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2639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docx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LT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作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英国贵族与国王之间的政治斗争。

贵族对国王为进行对法战争而加重他们的军役负担不满,市民也反对国王的勒索。

1215年,英国国王在与法国的战争遭到失败后,被迫与贵族代表签署《大宪章》,将王权置于一定的法律约束之下,规定了贵族对王政的参与权、监督权等,为议会制度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历史事件,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4、15世纪,随着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意大利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5世纪末,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标志的地理大发现,加快了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的进程。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由贵族、地主、商人转化而来的新生资产者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资产阶级要维护其经济统治地位,就必须从政治上和法律上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然而,在西欧国家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下,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常常遭受封建统治者的肆意掠夺。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捍卫其私有财产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掀开了人类近代历史的篇章。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等三次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催生了资本主义民主。

英国革命被认为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起点。

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

战争在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与代表封建专制王权的国王之间发生。

经过长期内战,议会军队获得了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王位被废黜,由贵族组成的上议院被削弱甚至一度被取消,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成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决定力量,建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共和国。

后来,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英国又经历了王室复辟与“光荣革命”,于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了保护资本主义民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英国革命基本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君主立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之初,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简陋和不稳固的。

从国体上看,多数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都是经历了长期的,有的甚至是近百年的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和妥协,才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从政体上看,最初的政治、法律制度十分简单,权利保障相当薄弱。

从19世纪后期开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欧洲逐步稳固。

由于具体历史条件的不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形成了以议会制、选举制、政党制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演变。

第一,议会制度。

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的核心机构和主要制度标志,它一般由通过选举产生并具有一定任期的议员组成,被视为民意的代表机构。

在三权分立的制度下,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对行政和司法机关起着分权与制衡的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议会就没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西方国家的议会,主要分为两院制和一院制两种类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采取一院制,但在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两院制的居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这些实行两院制的国家中,下议院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各国议会的议事规则较之以往更加规范和完善,议会的职权更加明确,议会的监督权有所扩大。

但无论是一院制还是两院制,都为各党派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提供了制度保障,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二,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又称竞争性选举,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机制之一。

选举制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选举权,主要是对选民和候选人资格的规定;二是选区划分,主要是对选区大小、范围甚至形状进行划分;三是选举方式,主要是对候选人的提名以及对竞选、投票和计票方式等制度的规定。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实行限制性选举,一般对选民设置财产、教育、性别、年龄、种族等多方面的资格限制,有的还实行复票制的不平等选举。

如英国直到19世纪80年代,具有选举权的人还不到其人口的1/5。

法国1791年宪法把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将阶级划分作为是否享有选举权的标准。

美国建国后曾长期存在奴隶制,在公民权利上的种族、性别歧视根深蒂固。

在人民群众争取权利的不懈斗争下,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逐渐减少对选举权的限制,到20世纪70年代前后,才逐步实现了普选制度。

第三,政党制度。

同选举制度一样,政党制度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另一重要实现机制,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要素。

现代西方社会中,选举通常是由政党组织的,是政党之间的角逐与竞争,政权的执掌也主要在不同的竞争性政党之间交替。

因此,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又被称为政党政治。

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各政党的组织和活动很不规范。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逐步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这主要表现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政党制度的立法,使政党制度具有更加明确和稳定的法律地位与法律保障,使政党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从表面上看,西方政党制度是一种吸纳民意的机制,但由于各主要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利益,因此,不论哪个党派上台执政,都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纵观历史,为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和统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资产阶级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尤其是从一些严重的政治危机中吸取教训,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演化。

促成这种调整和演化的具体原因主要有:

一是工人运动及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

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抗争,迫使资产阶级政权不得不做出各种退让和妥协,为自身争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下,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各种社会运动,其中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民权运动和欧洲的“新左翼”运动,以及近20年来第三世界国家出现的范围更加广泛的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争取自由、民主的新社会运动,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扩大人民权利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是社会主义的压力和影响。

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苏联、中国以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经济社会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

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受到鼓舞,大批知识分子倾向社会主义,连资产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质疑和批评西方民主,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构成了政治压力和挑战。

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西方国家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良,包括扩大普选权、保护公民权利、保障人身自由、实施社会福利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演进。

三是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资产阶级内部各种利益集团广泛发展起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那些较小的利益集团害怕国家权力为少数大的利益集团所垄断,因此主张限制国家权力,保护所谓的个人自由与权利。

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与博弈,对于改善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法制和权利保障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不仅要了解其民主的形式,更要透过形式看清其本质。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是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专政。

但西方民主理论总是掩盖或回避民主的实质问题,常常把民主归结为某种制度形式,并把这些民主形式说成是一般的、“普世”的民主。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民主这种以形式掩盖实质的虚伪做法进行了深刻揭露。

首先,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是由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中,人民群众的政治法律权利只具有形式平等的意义。

在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后,资产阶级从形式上赋予了人民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地位,宣称资本主义民主代表社会普遍利益,但是在实际政治运作中,国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是相分离的,民主仅仅限定在政治领域,即只关注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却无视人民群众经济权利平等,反对实行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国家还是让私有财产、文化程度、职业以它们固有的方式,即作为私有财产、作为文化程度、作为职业来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资产者还凭借经济力量,干预、影响、控制政治民主的实施,使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徒有虚名。

这种政治与经济、社会相分离的制度,最终造成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上平等与事实上不平等并存的局面,造成了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与实质相背离的状况。

