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2518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体育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体育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体育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体育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管理学.docx

《体育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管理学.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管理学.docx

体育管理学

体育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体育管理和体育管理学?

体育管理:

1)体育管理,即对体育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

2)体育管理就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管理学:

(1)是研究体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2)体育管理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

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组织的协调,以达到预定体育目标的学科。

(3)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交叉性边缘学科;

(4)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5)体育管理学是一门软学科。

2、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1)体育管理学是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体育管理学是由管理科学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部门管理学的范畴。

体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滞后于管理学的发展,体育管理学是管理学发展成熟到一定地步后的产物。

3)体育管理学是建立在体育学与管理学这两门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往往要运用管理学与体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原理,以体育实践活动为对象,研究体育系统中的管理问题,揭示体育管理的一般规律。

4)体育管理学的主要内容由体育管理理论和体育管理实践两个部分组成。

5) 管理理论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其本质和一般道理适用于任何一门部门管理学,因此体育管理理论大部分都是借鉴管理学理论,更多成分应体现在“管”的方面,而管理实践则侧重于“体”。

3、你认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影响因素:

1)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

3)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体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制约因素:

1)体育管理学的形成滞后于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领域管理的科学化进程

2)体育管理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质生产过程

4、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的变化?

我国体育管理学由体育管理基础部分和体育业务管理理论部分组成。

(1) 影响我国体育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由国外管理理论的学习到国内特色的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2) 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从传统的侧重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管理的研究转换到对体育发展战略、体育运行机制、体育经纪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促进了体育事业管理部分的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体育管理体制成为体育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3)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等的出现。

城市社区体育、农村体育、职工体育、健身娱乐运动、老年人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成为社会体育的新亮点。

 

4)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使体育经济管理成为体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

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体育文化业、用品业、体育建筑业等发展。

(二) 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发展历程    

内容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比例上升,基础理论的内容比例下降,管

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不断融合。

 

(2) 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虽然总体上趋于一致,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经历着从整合到分散,再到整合的发展趋势。

(3) 体育事业管理理论部分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一致,并日趋

完善。

5、论述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第一、 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体

育实践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体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加快体育改革,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第二、 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促进体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程,是提高体育管理效率,取得最大效益的需要。

 

第三、 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增强体育管理者自身素质,提高决策

和管理能力,是建设一支高素养、高水平的体育管理者队伍的需要。

6、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实验和调查统计的方法

2)比较研究的方法

3)历史的研究方法

4)理论的研究方法等

7、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体育系统)

1)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

2)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3)体育管理的本质和结构

第二章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

1、进行体育管理,为什么要认真学好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的特征:

1)客观性:

管理原理反映着事物内部的联系和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表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反了管理原理会使管理活动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2)概括性:

管理原理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表述,是在总结大量管理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之间的差别,经过高度综合与概括而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

对一切管理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3)相对稳定性:

管理原理同一切科学原理一样,都是确定的,具有“公理的性质”。

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体育管理知识与技能,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体育管理者。

2、体育管理中应怎样体现人本原理?

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

体育管理中的人本原理就是一切体育管理活动都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原则,使全体人员明确整体目标、自己的职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人本原理的主要体现为:

1)人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2)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体现出关注人的心理、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尊重人的个性展示与发展,实现人的自信、尊严和价值。

3、简述实现体育管理效益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1)正确处理体育管理活动中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全局效益是一个比局部效益更为重要的问题,二者互为前提。

如果全局效益差,局部效益难以持久;如果没有局部效益的提高,全局效益也难以实现。

2)正确处理体育管理实现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

体育管理效益的实现,既要重视当前的效益,更应重视长远效益的实现。

3)正确处理体育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

体育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表现出来,而社会效益则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的。

经济效益的实现是社会效益实现的基础,而社会效益的提高,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

总之,体育管理的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体育管理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实现。

4、矩阵型结构在何种情况下最为适宜?

