形(海拔低>海拔高)

降水量

2、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气候所产生的外力作用有风化、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1)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风力搬运地貌(戈壁)、风力侵蚀地貌、风力沉积地貌。

二)气候与河流

果-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因——影响河流的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含沙量

气候

降水状况

气温状况

植被覆盖率

河流水系特征

水系形态和

支流、湖泊

流程

流域河道地形地势流向流速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工程量小、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口袋状地形、蓄水量大.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投资少;避开山脊、鞍部等地形障碍

选择某地为梯田的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