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2585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docx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

我国煤化工进入发展高峰期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复苏,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并屡创新高,石油资源显得日益紧缺。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进口石油的依懒程度也在逐年提升,2004年又达到历史最高。

全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1.2亿吨,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比上年增长43%,石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50%。

专家认为,石油进口依存度若达到60%,将会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重大威胁。

油价的持续上涨和我国石油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在最近召开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化学品和油品的产业。

例如,煤通过高温干馏生产焦炭;通过气化生产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和甲醇等碳一化工产品;通过直接或间接液化生产汽油、柴油等油品。

在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化学工业中煤化工曾处于主导地位,被称为煤化工时代。

60年代后,由于石油化工的蓬勃兴起,全球煤化工进入发展低潮。

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后,不少国家又重新开始研究煤化工新技术。

我国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少,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利用先进的煤炭转化技术,发展现代煤化工,生产汽油、柴油和化工产品,不仅对化工行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更是21世纪减轻我国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当前,我国的煤化工正逐渐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产业化呼声空前高涨,并成为当今能源化工发展的热点。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研究和部署今后5~10年煤化工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项目,特别是产煤地区已将发展煤炭深加工、构建煤化工基地或园区,延伸传统煤炭产业链,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大举措。

有专家指出,煤炭能源化工工业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煤化工业国家。

1煤化工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点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油价的持续攀升,催生了我国煤化工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十五》以来,煤液化、气化等先进的煤炭转化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被列入多个国家级规划中。

例如,煤合成燃料技术列入“863”计划项目,煤液化制油工程被列为“十五”期间国家重点组织实施的12大高技术工程之一,予以攻关研究。

国家煤炭工业“十五”-2-规划中提出,“十五”期间,我国将推进煤炭液化的开发和应用。

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出台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将煤化工列入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发展重点。

2004年国家发改委将煤化工及新型催化关键技术列为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提出要组织实施对大型、高效煤的气化技术开发,突破一氧化碳转化、净化、催化合成等关键共性技术;“多联产”技术开发;煤及焦炉、高炉气制甲醇和二甲醚大型化技术开发;碳-化工下游产品及技术开发;煤化工及碳-化工领域新催化、新分离技术开发。

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将“煤变油”列入“十一五规划”。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已将超细煤直接催化加氢生产液体燃料的关键创新技术、煤液化加氢生产燃料油的关键技术、煤干馏及煤焦油生产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新技术、新型煤气化净化剂(催化剂)、合成气制含氧化合物及烃类化合物新工艺等煤化工新技术做为2005年重点支持的领域。

2005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明确提出,要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

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

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

由此可见,煤化工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和国家重点推进的产业。

2产煤地区纷纷推出煤化工发展规划,竞相发展煤化工产业近年来,在国家能源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全国拥有煤炭资源的地区,如山西、内蒙、陕西、宁夏、安徽、河南、新疆、云南、贵州、山东等地发展煤化工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些地区都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纷纷作出要加快发展煤化工的战略决策,制定煤化工发展规划,将建设新型煤化工工程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例如,煤炭之都——山西省今年制定了《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煤化工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启动了"5565"工程,形成山西煤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山西煤化工品牌,实现山西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到2007年,全省煤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50亿元,新增税收35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依托煤炭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煤化工、煤液化、煤转油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建成我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

2010年,化工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其中煤化工750亿元。

-3-河南省已提出了“十一五”煤化工发展蓝图,规划建设5大煤化工产业基地,初步提出了“十一五”煤化工规划项目72个,重点发展甲醇、烯烃、醋酸、甲醛、二甲醚、尿素、三聚氰胺、二甲基甲酰胺、芳烃等九大主导产品。

到2010年,煤化工产业煤炭转化能力将由2004年的800万吨提高到1900万吨,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110亿元增加到600亿元。

宁夏推出了《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整体规划与建设纲要》,确定重点发展电力、煤化工、煤炭开采三大产业,建设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规划占地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总投资2000亿元。

贵州省将在未来5年内规划和建设5个“循环经济”型的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

预计5个基地煤化工生产项目总投资达522.8亿元,年产值可达403万元。

陕西省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打造3大产业链规划建设7个产业区,实施煤、煤电、煤制油、煤化工产品一体化开发,形成煤电油化产业链。