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矩阵型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矩阵结构或规划目标结构,它是按职能划分的部门或按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

这种结构多适用于需要集中各类专业人共同完成某个项目或业务的组织,尤其是一些设计或研制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组织工作。

优点:

①加强了各部门的横向联系

②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③使集权和分权较优的结合在一起

④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

①由于这种形式实行纵向、横向双重领导,易产生命令不统一的问题,而滋生矛盾。

②这种结构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因而也易导致人心不稳、消弱组织成员对工作的责任感。

5、领导对组织的作用有哪些?

领导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个领导人的作用,而是一个领导群体的作用,他是在体育管理过程中整个决策、引导和指挥的有序活动。

领导职能主要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以满足下属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达到最终目的。

1)引领作用

领导者必须认清形势为下属指明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通过引导、指挥、指导或先导活动,帮助组织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者不是去推动和督促,而是作为带头人来引导。

2)沟通作用

在体育管理过程中,产生分歧、行动偏离目标的现象不可避免,因此需领导者协调人们的关系和行动。

消除不同北京的下属对目标理解的差异,使他们朝共同的目标努力。

3)激励鼓舞作用

由于激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因果问题,因而领导者应合理的设置奖励结构,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并把它同整个经营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达到激励鼓舞下属的作用。

4)协调作用

由于下属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并不完全一致,领导者需要运用各种手段调动组织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将两者的目标结合起来。

领导者愈是能够把组织目标同下属的个人目标协调一致,则这个组织就愈是有效果和效率。

6、简述体育管理中创新的过程与方法。

体育管理创新一般可分为六阶段。

寻求目标确定事实识别问题寻求创意创意评估创意实现

创造性思维在发散与聚合两种思想过程中进行平衡或折中。

1)寻求目标

这一阶段是一种批判性解决问题的活动。

人们需要确定一个问题域,因为不同的目标往往反映出人们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在转向下一阶段前,必须确定关键性问题(焦点)以及关键性的问题域(热区)。

2)确定事实

这一阶段将增加对问题的总体理解。

在这一阶段中,焦点和热区的方法仍可用来促进聚合思维。

3)识别问题

这一阶段在上一阶段集中起来的焦点问题上,对体育管理问题进行最富有建设性的界定。

其目的是为焦点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考察视角。

一般有两种专门技术——再定义技术和分析技术

4)寻求创意

这一阶段是结构化的,通过结构化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潜在路径。

技术主要有:

头脑风暴法、集体研讨法、画脑图法。

5)创意评估

对获得的创意进行分级评价,以确定最终的创意。

主要的评价方法有城堡法和权重法。

6)创意实现

扫清创意实现障碍,使创意付诸实施。

责任原理

如何明确职责?

①职责界限要清晰。

应按照与工作结果的密切程度,划分出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实时责任与事后责任。

②职责内容要具体且要明文规定,以便于执行、检查与考评。

③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以提高组织整体的功效。

④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否则,责任不清,必将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和效率的降低。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部门化结构,或分权组织。

特点:

把管理活动分为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实行独立核算,事业部在内部管理上拥有自主性和独立性,设有相应的职能部门。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采取“集中决策,分散管理”的原则,是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化的一种改革。

优点:

组织高层领导摆脱了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有利于集中精力作好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主动性和积极性

缺点:

职能机构重叠,造成管理人员的浪费;同时,由于各事业部门独立核算,易产生本位主义,忽视组织利益,而且,由于职权下放,增加事业部门间的协调难度。

这种结构形式多适用于规模较大、管理内容宽泛的组织。

体育控制的基本类型

1)预先控制:

即在系统运行的输入阶段就进行控制,也叫前馈控制。

2)现场控制:

是在计划执行中同步进行控制。

3)事后控制:

即在计划完成后进行控制,也叫反馈控制

简答题:

创造性思维

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我们关于某一现象的知识拆开、解构;二是将其重构、重组,其目的是获得新的洞见和新的认识。

在观察和认识同一情境时,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和体会,深思对这一情境的理解路径,再将形成的解决方案加以组合,创新就产生了。

体育管理中常用的一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宣传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心理学方法

