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选择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3284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二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二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二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二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选择题.docx

《必修二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选择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选择题.docx

必修二选择题

必修二经济史选择题百题训练

1.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2.下列有关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男耕女织”为基本特征B.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D.自耕农是国家赋税主要承担者

3.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反映的耕作方式应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种

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它”是指

A.大运河B.郑国渠C.都江堰D.筒车

5.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6.“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7.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8.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了一件古代瓷器,如右图。

请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

A.宋代B.元代

C.明代D.清代

9.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

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A.瓷器B.丝绸C.青铜D.酿酒

10.“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A.商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11.我国古代有著名四大商业市镇,其中盛产瓷器并有“瓷都”之称的是

A.景德镇B.佛山镇C.汉口镇D.朱仙镇

12.乾隆时有人说:

“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这种现象的出现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D.有利于农业和商业的振兴

13.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14.中国历代王朝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海禁政策

1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清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

16.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

”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B.手工业C.农业D.商业

17.明朝小说《警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

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当时农业还较落后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8.明朝时期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是

A进行商品生产B使用手工业机械进行的集中劳动

C商人投入资金控制手工业生产D雇佣劳动关系

19.下列两幅示意图中的白色区域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400年之前1600年之后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的兴起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0.、"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C.丝绸之路的开通D.富尔敦发明汽船

21.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①商人和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22.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3.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拓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

24.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25.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图3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26.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27.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珍妮纺纱机B.水力织布机C.改良蒸汽机D.发电机

28.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

29.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方式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D.主要动力不同

30.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首先发生在英国B.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

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1.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D.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2.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3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①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②产品销往各地

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①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5.“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B.民族工业的产生C.贸易中心的转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36.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地区是

A.黄河、长江流域B.中西部地区

C.北京、西安等大城市D.东南沿海地区

37.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

其标志是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鸦片战争

3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

39.下列近代企业创办于天津的是()

A.贻来牟机器磨坊B.发昌机器厂C.继昌隆缫丝厂D.轮船招商局

40.阅读右表,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应该出现在: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

A.民族工业兴起时期

年份

厂家数

资本数额(元)

1911

40多家

600多万元

1919

120多家

4500万

B.民族工业“黄金时期”

C.民族工业衰败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41.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张謇B.梁启超C.李鸿章D.荣德生

42.观察图5,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民族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B.轻工业停滞不前

C.重工业有所发展

D.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形成

4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

A.辛亥革命的鼓舞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D.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4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外资企业出现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D.实业救国热潮

45.南洋某烟草公司的香烟广告: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

”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新中国成立后D.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46.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达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腐朽统治

47.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介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8.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

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4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B.顺利发展C.停滞不前D.曲折发展

50.1956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

A.没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C.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上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51.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2.新中国建立初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组织农民加入合作社B.公私合营

C.将土地分配给农民D.组建人民公社

5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4年宪法的通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4.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

比如:

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大跃进D.香港回归

55.“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

”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

A.“一五”计划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56.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因为

①重确新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③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沿海地区B.华北地区C.农村D.城市

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D.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59“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开展“大跃进”运动

60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B.北京、上海C.福建、广东D.湖北、山东

61.天津是看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天津是近代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②天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③天津是我国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④天津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汕头B.厦门C.深圳D.珠海

63.1979年,我国最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两个省份是

A.上海、海南B.广东、上海C.广东、福建D.福建、海南

64.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65.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

66.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

“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土地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6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6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都以经济建设诶党的主要任务

C.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D.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

69.1995年,国家为了让中低收入的职工以成本价购买到合适的住房,在城镇启动了

A.菜篮子工程 B.安居工程C.廉租房制度  D.经济适用房建设

70.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

”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

A.安全生产B.推翻清朝统治C.发展国力D.禁绝西方文化

71.维新派在改良社会风俗上大胆地突破清朝禁忌,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突破的禁忌主要有

①断发易服②废止缠足③住洋楼吃西餐④改正朔,用阳历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

7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工业领域B.贸易领域C.农业领域D.金融领域

7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①时间长   ②范围广   ③破坏性大   ④首先爆发于英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4.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

75.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6.1933年,美国完全失业人口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

针对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输出劳动力C.以工代赈D.调整工业生产

77.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章(见图9),这一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D.《社会保险法》

78.罗斯福所推行的新政措施中,《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调整了

A.金融市场秩序B.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农场主与国家的关系D.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79.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C.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D.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80.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

“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

”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A.自由放任经济的时代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福利国家发展的时代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8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B.反对消费

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D.反对经济全球化

82.二战后许多西方国家实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

A.缓和社会矛盾B.扩大社会消费

C.减少政府支出D.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83.一位俄国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积极发展“新经济”

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依赖了外国资本的资助B.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C.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8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都

A.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秩序

B.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C.是两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成熟的基本标志

D.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策略

86.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自由放任政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7.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列宁的思路”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D.优先发展重工业

88.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B.确立土地私有制C.推行全盘集体化D.征收粮食税

89.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

”这里的“他”指的是

A.列宁B.斯大林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90.二战后初期,为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而建立的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91.法国总统戴高乐在20世纪50年代抱怨美国拥有:

“过分的特权”,即只有他一家可以印制美元,用来进行对外战争,收购法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

导致美国拥有“过分的特权”的原因是

A.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D.美苏冷战的爆发

92.以下为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渔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其主要职能是

A.维持汇率稳定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D.促进自由贸易

9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

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94.二战后,欧洲区域集团化趋势逐渐加强。

欧洲共同体诞生于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1世纪初

95.APEC的成员国是

A.亚洲国家B.发展中国家C.西方国家D.环太平洋国家

96.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

“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

”2001年,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加人的组织是

A.欧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97.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②通讯技术的创新③垄断组织的形成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8.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

美国参加的组织不包括

A.世界银行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建立了许多区域化经济集团。

其中,中国加入的是

A.欧洲联盟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00.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A.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B.加剧了业已存在的各种问题

C.丧失了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D.挑战和机遇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