安徽省规划到2010年,形成3000万吨原煤加工能力,其中焦炭1000万吨、合成油品100万吨、合成氨300万吨、甲醇200万吨、烯烃等煤化工衍生产品200万吨,建成国家级煤化工基地。

3煤化工新技术新工艺相继取得重大突破近几年来,我国在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化工联产和碳一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新技术新工艺。

例如,由华东理工大学与兖矿集团兖矿鲁南化肥厂和中国天辰化学公司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粉煤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项目取得重大新突破,建成投煤量为30吨煤/天的粉煤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中试装置,经过运行考核,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中试工艺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继2000年开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之后的又一项煤气化新技术。

目前,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正在进行工业示范,预计2005年完成千吨级工业运行试验。

此外,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开发的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也于2002年完成工业化示范。

煤液化方面,神华煤直接液化技术在北京完成小试的基础上,2003年9月,神华集团在上海成立了煤制油研究中心,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华谊集团共同建设我国第一套6吨/天煤直接液化中试装置。

该装置于2004年12月第一次投煤获得成功,打通了液化工艺流程,获得了石脑油、柴油等煤制油产物。

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突破了煤制油的核心技术,迈出了煤液化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煤间接液化技术也建成了低温浆态床合成油中试装置,并进行了长周期试验运行,获得了高质量柴油产品,完成了配套体系催化剂的开发和示范工厂的工艺软件包设计和工程研究。

再如,在甲醇制烯烃方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进行的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试验,万吨级的MTO工业化试验装置将于年底建成并投入工业化试验。

4正在建设新一代煤化工大型项目2004年8月25日,经国家批准,我国第一个煤制油项目——神华集团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开工建设。

根据计划,2007年建成第一条500万吨的生产线,年加工煤970万吨,生产各种油品320万吨。

到2010年,该项目油品产量达到500万吨。

到2015年产量增加到1500万吨,2020年产量达到2000万吨。

据报道,除了目前在内蒙古开工的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外,内蒙古已经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工投产4个煤炭液化项目,形成2000万吨的成品油生产能力山西已经将“煤制油”列入省级发展规划,并计划在今后5~10年内,在朔州和大同几个大煤田之间建成一个以百万吨煤基合成油为核心的、多联产特大型企业集团,并初步计划在煤都大同附近建设一个“煤变油”的大基地。

又如,神华煤制烯烃项目在今年“五一”前夕顺利通过了国家正式核准前的最后一次评估。

该项目由神华集团、香港嘉里化工有限公司、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115.6亿元,厂址位于包头市,建设规模为年产聚丙烯31万吨、聚乙烯30万吨、中间产品甲醇180万吨。

-5-我国煤化工发展评析

一.煤化工发展现状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化学品。

目前我国煤化工主要集中在煤焦油、合成氨和甲醇上,2004年我国煤焦油产量400万吨左右,合成氨产量4222万吨,甲醇产量440万吨。

目前我国煤化工总体水平较低,当前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1)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煤化工由于煤的特性造成加工过程长、投资大、污染重等问题,这样的过程更适宜采用新技术,实施大型化。

(2)煤化工气化技术进步缓慢煤气化是煤化工的龙头和基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煤化工的效率、成本和发展。

我们追求的应该是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煤气化工艺。

煤气化工艺至今已有100多年,煤气化技术演进的历程:

以氧气(或富氧)气化代替空气气化,以粉煤代替块煤、碎煤,以气流床和流化床代替固定床,由常压气化进展到高压气化,这些都是煤气化工艺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趋势。

