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25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

《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小学语文五级上册阅读题_精品文档.doc

(一)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

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蹚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

人们,全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

  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

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1、“年过花甲”指年纪(     )。

  2、造句:

一边……一边……:

                     

  3、“人们,全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表现在哪里?

  

(1)                                 

  

(2)                                 

  (3)                                 

  4、请你用“”画出第一小节的中心句。

  5、游索溪峪后,作者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二)

  8月 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 农民们要到田里去看看庄稼 还要举办赛马 赛牛 射箭等活动

  那时,漂亮的会穿上美丽的衣服,手捧(   )的哈达和(   )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伴着(   )的歌声,为来自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随着一声(   )的鞭子声,赛马开始了!

勇敢的小伙子们骑上自己的马,在草原上飞奔。

前边的小伙子,在阳光下,黑黑的脸儿、(   )的身体给人一种(   )的力量。

看着他,你就会想到草原上(    )的雄鹰。

  1、请给第一小节加上标点。

  2、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个是(用“ “标出):

    盛(shèng chéng)  哈(hā hǎ)

  3、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按原文填空)

  4、你认为文中有哪些词能体现藏北草原风情人俗?

                                  

  5、读了文段,你感受到了藏北人具有什么特点?

                                  

  6、请你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三)

  啊!

这就是黄河源头吗?

捧起水,洗洗脸吧!

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

喝一口黄河的水吧,它是那么清,那么甜。

我们几个还兴奋地打起了“水仗”,让源头之水洒遍全身。

  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迷恋。

我顺着小溪,向远处望去,好像看到水越汇越多,越流越大,(  )草地,(  )高山,(  )平原,终于()奔腾的黄河,行程五千多千米,(  )大海。

  1、请把下列词语填写在中的括号里。

   流入  汇成  越过  绕过  流过

  2、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迷恋—(   )  鲜艳-(   )

  

(2)写反义词。

   清澈-(   )  兴奋-(   ) 

  3、文中画“  ”的句子,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

  4、仔细读第二小节,用“﹏﹏”画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

从第二小节,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         的情感。

  5、你知道黄河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

试着写几个吧!

    

(四)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2、“意万重”形容      。

“重”的正确读音是(zhòng cháng)。

3、这首诗中,正面写“思”的诗句是                   ,通过细节突 出“思”的诗句是                  。

4、请你写出三、四句诗的诗意。

                                     

5、这首诗反映了诗人                      的情感。

(五)

  我和妹妹没睡着(zhe zháo),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

妈妈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被(bēi bèi)袋——被袋装得大实了,哗——把东西全倒(dǎo dào)在桌子上。

  看到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惊呆了,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

桌子上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

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全部家信,而且是数(shǔ shù)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妹投到邮筒里的。

信,信,从这个大被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几(jī jǐ)乎往下掉。

  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

起初,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

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水又顺着指缝往下流。

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有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起来。

  1、用“\”划去文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

  2、文段中两个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1)             

(2)           

  3、我和妹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我们当时心情怎样?

                                     

                                     

  4、看到这样的景象,妈妈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来没有流过眼泪的妈妈”为什么哭了?

        →    →     

                                     

  5、战争年月里,一封薄薄的信包含着浓烈的爱,请你从两个角度来说一说这些   信包含着怎样的爱。

  

(1)这些信包含着妈妈                        。

  

(2)这些信包含着爸爸                        。

(六)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色的花(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请将括号里的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诀别—(   )  艰难—(   )  烂漫—(   )

  3、从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

                                

  4、请你联系课文,写出母亲还没说完的话。

                                     

  5、“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此时此刻,作者会想些什么?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七)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嗖嗖的声音。

我挨打了!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   )迟到了,(   )老师并没有罚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1、请你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倒转(   )  哭号(   )  挨打(   ) 一抡(   )

  2、请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请在文段中用“  ”画出描写爸爸动作的词语。

  4、下雨天,爸爸逼我上学,是为了                  。

  5、下面有关爸爸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⑴爸爸的爱是严厉的爱,深沉的爱。

    ⑵爸爸的教育方式粗暴简单。

  6、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呢?

(八)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2、这是一首     诗。

(选择序号填空)

   ⑴借景抒情  ⑵托物言志  ⑶借物寓理

  3、这首诗,“    ”与“    ”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    ”却“   ”,使我们联想到作者     的精神。

  4、诗句“       ,       。

”一语双关,借石灰之口,表现了作者              的追求。

(九)

  在珠穆朗玛峰之巅,攀登者向您敬礼,向您抒发壮志凌云的豪气。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获胜者向您致以注目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健儿的崛起。

  在茫茫的太空,中国的人造卫星,显示了您无限广阔的生命力。

  在我们的心里 您每一天都是新的 向您敬礼 就仿佛向无数烈士          向您敬礼 就仿佛听到          向您敬礼 就仿佛立刻           向您敬礼 就仿佛在向您宣誓         。

  1、将文段补充完整,先填入适当的词语,再加上标点符号。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壮志凌云:

                       

  3、造句

  崛起:

                           

  4、请仔细读第四小节,仿写一句话,表达你对五星红旗的崇敬热爱。

   向您敬礼,就仿佛                     。

(十)

    啊,雷锋!

           啊,雷锋!

    你不为自已编歌曲,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不为自已织罗衣,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不为自已梳羽毛,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不为个人流一滴泪。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1、这两小节,采用了第  人称的写法,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赞扬之情。

  2、第一小节,写出了雷锋              的品质。

  3、第二小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雷锋比作     、     、          、     ,意在强调雷锋            。

  4、请你模仿第二小节的写法,再写一句诗。

    你,                。

(十一)

  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

江上,还有灯火在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