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2780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docx

学年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4

2019学年度下学期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4)

[新课标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模特模具模棱两可劳动模范

B.开辟精辟辟举为官辟邪说

C.量变量刑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D.累积连累连篇累牍果实累累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第二届《中非友好贡献奖》于2019年12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以赞比亚首任总统卡翁达为代表的“感动中国的五位非洲人”和以摄影家罗红为代表的“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等中非人士获奖。

B.“这可怎么行?

”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

“您在说什么呀?

C.散文家这位“魔术师”,凭靠的并不是什么“点金术”,而是“有伶俐的耳目,有沉着的心思”(《小品文作法论》),这使他独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而洞察其中的真谛和生命。

D.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

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士大夫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12月21日下午,杭州市一家商铺突然发生火灾。

由于当时正处于大风天气,火势在风力的推动下迅速。

②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人已不再剧烈咳嗽,病情有了好转的。

③本人不慎在2路公交车上丢失牡丹信用卡一张,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800元酬谢,绝不。

A、蔓延症候食言B、蔓延征候食言

C、漫延征候失言D、漫延症候失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体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C.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D.NBA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困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银行18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腐败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

B.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C.藏戏形成、发展于民间,孕育、成长于雪域高原,具有群众基础广泛、乡土气息浓

郁、强烈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高原特色。

D.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达尔文的兰花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

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

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

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

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

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

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

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3.8厘米处才有花蜜。

“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

”达尔文大胆地预测:

“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

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蛾。

它被命名为“预测”。

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

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

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

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

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在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细长的花距的花。

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

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Gene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

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

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

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

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

也许用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

6.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形状的原因。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

B.为了使得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奇怪形状。

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在繁衍后代方面越有优势。

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补充了《物种起源》材料的缺陷。

B.喙长的天蛾,容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容易留下更多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

C.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证明了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D.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的花距长达28.6厘米,让达尔文惊骇;现实中没有能够吸到它的花蜜的昆虫,又让他为难。

8.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变化,因而彗星兰的花距和天蛾的喙将会不停地竞争,不断地增长下去。

B.如果马达加斯加那种喙长38厘米的未知大型娥类能够依靠吸取其它花的花蜜而生存下来,那么,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

C.马达加斯加那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它是从花距长28.6厘米的“一尺半”的彗星兰进化来的。

D.生活在南非的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细长的喙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在那里应该有细长的花距的花。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

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

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客渐,自刭。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

苏代谓曰:

“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木禺人曰:

‘天雨,子将败矣。

’土禺人曰:

‘我生于土,败则归土。

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孟尝君乃止。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人或说秦昭王曰:

“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

“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

“臣能得狐白裘。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自是之后,客皆服。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

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孟尝君问之,对曰:

“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

”孟尝君怒而退魏子。

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湣王曰:

“孟尝君将为乱。

”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

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

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

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

湣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倾天下之士倾:

倾心

B.孟尝君已使使存问存:

抚慰,问候

C.孟尝君患之患:

为……担忧

D.则以为齐相以为:

让……担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而君欲往

B.以求见孟尝君以入秦宫臧中

C.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幸姬为言昭王

D.孟尝君乃止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孟尝君善待门客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无贵贱一与文等

③献遗其亲戚④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⑤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⑥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

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B.秦昭王请孟尝君去秦国,苏代巧妙地劝阻孟尝君,孟尝君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C.孟尝君在秦国任宰相时,险些被害,曾经被宾客看不起的两个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狐白裘,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孟尝君才得以释放。

D.孟尝君回到齐国做宰相期间,在收封邑的租税时,魏子欺骗了孟尝君,事发后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

第Ⅱ卷(共114分)

20080801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5分)

译文:

(2)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

(5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本词为作者被诬罢官闲居西岩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有人说,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的形象是词人的知音,你的看法如何呢?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复杂思想感情?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2),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3)卒相与欢,。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戍卒叫,函谷举,,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4),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五、(12分)

16.仿照下面的诗句,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仿写一首诗,字数可稍有不同。

(4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17.下面的文字中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语句,使其完整连贯。

(4分)

在这篇短文里,作者对蜗牛和刺猬进行了讽刺。

是的,蜗牛和刺猬都免不了要受到万物之灵——人的宰割。

人可以吃蜗牛肉,可以把刺猬抓起来关在笼里或吃掉。

人类中也有蜗牛、刺猬式的人物。

有些人蜗居起来想要逃避杀身之祸,有些人安份守已,力求保护自己,而最后命运也未见佳。

答:

在加上

18.将下面一的一个长句改写成一组语意连贯的短句(在不改变原义的情况下,可以变动语

序和增删个别词语)(4分)