我国煤气化工艺的更新进展缓慢。

我国亦做过一些煤气化技术的开发改进,但真正工业化的不多。

近年来我国恩德炉的改进,灰熔聚炉的开发均有进展,有的已工业化,并在继续提高。

为积极提高我国煤化工气化技术,曾引进LURGI炉及TEXICEO炉(三种压力等级)。

但引进后都经过更换适应煤种及多项技术改造,经历几年才正常生产。

大型煤气化技术的稳定运行有一定难度。

因国产化进展缓慢及其他原因,所引进的技术对煤化工全局气化技术的改进的带动作用有限。

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建设的30万t/aNH3装置已于德州化肥厂投产。

(3)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甲醇热,在建和拟建的甲醇装置能力已超过1千万吨。

众所共知,世界甲醇市场供过于求。

近年内世界几套以廉价天然气为原料的超大型甲醇装置投产后,价格将进一步下降。

他们的目标市场是向我国出口,届时国内有些甲醇企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6-值得关注的是,大量正在建设或拟建的甲醇装置其规模均偏小,新建多数为10万~20万t/a,个别最大的亦只有60万t/a。

甲醇是规模效益非常明显的化工装置。

大量的资料表明,煤基甲醇装置必需依赖于低价煤、大型化、先进技术及低投资,四者紧密结合的条件下才有国际竞争力。

煤基甲醇没有足够大的规模是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

(4)缺乏战略眼光,技术开发薄弱煤资源在我国处于能源的主体地位,问题在于煤转化的技术开发并没有放在重要地位,投入关心不够。

最终能替代石油的战略资源是煤,而要使煤真正能成为石油替代品,必需技术开发先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促进了寻求替代能源和洁净煤技术的开发。

在煤化工发展低潮时,国外许多大型公司抓住机遇,搞好煤化工新技术开发的战略技术贮备。

近几年商业化的SHELL煤气化,MTO技术、MTP技术等无不是在近10-20年开发的,这些新技术开发经过按科学程序、持之以恒的努力。

由于我们开发创新工作不足,今天我们仍需引进这些技术,代价很高。

二.煤化工新项目受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以及国内油气资源不足,石油进口日益增加的影响,开发石油替代品已成为煤化工发展重点。

目前比较看好的煤化工项目有甲醇燃料、煤制油、甲醇制烯烃。

(1)甲醇燃料括甲醇汽油(掺烧或全烧);甲醇转化为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和柴油);燃料电池等。

甲醇汽油早已实现产业化,目前在山西等地应用较多。

二甲醚近年已在山东等地实现产业化并推广应用,二甲醚项目已成为投资热点,新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燃料电池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没有实现产业化。

(2)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以煤炭为主要原料,通过加氢生产煤基液体燃料。

我国近几年已分别与德、日、美外商合作编制了不同地区煤直接液化制油品的预可行性报告。

2004年8月,神华集团开工建设煤直接液化制油品项目。

煤间接液化以煤为原料,经过气化生成合成气,然后用合成气来制取液体燃料。

F-T合成反应是煤炭间接液化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世界上已有南非SALSOL成功应用F-T-7-反应生产油品。

间接液化工艺有高温固定床合成工艺(SAS),产品为油品化工型;低温浆态床合成工艺的产品是油品型;还有SHELL的中间馏份油合成工艺(SMDS)。

我国已有几个企业启动了本项目的前期工作。

(3)甲醇制烯烃(MTO)MTO技术已由UOP和NORSKHYDRO公司开发出来,典型消耗定额是每吨乙烯需甲醇5.6t,副产丙烯0.83t,丁烯0.24t,C50.1t,燃料气3.97MMBTU。

目前尼日利亚在建设年产乙烯、丙烯各40万t/a,单系列甲醇250万t/a的MTO项目,计划于2006年建成。

甲醇制丙烯(MTP)技术由LURGI公司开发。

典型消耗定额是每吨丙烯需甲醇3.1t,副产汽油0.37t,燃料气0.88MMBTU。

MTP技术小试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试装置在挪威已运行11000h以上,工业示范装置正在伊朗建设,商业化大型装置也在商讨签约中。

年产170万t甲醇对应建设30万t乙烯生产装置或50万t丙烯生产装置。

随着甲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以及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突破,MTO、MTP已面临大型商业化。

我国聚烯烃缺口量很大,若能采用以煤炭为原料成功地生产甲醇制烯烃,无疑将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三.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方针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

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一体化。

就是把大型煤化工装置和煤矿结合起来(当然亦可以采取煤-电-化一体化联产模式)。

把煤气化装置建在矿上(或临近矿区),力求减少煤炭运耗及运费,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煤炭资源(按煤质资源优质优用,劣质劣用,各得其所)。