(6)系统工程方法

(7)评价方法

创意实现障碍主要表现在:

缺乏实现创意的足够资源、缺乏对创意实现的赞同与动力、拒绝变革、程序性障碍、设想与实施创意的风险、潜在的政治势力、缺乏组织内的合作意识或信任感如此等等。

一个人能否承担起一定的职责,取决于他的能力、职位和利益的大小。

能力是承担一定职责的关键因素。

执行与责任相对应的权力,就意味着责任者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风险。

任何管理者在承担责任风险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然后才决定是否值得承担这种风险。

在体育管理实践中,有时会出现上级放权,而下级反而不要的现象。

根本原因就在于责任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没有利益可图。

因此,在明确了职责与权力的同时,还要明确承担责任所带来的利益。

这种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上的荣誉。

第三章体育管理体制

1、什么是体育管理体制?

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其实质就是某些社会集团在体育领域中权利和利益分配的结果,也是他们在体育领域内各自权利和利益的保障。

体育管理体制具体地表现为负责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责任范围以及由它们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种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

2、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体育管理体制有几种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有四种:

1)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体育管理体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国家经济发展程度

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对于体育管理体制有着深刻的影响。

3)民族文化与传统

民族文化与传统对体育管理的影响是间接的。

4)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

体育自身的性质对于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是关键性的。

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1)政府管理型(集权型)

政府管理型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体育,政府掌握体育管理的领导权,大至国家体育发展的大政方针,小至运动员、裁判员荣誉称号授予等,均由政府统一管理。

2)社会管理型(分权型)

社会管理型体制的特点是体育主要由各种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管理,政府不设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政府对于体育事务很少介入和干预。

3)结合型(混合型)

结和型体育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体育的管理体制。

3、简述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时期

中华全国总会成立于建国之初,由两个组织系列组成,一个是基层的体育协会到县以上的体育分会,到全国的体育总会系列;二是各单项协会的组织系列。

2)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委时期

1952年,为适应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任务的需要,结合苏联模式,我国正式成立中央体委,1954年更名为国家体委。

3)初步改革的国家体委时期

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体委,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举国体制的前提下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4)体制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时期

1993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下达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20世纪9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符合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4、中国的举国体制有哪些主要特点?

举国体制原有的含义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政府领导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属于结合型的管理体制。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政府行使几乎全部管理职权。

2)国家承担绝大部分经济义务。

3)行政手段是主要管理手段。

4)举国体制表现出较强的应急性。

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初期,可以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使体育事业更快发展。

但举国体制也有弊端,主要是关系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效益不好、人才流动不畅、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等。

5、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中国的体育管理组织系统是由政府体育管理系统和社会体育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的。

(一)政府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1)政府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政府专门体育管理系统是由各级体育局组成的,通常称为体育局系统,它是管理的主系统。

在政府专门体育管理系统内部,最高领导权力属于国务院。

政府专门体育管理系统的基层机构是县及县级市体育局。

 

 

 

2)政府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在国务院所属各部委中,有些部委还设有体育管理部门。

政府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二)社会体育管理系统

社会体育管理系统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社会专门体育管理系统和社会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1)社会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①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系统

②中国奥委会系统

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系统

2)社会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在群众性团体组织中设置的管理本群体组织内部体育工作的常设机构。

6、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1)外部环境因素

1)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完善

2)社会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国家对体育的支持程度与管理权限将不可避免地减弱

3)体育自身的发展

4)人民群众体育意识的改变

(2)内部环境因素

由于这一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而造成的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从而阻碍了中国体育进一步发展的种种现象。

1)由于举国体制过度地强化了政府的权力,因而抑制了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阻塞了寻找社会支持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又陷入微观管理事务中不能自拔,反而消弱了宏观管理的职能。

2)由于过分地依附于政府,体育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

3)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与人制色彩,使体育无法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从上层建筑领域划入第三产业。

体育在性质和功能方面的转变不然导致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转变。

7、影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2)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规模决定了体育管理体制类型

(3)体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4)民族文化与传统制约这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与规模

8、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有哪些?