你们在祝贺之后将作出与之相应的为寻求一个解决多年来困扰着联合国的问题的公正而实际的办法而进行的共同努力。

答: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西藏:

远方的上方

祝勇

①终于看见珠穆朗玛。

那里居住着最高的山神。

山峰以无与伦比的体量与高度,拒绝着一切事物的遮挡。

即使在数千里外,我也能感觉到它巨大的投影。

人们很难从视线中将它删除。

现在它已不是试卷上的一道填空题,不是埋在地图册里的蓝色三角,它不可能受控于我们的手掌。

它是一条向上的通路,循着它的坡度攀援,人们就能逐渐摆脱地心的缚力,抵达天空的彼岸。

②珠穆朗玛在我们转过一个山角时突然出现。

那几乎是一个平行的视角,但我知道这只是错觉,是距离暂时赋予我与它平等的权利。

几乎所有同伴都端起照相机,以纪录自己的荣耀。

当然,这种荣耀是虚假的,当我们真正来到珠峰脚下的时候,我们才明白自己不可能与它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这一点如同我们不可能与神灵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一样显而易见。

与珠峰的合影只是我们通过现代技术炮制的一个谎言,现代科技的成就之一就是把制造谎言的过程简化到只需轻轻一击,传播这样的谎言则更不是费吹灰之力。

它使虚假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并很快走到了反面,导致了信任的危机。

没过多久,假象就被始终沉默的石头击碎。

珠峰下面到处是各种形号的石头,像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彼此挤压或者依靠。

石头掩埋了道路,使攀登过程异常艰辛。

每个人的登山动作都像狗熊一样笨拙和缓慢。

没有人说话,他们只顾艰难地喘息,甚至没有勇气仰望一下那悬在头顶的山峰。

③我还是感觉到轻微的激动。

尽管此行并不以登山为目的,但这次经历显然与攀登我家后面的那个土坡有所不同。

除了缺氧和疲劳带来的正常反应外,我并无更多不适。

我显然有理由为自己冒险的成功沾沾自喜。

在这一刻,我跨越了一道对自己封禁多年的门槛。

而这种状态,又助长了我的某种野心。

即使走过的第一大本营,我仍然不愿就此停止自己的脚步,不愿意在离珠峰越来越近时突然折返下山。

野心是一种古怪的病症,而极端的处境则是它的诱因。

这种病症通常使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估计显得草率、简单和失实。

④少年时,我对攀登珠峰的英雄充满敬佩。

攀登珠峰的纪录电影,是我在那个时代看到第一部“大片”,不仅有着壮美的大场面,而且情节也惊险离奇——登上世界最高峰,本身就是一件离奇的事情。

而祖国、人民这样一些大词,也在报纸广播的裹携之下汹涌而来,迅速将我覆盖。

于是,我在作文里表示了长大接好革命的班这类宏伟志愿,显然我病弱的小身体一时还无法给这样的志愿提供支撑。

对于攀爬类动作有着先天的恐惧,心理与生理的双重脆弱很可能使我慷慨激昂的表白成为空头支票。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跳鞍马,我可以在跃起的刹那从鞍马上翻滚而过,出于炫技的考虑,我甚至将跳板从鞍马边拉开一两米远,使得整个跳跃过程显得更加刺激和舒展。

但是每当体育老师带领我们爬绳的时候,我都会愁眉不展。

在摇晃的绳子上,我手臂吃力,身体笨拙,悬在半空的高度更令我晕眩。

我像树枝上一个摇摇欲坠的果子一样忐忑不安。

很多年后,我尝试过攀岩,但仍以失败告终。

⑤我想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对于攀登充满渴望。

他们不仅用长度,而且用高度来计算他们的路途。

显然,这是在证实某种能力。

于是,他们的视线开始寻找最大的攀登物,那么,在大地上,就不可能有比攀登珠穆朗玛峰更高的理想。

最高的山神预示着他们的伟业也标定了他们的界限,他们的足迹不可能比珠穆朗玛更高,哪怕一寸。

他们试图证明自己的伟大,却反过来证明了山的伟大。

他们的全部努力仅仅验证了山的不可超越。

珠穆朗玛提供了天梯也拦截了去路,它用最通俗的语言规劝人类——你们的生活其实是有限度的生活。

⑥珠穆朗玛收容我们的梦想,同时为我们划定了道路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并要求我们最终回到地上,如同藏民,在高山上安置世俗的家。

我们无须把自己虚构为神,也不可能打造一副超自然的臂膀。

承认自己是一个凡夫俗子,也许是登山者的最大收获,是对于山峰和自身的最终理解。

西藏让我们目睹了神与人的分工,人们把难以完成的事业交给神,这是对自然与神的敬畏,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保护。

(选自《文化笔记》)

19.文章第②段“自己的荣耀”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是虚假的呢?