只有形成煤化工与煤矿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才能减少日后的价格、运输和布局的风险。

坚持基地化、集约化。

化学工业内在的固有特性适宜于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基地是企业群体的集称。

基地内集中布置相关企业,可以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

总之,煤化工发展实施基地化布局最重要的目的是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高度资源优化配置,谋求集约化经营。

坚持大型化、现代化。

只有采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建设大型规模效益的装置才能形成一流的煤化工基地,谋求跨越式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

-17-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是新型煤化工发展的主要内容,并有多种形式,其要点是以煤(或石油焦、渣油等)为气化原料,生产的煤气作为合成液体燃料、化工品及发电的原料或燃料,通过多种产品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达到减少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目前,国内正在进行多联产系统的优化集成模拟软件开发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2.7.其它先进煤化工技术。

新型煤化工发展还涉及其它单元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高效气体净化和分离技术,大型高效合成技术,适应不同热值的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等。

3.煤炭开发生产与发展新型煤化工3.1.煤炭资源是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基础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将不断扩大煤炭的消费量,拉动煤炭生产,但同时必须兼顾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不能影响能源供需的整体格局。

为此,应将煤炭资源的开发与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建设紧密结合。

1)华北、西北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输出地区,鄂尔多斯煤田、宁东煤田、华亭煤田、胜利煤田和大同石炭二迭纪煤等均为未大规模开发或仅初步开发的大型煤田,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开发生产,煤种与煤质适宜转化加工。

结合这些煤田的开发,建设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基地群,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也有利于形成区域相对集中、技术与产品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2)云南、贵州是我国南部主要储煤和能源输出省区,云南褐煤资源丰富,贵州煤炭品种齐全,对发展新型煤化工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

3)内蒙古东部有丰富的褐煤资源,黑龙江省是东北主要产煤省,也具有较好的新型煤化工发展资源优势。

除上述3个区域以外,还有其它产煤地区或企业,有的在煤化工方面已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综合资源优势,具有采用新工艺、发展煤化工联产等方面的条件和潜力。

3.2.发展新型煤化工与实施大集团、联合战略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涉及煤炭、化工、石油、电力等多个工业领域,建设-18-投资大,高新技术密集,因此需要结合目前实施的煤炭工业大集团战略,走联合发展、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按地域或产业链组建联合大集团是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如目前有的项目以大型煤炭企业、地方煤炭企业和石油化工企业的联合为项目主体;也有的地区考虑能源产业的特点,以资金筹措为目的,充分发挥地区有资金实力企业的组合优势。

引进外资或中外合作也是发展新型煤化工可充分考虑的重要方式。

3.3.新型煤化工工程发展已经启动近年来,国内部分煤炭企业和产煤地区十分重视煤化工的发展,将建设新型煤化工工程作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开展了大量工程前期研究工作,有的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表1为国内部分工程进展概况及发展规划。

表1目前国内部分新型煤化工工程进展概况及发展规划名称程进展概况及发展规划神华集团煤液化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已启动,第一条生产线,100万t/a规模,预计2005年建成。

规划:

2010年,液化、间接液化总能力达到1000万t/a,2020年,总能力达到3000万t/a。

宁(夏)煤集团煤化工50万t/a间接液化完成预可研;80万t/a二甲醚完成前期研究。

规划:

间接液化一、二期总产量达到300万t/a。

大同煤化工联产完成方案研究:

联产油品80万t/a、甲醇70万t/a、电力12亿kWh/a(自用)。

规划:

一、二期总产量达到油品160万t/a、甲醇140万t/a,联产电力自用。

锡林郭勒煤液化100万t/a直接液化完成预可研。

先锋煤液化100万t/a直接液化完成预可研,项目筹建中。

六盘水煤化工联产300万t/a炼焦与50万t/a直接液化联产方案研究。

依兰煤液化100万t/a直接液化完成预可研。

双鸭山煤液化100万t/a直接液化完成预可研。

河南煤液化间接液化油品150万t/a完成预可研。

4.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几个关键问题发展新型煤化工除了要有丰富的原料煤资源外,还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19-重视。