(1)继续推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整个体制改革的核心,在现行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体育的发展,应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权划分,一方面在纵向上权利下放,给予下级或地方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另一方面在横向上简政,为社会组织和体育团体的发展提供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

(2)推动体育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责,实行分类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和全员聘任制,使其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3)推进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方面,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将国有体育资源通过评估,逐步转化为各实体化协会所需的社会资源,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供给调节机制予以重新分配;另一方面,尽快依据运动项目、行业体系,完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协会体系建设,使他们成为竞技体育项目管理的主体,并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

还应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监测、评价体系,以加强对竞技体育的法制化管理。

(4)推进体育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应依据体育产品的性质和国家国民经济的分类与统计标准作为支撑点建立我国体育产业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加快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体育市场立法和体育市场组织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从而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指标体系、人才法律等保障,实现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5)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

认真研究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国家安委会之间的职能定位,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把原属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职能从国家体育总局中分离出来,为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提供权利保障。

(6)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推动协会制改革,逐步理顺各级体育组织机构的关系,加快训练机制、竞赛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政府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法律规定,对各协会进行管理,行使建议权、指导权、监督权和审计权。

(7)调整社会力量办体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国家投资非营利群众体育相关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在营利性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同时加强社会体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以保障各级各类社团和个人的积极投入,参与到群众体育建设中来。

(8)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

鼓励个系统、行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组建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扶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主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支持建立股份制俱乐部。

俱乐部要接受单项协会的业务指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自我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

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选择)

政府管理型(集权型)代表国家:

苏联

政府管理型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体育,政府掌握体育管理的领导权,大至国家体育发展的大政方针,小至运动员、裁判员荣誉称号授予等,均由政府统一管理。

这种体制的管理组织呈塔级结构,最高权力机构根据下级机构的有关信息和战略制定计划,并通过指示、命令的行政手段使其所制定的计划得到执行,下级机构未经上级的批准无权修改和调整计划。

优点:

政府管理型体制在发展体育的过程中能够整合社会一切力量,服从体育发展的总目标,体现国家意志,便于国家对体育进行调控,并能代表最广大群众利益。

同时可以促进体育公共服务业尤其是需要大量投资的非营利性体育事业的发展。

缺点:

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的过死、灵活性差、民主性低,难以调动机关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

社会管理型(分权型)代表国家:

美国

社会管理型体制的特点是体育主要由各种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管理,政府不设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政府对于体育事务很少介入和干预。

即便干预,也是利用市场机制、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间接进行。

在多数采用社会管理型体制的国家中,管理权力分散于各社会组织之中,因而也可以称为分权型体制。

优点:

该体制有利于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助,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体现社会的意志;体育的发展以市场为出发点,体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体育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体育的发展建立在民主和参与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培养国家主人翁和民主意识。

缺点:

不便于统筹全局,权力过于分散,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统一。

结合型(混合型)代表国家:

德国

第四章学校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文化的判断和衡量

1、学校体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2、学校有哪些象征性体育建筑物,其风格如何?

3、学校体育管理优先采用了哪些管理方法?

4、学校制定了什么性质的体育规章制度?

5、学校成员对学校体育文化的认同程度如何,能否与学校体育文化保持一致?

6、学校体育部门的上、下级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

7、学校体育活动中师生之间是否融洽和睦?

8、学校有什么代表性的运动项目?

9、学校师生的课外活动是否丰富多彩?

10、学校的运动会开展情况如何?

11、学校体育文化的信息沟通状况如何?

12、学校体育活动的对外开放性如何,能否不断吸取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摒弃不良的体育文化习俗?

1、简述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的含义。

学校体育管理目标是以我国的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思想,在遵循学校体育教育内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素质教育的背景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通过一定方式对学校的各种体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2、简述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及落实的举措。

(1)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为根本,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智慧和潜能加以肯定。

2)“健康第一”的内涵

“健康第一”即以体育为手段,实现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不是“身体素质”、“体质”的某一方面的促进。

(2)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举措

1)转变课程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