(4分)

答:

20.文章第③段中有这样的句子“在这一刻,我跨越了一道对自己封禁多年的门槛。

而这种

状态,又助长了我的某种野心”,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这句话的含意。

(4分)

答:

21.作者认为登山者的收获是什么,请分条列举。

(4分)

答:

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

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奇”“怪”的丁肇中

一提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丁肇中,人们都会说:

那是一个奇人,又是一个怪人。

说到“奇”,丁肇中确实有一段令人惊奇的人生经历。

他祖籍山东日照,于1936年2月4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城,两个月后随父母回国。

经过一番颠沛流浪,20岁的丁肇中从台湾回到父母的母校——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获得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一些美国同学都称他为“奇人”。

尔后,他到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接着从事科研工作。

如此算来,从念大学到博士再到搞科研,一般人大约需十多年时间,而他只用了6年。

在1974年8月,他经过10年矢量介子实验,发现被称为“物理学十一月革命”的新粒子――J粒子。

他告诉人们:

“我做了10年矢量介子实验,才从上百亿个各种各样的粒子中找到了一个J粒子。

这就好象在北方地区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我从无数雨点中辨认出一个带颜色的雨点那样困难,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

”由于这一在物理学上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发现,1974年10月18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以后,第三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学者。

在颁奖典礼上,他不顾阻挠,坚持用自己的母语――汉语发言。

这种奇人奇事,在中外历史上并不多见。

提到丁肇中的“怪”,比他的“奇”更令人叹为观止。

突出表现为两个“不”:

一是“不合群”。

美国同学对他的评价是:

学习顶刮刮,就是不合群。

从学习到工作,他的生活轨迹始终是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

在美国,大学的课外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可他几乎是什么都不参加。

所以,他在学校没有朋友。

走上社会后,整天埋头在实验室里。

在各种社交场合,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

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到任何一个教授家里吃过饭,也没给包括故乡日照在内的任何人或单位题过字。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愿让那些无益的社交活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影响科研活动,另一方面竟是对书法艺术的特别敬重。

他曾不止一次对人说,书法艺术比物理学更加神秘。

他说: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字在书法上又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给人以各种美的享受。

”为此,他绝不给人题字。

在新疆大学给师生演讲时,校长一再请他题写校名,他断然谢绝,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会损害书法艺术。

后来,他的老家山东日照大学、曲阜大学恳请他题写校名,都被他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

不少人对他不干这样一举手又可扬名又能得利的雅事感到不可理解,说他是个傻气十足的怪人。

二是“不知道”。

这一点,更是人所共知的“怪脾气”。

前些日子,他来南京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他坦然回答:

“不知道。

”又一个学生问: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

”他说:

“不知道。

”另一个学生问: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他仍然说:

“不知道。

”对此,很多人感到大惑不解。

在他们看来,南航学生所提的问题极为普通,绝对算不上刁钻古怪,不用说像他这样的大师,就是一般人也能敷衍搪塞过去。

他即使真的不想说假话,也要顾及自己的面子和影响啊!

怎么能“三问三不知”呢?

他一直牢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条古训,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事情,绝不“强不知以为知”。

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采访时,对记者的提问,就一连说过几个“不知道”。

在其它重要场合包括级别很高的学术交流会,他对自己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的问题,都很坦然地回答“不知道”。

这其实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它不但无损于一位大师的光辉,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师”所以成为“大师”的奥秘。

那就是超凡的人格力量。

事实上,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说“不知道”,不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

(摘自《华声报》,有删改)

19.文本是通过哪些事件来展示丁肇中的“奇”的?

请分条概述。

(4分)

20.文章写了丁肇中“怪”的特点,这对于其有何影响?

(4分)

21.为什么要写不少人说“他是个傻气十足的怪人”?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分)

22.丁肇中的“奇”与“怪”给我们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请结合文意,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七、作文(60分)

23.请以“生命的音符”为标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1、C。

(A选项,模具的“模”读mú,其他都读mó;B选项,辟举为官的“辟”读bì,意为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其他都读pì;C项都读liàngD选项,果实累累的“累”读léi,意为果实连接成串,其他都读lěi)

2、C。

(A将书名号改为引号,B将冒号改为逗号,D将冒号改为逗号)

3、B。

(漫延:

曼延(连绵不断。

如:

沙漠一直~到遥远的天边。

蔓延:

形容像蔓草一样不

断向四周扩展。

症候:

①疾病②症状。

征候:

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本处指病人已有好转迹象。

失言:

指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食言:

指失信,不履行诺言)

4、C。

(A毁家纾难: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此处望文生义。

B细大不捐:

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

“捐”的意思是舍弃,而不是“捐献”。

C匪

夷所思:

指考虑问题的方法、言语、行动违反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