4.1.耗水量大。

水资源是建设新型煤化工工程的重要基础条件。

如150万t/a油品的间接液化工厂日需原水供应量约为5.5万m3;100万t/a油品的直接液化工厂日需原水约2.3万m3。

因此,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应充分注重水资源的约束影响,发展节水工艺。

4.2.建设资金投入多。

资金筹措是目前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重要障碍。

初步分析表明,建设100万t/a油品产量的直接液化工厂投资约80~90亿元,同等规模的间接液化工程资金投入约90~100亿元。

煤化工联产系统有利于减少建设资金投入,如50万t/a煤直接液化与300万t/a煤焦化联产时,直接液化部分的资金投入大约为35~40亿元。

因此,应加强项目融资筹划研究,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4.3.技术及工程管理水平高。

新型煤化工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是应用多领域高新技术和实施大规模工程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要求高,因此必须注重组织管理和培育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实行先进、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5.结语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建设新型煤化工产业对延伸传统煤炭产业链,提升和改造煤炭工业,建设新兴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是煤炭工业走新型工化道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新型煤化工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进行大量整体规划、技术研究、新工艺开发、系统优化集成等配套工作。

国内煤炭大型企业集团是新型煤化工发展的主体,在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和产业建设方面应起到重要的主力作用。

-22-化为油的想法。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合理有效地开发煤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摆在我国科学工作者的面前。

另外从国家安全出发,研究开发煤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因而发展煤变油技术越发显得重要。

3.煤变油的关键是煤液化技术要将煤变成油,首先要将煤液化,然后进行分解,因而煤变油的关键是煤的液化技术。

所谓煤的液化,就是将煤通过化学加工转化为液体产品的过程,煤的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个体系3.1.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就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产品,此项技术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实现。

70年代发生石油危机后,再一次出现煤直接转化液体燃料油的研究热潮。

到了80年代,煤直接液化的工艺日趋成熟,有的国家已完成了5000吨旧示范厂或2300吨/B生产厂的设计。

煤直接液化工艺主要有:

1)EDS法(Exxon供氢溶剂法)是将煤浆在循环的供氢溶剂中与氢混合,溶剂首先通过催化器拾取氢原子,然后通过液化反应器“贡献”出氢,使煤分解。

2)氢一煤法是采用沸腾床反应器,直接加氢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工艺。

3)SRC法是将高灰分、高硫分的煤转化成接近无灰、低硫的液化工艺。

先将溶剂与煤粉制成煤浆,再把煤浆与氢混合后送人反应器。

4)煤—油共炼将煤与渣油混合成油煤浆,再炼制成液体燃料。

由于渣油中含有煤转化过程所需的大部分或全部的氢,可减少或不用氢气,从而降低成本3.2.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是先将煤气化,生产出原料气,经净化后再进行改质反应,调整氢碳比而成。

它是德国化学家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

煤间接液化的主要方法称为费托(F--T)合成技术。

该方法先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人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空气或氧气+蒸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转化成CO—H2的合成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

如用空气作气化剂,可制成低热值(4.7~5.6-23-兆焦/米3合成气,用氧气作气化剂,可生产中热值(11.2—13.O兆焦/米3)合成气。

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碳、氢、氧化合物,例如醇、醛、酮、酯,以及碳氢化合物烃类或液态的烃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起到1945年,德国建立了费托合成装置9套,催化剂由一氧化碳、钍、镁组成,所得的产物组成为:

汽油46%、柴油23%、润滑油3%和石蜡28%。

战后,ARCE公司研制了成分为铁、硅、钾、铜的催化剂,所得产物组成为:

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

1955年在贫油的南非SASOL建立了相同工艺的费托合成装置,并实现了工业化。

SASOL公司是世界最大、也是唯一由煤间接气化再用费托合成技术生产汽油和各种化学品的公司,拥有员工26000多人,年销售额达25亿美元。

因工艺所需已拥有法国法液空66900米3/时、氧气纯度为98.5%的空分设备12套,74000米3/B十空分设备1套,总制氧能力达87万米3/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制氧站。

仅SASOLI装置,每年气化1200万吨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