对此,邓小平深刻指出:

“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

”“西方学者哈贝马斯也尖锐地指出,资本主义民主只是在形式上保障每一个公民拥有平等的机会使用他们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最后带来的结果是:

一切人都拥有‘在桥梁下睡觉’的平等的权利。

其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阶级实质,是由这种制度的政治统治功能体现的。

与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民主虽然是发展得较为完备的国家形态,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用来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的著名论断。

列宁也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进行了深刻揭露,他指出:

“资产阶级不得不伪善地把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剥削者对劳动群众的专政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说成‘全民政权’或者一般民主,纯粹民主。

再次,资本主义民主形式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但其阶级本质没有根本改变。

应当看到,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民群众要求自由民主权利的斗争的持续发展,为了维护社会政治统治,当代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比如,选举制度的形式增多了,多党制度下政党竞争手段丰富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增多了,少数大财团垄断政治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限制,等等。

尽管资本主义民主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其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我们看待资本主义民主这种变化时,决不能混淆民主的阶级实质和民主的实现形式这两个虽有联系但有重要区别的问题,而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批判那种利用民主形式掩盖、抹杀民主的阶级实质的错误理论和方法,透过其民主的实现形式看到它的阶级实质。

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民主进行了科学分析,在肯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历史进步性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它的阶级实质、内在矛盾,并指出其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出发,肯定资本主义民主观念取代封建等级特权观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列宁指出:

“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

”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念是反对封建等级特权观念的有力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念不仅为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思想条件,发挥了舆论先导作用,也启发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和权利意识。

二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扫清了各种封建障碍。

资本主义民主为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开拓世界市场创造了政治条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空间。

三是资本主义民主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和自由,并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用资本主义民主形式进行政治斗争、争取解放准备了一定条件。

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及其内在矛盾性,即理想与实际、形式与内容相互脱节、相互对立的矛盾,也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具有历史局限性。

第一,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共权力。

金钱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的痼疾。

在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制度之下,经济资源与财富的占有和分配严重不平等。

掌握较多经济资源的个人和群体,必然要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经济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和控制社会公共权力,以保护和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

恩格斯说过:

“资产阶级的力量全部取决于金钱,所以他们要取得政权就只有使金钱成为人在立法上的行为能力的唯一标准。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大资产阶级为主体、社会各主要领域的上层人士构成的权势集团,人数很少却控制着绝大多数社会资源,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成为西方社会真正的、至高无上的主人。

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在美国,属于这个权势集团的人不到全国人口的十万分之三,却拥有全国半数的工业资产、半数以上的银行资产、半数以上的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和三分之二的保险业资产;掌握着占国民生产总值半数左右的政府开支;控制着90%的电视新闻节目和全国日报发行量的三分之一。

相比于这个幕后的权势集团,政府、国会和法院等只是在扮演“直接决策者”的角色,而这个“直接决策者的行动仅仅是制订国家政策这个远为复杂的程序的最后阶段”。

权势集团控制政权的基本方式是:

利用金钱实际控制选举、操纵舆论、影响政策制定。

巨额的竞选花费使选举变成了资本利益集团代表之间的角逐,平民百姓根本无缘跻身这个“游戏”。

例如,2002年美国中期选举,95%的众议院议席和75%的参议院议席,被竞选开支最多的候选人赢得。

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总统选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筹得竞选经费多的一方获胜。

大量事实说明,在现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资产阶级权势集团是以“金钱民主”为主要形式将国家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另一方面,多重的政治机构、复杂的法律程序,又正好为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提供了掩护。

第二,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除去阶级对立的一面,即使是作为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内部也常常处于相互对立的竞争之中,进而影响长期有效政策的形成和落实。

在竞争性政治关系中,各个政党、各种利益集团为夺得或控制政权,不择手段、相互攻讦,导致各个政党政治行为短期化,一切围绕“选举政治”和夺取政权,置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发展于不顾,重大的战略性政策难以制定和贯彻实施。

很多西方国家因为派系纷争,政府频繁更迭。

意大利组成首届共和国政府后的37年间,内阁更迭达44次,平均每届任职仅10个月左右。

日本政府内阁频繁更换也是家常便饭,自2006年至2010年,数年间换了6任首相,平均每人任期不足一年。

由于政府不能稳定,因而难以制定和实施长期稳定、整体有效的战略性发展政策。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竭力“输出”的民主制度后,不仅没有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反而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动乱,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经济危机不断,甚至爆发了无休止的内战,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更无从谈起。

第三,高额成本,社会负担沉重。

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成为一项沉重的社会负担。

尤其是在实行民主选举时间不久的国家,选举更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的竞选日益演化为一场按商业规则运作的政治推销活动,耗费日益浩大。

以美国为例,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费用为3000万美元,2008年美国总统及国会竞选费用则高达5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而总统和国会竞选只是美国全国选举活动的一部分。

据统计,每年美国有近百万个公职由选举产生,全国各地要举行约13万次选举,而每个公民参加的投票少则两三次,多则七八次。

这种由选举带来的沉重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人民群众对这种耗费不菲的选举“游戏”越来越感到厌烦,出现了政治冷漠的趋向。

有关统计表明,20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18个国家的投票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降幅达10%。

西方国家公众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同程度也在下降,1998年,美国有63%的人同意“政府是由少数大利益集团所控制的”的看法

总之,资本主义民主的这种内在局限性及其带来的各种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民主形式平等和实质不平等的根本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源自《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